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电视电影
一、姜文导演的电影概述
姜文作为我国非常著名的演员同时也是我国后现代语境叙事的代表导演,其参与演出的电影大多都获得了国内外的奖项,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姜文由演员转型成导演,现阶段代表作品有《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与《一步之遥》,我们通过对于这五部电影的赏析可以发现,在姜文所导演的电影中展现给我们的是历史中的中国人民的思想。因此,在姜文所创作的电影与传统的电影相比之下,我们发现姜文的电影更加注重对于现实的写照,因此展现出了电影的后现代主义语境叙事风格。因此在姜文的电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现代主义电影的精神,与此同时,也可以深刻地理解现代主义风格电影的创作原则,不仅是对于现实生活的怀疑,还展现出了对于世界的讽刺。姜文所处的时代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时代,是注重市场经济完善发展的时代,因此当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创新性质的思想之间的融合就产生了当时的一种具有艺术特色的产品,即后现代语境叙述的风格电影,不仅反映出我国自身的文化具有一定的思想,而且在对于文化的反思中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的文化语境。
二、后现代语境下姜文电影的语境叙述特色分析
(一)主题设计的后现代性
我国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的电影作品中大多都是在歌颂祖国、民族与共产党,因此具有较为强烈的政治色彩,在此期间的导演大多都是进行宏大叙事的建构的电影制作,从而有效地展现出对国家、对民族、对英雄的歌颂之情。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受到我国当时经济的转变以及文化的转变影响,很多导演开始进行电影作品的改革与创新,不再大篇幅地运用现代主义电影的表现形式,而是开始进行个体私语化述说,因此在姜文所制作的电影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出这种电影主题设计的转变。在其所导演的作品中,虽然讲述的故事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但是其在电影的表现中并没有进行历史背景的强化,而是对于一些具有象征性元素的表现,从而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时代感。姜文的电影处女作 《阳光灿烂的日子》主要讲述的是在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几个正值青年的学生之间所产生的有关于青春、爱情以及友情的故事,这部影片其主要讲述的大背景就是“文化大革命”,但是在姜文的叙述过程中并没有去过于强调“文化大革命”所带来的凝重以及荒凉,而是将其进行了视角的转变,主要去讲述当时正处于青年期的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但是姜文又没有将这部作品完全地与“文化大革命”这一政治背景相脱离,而是运用一些具有象征性的元素去展现主人公所生活的背景。例如当时流行的黄绿色的军装,到处都可以看到的毛主席的雕像,以及那个时代最具特色的大字报,正是这些细小的元素让我们感受到这些故事真实地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在电影《一步之遥》中,各色人物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当整个上海为完颜英的当选而疯狂时,传来了完颜英被谋杀的消息,与她交往甚密的马走日成为头号怀疑对象。本应是故事结束的花国大选成为另一个故事的开始。伴随着马走日的逃亡,各色人等纷纷登场。上海,这个曾经令马走日为之疯狂的城市,转眼间,却为马走日而疯狂。
但是最能展现出姜文导演电影主题的后现代性的作品应该是其第三部电影作品《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我国1958 年到 1976 年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的故事,但是姜文导演在进行作品的制作中并没有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去按部就班地进行故事情节的展现,而是将这部电影分成了“疯”“恋”“枪”“梦”四个不同的主题。虽然这四个主题相互之间并没有过于直接的逻辑关系,但是姜文导演运用了多种重复的、时代的元素展现出了其后现代的叙事风格,特别是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象征性语言的运用更加为我们创造出了后现代的语境。这部电影的制作依然沿袭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主题设计方式,即运用特定的时代元素去展现时代背景。导演姜文在进行电影创作的时候并没有去讲述当时那个特殊的时代所发生的政治运动,而是运用四个没有具体联系的故事展现出了自己的独特角度,这也就成为姜文后现代风格中的语境叙事的代表作品。
(二)人物形象的后现代叙事
后现代语境具有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消解,因此在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姜文乐于运用傻子和疯子这两种人物形象与正常世界中的人进行相应的对比展现出其消解的特色。姜文导演在进行其电影创作中一直在运用傻子和疯子的人物形象,在姜文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运用傻子的疯癫的行为以及疯子荒诞的语言与现实社会中的人物思想相对比,最终引来观众的反思。在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就塑造出了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傻子 “古伦木”,经常在马小军和朋友们对他高喊 “古伦木”之后大声回应 “欧巴”,这两个词是那个时代的典型印记,给当时阴暗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带来了明媚的阳光。因此在故事的结局的塑造中,当中年的马小军与自己曾经的朋友们再次去喊出 “古伦木”的时候,傻子并没有像曾经那样去回应他们,而是开始了无尽的谩骂。这样一个细小的改变让我们感受到那些热血青春已经成为回忆,已经消失在历史的河流里。在影片《鬼子来了》中的人物形象疯七爷和《太阳照常升起》中的疯妈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普遍认为的疯子,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疯子角色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其思想逻辑与正常的人们不一样,因此姜文花大把的时间去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时候,其实质是在运用这些人物形象去诉说这一过程中社会的改变以及人性的改变,这也是我们后现代语境的具体表现之一。 (三)语言表现的后现代性
姜文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员以及成功的导演,其自己导演的几部作品中,每一部都别具特色,每一部都具有后现代的风格,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语言表现的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的电影作品中对于原语境的表现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其语言的塑造。因此在姜文进行电影创作的时候,其语言的后现代性主要表现在电影的台词设计上。电影中语言主要展现出的是符合与我们正常人逻辑的文字表达,但是在姜文的电影中我们最多感受到的是具有一定的调侃和无厘头式语言的运用,因此更加具有后现代特征。主要表现“无厘头”词语的运用。所谓的无厘头是对于一种语言风格的描写,这一词语主要由粤语音译而来,主要是指刻意地将一些没有联系的人物或者是事物等联系在一起,在这种语言中很少表现出逻辑性,在这期间很有可能会导致事实的歪曲,从而有效地实现讽刺社会与娱乐大家的目的。“无厘头”这一文化的产生与发扬光大和周星驰的电影作品存在着莫大的关系,深受我国电影观众的喜爱,展现出了典型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语言表达形式,具体地讲,这种语言表达方式首先需要对于多种多样的语言进行融合与借鉴,从而将这些具有不同文化的文字串联在一起,形成对于传统语言的一种颠覆性表达,从而运用无厘头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实现了对于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的间接表达与对于社会的讽刺。导演姜文在其电影的制作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展现出后现代风格的语境叙事,在其语言的设置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表达。例如在《让子弹飞》中有句台词 “江湖本无路,因为有了腿,所以有了路”,这句话是由我们耳熟能详的鲁迅先生的经典名句改编而来的,其原文应该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种借鉴语言以及创作或者修改语言的方式都是后现代风格中的经典实例。
(四)破碎化的叙事特征
在姜文导演的电影中我们时常赏析到一些破碎化的叙事特征,这也就成为其后现代语境叙事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电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破碎化的叙事策略,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将原来的因果关系进行隔离,从而使得传统的叙事方式的流畅度被降低,与此同时打破其逻辑性。其次就是将原本并没有什么关系的故事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故事与人物之间的偶然性。这种破碎化的叙事特征使得观众们可以直接切入影片的主题,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为我们呈现出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本身的思想以及其灵魂中所要展现出的思想感情。也正是这种破碎化的叙事特征的运用,使得整个作品展现出了无限种发展的可能,与此同时还可能会实现自我的消解状态,从而使得很多观众并不能进行一部影片的整体把握,因此为影片增添了一种神秘感和“陌生化”的审美情感。例如在影片《太阳照常升起》中,姜文将原本的时间线进行了调整,将1958年的冬天的故事放在了影片的最后,这种故事的描写,更加像文学作品中的倒叙,使得整个电影的故事架构更加真实和丰富,同时也增加了影片的悬念感,在曲折中发展,在曲折中增加了影片的趣味性,从而避免了传统的影片单线性的故事叙述所带来的索然无味。姜文在进行电影制作的过程中正是运用这种奇特的电影叙事方式,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具有创造性,同时展现出了叙事的偶然、无常、荒诞等后现代语境叙事的风格。
三、结语
我们说导演是电影作品中的灵魂,一部电影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导演自身的修养以及素质,电影自身的风格也能展现出导演本人的性格喜好。姜文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和成功的导演,其导演的几部作品都别具特色,每一部都具有后现代的风格。例如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姜文所塑造出的那个具有叛逆精神和强烈的归属感的少年,就是姜文自己童年的影子。姜文所处的时代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时代,是注重市场经济完善发展的时代,因此当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创新性质的思想之间的融合就产生了当时的一种具有艺术特色的产品,即后现代语境叙述的风格电影,反映出我国自身的文化具有一定的思想,从而在对于文化的反思中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的文化语境。姜文所导演的作品之所以能受到观众的喜爱,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将其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对于人生不同阶段的体验融汇到自己的电影中,从而形成了与其他导演作品不同的电影风格,这种风格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素养,因此被我们称之为专属于姜文自己的后现代语境叙事策略。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dianshidianying/162923.html上一篇:美国奇观电影的陌生化叙事
下一篇:蒙太奇在电影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