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电视电影 > 现实题材民族电影的文化解读

现实题材民族电影的文化解读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电视电影


  20世纪末以来,中国现实题材民族电影开始由探索和尝试阶段过渡到实现阶段。随着一批文化主体观念意识强烈、艺术自觉性高的民族电影创作者的出现,现实题材民族电影文化开始了一个崭新的篇章。现实题材民族电影没有刻意迎合主流文化,也没有狭隘的民族性,而是发出对于少数民族转型期的担忧和对民族多样性的认同。全国各地少数民族聚集区也开展了民族电影的定位,如云南选择将云南风情融入民族电影的创作中去;而天山下的新疆,着力提出“生活化的艺术片”的理念来创作民族电影;内蒙古则以草原文化为核心,在与现代文明的冲撞中体现蒙古民族的文化特色。此外,以陆川等为代表的新锐导演,用独特的艺术追求和大民族观的视角给现实题材民族电影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1]两种力量的融合提升了现实题材民族电影的创作水平,丰富了现实题材民族电影的创作素材,同时也证明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现代性,因为这正是现实题材民族电影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2]

  一、地域民族风格与地域电影

  地域民族风格与地域电影是紧密相连的。例如,每当提到美国西部电影,我们就会想到荒凉而原始的西部风貌以及牛仔。随着中国民族电影的发展,一些具有明显民族地域性的电影不断上映,地域民族风格逐渐形成,人们也开始接受“新疆电影”“草原电影”“西藏电影”等概念,相比于以维吾尔族、蒙古族和藏族命名的电影风格,以地域命名的电影风格更加具有民族的独特性,电影的境界也更加开阔。民族区域电影的产生给现实题材民族电影文化注入了新的力量,也是在电影民族化上面的创举。[3]

  首先,地域民族风格的电影中的表意和叙事元素变为少数民族地域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它们不再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在现实题材民族草原电影中,蓝天、落日、青草、牛羊、奔驰的骏马、悠长的音调都将草原电影的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电影的创作人员用大量写实风景和民族音乐作为背景,在《长调》《季风中的马》《圣地额济纳》《天上草原》等电影中表现草原民族的特点。马头琴的音乐和马的意象贯穿了《季风中的马》的始末,给影片带来个性化的“审美精神”。这种民族地域风格还在哈萨克族影片中得到了鲜活的表达。在《美丽家园》《鲜花》中,为了凸显新疆少数民族人性的纯美,电影选择将纯净的新疆自然景色作为陪衬。为此,电影摄制组不惜采用高清摄影技术,绞尽脑汁思考运镜方式,在长镜头、大景深等技术的运用下,观众得以如同身临其境般欣赏天山的挺拔、湖泊的静美。[4]总之,在民族地域风格电影中,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环境已经成为现实题材民族电影风格的重要组成,从而使电影的艺术水平和观赏性都得到了提高。

  其次,地域电影风格表现出了大民族观。相比于传统的族别电影,地域电影风格更倾向于反映人类普适的价值观,而不是将焦点只集中在一个民族中。现实题材民族电影将电影创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蕴藏在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地域风貌和人文环境之中,不仅让观众获得酣畅淋漓的观赏效果,还能够让观众对自然有所思考。导演宁才在《季风中的马》中用日益退化的草场来描写草原的风貌,用一匹风光不再的老马来形容草原文明的没落。整个影片的故事表现了蒙古牧民对于未来的担忧和精神上的困惑,同时也表现了宁才对于草原文明的生存与归宿问题的深深忧虑。总之,现实题材民族电影自21世纪以来在地域电影风格上面有了深化和进步,这在电影的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很明显的体现。这些现实题材民族电影的新变化,既推动着现实题材民族电影文化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刻而积极地改变着现实题材民族电影发展的轨迹。[5]

  二、现实题材民族电影的发展

  21世纪以来,现实题材民族电影的发展驶入高速道,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本土电影人才的集体发力和年轻新锐导演的崭露头角。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民族题材的电影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专业化的制作水平和日益蓬勃的创作实力使现实题材民族电影的发展势头良好,而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也促使各个少数民族地方政府都将民族性电影的创作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民族现实题材影片的创作环境。在这一阶段,大量具有鲜明少数民族风格的电影上映,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更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中获得殊荣。

  20世纪末至今的现实题材民族电影的热潮来源于电影创作者鲜明的文化主题性和艺术自觉意识。因为影片的成功才是现实民族题材电影成功的关键要素。这种因为电影创作者而导致的电影热潮暂且称之为“作者风格”。所谓“作者”即指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创作者是以少数民族中文化的传承者、记录者和代言者的身份来进行电影的创作的,由于特殊的身份,使得电影的主创人员身上担负着继承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观看他们的作品,可以体会到电影的主创人员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所做的努力。正如藏族导演万玛才旦所说,他努力的目标正是为了艺术地再现藏人的生活,拍摄一部纯粹的藏族电影。

  (一)体现普适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包含五个层次,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对于知识真理的探索是一种人文关怀;对于道德行为、操守、信念以及人格的追寻是一种人文关怀;对于自由、平等的追求是一种人文关怀;对于以人为本的企盼和追逐也是一种人文关怀;而对于生死信仰、幸福、生存意义和社会终极价值取向等问题的反思则为最高级一层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第四层讲究以人为本,它既强调关注人,也强调关注人在现实中的表现,因为人只有在现实社会的表现中才能够体现人的价值和主体精神。现实题材民族电影的创作者普遍将关注现实、关注普通者作为他们最基本的创作态度。因为在他们看来,体现少数民族文化上的魅力是在全球化、多元化文化环境中立足的关键。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和主体是人,只有表现文化中的普通人才能真正展现文化的魅力。比如《图雅的婚事》中便关注了一个普通蒙古族牧民妇女图雅困窘的现实生活和坎坷情感。像这种关注普通人生活的现实题材民族电影还有很多,这些电影在当今这个商业电影大行其道、美国大片令人炫目的时代显得弥足珍贵。相比于商业电影的功利、造作、浮躁,现实题材民族电影更加关注现实、关注普通人,在民族特色中包含人文关怀。更确切地说,这是一种人文关怀思想的启蒙,这是一种对观众精神、道德层面的洗礼,这种启蒙没有民族差别,具有普遍适用性,只不过表现形式略有差别,但终究是殊途同归。作为汉族新锐导演的陆川、王全安等人,用少数民族的宁静、淳朴、本分、和谐来与充满未知和风险的现代文明进行对比,从而实现反思文明、净化心灵的目的,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文化怀乡”的情感。对于本民族创作者而言,他们关注少数民族的现实生活,关注生活在其中的普通人,他们的作品在于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的真实处境,作品中充满了他们对于文化出路和归宿的思考。   现实题材民族电影创作者除了重视人文关怀之外,还侧重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品质,并且在电影作品中进行展示。《图雅的婚事》《鲜花》《花腰新娘》等电影都成功地塑造了具有优秀品质和果敢性格的少数民族女性的形象。在他们的作品中,人物塑造过程中创作者秉承客观的态度,对少数民族的普通人进行了真实的表现。新的现实题材民族电影中酗酒者的形象、犯罪者形象、唯利是图的投机商人形象等都在影片中得到了表现,这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少数民族电影中都是正面形象的做法相比具有很大进步。

  (二)民族电影的美学追求

  对于现实主义美学风格的追求是新世纪现实题材民族电影在创作形式和表现方法上的突出表现。对美学风格的追求,有两种不同的创作路径,一种是剧情片模式,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以抒情、散文式风格为辅;一种采用纪录片式的创作方式,采用少数民族群众本色演出,强调原汁原味的纪实风格。

  现实题材民族电影的创作者们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其中有宁才、哈斯朝鲁、卓?格赫等人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高峰、西尔扎提?牙合甫等人的抒情风格;章家瑞、韩万峰等人的纪实性现实主义风格。三种风格虽各不相同,但是殊途同归,都为现实题材民族电影的创作深化以及影片审美价值和艺术水准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基于共同的现实主义美学风格追求基础上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也会带来现实题材民族电影文化的多元化。现实题材民族电影创作者的个性风格奠定了美学风格的新格局。电影创作者们在现实题材民族电影中表达他们对于少数民族的不同理解,从而更有助于推动电影民族化的进程。

  近些年来,在现实主义美学和影像风格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原生态电影开始出现。它的出现为现实题材民族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原生态电影的产生于21世纪初期,其中2006年的影片《开水要烫,姑娘要壮》拉开了这种电影风格的序幕。《开水要烫,姑娘要壮》凭借其独具特色的创作,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紧随而来的《阿娜依》《云上尔玛》《静静的嘛呢石》等电影都带给观影人群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这些电影中对于少数民族地域的拍摄都力图保证原汁原味,电影中人物的对话都采用本民族的语言。这些原生态民族电影中都使用了大量的少数民族特色元素,都真实地再现了少数民族的现实生活。比如在电影《开水要烫,姑娘要壮》中,贵州电视台导演胡庶在指导过程中,故事演员全部为土生土长的当地少数民族普通人,电影中使用的语言为本民族当地的俚语,在没有剧本的限制下,导演天马行空、完全按照自己的当时所想完成了电影的创作工作。在拍摄过程中,自然环境采用纪录片的拍摄风格,大量长镜头和无技巧镜头的应用更凸显出少数民族真实的生活场景。《静静的嘛呢石》的主创人员甚至不畏跋山涉水,辗转多地来寻找“独特而纯正的藏族文化氛围”,来保证藏族电影的原生态。影片的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用长镜头和固定的镜头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藏族人民真实的生活和自己的创作风格。

  原生态电影作为现实题材民族电影中的新秀深深影响着其他民族类电影的拍摄,其中本民族语言的对话、本民族普通人的出演以及纪录片式的拍摄方式都逐渐地被其他类型的民族电影所采用。少数民族现实题材电影与这些之前广为人知的艺术表现方式的结合,引起了电影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影评人研究的热点。对于当今的现实题材民族电影,“原生态”无疑成为一个最醒目的标签,而原生态最接近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原生态的电影作品可能在兴起之初能够凭借电影的新鲜感风光无限,但是故事情节仍然是原生态电影所欠缺的。在追逐原生态的同时,适当丰富影片故事情节,才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影片的欣赏价值。

  三、结 语

  20世纪末以来,现实题材民族电影的创作者开始将关注点由少数民族的民俗事项扩展到他们的精神和心理世界,并形成独特的、多元化的现实主义美学和影像风格。他们的电影充满人文关怀,开始关注少数民族在现代化、全球化中遇到的文化和生存危机,并在各自的电影中思考和探索少数民族文化的困境和出路。现实题材民族电影民族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民族身份的认同问题,电影创作者都在通过各自的努力来探索电影民族化的道路。总之,对于现实题材民族电影民族化道路的探索和对于现实题材民族电影文化的解读都任重道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dianshidianying/16299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