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电视电影
作为一种以票房至上的消费主义艺术,美国电影的创作形式可谓异彩纷呈。在创作风格与营销策略为“主谋”的电影市场上,写实主义电影似乎显得太过“安分”了些。但不论怎样,写实主义电影历来是备受观众认可的一种好莱坞类型电影。它集中体现了美国人的一种精神,一种“追梦”的成长经历。《教父》《当幸福来敲门》和《肖申克的救赎》等,仅仅从列举的这几部影片中,我们就可以摸索出一个有关追梦历程的发展脉络,从这些平凡小人物或大人物的奋斗经历中,影片中所映射出的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和勇于超越自我、攀登人生高峰的精神实质,恰恰是最吸引观众的。
写实主义电影更容易和观众之间建立起一种感同身受的共鸣,从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它理性、平实地交代着事情的来龙去脉。正如美学家所言:“艺术是现实的再现。”写实主义电影正是凭借着这种“现实的再现”,向观众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内心的真实,而不是为了形式美感牺牲本质的真实。都说美国是天堂,纽约是天堂,不同地方的人都来这里“追梦”,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在这影像的“真实世界”中的追梦历程。
二、为追梦艰苦奋斗一生
每个人都有梦想,却很少有人能做到为此而付出一生。电影《教父》是一部经典的黑帮片。如果仅从结果而论的话,某种意义上它也算是为追梦而艰苦奋斗一生,只不过他的奋斗和所追随的梦有些阴暗罢了。的确,用黑帮题材来映射现实的奋斗本质似乎有些不大贴切,但我们说现实中并非完全都是“好的”,“坏的”一部分也是存在的。影片中的纽约教父维托?唐?科莱昂为了扩展势力,增加财富,这个“伟大又远大”的梦想,可谓是不择手段,心狠手辣。他是一个野心家,他心中有个金钱梦,为了聚敛财富,他铤而走险,靠走私、赌博,甚至是谋杀,只为在美国社会中争得一席之地,有个金亮的“护甲外衣”,为此他们是要奋斗一生的。正如影片中所表现的一样,唐?科莱昂为了财富而“奋斗”,他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事业”,像他的影子一样同样要为此远大目标而继续“奋斗”。他们是在为“追梦”而奋斗,但这个梦更多体现出来的是金钱梦。
从影片的上映效果来看,《教父》这部影片是成功的,涉及人物众多,气势宏大。再加上引人入胜的故事原著、史诗般的宏大场面、流畅得体的叙事方式,此外还有血腥刺激的视觉冲击和准确精彩的人物刻画,因此,如果说这部影片是具有超级震撼力的,那也是毫无夸大的。而它的独到之处或者说核心之处还体现在它的经典台词上:“我相信美国,美国给我带来财富。”这是影片《教父》里出现的第一句台词。而殡仪馆老板在向教父哭诉女儿的不幸遭遇前,一语道破天机:正是源自财富与自由的诱惑,几个世纪以来,不计其数的淘金者脱离故土,告别家人,为了财富,前往这片陌生的土地来找寻属于自己的黄金与梦想。可结果又如何呢?想象的美好远要比现实的残酷更让人心酸。
这便是1972年版的《教父》,也是导演科波拉眼中的美国。他之所以选择美国的意大利裔黑社会社团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题材,一方面是为了尊重小说原著,另外就是顾及影片中所含有的隐喻意义。导演科波拉自己就曾明确表示:“黑手党是这个国家的一个极好的隐喻。”如果说1972年的教父还是个未长大的孩子的话,那么1974年和相隔16年后的1990年版本的《教父》,就足以见证了一个成长的过程,一部关于美国的成长过程,或者说是一个美国社会的影像展现过程。三部《教父》的故事发生背景都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可以从中看出美国成长的缘由。作为美国历史的线索,影片三部《教父》里的三个教父的传承历史,表面上看,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事业而战,创业、守业,使家族产业合法化、企业化而努力奋斗着,带有激励性。表面上看,这三位教父都有各自的性格和处事态度,但实际上他们所完成的“动作”或“使命”都是一样的,就是由一个传统的旧道德及行为准则向完全趋向利益化而演绎的纯粹的暴力与奸诈的方向转化。这其实也是导演科波拉眼中的美国,是他想阐述的一个“追梦”的过程,一个完全利益至上的国度。而我们从三部《教父》影片中也可看出,影片由第一步所展示的仪式化,到第二步的趋向于宗教化,再到最后的全部荡然无存,就可窥见一斑。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过程。
三、为追梦逆势而上
为了梦想,我们要努力,但并未一切都能顺遂心愿。是坚持还是放弃,站在人生的路口,或许只有徘徊的间隙我们才感叹,为什么我们会如此不顺利。但最终的选择有时真的会决定你的一生。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便是如此。这部影片的出现就如同一面带有励志效应的镜子,它隐秘而微妙地揭示了一个有志青年对于美好生活的追寻及其美好的结果,表现了一个为追梦逆势而上的有为青年的创业奇迹的故事。影片中的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本是个安于现状的普通男人,他和大多数男人一样,胸无大志,却又似并不甘于这种平淡如水的生活。就在这犹豫徘徊中度过这没有产生多大价值的岁月,直到有一天,他的事业现状击破了这层平静的“水面”。于是,在妻子绝情离去,儿子要亲自来带的“残酷现实”中,他清醒过来。为了责任,他变得有了担当,有了决心,更有了抱负;他更加自立,亲自照看六岁的儿子;他自强不息,从毫无头绪的股票投资打工仔开始做起,凭借着自己的执著和努力,当然还有聪明才智,他真的创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那片天空,实现了他的梦想,让自己和儿子过上了好日子。
影片中的主人公就是当下流行,称呼为“暖男”的好男人。他尊重妻子因为生活的困苦而选择离开他的决定,他也尊重儿子的人格和人权。即便生活再多的艰难,也始终让儿子体会到父亲的温暖和人格的完善;他用善意的“谎言”来驱走这寒酸的现状;他培养儿子独立的性格,告诉他:“任何人都不能说你不行,作为父亲同样不可以。”就是这样一个男人,在如此困苦的生活面前还能乐观地去追求,为了给儿子在收容所占据一个床位,他一下班接了儿子就往回跑。如果说,整部影片要由一条明朗的主线贯穿的话,那就是他那匆忙奔跑的脚步。他就是靠这匆忙奔跑的脚步来追求他的梦想。和影片《教父》一样的财富梦,但本质上有着截然相反的出发点。这是关于幸福而努力去追求的财富梦。 “面对逆势的环境,决不退缩,勇于前进。”这就是影片所带给我们的精神启示。他在失业在家、妻子出走、朋友薄情的情况下,依旧努力奋斗着,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一点点、一步步地前进,脚踏实地。最后他的成功就像是宣告了美国的梦想宣言,他对家庭和工作的负责让他最终从困境中走出,从逆势中看到了希望。同样,也让观者都看到了希望。
四、为追梦心怀希望
如果说人类具有上天所赋予的最为高贵的追求的话,我想,那应该是自由。自由是应该我们每个人都享有的,而不是可怜地奢求而来的。自由像是美丽而无边的,它呈现出了人生命的完满。然而这一切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里就得到了颠覆。因为在这里,自由变得漫长而幽深,它像是一个看不见的深渊,要将人鲜活的灵魂囚禁,囚禁再囚禁。“希望”和“自由”在这里全被安放到了被挖空的《圣经》里,附着在安迪?高达的身躯里。安迪,一个被冤枉犯有杀妻罪的普通小职员,判了无期徒刑。在这段被冤枉的牢狱生活中,他的希望几次像是要幻灭,还好,他有一颗强大而聪慧的心,让他终于在臭名昭著的肖申克监狱中逃了出来,他的人生重新拥有了自由。
希望不需要热情,热情的希望只是灵魂深处一次不经意的冲动罢了。在那充满阴暗的牢狱中,生命的过程只能以时钟的刻度为准,在那里,任凭你再高涨的热情也会随着刻度而消磨殆尽,到最后只有举起投降的双手,向着黑暗无边的命运安排投降,或是选择痛快地结束――死亡。
有希望才能感受到自由,经历过苦难生命才会变得完整。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经历痛苦的折磨,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心理的。庆幸的是,影片中的主人公安迪是清醒的,他清醒地意识到只有自己才能解救自己。他冷静的心态、锲而不舍的精神成全了他,也给了他的好伙伴瑞德以生的希望。为追梦而心怀希望,安迪的希望就是自由。自由地在阳光下呼吸,自由地可以听首自己喜欢的曲子,自由地待在自己喜欢的地方。
安迪原本心怀梦想,希望肖申克监狱,希望社会司法还给他一个公正,可在黑暗的现实面前,他终究还是选择了自救,并用自己的方法揭示了司法的肮脏勾当,而他自己则得到了他想要的生活。说到底,安迪不是因为失去了自由才对自由充满了向往,而是他知道自己熟悉的生活之外还有属于自己的另外“一片天”。正是这片天空的存在,才让他内心深处存有希望,才让他最终得以实现了他灵魂的最后安放,一片自由的天地。
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就会永远相伴相随。20年的牢狱生活没有将他的希望榨干,希望是人类最美好的拥有,有希望才有积极进取的状态,才会有灿烂的存在。安迪也正因为有了它,才最终获得了幸福。
五、为追梦向压迫呐喊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为了追梦,这种劲头是必不可挡。《勇敢的心》这部影片是在追寻自由,它将自由理所当然地视为故事最核心的部分。尤其是那一句震天动地的:“Freedom”更是直喊入人的心底。相对于一个奴隶,自由的含义仅仅限于不受他人的限制,自己有权决定自己的所作所为。而它所影射出的自由含义是宽广的。自由是所有梦的开端,在西方世界里,从中世纪到现代社会,可以说都是为了争取自由的胜利,也可以说是为自由而在战斗。自由经济取代了庄园经济,个人自由为契约式的国家理论所维护,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于自由主义成为西方社会的基本哲学所导致的。在这里,自由是一种权利,而这种权利的来源归根结底是来自政府的维护。然而,在西方社会,这种权利直到美国的《独立宣言》才第一次正式得到承认。所以我们更期待在《勇敢的心》中体会到自由的真正含义。
作为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表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情绪,但它更表现出了一种执著的精神。影片中的华莱士像是一面旗帜,引领着这种精神。尤其是他喜欢的那首诗更是震撼了无数观众的心:“告诉你,我的孩子,在你一生中,有许多事值得争取,但,自由无疑是最重要的,永远不要戴着脚镣,过奴隶的生活。”这种精神召唤出了无法预测的命运,并为之奋斗,即便面对死亡也在所不惜。华莱士不是英雄,他是人性渴望自由的本能,是这种本能的渴望激发了战争的到来,也是这种本能引发了救赎行为的实现。在这样的终极环境下,人性中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势必成为拯救自我,拯救世界,拯救人类的伟大力量。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写实主义视角将镜头切入美国社会的发展中,以最虔诚、最严肃的态度还原真实的社会现实。而展示写实的“生活”的表象仅仅是一种手段,影片中人物上演的种种情绪上的变化都承载着崇高的目的,这是深层的涵盖意义。写实主义电影以其对社会现实细腻而真实的揭示,突破以往电影创作中对于精巧形式和复杂元素的双重要求,转而追求呈现美国人奋斗于逆境,追求个人独立、尊严、爱情、乐观、进取的民族精神,将生命的激情和天地间的变化展示得荡气回肠。
通过观看这些写实性电影,也有助于观者理解美国人追梦的历程。它就像一台陈旧却依然在播放的留声机,在岁月沧桑中去倾听转碟上释放出的嘶哑声音。往事似已依稀,却又历历在目。梦似已远去,却又依旧在追寻。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14zy006)研究成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dianshidianying/163043.html上一篇:好莱坞电影中的黑人女性解读
下一篇:韩国偶像电影的唯美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