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电视电影
一、在电影产业和国家政治
两个层面上理解“中国梦”其一,从电影产业微观意义上讲,作为电影产业的“中国梦”就是打造中国的“好莱坞”,打造中国的电影品牌。好莱坞是全球最大的造梦工厂,电影作为美国“三片齐下”的文化战略之一,出口创收占美国出口业的第二位,仅次于高科技行业。好莱坞电影不仅给美国带来滚滚财源,也打造了“美国梦”,满足了世人对美国的想象,塑造了美国国家形象,使美国获得全球文化霸权。直面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竞争的现实,打造中国电影产业的“好莱坞”,满足世人对中国的想象,树立中国的国家形象,显得尤为重要。打造中国电影产业的“中国梦”,自从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深埋于中国影迷和电影从业人员心中。30年代的中国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30年代拍摄的《小城之春》至今名列中国百部经典影片之首。“七七事变”以后,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这一愿望又被搁浅;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加上处在冷战阶段,中国电影几乎断绝了跟外部世界的联系,特别是“文革”时期,电影完全被政治绑架,中国电影跟世界的距离拉大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美国梦”,中国电影人面对好莱坞,最初的心态是“狼来了”,后来发现恐惧也没有用,就开始反思、参照和学习,中国大片时代到来了。随着电影市场压力的增大,电影娱乐化大潮兴起,电影越来越被市场绑架。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了铜臭气。中国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正能量体现,很多美梦传奇在现实中上映,像阿里巴巴、腾讯、小米、360等,中国并不缺少梦幻,那么,缺少什么呢?缺少的是造梦技巧,中国电影应该有自己的“电影品牌”。随着新一届领导人关于“中国梦”的提出,打造中国电影产业的“中国梦”又重新开启。
其二,从国家政治宏观意义上讲,作为国家政治理想的“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很多人在预测中国何时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是,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后就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了吗?未必。因为我国还没有以一个文化强国的形象呈现在世界面前。可以说,中国的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虽然中国是文化大国,但中国的文化传播力和文化输出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一定距离。中国年青一代爱看好莱坞电影、喜欢韩剧、迷恋欧洲的流行音乐、买日本的家电、买苹果手机,所有的梦想都不是中国式的。
一家澳大利亚媒体针对中国未来发展提出疑问:什么时候才能使全球精英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中国来留学?什么时候才能使全球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热衷看中国电影、听中国音乐、阅读中国书籍?什么时候各国消费者选购产品时,更多选择中国的品牌?中国的经济实力在增强,但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还没有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的“硬实力”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解决好文化软实力这块“短板”。
二、中国电影的软实力现状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两方面,即“硬实力”和“软实力”, “硬实力”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软实力”表现为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既交流又交锋、既合作又较量,国家之间的斗争主要集中在文化领域。与武力入侵相比,文化传播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堪比原子弹,文化防线的失守必将导致国家与民族的衰亡。
电影传播力的竞争也是一种文化软实力上的较量。有数据显示,目前765%的世界文化市场被美欧占据,其中美国占据426%的份额,居世界首位。亚洲、南太平洋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19%,日本占10%,韩国占35%。从1996年开始,美国GDP的四分之一左右被文化产业占据。最典型、最具有影响力的便是好莱坞电影产业。2010年美国电影北美票房为106亿美元,海外票房为212亿美元。2011年美国好莱坞六大影业公司发行的影片总收入达268亿美元左右,且不包括电影后收入。好莱坞影片2013年全球总票房达359亿美元。其中自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票房收入占票房总额的70%,有250亿美元,而在2009年,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票房收入占票房总额的64%。目前好莱坞影片最大的海外市场就是中国,36亿美元的票房比2013年增加了25%。 面对美欧强势的文化入侵,中国显然难以招架。2008年,我国文化产品输出与引进比为1∶7,即引进花7元钱,卖出去只得1元钱; 2009年这一比例基本达到了1∶2。2010年,中国以29740亿美元的货物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中国仅有1439亿美元属于核心文化产品,还不到贸易总额的1%,输出和引进的比例高达1∶3,可谓逆差巨大。2012年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348%。从2000年到2004 年的四年间,中国进口了4332 部影片,其中,40%~50%属于美国影片。有4000 余部外国影片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地电视台播放,其中,美国占40%以上;211 部进口影片在电影院放映,其中,美国片占53%。2000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是89亿元人民币,2010年101亿元, 2011年130亿元,2012年170亿元,国产片票房占52%。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21769亿元,其中,国产片票房收入12767亿元,进口影片票房收入9002亿元。
由此可见,尽管中国文化本身的内涵丰富、魅力巨大,但是中国电影在世界上的传播力和对世界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表明中国的发展战略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今后将更加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电影业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打造电影业的“中国制造”品牌,向世人展示中国的“国家形象”,为实现“中国梦”发挥应有的软实力作用。
三、中国电影在“中国梦”实现中的软实力作用
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之一就是软实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这一概念。他指出,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硬实力”以及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等“软实力”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软实力理论影响下,电影艺术作为文化软实力之一,其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问题不仅是艺术领域的问题,更是经济领域乃至政治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电影在实现“中国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增强经济硬实力,包括票房收入和电影后收入;二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文化的功能是感化人,因为文化的特点是柔软性,它能陶冶人、感染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文化软实力往往能以柔软的方式塑造国家形象,使国家形象认知中的硬性差异得以回避。电影中的国家形象既包含当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实,又包含一种让人们期待和追求的价值目的,即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应该追求怎样的精神。这种国家形象的展示对民众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久而久之,就能产生一种凝聚力、向心力。因此,各国都很重视利用电影进行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以美国电影为例,20世纪20年代,美国电影从业工会一份致白宫的备忘录中谈道:“电影可以成为以极小成本甚至零成本进行国家宣传的最佳方式。”白宫甚至宣布电影为“必不可少的基本工业”,威尔逊确信“由于电影使用的是世界语言,更有助于表达美国的计划和目标”。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就注重利用外交和国际贸易等方式,由政府强力推动美国电影进入全球市场。2012年2月,习近平主席出访美国时,与美国就电影合作的相关问题达成协议,与其说美国看中的是其票房价值,不如说看中了电影所包含的文化渗透价值。好莱坞电影找到了美国的文化密码――“美国梦”,西部牛仔、都市英雄、正义与秩序、核心家庭等不同的人物或不同的生活模式都能在银幕上成为“美国梦”的载体。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好莱坞发展出独特的讲故事的技巧,经过对市场精明的计算,包装成一个个90分钟的梦想,贩卖给所有影迷。归结起来,所谓的“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在美国只要经过努力不懈地奋斗,一个人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这种充满了励志氛围的影片,使得那些渴望在梦幻中寻找安慰的观众将好莱坞电影视为一个美妙的首选。
一项关于中国青少年对中国电影中表现的中国国家形象认同率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青少年对中国电影中表现的中国国家形象认同率并不高,仅占33%左右,而对美国电影中的美国国家形象的认同率却达到了73%。如此巨大的反差令人唏嘘,发人深思。
究其原因,我们的电影产品被极度娱乐化捆绑,电影传播力和影响力效果很不理想,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类型电影”――古装+武打商业大片,在自觉不自觉中向世界展示了“另类”的中国形象:保守、愚昧、落后,它们将中国的民俗、传统庸俗化,体现不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且塑造的国家形象模式化、单一化,几乎全都是 “中国功夫”、宫廷斗争、江湖恩怨。于是,在西方人的心目中,中国便成了一个专制、愚昧、尚武集权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民族自信力提升,却被西方解读为民族主义情绪上升,指责中国“欲向海外扩张”。这说明一个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现代化的当代中国形象在电影中是“缺席”的,真正能称得上塑造了中国形象的人物,在银幕上基本已淡出。
中国电影迫切需要像好莱坞找到美国文化的核心密码――“美国梦”一样找到属于中国文化的核心密码――“中国梦”。中国30多年的改革和飞速发展,使我们身边拥有大量美梦成真的电影素材,可是中国的主流电影并没有把这种美梦成真充分地故事化,没有把历史变迁与个人的情感命运联系在一起进行表述。因此,首先中国需要通过切实地深化改革开放使现实中的中国更加进步、文明和富强,打造一个美好的“现实”的中国形象。其次要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电影迫切需要像好莱坞找到美国文化的核心密码“美国梦”一样找到属于中国文化的核心密码“中国梦”,通过中国电影呈现“正面”积极的中国形象。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dianshidianying/163246.html上一篇:中国抗战题材电影的历史文化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