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电视电影
一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模式,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多模态话语分析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理论基础来自于Halliday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Kress & van Leeuwen(1996)与O’Toole(1994)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视觉语法概念。O’Halloran(2004)和Baldry&Thibault(2000,2004)对电影语篇开始了初步研究。在国内,李战子从社会符号学角度介绍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2003),此后,胡壮麟(2007)、朱永生(2007)、张德禄(2009)等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研究框架进行了深入研究,李战子、向平(2007),李妙晴(2007,2008)开始从电影角度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进行分析,电影语篇多模态分析基本处于起始阶段。
二 电影基本情况介绍
本文选用美国科幻灾难影片《我是传奇》(I Am Legend)为研究对象。这部电影根据美国作家理查德?马瑟森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好莱坞巨星威尔?史密斯主演,讲述了在2012年一种被发明治疗人类癌症的新药却引发了疫病的爆发,病毒变异后,所有人类变成了活僵尸,因主角罗伯特对这种病毒有着天生的免疫力,因此成为唯一存活的人类。由于影片引用了封闭的叙事结构,大量的隐喻串联,并注重于细节精巧化,因此在商业和艺术创作上均获得认可。笔者查阅后发现,目前国内关于电影《我是传奇》的分析文章,主要的分析角度为创作特点、类型分析、女性角色、隐喻、心理分析、生存主义等,而本文则以视觉语法为基础,以图像模态为主体,分析电影中各模态的表现特征以及协同关系。
三 电影语篇《我是传奇》多模态话语分析
1 再现意义
Kress & van Leeuwen(2006)将图像的再现意义分为两种: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叙事再现四个过程――行动过程、反应过程、言语过程和心理过程,它们的意义构建取决于矢量。在电影55分27秒,展现的画面有两个参与者,一个是主角罗伯特,一个是他的德国牧羊犬萨姆,男主角抱着它,因为它已经感染了病毒,生命慢慢流逝。从画面尺寸上看,男主角占据了上面构图的大半部分,具有视觉冲击力,画面的聚焦点也在他的脸上,脸部细节丰富,透露着忧伤却有一丝温暖,在这画面中可解读出忧伤和绝望,图面下半部分是爱犬,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不具有凸现性,主角的右臂把两个参与者联系到一起,形成三角矢量图,传达了一种爱犬即将逝去,无论男主角多么希望它能陪在它身边,都无奈地感受到它的离去,以及他即将孤独面对黑暗世界的绝望,形成了一种叙事过程;与此同时,男主角对爱犬的深深注视,而爱犬目光呆滞无法回应则构成了相对的反映过程,这种冲击更让人感受到撕心裂肺却无声的疼痛。概念再现分为分类、分析和象征过程。在电影25分27秒时,主人公在战斗机上打高尔夫,而唯一陪伴他的“萨姆”,在旁边愣神,两个参与者没有任何眼神接触,没有相应互动,只有通过周围环境把二者联系起来,体现了在一个孤寂的世界,自娱自乐也很无聊,图像没有矢量,这里展现了概念再现的存在过程。
2 互动意义
互动意义是关于图像的制作者、图像所表征的事物(包括人)和图像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提示观看者对表征事物应持的态度(王红阳,2007)。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是构成互动意义的四个部分,在共同作用下使观看者和参与者之间形成某种特定关系。
接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索取类图像,指参与者和观看者建立某种联系,有些时候这种联系是基于想象的,目的索要观看者的反映,索取观看者的某种情感如顺从、怜悯等,比如说参与者用手指着镜头的画面,或做出打招呼的姿态等待回答等,这一类型的图像就表现了“索取”关系。在电影1小时33分20秒,当嗜血僵尸把女僵尸救到以后,对着主人公,对着那些死去僵尸照片,对着观众大吼一声,这个镜头是面部特写,他的脸在向观众索取着一种情感,也许是同情、理解、人类的自责,错综复杂,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个表情是通过向观众索取一种情感,向观众传达悲伤和愤怒。另一类为“提供类”图像,不存在想象中的“接触”关系,电影中提供类画面较多。在电影1小时19分04秒,主人公一个人沉浸在音乐之中,他的目光和观看者没有任何接触,脸上的表情也没有想得到观众的关注,这个画面属于“提供”类图像,主人公沉浸在音乐中的忘我,相应诠释了他对人生的执着,强调了电影主题。
社会距离分为两种,一是参与者和观看者距离,不同的景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亲密关系;二是参与者之间的距离,由在电影中他们亲疏关系以及社会约定俗称的交际规则而决定的。电影12分38秒至55秒有镜头由远及近的过程,主人公和爱犬在画面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配音的声音越来越大,镜头拉近,画面拉近了主人公和群众的距离,最后产生的效果就是观众犹如和主人公一起走进了他的回忆。 对态度的选择可以诠释不同的参与关系,水平视角主要分为正面视角和侧面视角,正面视角强调参与,侧面视角强调脱离关系;垂直视角分为高角度和低角度,来表现参与者的地位。在电影1小时24分39秒开始,主人公和闯进屋里的僵尸进行了激战,很快僵尸占了上风,于是这个画面拍僵尸的时候运用了低角度,可以凸显僵尸的力量蛮大以及强调在激战中已取得优势,在1小时24分41秒后,对主人公进行的拍摄采取的是高角度,突出了主人公当时所处的劣势,极度危险,让观众为之担心。
情态是某种图画表达手段的使用程度,如色彩、色调、深度和再现细节等(Kress & Van Leeuwen,1996)。电影中颜色表达很突出,颜色可以表达一些语言无法表达的内容,可以使电影更加生动,也可以吸引观众注意力。本电影是科幻片,因此高科技元素明显,颜色效果更为突出。电影从2分18秒开始至3分12秒,都在强调一个三年后人去楼空的影像呈现,主色调极其暗淡,充分展现了这是一个被遗弃的世界,在电影3分27秒,一个特写主人公打猎跑车的镜头是鲜艳的红色,跟暗淡的后背景形成了对比的反差,群众的关注立刻被吸引到主角身上来。不同的明亮度也向观众传输不同的内容,画面越亮,观众的关注越多,运用不同的亮度,可以使观众区分重要和不重要的信息,这部电影在此方面非常明显,在电影26分27秒至30分,主人公深入僵尸巢穴寻找爱犬,此过程整个画面最亮的部分就是一小束光可以照到的部分,其他的部分都很暗,所以新的信息,都在屏幕的最亮的一小部分中呈现,扣人心弦。
3 构图意义
电影画面构图意义的信息值、显著性和取景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递信息、加强矛盾冲突。
(1)信息值
信息值指的是不同的元素在构图中不同的放置,会显示出相应不同的作用。放置左方和右方常分别为已知信息和新信息,放置上方和下方的常分别为理想化的信息和现实信息,放在中间和周围的分别为重要和次要信息。电影3分35秒至3分48秒,主人公带着爱犬开车跑车去打猎,慢慢驶出画面,然后整个右半部分映入新的信息,一台上面还贴着海报的旧车慢慢向观众拉近,随着镜头的拉近,上面的字也变得清晰“God still loves us”,这条新信息至少包含了两条内容:这是一个神已离弃的世界;到最后结局才发现原来这是电影隐喻的一部分,首尾相应。人们自然随着新信息的出现,而更注重画面的右部。
(2)显著性
显著性指图像中的元素吸引观看者注意力的不同程度,可通过被放置的位置、前景和背景、相对尺寸、色调值的对比、鲜明度的不同程度来体现。(李战子,2003)在电影1小时10分35秒至1小时11分32秒的过程中,主人公复述电视里播放的电影,小男孩很惊讶,他的妈妈略表担心,这个相处过程被展现出来,镜头在三个人之间不断转换,当聚焦主人公的时候,小男孩被虚化,体现了主人公生活中难得轻松的一面,当镜头转向小男孩的时候,主人公被虚化,体现了一个孩子的童心好奇,当镜头转向男孩妈妈的时候,主人公被虚化,体现出孩子妈妈焦虑的心情。这种显著性,可以把重要性依次排列,使观看者的关注力有的放矢。
(3)取景
取景指通过造成分割线条或实际分割框架的线条。(李战子,2003)。在电影中用剪辑的技术使各元素联系或互相独立。
电影里除了画面,其他模态也同样重要,如文化、音乐、文本、配音等。此部电影听觉方面主要模态有配音、对白、音乐等,三种符号互补重叠,这些声音模态的角度、旋律和音质都影响着电影主题。比如电影40分13秒至41分18秒,讲述的是3年前总统下令封锁长岛地区,场面几乎失控的境况,配乐是安静的,和吵闹的场面形成了对比,使回忆更加悲凉,烘托了情绪与氛围,音乐模态配合画面使整个主题更加明显,体现了当时故事的心酸,衬托了男主角悲壮的人生,强化了电影主题。例如,从电影9分09秒至10分33秒时所选用的独白设计,轻柔舒缓,显示出浓烈的情怀,可以看出主人公把自己的爱犬萨姆当成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与亲人,体现了两个参与者的相依为命,也为后来爱犬的离去做了对比铺垫。
本文通过电影语篇的个案分析,探讨了电影语篇中各模态的表征意义和模态之间互动意义表现形式,为赏析电影诠释了新的分析角度。但本文只详述了画面模态的分析,其他听觉、文化、语言、音乐等模态阐述较少,模态在动态中的变化趋势与规律也分析尚浅,是以后要着重要研究的内容。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dianshidianying/163424.html下一篇:电影《画皮》中的音乐与人性之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