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电视电影
一、有关电影《大地》的总体概述
电影《大地》所讲述的是一部关于中国农民史诗性质的题材。电影的男主人公王龙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夫,他的生活轨迹同无数祖祖辈辈毫无二致,并同时拥有着较为朴素的心灵和勤劳勇敢的精神。当婚的年纪,王龙按照父辈说好的亲事到一个大户人家接回了他素未谋面的妻子阿兰。阿兰小时跟随父母遇到饥荒,自幼被卖进大户人家充当仆人,并长期遭受到不公的待遇和富足人家的虐待,加之长相丑陋体态难看,更加成为大户人家其他长工取笑的目标。王龙将阿兰娶回家时只办了一场邀请叔父等至亲的简陋婚宴,而阿兰并未因此不悦反而展示出了自己超长的持家能力和贤惠的性格特点。婚后的生活中阿兰和王龙都秉承了勤俭持家的精神和勤劳勇敢的作风,在自己所拥有的一块土地中辛勤耕作。善良能干的阿兰往往能够身兼几职高效率完成沉重的农活和日常杂活,不久后又为王家成功添得一男丁。
在完成了一年的收成后,王龙通过得到的收入买进了他们的第二块土地并且带阿兰重回大户人家赢得了众人的认可。拥有两块土地的王龙一家通过辛勤的努力和连续几年的丰收渐渐积累了买入更多土地的资本,通过合理的规划,王龙一家拥有了五块田地而成为中产阶级。天不遂人愿,突如其来的旱灾使得手中的所有土地都变得一文不值,在妻子阿兰的坚持下,王龙守住手中所拥有的土地带领全家南下乞讨为生以逃避饥荒。因为革命引发的动乱中阿兰拾得了一袋珠宝,并成功使一直希望回到北方老家的一家老小重又回到自己的土地。珠宝不仅使得王龙一家成功回到了老家,也使得王龙一夜暴富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富豪地主。王家扩建了房子,收揽了大量的长工并不断扩充自己的产业。期间王龙听信叔叔的话迎娶了挥金如土的二房太太,直到二房太太和自己儿子的劣迹败露转而灰心失望。
蝗灾使得王龙一家人重新团结在了一起并领悟到了一个真理:只有守住手中的土地才是守住了自己的根基,只有土地才是自己的生命之源。一波波的危机和人生磨难渐渐过去,阿兰也因为过度劳累日渐衰弱,在为儿子举行婚宴的当天,阿兰于病榻上和王龙做了最后的道别。影片在王龙大半生凝结的一句结语中结束:“阿兰,你才是土地。”
整部影片可以堪比一部农民史诗,记录了中国近代农民的劳作――发家――成长史,使得中国近代农民题材与中国的土地融洽地融合在一起,亦如磐石般坚韧不拔。同时也深刻揭露了作为中国近代时期妇女阿兰的悲惨命运,虽然整部影片在相对完满的结局下结束,但是阿兰的悲剧命运则成为另一条主线贯穿在整部影片的始末。
二、悲剧视角下对电影《大地》中阿兰形象的解读
阿兰作为被王龙从大户人家仆人出生娶回家的妻子,从影片开始阿兰出场便始终体现着其悲剧式的命运。阿兰的一生可谓是勤勤恳恳又坎坷曲折的,从影片阿兰出场的形象――大户人家备受欺辱嘲笑的仆人身份开始,就埋下了女主人公阿兰的悲剧命运伏笔,之后,阿兰的悲剧命运成为除影片正常的时间顺序和命运交替主线下又一条隐线贯穿了影片的始末,经过大大小小坎坷的波折,最终阿兰在病榻上离开人世,这就使得阿兰的一生看似结局转向美好但又最终未得到完满的命运归宿。阿兰命运的悲剧情节不仅仅是影片中表现出来的浅表的辛劳与压制,从悲剧视角下,阿兰这个角色的悲剧命运实则有着多方面的成因和凸显。
(一)电影《大地》中主人公阿兰凄苦的身世
阿兰的身世不是她能够主观选择和决定的。从女主人公阿兰的出场已经将其设定在了一个大户人家,并且穿着简陋,其貌不扬,受尽凌辱和欺虐。不难看出,阿兰是在长期的凌虐环境下成长的。通过影片进一步发展,呼应了片头对阿兰形象的设定――阿兰幼年随父母遇到大的饥荒,父母逃往了其他的地方,为了返回自己的故乡,阿兰的父母将阿兰卖到了大户人家做奴仆以凑够回老家的路费。阿兰年幼时候的这些遭遇和经历已经将阿兰的命运改写,使其沦落为了他人的奴仆,且进入大户人家后,又恰逢严厉的管家与非人性化的教训,这就使得阿兰本身的成长蒙上了悲剧的基调。以至于影片后来的发展中阿兰内核中的奴性都可以从这一点中窥见其一二。
(二)电影《大地》中主人公阿兰逆来顺受的自身性格
阿兰的性格由于年幼时期的遭遇被过早打上了受人管教与奴役的痕迹。在长期的奴役和凌虐中,阿兰渐渐形成了一种逆来顺受的自身性格。可以说这种性格在阿兰的整个命运主线中,都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逆来顺受,阿兰不敢公然反抗家中人发号的施令,不敢对抗家中任何一种职责的声音。影片的开头部分,当阿兰怀有身孕但遭受到暴风雨的时候,王龙的父亲要求阿兰去田地里干活,即使在这样极端的情况下,阿兰也不敢反抗公公的指令,带着身孕前往田地里卖命干活;在王龙因为阿兰偶然得到的珠宝成功回乡并与叔叔商量建造更大的房子的时候,阿兰虽然主观上是极度反对的,也发出了对比之下弱不禁风的抗议,但终究没有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只是顺着王龙和其叔叔的建议同意建造更大的房子;在王龙要迎娶第二任太太的时候,可以看得出阿兰是十分伤心的,因为迎娶二房和聘礼的缘故,王龙伸手向阿兰要回了起初留给阿兰的最后两粒珍珠,并表示从来没有见她戴过珍珠的饰品,彼时彼刻阿兰虽然心如刀绞,但是却始终没有表达出自己的不满,不情愿交出了本属于自己的两粒珍珠。 逆来顺受的奴性性格使得阿兰这个人物在其漫长的悲剧命运中一次又一次选择了妥协和隐忍,这对阿兰的悲剧命运可以说是主观上最主要的因素。
(三)电影《大地》中封建社会礼教对于主人公阿兰的束缚
女主人公阿兰的悲剧命运,从社会宏观的方面来讲是由于整个中国近代社会封建的社会礼教造成的,反过来,阿兰的悲剧命运又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社会礼教与僵化的家庭体制。
在王龙尚未迎娶阿兰之前,从王龙的父亲和王龙的对话中不难看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婚姻是父母包办的且由不得自己挑剔,甚至在婚前尚且不能见到成家的对象,这一点对男方如此,可见对于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来讲更进一层;在阿兰嫁入王龙家后,超负荷的体力劳动和精神压力更加凸显出了封建社会礼教中女性地位的极端低下,甚至包揽了从农活到杂活的各种粗重繁累的负担,且必须任劳任怨;影片中我们也不难看到,王龙家祖祖辈辈的生活传统和观念,其婶婶在家中也时常烧火做饭地位低下,虽然没有阿兰辛劳,但是也从侧面体现出浓厚的封建礼教下悲苦的妇女命运。封建的社会礼教不仅成为造成阿兰悲剧命运的重要诱因之一,同时,阿兰悲剧式的人物命运也进一步衬托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家庭妇女的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与不可逆性,这种不可逆性讽刺性也体现在后边的情节中,当王龙一步一步走向富足财产丰厚时,阿兰的命运却没有比穷困时好多少,反而进一步遭受到了因为王龙迎娶二房而来的精神摧残和人情的排斥与边缘化,这种鲜明的对比将封建礼教的黑暗化和阿兰的悲剧命运进一步展现出来。
(四)主人公阿兰大地式的胸怀与淳朴的灵魂
影片中阿兰所拥有的美丽内核归结起来实际上可以概括为大地式的胸怀与淳朴的灵魂。但是恰恰由于阿兰本质上存在的大智慧――大地式的胸怀和淳朴的灵魂,也使得阿兰在命运的大悲之中一味选择了忍让与迁就。于王龙来说,人生的成长从结婚时才刚刚开始,而对于女主人公阿兰来说,自幼的凄苦遭遇已经使其相比王龙多了几分成熟稳重和睿智,更历练了阿兰迁就忍让的基本内核,嫁入王家后屡屡遭遇的波折和王龙实际上并不薄的待遇进一步激发了阿兰淳朴的灵魂,使得阿兰对苦难和波折在包容和隐忍的基础上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出巨大的劳动潜力和生活热情。隐忍谦让和淳朴的灵魂也使得阿兰在面对王龙迎娶二太太的时候不是表现出极度的不乐意,而是在独自神伤后表示赞同,并在王龙的要求下拿出了自己仅有的两颗珍珠,这无疑从另外一个角度和内涵上揭示出了阿兰的悲剧性命运也因为固有的一些朴素品质反之造成了其命运的不可逆性。
大地的胸怀与淳朴的灵魂也使得阿兰在对待超负荷劳动的时候保持了接受,在王龙和叔叔有财产和金钱需求的时候又调动出了朴素的内核和善良的内心。由此,大地式的胸怀和淳朴的灵魂对于阿兰来讲,也成为其悲剧命运中稍显苦涩的一个因素。
三、结 语
《大地》作为一部反映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农民生活与发展史诗般的电影,较为全面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国农民的心理状态与生活态势。影片的主线围绕农民王龙的生活展开,从娶妻到发展到发家再到最后的安定,都连贯贯穿具有流畅的故事性。影片中女主人公阿兰的遭遇从开篇便奠定了悲剧基调,随着农民王龙的发展到发家,并没有理想的好转。由此我们进一步从悲剧视角解读阿兰这个人物,就找到了多方面的因素与体现。由此使得《大地》中的阿兰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农民家庭的妇女体现出了标志性的悲剧性,并进一步深化挖掘了影片的内涵。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dianshidianying/163886.html上一篇: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