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电视电影
一、关于形式
形式美是视觉艺术的独特语言,其语义表达看起来那么的清晰而确切,却又好像不易重述,这种只有用眼睛和心灵读懂的语义才是视觉艺术结果真正的魅力所在。当我们不断地被各种电影大片的特技特效吸引到影院的时候,有时不太会在乎故事本身是否有精巧的编排,甚至在观影之前就已经知道了所有剧情,但这些都无法阻挡震撼的视觉效果对我们的吸引力。这时我们会觉得技术主导了这一切,技术带来的视觉愉悦已经充分满足了我们的观影需求,却没有想到再先进的影像技术如果没有结合与之匹配的形式风格,都会让影片本身变得平庸,就算只针对效果而言也是如此。更何况,当眼睛终于开始遭遇审美疲倦,并不再为炫目的特效感到惊叹之时,视觉影像的价值也许会再次回到对形式语言的关注。反观插画,与电影不同,因为不具备连续性流畅特效的优势,也没有媒介载体的限制,因此其形式风格却呈现出百花齐放、不断更新的发展局面。插画形式语言的多样性与倾向的明确性帮助插画可以胜任更多的媒介载体,满足更多的视觉需求,并始终与时俱进,成为最新鲜的时代符号。插画形式美的这些特点,无疑将成为电影创作中重要参考的一种。由插画家玛嘉?莎塔琵的绘本作品改编的电影《茉莉人生》,其风格就如同作者的插画作品一样,用黑白的元素的构成感,版画的质感,交织成既质朴又现代的个性化形式感。影片的成功最终为其赢得了2007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这也可以说是一次插画与电影握手的成功。
不管是插画还是电影,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时代符号之一,总以最富时代感的模样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两者的这种时代感,成为彼此影响的一种重要内因。水墨、线描、年画、剪纸、皮影、兽纹、肖形印等许多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都是蕴涵中国文化内涵的经典形式化成果。现代插画创作,不管是手绘还是数字绘画,总能以巧妙的方式将最具现代感的符号元素或组织构成与这些传统经典的表现形式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既传统又现代,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又充满时代感的作品。而电影借鉴这种形式将其用更为立体多维的方式再现出来,一方面放大了插画的形式美,又反过来影响插画的形式表现,引发许多新的灵感。电影《无极》的创作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日本插画家正子公也将影片中的人物造型设计得精美独特,背景也是美轮美奂,在奇幻色彩中隐约可见诸多传统造型元素。正子公也坦言在电影中有很多服饰的设计都借鉴了中国的京剧等传统文化形式以及一些武侠故事等。而电影的声画色调,演员的精彩演绎,又为这些设计增添了新的内容。日本插画家运用中国传统元素,用奇幻独特的形式风格影响了中国大导演的这部电影作品,这无疑是一次多方位的跨界之作。由此不难看出,跨界形式对于文化语义的承载和传播有着积极的促进功能。20世纪60年代,作为同是插画家和电影导演的安迪?沃霍尔,其创作的《玛丽莲?梦露》就是这样一种跨界思考的产物。沃霍尔大规模复制电影明星梦露的图像,折射了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大众流行文化的思潮。这时的梦露不再仅仅是梦露,而是以电影为元素的流行文化符号。通俗的内容、毫不含蓄的色彩、影像化的重复画面,安迪?沃霍尔的电影就如同他的插画一样,共同构筑起经典的美式的波普风格以及超越那个时代的影像思考。而这些贡献至今对于插画创作和电影创作仍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插画与电影形式风格的跨界交融,对于各自形式风格的丰富和再创作以及对文化语义的承载和传播,都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尝试。
二、关于技术
技术,或者说技术的进步,在插画与电影的互动合作过程中承担了开关和导线的作用。通过这些开关和导线,插画与电影不但开启了连接,并且将这些连接不断扩大,构成了一个立体多维的网络空间,而这个空间还将不断生长。
静态与动态分别是插画和电影的技术表现特点,也是各自的优势所在。单从技术层面看,静态与动态图像制作过程的复杂程度是不同的。在画面质量要求相同的前提之下,静态的图像因为不需要考虑一连串动态变化及元素间的相互影响而更容易实现。这时,插画表现的静态技术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比如,影片要描述一段火山喷发的宏大场面,实拍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需要采用三维动画技术来实现。而三维动画制作需要一个制作周期,如果完成后的效果与导演预期相距甚远,则需要推倒重来,一次甚至多次,这显然不是合理的做法。因此,利用插画创作为影片这一内容进行效果设定,成为当下最为主流的操作方式。因为插画的表现力完全可以达到电影级别单帧的要求,而通过单帧风格的确认,影片最终的实现效果也基本可以确定下来。这种原本更多出现在动画片创作的环节设置,如今已然固定成为许多电影创作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也正是插画静态表现技术优势的具体体现。而Matte Painting技术则是对插画静态技术优势的又一次升级。Matte Painting是指用静帧绘画的手段创造影片所需,但实地搭建过于昂贵或难以拍摄到的景观、场景或远环境。比如影片镜头需要描述一个古罗马建筑群构成的城市背景,现实世界中没有,运用三维技术搭建成本过高又耗费时间,这时就可以采用静帧方式把这个场景画出来,利用后期合成软件中层的原理放置在背景位置,通过调色、校色以及特效添加,最终与实拍前景融为一体。即便是有镜头角度的转动,只要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形状投射等的方式处理,肉眼也很难看出端倪。Matte Painting其实是电影特效的鼻祖,在早期的黑白电影中就有应用。只不过以前的Matte Painting是绘制在一层层的玻璃上,与实景或一些人工微缩模型和绘景相结合的方法,达到复杂精细、尽量真实的场景视觉效果。而今天的Matte Painting则运用数字绘景加后期合成的方式,达到更为逼真的效果。但不管是以前的Matte Painting还是现在的,都是对插画静态表现这一技术优势的充分利用。插画静态表现的技术特点,不但为电影制作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由于不需要考虑动态变化的因素,插画反而进一步提高了静帧画面中各元素的塑造表现,提升了影片品质。 插画与电影的技术优势是一个互补的过程,静态表现可以服务于动态创作,动态技术的特点一定也会影响当今的插画创作。现代插画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动态体,其内涵和外延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插画的载体也从静态的书报、服饰、产品不断发展到电影、电视、网络、游戏、各种移动终端等有着明确动态需求的领域中。因此插画的动态化趋势,也成为其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插画绘本的动态设计就是其中发展一个门类。隶属于格林文化旗下的咕噜熊就将许多经典的儿童插画绘本,用动态的方式制作成电子图书,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的多重感受,一时间占领了动态插图绘本的电子书市场。Mac OS等移动终端系统下的应用的开发,更是为咕噜熊等企业开拓了动态绘本的新天地。插画的动态表现,我们还可以在电影里看到;在Motion graphic动态图形设计作品中可以看到;在网络上可以看到;在手机上也能看到。我们可以通过动态表现技术,让插画在保有自己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展现出如电影一般的声画体验,这对于插画和电影发展来说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关于展望
不管是表现形式还是技术手段,插画与电影的跨界交流都应当把“求新”作为其未来发展的核心价值来看待。在今天这样一个各行业信息融通,交流频密的时代,跨界成果的产生看似是那么的顺理成章,但其实真正能够取得成果并产生影响的合作,往往仍是勇敢者的游戏,都是打破原有格局后获得的新局面和新机会。往往两个原本相对独立的领域在进行了跨界交流,产生交叉成果之后,总会形成交集部分,而随着这种交集的扩大,也渐渐开始模糊原有的领域界线,让新生事物成为另一个固定的领域,又或者直接扩大原有领域的范围。这就是我们有时看到某些作品时,会产生这到底是插画还是影视动画;到底是插画还是动态图形设计等问题的原因。这些界线的划分和归属,必须要通过跨界行为的不断进行,才能最终达到成熟阶段,再由成熟阶段进入新一轮的变革。因此,“求新”才是跨界设计成功的原由,而只有得到新的部分或产生新的局面,才能不断解答模糊界线后留下的问题。
提到跨界一般总会想到某两个领域的合作,而多重性将是今后跨界合作的一种发展趋势,对于插画与电影来说也是如此。当代数字媒介适应多样化的受众需求,其中参与性是无论任何相关产品都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具有双向互动的特性,对于插画还是电影来说都是今后不可回避的功能开发。比如我们要开发一个能够有动态剧情的电子插画绘本作品,绘本的风格,电影的效果,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全球同时在线观看,观众可以参与剧情发展的走向,并进行讨论和触发先关功能。要实现这样一部作品,则需要插画、电影、网络数据库、移动终端、通讯、信息等许多领域的跨界合作才能够完成。
电影与插画的合作与交流,要以求新为核心价值,不断开拓崭新的领域,形成新的形式和技术,再通过新的形式和技术补强自身。而多重合作为发展则是电影与插画,或者说所有跨界合作的趋势。未来插画或电影的发展,应该是多元化与个性化并存的局面,只有不断合作创新才能为自身发展输入新鲜的血液,也才能共同作用最终实现文化产业的繁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dianshidianying/163973.html上一篇:电影幽默功能的关联理论诠释
下一篇:电影创作中的室内场景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