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伦理学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又会去向何处?”这些一系列关于人类自我认知的终极问题,自古至今在哲学界从未停止过讨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我是谁” 的发问,一方面,哲学家们通过更多更可靠的方式去获得更多证据来维护拥有着永恒本质的灵魂,另一方面,科学家们也试图通过他们最信任最拿手的科学实验的方法来寻求以还原论为模型的答案,这是神经科学对哲学发起的挑战。本文将以“人工智能发展”为线索,“意识起源”为切入点,分别从哲学和神经科学的两个视角来探讨“我是谁”。
今年3月,全球瞩目的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阿尔法狗)与韩国棋手李世石九段的世纪人机大战以人工智能的胜利落下帷幕。加上此前“深蓝”在国际象棋比赛的胜利以及超级智能机器“沃森”在智力竞赛节目打败人类选手,这样一个个人类成为人工智能手下败将的事件出现后,引起了人类的极大关注,2015年年初,物理学家霍金和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 Motors)的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发表公开信,呼吁要遏制智能机器的发展,否则人类将会灭绝。然而,人工智能超越人类何以可能,其突破中包含两个成分①:第一则是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类的行为,然而我们现在连通过理解一个老鼠的神经行为从而来模拟老鼠的行为都还不能做到,从何来谈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的行为,况且我们还根本不能完全理解人类行为一切的原理。这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另一个成分,人工智能能够拥有人类的自我意识,在讨论这一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试图追问,自我意识是什么,自我意识之源又是什么等。
提到自我意识之源,传统伦理学认为自我意识来源于灵魂,而神经伦理学则用神经科学实验分析的方法力证大脑是自我意识之源,这同时也是神经伦理学对传统伦理学发起的挑战。
一、自我意识之源
自我意识是一个常用概念,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对“自我”的意识到。然而,对于“自我”一词,则可有许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之一,就是把“自我”当做一个反身代词,视其与“自己”或“自身”同义。这样,“自我意识”就是人(或有意识者)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到,也可以叫做反身意识或反省。由此还可引出所谓“意识的意识”的说法, 把自我意识述为意识活动对自身状态或过程的内省。② “我是,我存在(I am,I exist)”、“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I am aware of my existence)”、“我意识到身边的世界(I am aware of the world around me)”,但是在感受着的“我”到底是谁,这个“我”是指身体还是不同于身体的存在。进一步来问,如果这个“我”是不同于身体的存在,那么是什么使人在身体之外进行感知呢?反过来,如果“我”的指向是身体,那么又是哪一部分负责的呢?
(一)灵魂是意识之源-身体之外的感知
人有两部分:实在的肉体和心理学上的实体,那心理学上的实体即我们所说的灵魂。无论是深奥难懂的东方宗教、西方罗马还是希腊文明都有关于灵魂的记载。古印度的《吠陀》提供了理解灵魂旅程的详细构架,并且认为灵魂的本质是永恒的,灵魂是不死的,这里强调了灵魂的不可毁灭性,精神性和永恒性。
古希腊柏拉图把灵魂分成三个部分;欲望、激情和理智,并阐述了它们在最初的存在状态:“人们差不多一出世就充满了激情” ③,并相应安排每一个部分以一种美德,并且认为,灵魂以前是存在于神境的,因为原罪而落入人类的身体中,为了打破束缚,回到纯净的状态,灵魂需要通过轮回来净化。在《斐德罗篇》的轮回故事中,灵魂被比作两匹马拖着的马车,一匹充满能量和精神但很难控制的黑马,和一匹同样有精神但温顺得多的白马。当灵魂上升时,会看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那里是柏拉图所说的净土,绝对美丽,绝对公正,有一队神明守望着这片地方,当灵魂升上来后,可以加入这些神,如果理性控制得足够好,灵魂可以上升并留在那里,这就像是印度教条中的光明和解脱,逃离了轮回,但如果理性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两匹马就会为所欲为,失去对这片乐土的兴趣,因为那不是它们所能理解的,它们就会把马车拉回去,灵魂将再次进入轮回。
(二)力证灵魂的存在
哲学家们并不满足于来自经典文献中对灵魂存在的解说,试图通过研究前世记忆和濒死体验来力证灵魂的存在,认为如果灵魂不存在,这些事件都将不能被理解。
1983年12月,一位叫提图萨的男孩降生在印度阿格拉附近的一个村庄,在他4岁的时候,告诉父母他叫硕瓦嘛,住在阿格拉,妻子叫由嘛,还有两个儿子,他们在阿格拉经营一个无线电铺,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的小日子。但好景不长,他被两个人枪杀了,他认识凶手,向他开枪的那个人叫塞迪克,是个商人。家人为了验证提图萨的描述,带着他去到阿格拉后发现,他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此事件同时引起了印度德里大学的柴达教授的兴趣,他搜集了很多相关证据,例如小提图萨前额和后脑勺上各有一个较大的胎记,并且这两个胎记的大小和形状竟然和被枪杀时弹孔的大小和形状一致。④
除此之外,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的斯蒂文森教授对这种转世再生现象研究了40年,共涉及2500例转世案例。在实证研究方面力证了灵魂存在的一种学说:在死亡时,灵魂和精神体离开肉体,前往下一个肉体,记忆不只会存在实体的大脑中,也会存在精神体的精神中,理论上讲,前世的记忆是可以被今生和来生想起来的,但总体来说,这些记忆被藏在精神的太深处,大部分人都看不到他们的存在,但是极少数人有着前世的记忆,这对突然死亡或者因为突发事故死亡的人来说通常是真的,因为这种情况下,死亡来得太突然,伤害太大,没有让灵魂完整地处理死亡的步骤,没有处理的记忆会残留在下一个身体中。
(三)神经伦理学的逆袭
1848年,25岁的铁路公司工人菲尼亚斯·盖奇(Phineas Gage)正在进行施工时,由于炸药意外爆炸导致一根铁棒刺进盖奇略低于眼睛的左面颊,经过脑的前额叶皮层,从头顶穿出,导致了严重的脑损伤。经历这个事故之后盖奇活了下来,但是其人格有了很大的改变,他的表现显示了对社会习俗的不尊重,他作决定的时候从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也从来不会担忧自己的未来,不会深谋远虑。简单分析此案例得出了初步的结论,很显然,盖奇人格的改变是由于大脑特定部位损伤所引起的。⑤
人格是自我意识的基础,意识作为形而上的存在不应该受大脑损伤的影响,为何盖奇在事故发生前后人格变化这么大?
加州的神经生物学家本杰明·利贝特进行了实验,20世纪80年代,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神经心理学家本杰明·利贝特曾将研究参与者与脑电图(EEG)连接在一起,并要求他们目视一个有圆点环绕移动的钟面。当参与者感觉想要移动手指时,他们须记下圆点所在的位置。利贝特记录到人们在表现出有意识的移动手指意图前数百毫秒的脑电活动⑥。也就是说,意识是大脑内部化学变化、电子活动的产物,之后有很多科学家通过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更加复杂有效的方法进行更多的相关研究,结果依然如此。
二、神经伦理学的解释沟
伦理学的神经科学研究作为神经伦理学的一大研究领域,随着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依托生物学事实的实验研究掀起了讨论自我意识生物学基础的热潮,试图依赖功能神经成像、核磁共振等技术,试图确定自我意识与脑系统的具体关联。然而,哲学家认为用实在的、可感的方法得到结果去解释或推翻形而上的存在是不可靠的,并对其理论提出了很多质疑,这也是神经科学所面临的解释沟:
(1)意识状态是源于刺激神经组织所产生的,如此令人赞叹的存在,如同阿拉丁摩擦了灯之后,神灵出现却在前面一样令人难以理解。意识的生理基础是否真的存在,若存在,意识的生理基础又是什么呢?
(2)20年代美国生理心理学家卡尔·拉什利(Karl Spencer Lashley )提出的神经系统科学多少年来一直专注的记忆属于大脑哪个区域的问题,他试着确认大脑中与记忆产生、加深和储存记忆相关的区域,对大脑的部分进行实验性伤害,然而并没有找到与记忆相关联的特定区域。⑦人们仍认为记忆某程度是存在大脑中,而因为记忆是稳固的,人们猜测存有这些记忆的大脑细胞也需要保持稳固。新陈代谢不断进行,细胞不断死去,新的细胞不断在诞生,又如何维系本质不变呢?即使所有用于传达信息模式的物质消失了,而模式却依然存在,如果不是物质,那又是什么在维系着这种模式,机械论、纯唯物论科学的假设是无法轻易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否有可能记忆并非仅仅储存在大脑中,也存在某种非物质性的记忆仓库中,然后再进入新形成细胞中呢?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意识起源于大脑以外的地方?
(3)如果大脑组织被剔除,那么人不会再有意识,于是很容易得出,意识是在脑内有物质形成的,大脑和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神经系统科学家无法确定这种联系的性质。然而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意识存在于某处,而大脑只是一个特定的存放容器,或者一个为了接受意识抑或是传达意识或是受意识支配而不断进化的系统。哲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声称大脑损伤和身体功能之间的一致关联,可以解释为大脑仅仅是发射器,而不是发生源,棱镜传送光线为例子进行解释,当棱镜受损时,传送出来的光线也许会扭曲,这样也很容易理解,当大脑受损时,传递出来的意识也会有差异。
(4)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神经学教授约翰·罗伯(John Lorber)有一个研究成果:当谢菲尔德得效益在诊断一个数学系学生的疾病时,意外地发现他的头部比正常人略大一点儿,于是校医就把他介绍到罗伯教授那做进一步检查,发现这个学生没有大脑,但智商高达126。于是,罗伯教授提出“大脑真的必不可少吗?”这一问题。大脑半球切除术是切除受损或缺乏大脑皮质的半球,而大脑皮质是跟各种认知和情感功能相关联的,如果一个孩子切除了大脑两半球之一,另一半球会接管,并对大脑的神经连接以及神经细胞进行重组。因为大脑具有极强的调节性,所以一个半球能够执行两个半球的功能。长时间以来,移除大脑引发的疾病并不会造成明显的记忆丢失,唯物论解释认为这是大脑储存重复的部分造成的,也就是说同一个记忆储存在多个地方,所以理论上即使大脑失去了一些部分,也可以从其他储存的地点重获记忆,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脑半球切除术也就意味着大脑有50%是完全重复的功能,甚至低于5%大脑组织仍然有正常的回忆,要解释这一点的话,唯物论神经系统科学家就必须要声明95%的大脑物质都是重复的。
(5)长久以来人们都知道正面思考的能力能够提升一个人的兴奋感和健康,但是直到最近,人们才清楚地知道人的思维力量足以改变大脑的物质结构,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通过特定类型的智力训练能够改变成人的大脑。比如冥想,可以改变大脑中关注、集中有关的区域,改变它们的运作方式,也就是说比如就灰质和神经元本身以及白质来说,正是神经的轴突里联系着两者之间的神经元,所以现在有可能在几个月的训练之后,就能改变大脑的机能和结构,近几年所采用的脑显像工具,如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已经证明这一点。如果神经科学认为意识是大脑所生产的,那么意识就不应该对大脑有任何影响。面对这样得质疑和力证,神经科学能否用自己得方法拿出证据,跨越解释沟呢?
三、结语
本文通过两个视角,以“意识之源”为引子,讨论了“我是谁?”这一问题的可能答案,如果灵魂存在,那么“我”是由灵魂决定的;若大脑才是 “我”的上帝,那么“我”也就是纯粹物理实体,大脑就是“我”的全部。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分析人工智能可能的未来。若灵魂存在,我们就不用再纠结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奇点到底在哪里了,人工智能永远只是类人类,无法感受我们的感受,体验我们的体验,除非有一天灵魂进入他们的身体中,而若是神经科学跨越“解释沟”,证明了大脑是意识之源,不论是打麻将还是电子游戏,甚至是人们觉得不可能的完成的写小说任务,待计算机技术高度成熟,范式彻底更替之后,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进化的另一个阶段,不管它是发生在所谓的10年、100年还是1000年之后。
注释
① 机器超越人类的突破包含很多成分,本文只提到两种,重点讨论其中与意识相关的一种.
② 维之.人类自我意识的意义及其三次觉醒[J].南通大学学报,2010(4):26.
③ 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8:168.
④ 余鱼.轮回转世是真的?[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5(9):57.
⑤ Damasio A R. Descartes’Error: Emotion, Reason,and the Human Brain[M].New York:,1994.
⑥ Henrik hilosophy of free will[M]. Cynthia Klohr,译. Cambridge: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1:246.
⑦卡尔·拉什利.大脑机制与智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参考文献
[1] 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8.
[2] 卡尔·拉什利.大脑机制与智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3] 维之.人类自我意识的意义及其三次觉醒[J].南通大学学报,2010(4):26.
[4] 余鱼.轮回转世是真的?[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5(9).
[5] Damasio A R. Descartes’Error: Emotion, Reason, and the Human Brain [M].New York:,1994:38
[6] Henrik hilosophy of free will[M]. Cynthia Klohr,译.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1:246.
作者:孙楠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6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nlixue/78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