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伦理学
二十世纪初,马克斯•韦伯最早提出了经济伦理学概念,经济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日趋发展起来。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经济生活的变革带来了道德观念、道德关系的变化,推动了人们对经济体制改革与道德、价值观念的深层次思考,经济伦理问题开始被理论界所关注。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经济伦理学的发展和繁荣已成为伦理学界的一大亮点。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经济伦理学的研究作一综述。
一、关于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伦理学研究什么?国内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陆晓禾研究员认为,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领域中的道德现象,包括宏观经济制度、中观经济组织和微观经济关系中一切同道德有关的问题。经济伦理学研究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上的伦理问题是从伦理学角度对经济的系统研究,具有描述性、规范性、批判性的功能。Businessethics就是经济伦理学。夏伟东教授认为,businessethics应译为企业伦理学或商业伦理学,在英文中,与中文“经济伦理学”相对应的词是eco¬nomicethics。经济伦理学的研究领域与经济学本身的研究领域是完全重合的。经济学以人们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而经济伦理学则用道德的眼光看待人们的经济活动,研究人们进行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行为的道德根据和道德价值。与陆晓禾研究员的三框架说不同,夏伟东教授提出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四环节说。他认为,在生产领域,经济伦理学重点研究的是生产的目的手段,即什么样的生产目的才是合乎道德的,怎样进行生产才是合乎道德的;在分配领域,经济伦理学重点研究的是分配的公正,即根据什么原则进行分配才是合乎道德的;在交换领域,经济伦理学应当研究的是交换劳动产品或商品的形式和尺度,即什么样的交换形式是合乎道德的,什么样的交换尺度是公平的;在消费领域,经济伦理学应研究的是消费的形式和目的,即从道德的角度审视有无能力消费,用什么方法消费,以及为什么消费等等。
赵修义教授认为,经济独立化以及与此相关的经济动机在伦理上的正当性问题是经济伦理学的首要研究对象;经济动机取得正当地位后,经济行为要不要法律尤其是道德来加以规范,用什么样的道德原则加以规范是经济伦理学的又一研究对象•’经济体制在伦理上的正当性问题是经济伦理学所要研究的第三个部分。陈泽环研究员认为,经济伦理学要从辩护和规范两个方面深人研究经济生活的冲突。在宏观经济体制伦理方面,研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如何同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起来,怎样才能结合好;在中观企业伦理方面,研究现代企业制度问题;在微观个人经济伦理方面,研究使个人实现经济人、社会人、生态人和文化人的统一问题。王海明教授认为,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包括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两个方面。经济制度包括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经济制度的伦理研究即研究何种所有制是公正的,何种分配制度是公正的;经济行为具体包括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经济财富的活动,经济行为的伦理研究主要是研究经济行为的道德性问题,因此,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可归结为三个问题:一是公有制与私有制之伦理;二是按需分配与按劳分配的伦理;三是经济行为的无私利他与为己利他之道德原则。王小锡教授更强调经济伦理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地位。他认为,经济伦理学是研究经济现象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并揭示经济现象中道德形成、发展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经济伦理学要探究“经济人”和“道德人”的逻辑关联,从而揭示经济活动中人的全面发展之体现和作用。因此,经济伦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完善人生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基本规律以及明确善恶价值取向及其应该不应该行为规定的学问。
二、关于经济伦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原则
研究经济伦理学应当用正确的方法阐明经济形态中经济活动与作为非经济活动的道德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学术界的观点包括以下几种:有学者提出,经济伦理学研究要从两个层面上展开:第一,经济活动层面,例如效率与公平问题,竞争手段问题等;第二,社会活动层面,例如社会财富分配,社会制度的伦理论证。有学者提出,经济伦理学要从企业文化角度找出伦理问题,要重视企业文化。有学者借鉴亚当•斯密及后来的新经济自由主义等学派的理论,认为应当从经济规律本身去统一市场经济中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道德之间的对立,从而说明经济伦理。也有学者把心理学方法纳人经济伦理学的研究中,把心理因素作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切人点和基础,从人本身的心理需要等人文因素出发来说明经济伦理学。章海山教授认为,在经济形态中,要从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互动关系人手,以当前经济条件为依据和出发点,即必须从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发来研究经济伦理;在经济形态运动中’要从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人与经济范畴的关系出发才能正确地去阐明道德与经济的关系,因而,“经济范畴人格化”是经济伦理学研究的根本方法。[5]朱贻庭教授认为,研究经济伦理学应从制度伦理的角度,以体制改革、社会转型及其呈现的“路径依赖”势态为背景进行。周中之教授指出,经济伦理的研究要综合运用描述的、元理论的、规范的方法,先描述经济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再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经济伦理学理论系统中的命题、概念等,最后在此基础上确定经济行为的基本原则和规则。当然,这三种方法不是并列的,而是有主次之分的。规范的方法是主要的方法,但描述的方法和元理论的方法也不可偏废。
关于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原则,陈泽环研究员把它描述为四项基本原则:一是注重生产力发展,公民经济行为的物质利益动机的经济效益原则;二是达到共同富裕、倡导服务奉献的社会公正原则;三是建立自然伙伴关系,实现与自然协调进化的生态平衡原则;四是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理想的文化原则。
三、关于热点问题的讨论
(一)关于“经济人”
“经济人”概念历来是经济学和伦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经济生活中,“经济人”是一个假设,一种抽象,一种模型。在伦理学研究中“经济人”也一贯是作为一种假设而存在的。而章海山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说法,他认为,“经济人”概念不是一种假说或假设,而是一种按照黑格尔的说法——“理性的思维抽象”的产物,是一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抽象概念,是人类对自己从事的经济活动的本质属性的一种理性的抽象思维的结果,是一种科学概念。“经济人”的本质特性并非源于人性,而源于他所处的市场经济之运行机制和结构,“经济人”具有的道德属性不是外在于其自身的,也不是外部加诸于其身的,而是“经济人”的经济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因为首先,“经济人”的动机是道德的(尽管是自利的);其次经济人”为达到自利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必定是道德的(否则就达不到自利的目的);最后经济人”在达到主观自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客观上利他的结果。因而,“经济人”的道德属性是其本身具有的。但因为经济人又区别于其他诸如政治人、文化人、社会人等,因而具有特殊的道德要求,如自利原则、利益的等价交换原则等,这些原则不能泛化到社会其他生活领域之中;同样,社会公共生活中对人的道德要求如助人为乐、关心爱护他人等也不能引入到经济生活领域中去。
(二)关于诚信
由安然和安达信事件,诚信问题又成为热点。王小锡教授认为,诚信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道德准则,诚信伦理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理念。为使诚信成为真正的道德规范,首先要真正树立诚信的意识,还应该有严密的法律来保障诚信建立,有政府来营造和维护诚信环境,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为诚信的支撑和平台。有学者认为,诚信是经济规律,因为恩格斯说过,“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规律之一……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愈发展,它就愈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琐细的哄骗和欺诈手段,……的确,这些狡猾手腕在大市场上已经不合算了,那里时间就是金钱,那里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其所以如此,并不是出于伦理的狂热,而纯粹是为了不白费时间和劳动。”宋希仁教授认为,诚信不是经济规律,而是道德概念,诚信应该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内在的行为动机和良心,作为个人的主观意志,他是任性的,带偶然性的。还有学者认为,在发达的竞争条件下,“诚信是经济主体之间自然而然的事情”。宋希仁教授认为,不能说道德的进步对资本家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因为对资本家来说,诚信并不是出于资本家的内在本性,资本家盘算的是如何获得更大的利润,他的诚信不过是为更好地赚钱,因此诚信在资本家那里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当然不能说是“自然而然的事”。宋希仁教授还指出,诚信和信用往往被人们相提并论,但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信用是就交往关系而言的,在经济领域中,体现的是经济关系,这种信用不是从道德诚信开始的,也不是从竞争中产生的,而是从商品交换活动中产生的,是商品交换活动和货币流通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信用作为制度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诚信是道德规范,它体现的是道德良心和人格,属于意识形式,是形成经济信用的道德因素。信用体现的是双方共同意志建立的客观关系,诚信体现的是信用者诚实守信的德性和人格,信用关系要求个人有诚信,个人的诚信则维系着信用关系。
(三)关于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作用
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是经济伦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学界一直在讨论的热点。在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作用问题上,王小锡教授提出了道德资本和道德也是生产力的观点。王小锡教授指出,资本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有实物资本、货币资本、人力资本等等。在经济运作过程中,人力资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是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并获得利润的核心资本,实物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挥多大的效益获得多少利润,往往取决于劳动者的价值取向与对自身和社会的负责精神。而与人力资本直接关联的道德资本,又影响或制约着人力资本的效益的获得:人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劳动技能的加强等等有赖于人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科学道德精神与道德实践。因此,就经济运行过程来看,科学的道德是而且也必然会是投入生产过程的重要资本。道德资本是“精神资本”或“知识资本”的一种,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资本,而是渗透在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多种层面的,在生产过程中起着独特的协调和制约作用。王小锡教授还提出了道德也是生产力的观点。他指出,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精神生产力是指生产力中的科学因素或科学力量,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道德和道德科学作为社会科学的核心和基础学科,是研究和开启其他社会科学之门的重要钥匙,因而,道德也是精神生产力的一个方面,从而道德也是生产力。
有学者对此持肯定意见,认为,在当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已成为共识的条件下,王小锡教授提出“道德生产力”、“道德资本”的概念是适宜而且值得重视的,他的道德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必要且重要因素的观点,有利于发挥经济伦理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也有学者认为,在现代的经济运行中,道德因素确实对规范、促进经济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经济运行环境中,道德因素本身在某种意义上也具有促成资本增殖的作用。但这只说明道德在特定的环境——经济运行的环境中具有了资本的某些特点,而资本之所以被称为资本,最关键的是在于它能使自身增殖。而道德本身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并没有实现资本式的增殖,也就是说,它还不是“生了钱的钱”,所以,道德不是一种资本,只能称之为道德的资本性特点。
(四)关于生态经济伦理问题
随着生态伦理学和经济伦理学的发展,有学者提出了生态经济伦理学的概念。王泽应教授认为,生态经济伦理学并不是生态伦理学和经济伦理学简单相结合的产物,它有自己内在的理论规定性,它以生态经济伦理或生态经济道德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所谓生态经济伦理是指在生态经济过程和生态经济格局中形成发展的伦理道德,是一定的社会道德和生态经济现象的道德因素在社会发展和生态经济发展作用下的综合体,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用于调节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关系,激励经济主体的合理行为并能以善恶正邪进行评价的道德意识、规范及实践的总和。生态经济伦理的中心问题是人类的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以及人类利益与生态平衡的关系问题。研究生态经济伦理的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自然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适应和协调发展的途径,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伦理动因和道德支持。nn也有学者认为,所谓生态经济伦理,是指人们在生态经济活动中必须对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或非人的自然存在物寄予的道德关怀,是在深人反思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积极探索人类经济的未来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得以确立的。其基本内容是:人类的经济活动不能只围绕经济利益这一单独的轴运转,它应该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联系和内在统一性,它是对传统的农业经济伦理和工业经济伦理的超越和发展。还有学者对生态经济伦理学存在的必要性提出了疑问,认为生态经济本身就是道德的,为何还要提生态经济道德?经济伦理本身就包含了生态伦理的要求,如可持续发展本身就是经济伦理的要求,为何还要提出生态经济伦理呢?
(五)关于传统儒学对现代经济伦理的作用
有学者认为,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伦理思想在历史上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儒家的经济伦理也将为中国当代经济伦理的建设发挥作用。如,儒家经济伦理所强调的诚信正是我们现在所缺乏和迫切需要的;儒家所强调的生财有道是指导人们生产行为的基本规范;儒家尊崇的取予有度是关于分配的基本道德规范。此外,儒家所强调的整体和谐、天人合一、社会人本、循环发展、中庸守常、重公益、重均平、重利他、重礼让等内容都可以通过批判性扬弃后为今天的经济伦理所吸收。U31也有学者认为,儒家的经济伦理对现代经济伦理而言没有可取之处。因为中国正统儒家学说的核心是忠孝,信义要服从忠孝,完全是工具性的。而且,现代的市场经济体系与计划经济或传统经济是两个体系,因此,道德也是两个体系。所以现代经济伦理应从市场经济本身推出来。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是与农本商末的经济结构相适应的自然经济伦理,随着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也要求自然经济伦理向市场经济伦理转变,但研究市场经济伦理不能无视传统经济伦理的影响和存在。
(六)关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经济伦理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经济伦理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也成为热点。有学者指出,面对人世,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将面临各种非显性的道德挑战,因此应该有强烈的经济道德意识,增强道德竞争力。就政府来讲,政府应该适应市场运作机制的要求,实现政府职能道德化;就企业来讲,应该培育道德资产,激活生产要素,树立信誉至上的企业形象,增强生产经营责任心。有学者指出,人世后,各种不同的伦理价值取向将会并存并可能发生碰撞,经济伦理学应该为人世后的制度环境尤其是伦理环境的建设做出努力;其次,经济伦理学面对人世后日益加剧的竞争局面,应当适应社会和实践主体的要求,将自己的研究与学校教育和企业运作结合起来,培养有竞争力的人才。还有学者指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的理论工作者必须实现我国经济伦理的与时俱进,要对当今时代提出的课题,科学技术进步的最新成就,社会转型期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敏锐的反应和进行全面的认识,并能够抓住关键,提出有效的道德建设对策。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nlixue/78183.html上一篇:论网络伦理学基本理论的选择
下一篇:真、善、美视界中的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