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伦理学 > 中国网络文化传播20年观察与思考效果

中国网络文化传播20年观察与思考效果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伦理学


 1994年4月20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用一根电缆正式接入万维网,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国际互联网第77位成员。从此中国互联网走过了20年。中国互联网已是今非昔比,在历经曲折中茁壮成长起来,从日常生活与工作方式到经济、文化、政治、社会与心理影响和改变着中国。这种变化,有专家认为是“中国互联网以自己的力量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繁荣与进步”
  闵大洪《中国网络发展20年回顾》,人民网,2014年3月17日)。这20年中,中国的互联网迅猛发展起来,域名总数已达1800万个,网站数量超过300万,网民数量超过6.18亿,手机网民超过5亿,其中智能手机网民超过4.02亿。而且这些数据还在不断刷新,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3次发布数据,财经网- 2014-04-20。网络技术与应用的发展、繁荣,为网络文化传播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建构起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总是起着杠杆性作用。它的每次创新,都带来人类信息传播的革命性变革。人类的信息传播迄今经历了五个重要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网络传播阶段和遥在与沉浸阶段,每一个阶段的跃升无不以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为前提。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有着与传统媒体传播截然不同的新特征。
  一 网络文化传播的特征
  1.网络文化传播的即时性
  网络文化传播内容在瞬间传播于网络空间并让全世界网民获取发布的文化讯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即时性已成为当今网络的重要特点之一。
  2.网络文化传播的草根性
  任何网民个体只要拥有一台联网的PC机或一部手机,不仅可以获取新闻资讯,而且可以在UGC环境下生产并发布文化讯息内容。当今社会,网络已经嵌入普通人日常生活,不再仅为少数社会精英独有、把持,这即是网络文化传播的草根性。
  3.网络文化传播信息的海量性
  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通过网络链接与超链接,网民和用户可以获取海量的文化讯息,可以进入相关数据库,获得专业的信息内容。同时网民与用户也可以借助网络与新媒体,几乎不受限制地生产信息、观点,表达情绪与意见。
  4.网络文化传播的互动性
  交互性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媒体最基本的特征。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单向传播。网络媒介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传播法则,它的双向互动性使信息的接受者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性。
  5.网络文化传播的隐匿性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舆论传播的隐匿性源于网络的虚拟性。与现实生活中人们身份的公开性和真实性不同,网民在网络空间一般无需显示真实身份,这种“面具”特征降低了参与风险。
  6.网络文化传播的多元性
  网络空间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主体,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及传播者。不同阶层、观点与思想多元的网民可以在互联网上就各种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形成多种声音、多种意见和多中心。
二 网络文化传播的五个重要阶段
  按照网络文化传播过往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标志性影响及其自身运行的内在规律,可以将其划分为五个重要阶段。
  1. 网络文化传播的起步阶段(1994-2002)
  网络的开放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促成大量的门户网站诞生。1997—1998年,网易、新浪、搜狐、腾讯等大型门户网站相继在国内创立。1999年“盛大网络”成立,2001年,“盛大网络”大型经典网络游戏《传奇》经公开测试后正式上市并掀起热潮,网络游戏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渗透我国网民网络生活。1999年,天涯虚拟网络社区诞生,并在几年之后成为中国第一网络八卦重镇。2000年,百度公司成立,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先后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截至2002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5910万,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增加到9.8小时。
  CNNIC统计报告:中国网民数量半年激增1330万[DB/OL].中国新闻网.2003-01-16 http://
  从最初的电子邮件服务(E-mail)、文件传输服务、网络新闻服务到后来的全球信息网服务、电子公告牌(BBS)、网络游戏等,网络具有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全新功能。互联网络的开放性、多维性、平等性特征,不仅加速传统文化的传播,也催生网络文化抢占传统文化阵地。
  2.网络文化传播的发展阶段(2003-2004)
  2003年,被很多人称为中国网络文化的发轫之年,但其实2003-2004年却是中国网络文化传播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主要以网络舆论监督功能显现、政府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和网络文化产品更具多样性为特征。
  2003年,SARS病毒蔓延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初因对病情不了解,各种传言造成社会混乱,直到蒋彦永接受美国《时代》周刊采访、在网络上发表《北京遭到SARS袭击》的疫情实况报道,之后包括美联社、德新社、法新社等国内外各大媒体开始迅速跟进报道。
  李菁,蒋彦永.人民利益高于一切[J].三联生活周刊总243期 (2003-06-09出版)至此,SARS疫情真相大白。同年,孙志刚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不久终促成国务院出台《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废止执行《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在这两大社会热点的背后,互联网强大的传播力发挥了巨大的舆论监督作用,促使有关部门全力解决问题。网络传播功不可没,也标志着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和舆论监督主体,它的传播力、监督力、影响力与地位在逐步提高。
  2003年5月文化部出台《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旨在加强互联网文化管理。 2004年12月,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业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不断涌现的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措施,标志着我国的网络文化业已成为社会重要领域。国家级的新闻网站异军突起,网络游戏的收入超过电影票房,网络舆论绞杀网络色情,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互为补充进行舆论监督,这些成为国内网络 文化发展的亮点。
  3.网络文化传播的第一个高潮(2005-2007)
  2005年,中国网络发展迎来它的第一个十年,网络文化传播也开始迎来它的第一个高潮:不仅主流网络文化地位基本确立,产品与服务形式也向Web2.0深度发展,网络管理也变得更加规范有序。
  2005年被称为博客元年,又因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上市而被称为“搜索年”,二者均基于Web2.0在网络蓬勃发展。由于Web2.0 更注重用户的交互性,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它具有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的发展特点;它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更加凸显网络的人性化, 百度百科.web2.0[DB/OL].http://link?url=urg EjpewwtGkI7SbY6p7BE u3WJ_APsyba iDUxqdUv0a_7U507UQqaDNWcJFjOua8并促使网络文化传播更加深入。
  借助Web2.0的特质,博客、网络文学、电子杂志、网络社区以及各种“客文化”百花齐放,层出不穷。个人博客、官方博客、专栏博客、草根博客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论数量、质量,还是公众认知度方面都较之博客初入国内时获得长足发展。
  2005年腾讯公司宣布,QQ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1000万,注册用户升至4亿。这标志网络“在线生活”和“即时生活”更加具体可感,是网络文化传播的一次重大突破。这一阶段,网民力量在舆论监督方面更加彰显。不管是复旦大学生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周老虎事件还是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网络以其快捷性、尖锐性和互动性高的特点,给予网民不可忽视的力量;甚至一些网络论坛影响政府决策,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
  但另一方面,博客、腾讯QQ等网络新媒体产品的出现,不约而同地给社会及其心理,给社会民主、经济发展,给政府及社会治理带来种种新的挑战。
  2005年,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网超越我国最早的电子商务网站易趣,打破易趣一枝独秀的局面,并在之后的几年内发展为我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电子商务平台竞争初见端倪。各种不正当的商业竞争也流行于网络:真真假假的商业广告,垂涎于金钱、企图盗取网银账号密码的各种黑客,瞄准网络购物不见实物的漏洞而泛滥于市的假冒伪劣产品,等等,深深地干扰着正常的经济秩序,不断考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社会治理的智慧。
  4.网络文化传播的转折点(2008-2009)
 2008-2009年,网络文化传播主要以网络借助社会重大事件进行自我营销大幅提升其价值、电子商务在B2C领域获得重大突破、电信业与互联网跨平台融合发展等为特点。
  2008年,中国网民数达到2.98亿,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 “通常人们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IT产业上是落后国家。但是在新一代的网络环境如网络游戏、网络社区与论坛、网络通讯和电子商务等方面,中国凭借众多网友的积极参与和相互推动走在了发达国家的前面。”
  白承宰.Web2.0新强者——中国走在了美国前面[DB/OL].载韩国《朝鲜日报》中文网,2008-9-10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始正式施行。之后的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报道为中国国内媒体的优良表现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Web2.0时代的中国网络媒体业已构建起一个“参与式结构”,并在平台创新、产品创新、策划创新三方面不断努力。在政府换届、两会选举、南方冰雪冻灾、藏独分子闹事、奥运火炬境外传递、四川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举办、神舟七号发射以及科学发展观学习和改革开放30年纪念的主题宣传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报道中
  闵大洪.08年的中国网络传播与网络媒体[DB/OL].新华博客.2009-01-24 http:// nhuanet. ,中国网络文化传播均达到较好的效果。
  5.网络文化传播的飞跃期(2010-今)
  2010年网络文化传播迎来质的飞跃:自媒体异军突起,网络文化空间极大扩展,政府不断开创网络问政新形式,搭建互动平台,微博成为各方观点汇聚的舆论场……但网络文化狂欢的背后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网络暴力、网络审判、人肉搜索等五花八门的消极网络文化浪潮汹涌而至,不断考验着各方智慧。
  2010年被称之为“微博元年”。新浪自2009年8月推出新浪微博,至2013年上半年,新浪注册用户达到5.36亿。网民自身的表达欲望和传播欲望极大增强。
  2011年,腾讯推出一款新产品“微信”。2013年10月,微信的用户数量超过6亿,每日活跃用户达到1亿。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各种网络应用不断翻新。不断增长的网民数量和手机用户规模背后,是公众对网络的依耐性日益增强的现实。
  三 网络文化传播现状与挑战
  中国网络文化传播历经20年的跨越之后,虽获得了许多成就,但是基于网络技术的网络文化,毕竟不再只是简单的信息交流或娱乐消遣,更多的是对人们价值观念、社交方式、消费行为、角色认知、生活情感等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全新文化样式。网络文化的发展,给思想、文化和经济等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
  网络技术带来新的文化传播渠道和文化内容,改变了人们的文化观念和教育理念,但同时也被认为造成了新的文化霸权主义。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网络语言的优势对中国进行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渗透;网络文化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扛起商业大旗,进行地毯式的商业广告轰炸;快餐式的网络文化不断沾染色情、暴力、网络欺诈等陋习。这与包容、大气、儒雅、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相悖。如何科学利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引领网络文化的发展,大力提倡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同时赋予媒体与公众更多应有的自由权利,成为政府、网络企业与公众思考的议题。
  1.当前网络文化传播突出的表现
  网络作为媒介与传统大众传媒一样,发挥着监督社会与环境特有的政治文化功能。网络与生俱来的平民化、低门槛特点,目睹历史的形成不再局限于职业媒体人,任何人都可成为历史形成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任何人均可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有生力量,发挥“瞭望哨”的作用。网络在环境监测方面的突 出功能体现在以下两类事件中:一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即对公共安全事件进行监督;二是对公权力进行监督。网络文化传播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主要是指网络通过自身的力量促使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曝光、推进、追踪和问题解决,通过不断追问事件真相,促使公共安全事件真相大白。
  2011年7·23甬温动车事件之后,网民利用网络一方面表达对遇难和受伤乘客的关怀,另一方面发出对铁道部傲慢态度和铁路发展大跃进的质疑。
  杜绝腐败的最好方法就是将权力置于阳光之下。在当前腐败引起民众极大不满的社会转型期,对官员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网络虽不可能成为反腐的最好选择,但网络反腐无疑是反腐败最好的补充。网络反腐具有多种优势:第一,网络反腐传播速度快,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极高的关注度,能在很短时间内对党政部门形成舆论压力,督促其尽快核查腐败线索,以平息汹涌的社会舆论。第二,网络反腐成本低、隐蔽性强,网民参与的积极性高。第三,网络反腐互动性强,可实现实时双向沟通与交流,大大提高反腐效率。[1]2010-2013年通过新媒体首次曝光的案件数量156件,通过传统媒体曝光的案件数量78件,新媒体曝光的数量远高于传统媒体。
  网络对腐败行为的举报和监督,鼓励着越来越多的公民个体通过网络来实现自身的监督权。网络围观,也是促使事件取得进展和合理解决的一股力量。网络在追问事件真相时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其产生的积极影响有目共睹。
  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协作基轴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单元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传播正是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2]在网络文化传播中,各利益方在呐喊,表达自己的声音,争取自身的权益和自由,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争取社会最大公约数的结果,网络成为协调各利益方博弈的有效工具。通过对近些年热点事件的归纳和梳理,网络文化传播的社会协调功能主要表现在:推动社会法制化进程;协调公权与民利的天平;监督特权运行。
中国司法领域历来多被诟病,而网络的力量显然在加速中国法制化进程。最早的大事件可以追溯到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最近的事件莫过于唐慧案。网民在新闻跟帖中不断表达对孙志刚事件的愤懑情绪,网民的言论成为推动此事件进展的一股巨大力量,最终促成中国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诞生。2013年唐慧被劳教案也因微博的力量最终促使劳教制度废除。2013年薄熙来案件庭审通过微博直播——这一史无前例的透明创举,直面外界关于中国司法不独立不公开的质疑。微博实时直播,至少是司法公开的一个进步。
  强大的公权和不堪一击的民利向来不对称,二者也一直在博弈。借助于网络的力量,民众的微弱力量撼动强大的公权成为可能。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北京最牛钉子户事件,临武瓜农事件,夏俊峰事件,都是公权与民利博弈的典型。在以城管为代表的公权力一边和以小市民、小贩为代表的普通民众一边,更多的人选择同情弱势群体。古训曰:“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作为强权一方的公权力一再与民争利,必然造成民众的极大不满。在公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约束的时候,很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民利常常处于弱势地位。 利用网络的力量维护自身的权益,这何尝不是网络价值的巨大体现?如果说传统媒体中更多的是传统媒体人“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感,网路中则更多的是普通民众的责任意识和权利意识,为同胞也为自己争取权利和自由。
  “我爸是李刚”事件,郭美美炫富事件,李天一事件,获得网络的极大关注与围观。对中国的法律颇有微词的网民认为特权阶层能够使案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种近乎粗暴式的网络监督方式最终换来了“喜大普奔”的判决结果。
  2.网络文化传播中的问题与挑战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在网络的影响下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革。正如尼葛洛庞蒂所言,“每一种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一方面,人们享受着网络带来的高效信息传播速度、海量信息存储空间、自由开放的信息沟通平台;另一方面,网络传播中存在的各种负面影响也正日益凸显,威胁着社会结构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和谐。
  (1) 网络文化传播中的传统文化传承功能失调
  网络文化传播中的泛娱乐化,是指一股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以现代媒介为主要载体,以浅薄空洞的内容甚至以粗鄙搞怪、噱头包装、戏谑的方式,通过“戏剧化”的滥情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从而达到快感的思潮。
  吕绍刚.[文化批评]:“泛娱乐化”为何屡禁不止?[EB/OL].(2007-04-16).http: //. .造成网络媒介消费主义盛行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两点。其一,网络用户群体在年龄分布上趋向年轻化,对网络功能选择存在片面化。年轻网民运用网络更多的是为了消磨时间、宣泄情绪,倾向于选择诸如视频、聊天、游戏等娱乐功能。其二,娱乐信息因其浅显易懂、政治风险低、生产成本低、易为大众接受,自然成为网络传播中信息生产者的优先之选。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言,“一切公共话语都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3]
  网络传播的开放性、自由性、匿名性极易致虚假信息横行和网络欺诈频发,损害网络在大众中的公信力和权威,严重影响和阻碍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并给社会和人们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第一,信息传播者的传媒素养参差不齐;第二,“把关人”角色的弱化;第三,相关法律规范的缺失以及监管机制不健全。网络传播的虚假信息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容易误导大众,有时甚至引起社会恐慌,扰乱社会秩序。此外,网络上大量存在的虚假信息使信息检索更加困难,增加了用户获取有用信息的难度。[4]
  网络虚拟空间充满着形形色色的诱惑 和陷阱,越来越多的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沉迷网络的人割断了与现实社会的联系与交流,逐渐沦为技术的奴隶和思想的空壳,导致在现实生活中的人格缺陷和人际交往障碍。网络暴力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2)网络文化传播中的媒体自律失守
  网络恶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草根阶层对精英阶层的抗争。传统媒介时代,精英阶层掌握着话语权。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草根阶层获得了话语权,拥有和精英阶层抗衡的能力。网络恶搞的存在也折射出社会环境越来越开放宽容,能够接受多元声音的表达。一部分网络恶搞以戏仿、变造、拼贴等手法对作品原有意义进行解构,具有一定的思考深度和反讽意义。但有一部分网络恶搞已经颠覆了人们传统的价值观,丧失了它原本应该具备的批判精神。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信息搜集方式,可以弥补传统的机器智能搜索的不足, 单纯从技术角度来说是一种进步,是一次信息检索技术的革新。但在“人肉搜索”事件中,一些爆料者往往在网络匿名的庇护下肆无忌惮地将一些被搜索者个人隐私公之于众,围观的网民们则站在道德制高点,根据一些片面化事实对被搜索对象进行道德审判。被搜索者除了要面对来自网络上的口诛笔伐,由于个人隐私的暴露,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也要面临人身、财产方面的伤害与损失。
  四 网络文化传播发展趋势
  1.交互传播和遥在与沉浸将越来越成为网络文化传播的重要表征与组成部分
  Web2.0的兴起与发展让原来的人机互动变成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传播。而随着手机等移动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以及物联网的日益勃兴,媒体将越来越社会化、个性化,人们也将越来越被社会化的媒体包围、萦绕,人们的日常生活已须臾离不开网络:虚拟遥在与沉浸式的社会传播将如火如荼。从人们最基本的了解周围世界信息需求到精神文化发展需求,包括阅读、学习、欣赏音乐、影视剧等,都可借助网络来实现。要实时、快捷、不受时间与环境等因素限制地交流、互动,网络成为人们首选。网络文化传播也日益广泛存在于人们工作环境。网络的各种优势构成快速高效的网络工作流程与环节,或借助网络平台形成新的工作形式,开辟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如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等。
 2.网络文化传播日益凸显出后现代主义特征
  以海量的信息、高速的更新、批量的复制和快速的文化消费为特征的网络文化具有对传统价值观极强的涣散力,不断消解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性。网络文化传播中的某些表现形态和存在状态正契合了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去中心、去权威、非同一性、多元共生、折中主义、否定权威、藐视限制” 等精神特质[5]。网络文化传播所呈现出来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对我们传统文化形成挑战:“思想的殖民化”、主流意识形态和权威话语被消解、道德约束力下降和传统价值准则被颠覆、人际关系冷漠以及人际交流障碍等。
  3.移动互联网的开发与应用成为网络文化传播发展的新路径
  2014年5月5-6日,第六届北京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主题“联接改变世界——下一个50亿”,50亿指尚未触及移动互联网的50亿人。截止今年3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突破8.5亿。移动互联网络正悄无声息地影响公众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正在改变文化的传播方式。3G网络的普及,高速4G甚至5G网络的推出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用户不再局限于通信。
  网络文化传播的日益发展,呼唤增强民族传统文化导向与激励作用。“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网络文化传播的全球性与开放性特征,给传统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契机。中华文化当坚持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策略,借助网络走向世界,影响全球。一方面要加强网络中对本民族文化的弘扬力度,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观念引领网络,在网络文化传播中始终坚守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同时打造一系列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和实力的文化内容,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的优秀内涵,并大力发展我国网络文化产业,通过在全球建立文化产业链,拓展网络文化产业的全球市场,通过文化产品或文化创意的输出获取产业价值和产业影响力,赢得世界话语权。在网络文化传播不断发展的大趋势下,加强对网民管理与媒介素养教育十分必要。在虚拟网络空间,加强对网络用户的道德与伦理教育,提高网络用户在网络文化传播行为中的责任意识,将有利于网络正常、有序运行,也是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的关键。其次,相关部门通过完善、规范网络用户传播行为的法制原则,从严制定行业规范,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规范信息发布与传播,从源头上肃清网络文化传播的负面因素。最后,加强网络媒体的“行业自律”体系建设,依法办网、文明办网,努力提高互联网企业的网络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网络文化治理的长效机制。
  [参 考 文 献]
  [1] 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丛红日.网络环境下的虚假信息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S1):149-153.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nlixue/7857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