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逻辑学
一、人的属性视角下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的指向的对象是人,是对人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重塑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我们要谈职业技术教育,首先必须从人本身的属性出发。“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马克思对人性的经典表述之所以能使人得以与其他的动物区别开来,其关键之处就在于它凸现了人的社会性。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自从类人猿进化成人后,人就步入了社会的范畴。人能够按自己的意识去行动,这种自在的行为使人有了主观能动性,可以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而不是类同于动物自觉适应环境的被动生存。也就是所谓的“人类史同自然史的区别在于人类史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而自然史不是我们创造的”。
然而,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人类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维谷。一方面,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不断地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并因此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我们所处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日益恶化,比如大气污染、水质变浑、森林面积锐减、土地沙化、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等。这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身行为的合理性,重新考量人的行动成就是否必须以支付环境破坏为代价。长期以来,作为地球上的高等动物,人类高高在上,把是否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作为判断其他动植物的价值的唯一标准,其他的动植物都成了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依附。因而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正如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活着是为了动物,所有其他动物活着是为了人类,驯化动物是为了能役使它们,当然也可作为食物;至于野生动物,虽不是全都可食用,但有些还是可吃的,它们还有其他的用途;衣服和工具可由它们而来。若我们相信世界不会没有任何目的地造物,那么自然就是为了人而造的万物。”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对人性重新进行诠释。
人有两种属性:一为自然属性,二为社会属性。这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作为地球环境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人具有与其它自然介质相同的生命发展规律,同时又有着不同于其它自然介质的社会特性。但是,无论怎样发展,人的社会性不能替代其自然性,从很多角度来看,人的社会性的发展不仅无法远离人的自然本性,甚或可以说,人的社会性多数是对人的自然属性的挖掘,对人的自然潜能的开发与提升。所以,要实现人的社会性,人不能游离于自然法则之外,相反只有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自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并改造客观世界。
职业技术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性活动,它的出发点依然无法脱臼于人类的自然性。作为自然人社会化的过程,它必须围绕人的自然生命规律和自然特性展开,否则就可能一事无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职业技术教育得以从最初的“工匠学徒”式走向现今的专业化机构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在要求,更是人的两个属性的重要体现。
二、发展过程视角下的职业技术教育
人类教育总的发展趋势是由教育的自在状态向自为状态发展的,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职业技术教育莫不如此。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同样经历着一个从“自在”状态向“自为”状态推移的轨迹。当人呱呱坠地后,他就通过自然生成的敏锐触感去摩仿身边发生的一举一动,而其所处的周边环境包括家庭、社会都在对其进行着教育,因而可以说任何单个个体初始受到的都是一种“自在”式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完全是出于人类的生物本能,是一种潜意识活动。
与普通教育的发展一样,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史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无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自从人类社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后,职业技术教育也就开始初露端倪。应该说人类社会最早的职业技术教育是“工匠学徒”式的职业技术教育,这种职业技术教育更多的是依赖手工业界师傅与徒弟之间的技艺传承关系。这可以看作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这种意义上的职业技术教育还不能称之为具有完全的社会性,因为它更注重于某种人身与人际关系的依存。我们把这种职业技能的传授称之为“自在”教育,因为它还不具有社会普适性。但无论如何,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开启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先河。虽然历经了一千多年的发展,但是封建主义“重农抑商”的政策极大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甚至可以说基本上是停滞不前。尤其是到了近现代,由于经济政治上的落后,这导致我们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更是远远滞后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技术教育应当是资本主义的产物,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展开培育了良好的滋长土壤。由于生产力的飞速提高,需要懂得操作机器生产的技术性人才,敏锐的教育先师们认识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所在,从而波澜壮阔地助推了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相对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师徒技艺传承,资本主义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带有较强的社会性,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这种职业技术教育才是一种“自为”式教育。除此之外,还有如“校企合作”等多样化的教育方式等特点,这些优势都是“自在”式职业技术教育所不可比拟的。尽管如此,“自在”式教育模式中师傅对徒弟的遴选、因人制宜的技艺传授仍然对“自为”式职业技术教育依然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因应职业技术教育从人的自然性出发的逻辑。
三、活动本质视角下的职业技术教育
现代社会任何人都无法把自己置身于教育之外,只有通过接受系统的教育,人才能真正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教育这种实践活动使人增强了主观能动性,拓展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教育的社会职能在于“传递社会文化成果,使社会成员特别是年轻一代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已经获得的文化成果,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教育推动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正是通过对人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显现出来的。生产力指的是人类的社会劳动生产能力,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最活跃最根本的推动原因。生产力包含着两方面的因素: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其中人的因素表现为劳动者,物的因素表现为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透过对生产力的要素的分析,我们发现所谓生产力的改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对生产工具和劳动者的改善过程。劳动者能力的提高与职业技术教育有着直接的关联,因为和普通的教育相比较,职业技术教育有着更为直接的效果。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人们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就是简单地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这是一个非常功利的观念,把职业技术教育的初级目标和本质目标混为一谈。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性,所以它为满足社会需要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但这仅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直接目标。笔者认为,职业技术教育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教育,只不过它和职业有着更紧密的关系,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否认它与普通教育没有任何同质化的目标。既然都是对人的塑造,职业技术教育依然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质目标,而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上,在职业技能的培养的同时不能忽略对人的职业素养的塑造。如果认为通过一定的职业技术教育,人有了一技能之长就万事大吉。那塑造出来的人对社会的发展来说也同样是片面的,这样的人和这样的社会都会没有发展潜力。考虑到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呈现出功利化倾向,把职业技术教育的初级目标混同于本质目标,我们应当复原职业技术教育的价值取向。重塑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观,使受教育者不仅仅获得一种简单的谋生手段,更应该使其终身受益,不至于成为现代社会的单一劳动者。因而,坚持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同一,培养具有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人,这是当代职业技术教育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6卷)(上)[M].人民出版社,1972.
[2]ThomasAquinas,SummacontraGentiles,hDominionFriars(London:BurnsandOates,1924),book3,.9:oJohnPassmore,Man’sresponsibilitiesforNature(NewYork:Scribner’s,1974.
[3]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胡德海.教育理念的沉思与言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期
作者:阿伯
上一篇:关于高校逻辑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简述逻辑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