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逻辑学
《中国青年报》记者秦珍子2012年2月1日在《中国青年报》上发了一篇文章《你见或不见逻辑就在那里》,2012年5月31日《人民日报》上又有一篇名为《逻辑学有什么作用》(作者:李志昌)的文章,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逻辑学在生活中的作用。2010年6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看了欧阳中石先生的《“素质教育与逻辑思维”论坛概要》后给欧阳中石先生回信说:“我赞同逻辑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予以重视。”逻辑学作为素质教育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其实正如秦珍子所言,逻辑学对生活的渗透无处不在。
陈慕泽教授说过:“每个人都进行逻辑思维,不同的人可以显示出不同的逻辑思维素养。这一意义上的逻辑思维及其素养,实际就是日常逻辑思维及其素养。普通人的日常逻辑思维和逻辑学家的日常逻辑思维没有实质性的区别,逻辑学家的逻辑学专业知识与他的日常逻辑思维及素养没有实质性的关系。”
逻辑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不仅仅存在于逻辑学家的科研和高校的课堂中,逻辑学越来越多地存在于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的判断推理,申论中的概括现象、原因分析、研究影响、提出对策……无处不需要逻辑的支持。甚至其他招考的面试中都在涉及逻辑,即便没有明确的逻辑题,在面试问答时也会变相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
一、从联言命题说开去
语文中讲的并列、转折、承接、递进关系的复句,在逻辑上都表示联言命题。在转折、承接、递进关系的复句中,各单句的顺序很明显,而恰好在表示并列的复句中顺序问题最爱出错。可见联言支的顺序问题在生活中非常值得注意,请看以下两个例子:某家有两个小孩,某天一个小孩跑到父亲身边说:“我可不可以在跳绳的时候背背单词?”,父亲一听很高兴,答应了。他想,跳绳的时候都想到背单词,看来这孩子很爱学习,很好;过几日,另一个小孩跑到父亲身边说:“我可不可以在背单词的时候跳绳啊?”,父亲一听就生气,说:“你背单词就背单词嘛,怎么还想到跳绳呢?”……有两个基督徒,先后去问牧师在祈祷时能否抽烟。一个教徒先上前问:“在祈祷时能否抽烟?”牧师生气地回答:“不可以,最可怕的就是祈祷时不能专心致志。”另一个教徒上前问:“在抽烟时能不能祈祷。”牧师愉快地回答说:“当然可以,可贵的是在吸烟时都没有忘记做祈祷!”
同样的联言支位置不同,其传达的信息就不一样,受众的反应自然也不同。
二、选择的问题
生活中,我们随处都会遇到选择,其中不定项和单项选择尤其多。正如逻辑学上讲的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有时候可以选很多,而更多的时候则只能选一样,并且还必须选一样。
(一)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可以互相转化
世界是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的统一,于是某些时候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某日,某人正在大路上走着,突然觉得背后被人抵了一把刀子,紧接着就听见:“要钱还是要命?”,这是遇到贼了。对于一般的人,这个命题绝对是个不相容选言命题,但如果这个贼的刀某天抵到了一个便衣警察的背,这个命题就变成相容选言命题了。
(二)重视选言支的设置
在应用选言命题时,对于选言支的设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设置不同,其效果完全不同。
在西方某国家,有些人喜欢在咖啡中加鸡蛋,因此,咖啡店在卖咖啡时总要问:“加不加鸡蛋?”结果很多人都选择不加鸡蛋,鸡蛋放久了会坏,老板因此着急。于是向高人请教,高人说这个问题好办,只需把问话改动一下,改为:“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结果,咖啡店鸡蛋销售大增,利润增大。
这里,前后两句都是二者选一的提问法,但结果却不一样。前者的提问,给顾客留下的选择余地大些。
(三)遗漏选言支
在考虑选言命题时是否遗漏选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时候,真相往往被遗漏。
某日,你的女朋友突然对你提出分手,于是你纳闷,你问她,“是我对你承诺了太多,还是我给的原本就不够?”她说,都不是。你又问:“那到底是什么?”她小声地说:“是我爱上他了……”
(四)不得不面对的二难选择
生活中还有一种选择是二难选择,怎么选都不好,有些时候看起来真的很难。但有时又很容易。
以前,有位无得禅师,对徒弟十分严格,有一次,他座下有一位和尚在走夜路时,不小心踏死了一只青蛙。无得禅师知道了以后就非常严厉地教训道:“你怎么可以随便踩死生灵呢?这是犯了杀生根本大戒,为免业报轮回,你应该到后山跳下悬崖舍身谢罪啊!”
小和尚知道闯下大祸,刹那间犹如五雷轰顶,只好拜别师父,内心忐忑地走到悬崖,往下一看,峭壁悬崖,只要往下一跳,立刻粉身碎骨。小和尚犹豫不决地想:跳下去必死无疑;不跳呢,违背师父的指示,也是罪孽无法赎还啊!小和尚害怕了,在悬崖和大路之间哭泣着走来走去。
这时,忽然旁边有人大声问话:“小师父!这么晚你为什么在悬崖边走来走去的啊?”他抬头一看,原来是附近村里的一个杀猪的屠夫,收工刚巧路过这里,粗声大气地在问他。
小和尚收起了眼泪,像看见了救星,跑到屠夫面前,迫不及待地把事情告诉了他,想向他讨教个办法。
屠夫一听,顿时目瞪口呆,悲从中来,悔恨万分地说:“小师父啊!你不过无心踏死一只青蛙,罪孽就这么重,要跳崖才能消业。我天天杀猪,屠来宰去,满手血腥,这罪过岂不无量无边,不知有多深多重。”屠夫一念忏悔心起,大声说:“小师父呀!你不要跳崖自杀,让我跳吧!让我来代你谢罪赴死!”
屠夫说完就豪不迟疑地跑到悬崖边,庞大的身躯一下子落下悬崖去了。小和尚呆住了,忘记了哭泣,赶到悬崖边向下张望时,突然,奇怪的事情出现了。正在随风飞坠的屠夫,眼见就要命丧深谷时,一朵祥云冉冉从幽谷中升起,不可思议地托住了屠夫的身子,救回了他的生命,屠夫就此成了佛。
三、博弈与批判
(一)生活中的博弈
博弈论研究人类活动中的互动行为,在经济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在博弈论中,人类的所有活动,只要是互动行为,均可以看成是博弈行动。在此基础上,一种新的逻辑一博弈逻辑得以兴起,它是一种特殊的行动逻辑。博弈逻辑是研究“理性的”行动者或参与者在互动的过程中如何选择策略或如何做出行动的逻辑。博弈问题在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
1.囚徒困境的博弈
有两个人,纵火之后逃跑被警察抓住了。因为证据不够充分,法官分别对他们说,如果你招了,他不招,那么你会作为证人而被无罪释放,他将被判15年徒刑;如果你招了,他也招了,你们都被判10年;如果你不招,他招了,他被无罪释放,你被判15年,如果你们都不招,各判一年。
这两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盘算过程:假如他招了,我不招,得坐15年监狱,招了才10年,所以招了划算;假如他不招,我不招,坐一年监狱,如果他不招,我招了,马上获释,也是招了划算。综合以上两种情况考虑,还是招了划算。最终,两个人都选择了招,结果都被判10年徒刑。
2.空城计的博弈
曹操在世时,司马懿很不受重用。曹操对其猜忌很深,多次告诫说,司马懿鹰视狼顾,野心勃勃,久必为国家大祸,不可重用。到曹丕当政,因赏识司马懿的才干,便提拔起用。曹睿继位时,司马懿位高权重,又总督雍州西凉要地手握重兵,朝内上下对其很是忌惮,后司马懿终被剥夺兵权,削职回乡。
诸葛亮闻之大喜,出兵讨伐曹魏,一路攻城掠地无人撄其锋芒。眼见蜀兵势如破竹无人能挡,曹睿被迫无奈恢复司马懿的兵权,让其领兵拒敌。司马懿自然明白自己不过是猎兔之犬。
司马懿率军15万,夺取街亭后,连下三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逼蜀军后方西城,诸葛亮后撤不及,手下又只有几千老弱残兵,无奈只好以身犯险,摆空城计故弄玄虚。
以司马懿的老谋深算,不可能轻易被蒙住唬住,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显而易见,魏军连战连捷士气正盛,小小一座西城,15万大军一拥而入,诸葛亮即便本领通神又为之奈何?即便司马懿再谨慎,也不该不派几千人马试探一下。
司马懿兵临城下按兵不动,自有盘算:此时虽然已复职手握重兵,但根基未稳,谋朝篡位时机未到,如果就此做掉诸葛亮,曹魏再无所惧,自己也就没有利用价值了。曹睿必将再次剥夺兵权,甚至借故将整死自己。无论如何,自己都将永远退出政治舞台。我司马懿志向远大,岂能落得如此下场?但如果诸葛亮不死,自己的地位便稳如磬石,毕竟天下再无一人能敌诸葛亮。以下假言连锁推理就是司马懿的思考过程:如果司马懿打败诸葛亮,那么曹魏再无所惧;如果曹魏再无所惧,那么司马懿就没有利用价值了;如果司马懿没有利用价值了,那么曹睿必将再次剥夺司马懿的兵权,甚至借故将司马懿整死;(“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如果曹睿再次剥夺司马懿的兵权,甚至借故将司马懿整死,那么司马懿将永远退出政治舞台;所以如果司马懿打败诸葛亮,那么司马懿将永远退出政治舞台。
对于司马懿的想法,诸葛亮肯定清楚,空城计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的一个博弈,在这个博弈中,两人都是赢家。
(二)逻辑还是批判的工具
上帝造了亚当和夏娃,让他们看守伊甸园,并告诉他们园里的果子除了智慧树上的不能吃,其余都可以吃,后来蛇告诉他们,其实智慧树上的智慧果是最好吃的,于是二人经不住诱惑吃了智慧果,从此知道男女有别,从此有了原罪,人类遭到上帝的惩罚。原罪到底是谁的错?人或是上帝?用逻辑推理就能得到答案:我们都说上帝是万能的,在《圣经》里也说上帝是万能的造物主,是全知全能全善的。真是这样吗?
如果上帝是全知的,那么他应该知道蛇会让亚当和夏娃吃智慧果;但是他不知道,所以他不是全知的。
如果上帝是全能的,他应该能阻止亚当和夏娃吃智慧果;但是他没有阻止,所以,他不是全能的。
如果上帝是全善的,他应该原谅亚当和夏娃吃智慧果;但是他没有原谅,所以,他不是全善的。
如果真是这样,那的确是人的错,上帝无知嘛!但是上帝怎么会无知呢?你信吗?
如果不是这样,只能说明上帝故意让人犯错,也就是说到底原罪是上帝的错。
四、逻辑与写作
列宁说过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应用逻辑。那么,写作也不例外。
(一)命题的应用
1.不相容选言命题和联言命题请看仓央嘉措的诗《你见或者不见我》: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这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为其爱上的一个女子写的情诗中最有韵味的一首,整首诗就是不相容选言命题和联言命题的连续使用。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请看王蒙的《我的人生哲学》一书中的一句话:只有走过人生广阔领土的人,才有资格谈人生的真谛;只有满怀坦诚的成功者,才会给我们以真实的人生教益;只有亲历过人生苦难的人,才能跳出苦难看人生;只有用理性指导自己人生而又不惮躬耕实践的人,才能讲出人生的理性。
(二)推理的应用
1.假言连锁推理
(1)《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缺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孔乙己涨红了脸,额上青筋条条绽出:‘你看看人间吧!不墨守成规,不死搬书本,你能做对标准化试题?做不对标准化试题你能得高分?没有高分你能考上大学?考不上大学你能有文凭?没有文凭你能就业?没有就业你能创业?没有创业你能成为人才?没成人才你能编选进这种推理环环相扣、步步紧逼,使文章气势大增。
2.二难推理
(1)“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子贡以为重,问之仲尼。仲尼曰:‘知治之道也,夫弃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则斗,斗必三族相残也;此残三族之道也,虽刑之可也。且夫重刑者,人之所恶也;而无弃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其所易而无离其所恶,此治之道。’”把这个推理整理如下,一看便知:夫弃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则斗;斗,必三族相残也;此(指弃灰于街)残三族之道也。
(2)“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难选择,往往能留给读者无限的深思。
3.归纳推理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司马迁《报任安书》)归纳推理是从诸多现象中归纳出一般原理,其优点在于用很多真实的例子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事实胜于雄辩,由不得你不信。
五、结语
逻辑学的诸多功能中,社会功能尤为重要,如培养科学精神、提高人文素质、有利于道德教化和心理调节,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等。“逻辑学的基本作用,就是帮助人们正确使用概念、准确作出判断陈述、有效进行推理论证。这三种基本作用,通过学习逻辑知识、掌握逻辑方法,经过可操作、可实施的逻辑训练,是能够具体实现的,这也是体现逻辑学社会功能的基础……当前,着眼于提升人们的思维水平,提倡逻辑学大众化是非常有必要的。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可操作性……逻辑学的基本作用真正发挥好了,它的社会功能才能真正体现出来。这是在逻辑学大众化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服务生活,指导生活,逻辑学是思维的科学、推理的科学,是源于生活的科学,它的根原本深埋在生活里,更应该回归生活。
作者:马赛(毕节学院逻辑与文化研究中心,贵州毕节55170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ojixue/23667.html上一篇:高职视角下逻辑学教学的必要性浅析
下一篇:浅析地方高校逻辑教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