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逻辑学
逻辑学是一门思维科学,它以人们的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逻辑科学中,主要包括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和数理逻辑,本文涉及的主要是形式逻辑。学习形式逻辑,可以帮助人们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语言表达和辩论能力。这对于探索真理,表达和论证观点,揭露谬误是很有用的。根据广播电视大学的培养目标,中央电大开设了《普通逻辑学》,作为中文,法律,经济等系的专业基础课。
然而,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感到这门课程枯燥、难懂、没兴趣。这就给教学带来了难题,因为学习兴趣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杨振宁也说:“成功的K正秘诀是兴趣。”所以,根据逻辑学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结合具体教学过程,恰当引人趣味问题,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活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趣味问题在逻辑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帮助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习兴趣的第一步,教师要根据对教材的掌握设计出新课导人方法。新课导人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而采用趣味问题设计新课导人,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而且还能造成悬念,引发深思,从而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例如:讲“什么是概念?”这个知识点时,如果教师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先讲概念的定义,再来区别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这样学生不感兴趣,认为平淡无奇,而且对以后学习有影响。因为,没有概念,就无法作出判断,更不能进行推理,也就没有任何思维活动。所以,要正确的合乎逻辑的思维,首先必须学会准确地运用概念C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什么是概念?”并对以后学习有兴趣,我打破常规,引入了这样一个趣味问题:
“笨人俱乐部
1929年,美国堪萨斯州成立了一个“笨人俱乐部。”俱乐部成员都是一些精神空虚的“绅士”,而不是白痴、笨蛋。俱乐部会章规定:只有称得上最没用的人,才有当选主席的资格。口号是:“越学越无学,越知越无知。”它举办了一所"笨人大学”。一天,校长收到州长赠送的一个重140磅的西瓜。大学就以瓜为题展开讨论,结论是:这个瓜不是西瓜,原因何在?因为这个州过去最重的西瓜只有134磅。所以,他们决定把重140磅的这个瓜叫做“笨瓜。”这个大学也搞学术研究。研究成果之一是:鸡是植物。理由是:鸡蛋是鸡生的,可以说鸡是“鸡蛋工厂,”在英文中’“鸡”应该由“egg”同“plant”合成。所以,鸡就是“eggplant”。但是,“egg¬plant”一词在英文中是“茄子”之意,茄子是植物,所以,鸡也是植物。笨人俱乐部已有70多年历史,人们公认它既无目的,又无成绩,然而其会员却与日俱增c这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请问:明明是个西瓜,笨人大学却否认它是西瓜;明明鸡是动物,他们却根据“egg¬plant”的词义说鸡是植物。这说明了什么逻辑问题?
这样一引人,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纷纷主动发言,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进一步归纳总结并导人新课:西瓜之所以是西瓜,是由其本质属性决定的。西瓜的轻重是非本质属性,而“笨人大学”师生则用西瓜的轻重来衡量它是否是西瓜。说明他们不懂:概念这种思维形式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那么什么是概念?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的区别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至于鸡是植物的结论更荒唐可笑,其说明的逻辑问题涉及到概念和语词的关系,这在本节课的讲解中再具体给大家分析。
通过这样导人新课,学生既感兴趣,又区别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而且为学习概念和语词的关系作了铺垫,从而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
二、突破重难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普通逻辑学中很多知识点比较抽象、难记,如果不引人趣味问题,学生单凭死亡硬背容易混淆和遗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变死记硬背为形象生动记忆,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我分别引人了几个趣味问题。
例如,在性质判断的学习中,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晨钟暮鼓”说的动摇。
日本京都大学佛学教授柳因圣山参观上海玉佛寺时,他就洪钟使用规矩、方法请教了寺庙法师。法师说,庙里做隆重佛事时,七七四十九天日夜都敲钟。教授不赞同,因为佛教寺庙规矩是“晨钟暮鼓”,夜里敲钟,佛教经典上无此记载。法师听后未予置辩。只是在唐诗《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中的“寒山寺”“夜半钟声”上随手划了几个圈。教授略有所思,大为震惊,很快立正,低头合掌,向法师致敬。
请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逻辑道理?
其实,从逻辑上讲,正好涉及四种主要性质判断之间的关系问题。即同一素材A、E、1、0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逻辑学中我们常用一个正方图形来表示四种关系,称之为“逻辑方阵”。
如下图所示:
(一)反对关系:A判断与E判断之间的关系。特点是同假不同真。即一个真,另一个必假;一个假,则另一个可真可假。
(二)下反对关系:I判断与0判断之间。特点是同真不同假。即一个假,另一个必真;一个真,另一个可真可假。
(三)差等关系:A与I,E与0之间的关系。特点是同真同假。即上(全称)真,下(特称)真;下(特称)假,上(全称)假。
(四)矛盾关系:A与0,E与r之间的关系。特点是不同真不同假。即一个真,另一个必假;一个假,另一个必真。
前述柳因教授的主张正好表现了一个全称否定判断E(“一切佛教寺庙夜里都不敲钟。”);而法师所指《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则表现了一个特称肯定判断I(“有的佛教寺庙夜里会敲钟。”)E与I是矛盾关系,不同真不同假。既然法师所指古诗中已表明“有的佛教寺庙夜里会敲钟。”I是真的,则与它矛盾的“一切佛教寺庙夜里都不敲钟”E必定假,从而“晨钟暮鼓”说就被推翻了。
同一素材A、E、I、0之间的真假关系,是逻辑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样举例讲解,学生印象深刻,便于理解,而且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其它三种关系:差等关系,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
另外,在讲三段论,复合判断及推理,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等知识点时,也可以相应引人“通古斯陨石”,“不肖子的狡辩”等趣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轻松掌握重难点。
三、用于小结,可以升华课堂主题
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引人人胜的开头,而且要有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的结尾,特别是一节教学内容讲完后,学生大多感到有些疲劳,此时,教师若用趣味问题进行归纳小结,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而且可以激发、感召学生,从而升华课堂主题。
例如,在讲完“演绎推理中的二难推理”内容后,如果采用平时常用的小结方法,学生已听不进去。所以,我引用了“上帝能否创造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这个趣味题来归纳二难推理的有关内容。
中世纪的神学家荒谬地宣称:上帝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世界由“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创造。为此,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上帝能否创造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神学家听后哑口无言。
请问,这是为什么?
这样一问,学生沉思片刻后开始议论,我进一步归纳总结说:它涉及到本节课所讲的二难推理的内容。为了驳斥“上帝是全能的“这一谬论,有人提出的“上帝能否创造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这个问题,只能有两种答案:能或不能,不管如何回答,神学家都会陷入二难境地。
具体推论过程如下:
如果上帝能创造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的石头,那么上帝就不是全能的;
如果上帝不能创造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的石头,那么,上帝也不是全能的。
或者上帝能创造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的石头,或者不能创造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的石头;
所以,上帝不是全能的。
这就是二难推理的基本形式之一:简单构成式:
如果p,则q;
如果r,则q;
或者p,或者r,
总之,r
教师这样归纳小结后,学生记住了这种形式,其它三种形式稍作变化也记住了,接着,我进一步引导说:二难推理是人们在辩论中常用的一种推理形式,其突出作用在于使论敌置于左右为难的境地,对于神学家等唯心主义者的荒谬观点或者现实生活中一些别有用心的荒谬说法,我们就可采用二难推理的方法,轻而易举揭批其谬误,明辩是非。
利用趣味问题小结,不仅让学生记住一节课的知识点,而且升华了课堂主题,学了逻辑原理,可以帮助揭批谬误,捍卫真理,解决日常逻辑问题等,由此可见,趣味题不仅有趣,而且趣之有理。
实践证明,让趣味走进逻辑学课堂,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在运用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机动灵活引入一些趣味逻辑题,乐教引发乐学,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ojixue/23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