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逻辑学
摘 要: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 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校园活力、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相结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大发展。
一、和谐校园的内涵与特征
(一)和谐校园的内涵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就有“和而不同”的思想,倡导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构建和谐校园则是对我国传统“和合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和谐校园应该源于协调和默契,表现为水乳交融的状态,营造出一种融洽的氛围,是“民主法治、充满活力、规范有序、和衷共济、内和外顺、体恤包容、和谐发展的校园”[1],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从办学理念到教学科研环境、校园文化氛围以及人才素质结构等方面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状态。”[2]
(二)和谐校园的特征
1.思想文化的多样性
大学是古今中外文化荟萃之地,在全球化的今天,思想文化的深度交融,彼此之间有吸纳也有排斥。和谐的校园应该在尊重文化多样性扩大认同,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让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在交流比较中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使和谐校园的构建有一个可靠的思想保证。
2.精神气质的传承性
大学精神是和谐校园的灵魂,体现着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精神风貌。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兼具了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感,是不断学习借鉴、继承发展的结果。和谐校园是在大学精神的互动中逐步形成的,不仅丰富了大学精神的内涵而且促进了大学精神的深化。
3.管理体制的人性化
和谐校园的实现离不开规范化的管理体制,而促进和谐校园的管理体制,是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通过保障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只有将制度化与制度实施的人性化结合起来,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因素充分体现在校园管理之中,才能促进和谐校园的长远发展。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辩证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校园中最重要的教育活动之一,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要素优化整合起来,促进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为和谐校园的构建提供理论宣传平台。高校具有较多的管理载体,能够通过学生工作部门、各种学生社团组织,将和谐校园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管理活动中。高校有丰富的活动载体,可以把和谐校园理论内容寓于活动之中,开展辩论赛、专题讲座等活动,将和谐校园的理念以一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方式在校园里广泛的传播。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智力支撑。大学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的主体之一,他们充满活力,对新鲜事物容易接受、关注国内外形势。此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多年从事教学科研,具备较高的理论功底和教学经验,能够准确、全面地把握和谐的基本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和谐校园构建起到智力支撑的作用。
(二)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首先,构建和谐校园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校园是“民主法治、充满活力、规范有序、和衷共济、内和外顺、体恤包容、和谐发展”的校园,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与工作创建了良好的氛围。其次,构建和谐校园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提供现实保障。校园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主要路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和谐校园是以人为本的校园。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以人为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人文关怀。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同时,也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现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现实的土壤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我教育的意识,塑造学生主体性的人格。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作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建设不可分割的部分。首先要大力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把校风的精髓浓缩到简明易记标识中,在校园媒体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丰富校园课外生活,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师生间建立民主平等、双效沟通的对话机制,促进师生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此外,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团环境。认真研究社团的规律,积极引导社团活动的开展与社会的合作和联系。
(三)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着学生自身的健康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普遍增加,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因此,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针对不同个性、有不同心理需求的大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心理咨询,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给予大学生更为“贴心”的服务,同时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秉让.对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7.(3).
[2]邓卓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以构建和谐校园为视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
作者简介:张玉(1989--),女,湖北襄阳,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ojixue/24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