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逻辑学
摘 要:歌唱中的声音不是随意发挥毫无规矩、秩序的,它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唱出优美嘹亮的歌声,用科学发声的声音通过歌词来塑造出乐曲中的一些人物形象,了解其背景、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情感。简而言之,就是用人声唱出带有语言的音乐。
关键词:歌唱;“声”;声乐
一、歌唱中声音的方向
由于声乐是抽象的艺术,是需要歌唱者自己去感觉的艺术,所以不能单靠老师来讲解来教学,更不能由老师替学生把歌唱器官摆放在适当的位置,在歌唱过程中,歌唱者需要自己来调节体外器官的生理性能,然后间接的去控制体内的发声器官然后相互结合达到改善歌声质量的目的。那么在声乐界存在着两种观点:靠前唱法与靠后唱法。其实这两种唱法的区别是由歌唱者歌唱发声时“心理暗示”的方向不同产生出来的。这种“心理暗示”的方向性对于歌唱发声调整共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吸气时,不仅腔体呈“打开”的扩张状态,而且有一种气息向后送的方向性的感觉,其实好的唱法是既“靠前又靠后,前后都有”。因此,“心理暗示”调整共鸣时要同时注意前后两个不同的方向。
用“心理暗示”声音方向调整共鸣的方法与感觉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贴着咽壁吸着唱”。②“挂住前面往后倒”。③“挂住前面往后兜”这是音程大跳式的高音唱法。④“两头吸气胸口叹,贴着咽壁吹瓶口”。可以说,唱得好的声音不是在嗓子上用劲儿憋出来的声音,而是贴着咽壁向后向上吹出来的。比如说在发声时唱“u”时,要有往外吹气的感觉,这样以来声音才能真正的唱出来,否则声音是憋在里面的,可以这样说‘吹’出来的声音是脱离肉体非常纯净的声音。
二、歌唱中声音的位置
在歌唱发声时能够产生良好的共鸣效果,这种良好的共鸣效果是由恰当而适度的深呼吸支持、正确的发声位置、准确的共鸣位置三个重要因素构成的,如果达到这三方面的共鸣必须在心理上要互相照顾和管理,否则将顾此失彼。
用想象中的“高位置”歌唱发声能产生令人满意的头腔共鸣的音响效果,然后,找到三个共鸣点:鼻咽腔、上口盖中点、眉心处。还有就是根据歌声的变化来调整共鸣位置。比如,在演唱《乡音乡情》时,整首歌曲旋律流畅,但偏高,此时要注意它的位置不能掉下来,状态要积极主动而不能松懈,否则就失去演唱的意义了。
三、歌唱发声的共鸣调整训练
“让声音落下来”的练习,如:用“ma”唱“ 1 3 5 3 1 ”唱的同时在小腹处平静地吸气,嘴巴保持“懒洋洋”的松弛状态,有意识的用“想、听、看”的心里指导让声音放下来从而达到胸腔共鸣,此时,喉头上不要有任何的感觉,如果这样做了,这条练声曲唱起来会很舒服很自然。
“练习哼鸣,寻找共鸣位置的感觉”练哼鸣能够很容易找到‘吸着唱’的感觉,但是在哼唱时,哼出来的声音要柔和不能有挤卡的声音,要把声音哼到鼻咽腔和后面的咽管里。而且,练习哼鸣容易得到真假混声的感觉。如:唱13 56 56 5654 32 1-在唱这一练声曲时,贴着咽壁吸着哼,上下要通、要松。既有深呼吸支持又有高位置共鸣。
四、歌唱中的吐字行腔
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有就是吐字、咬字,歌唱的重要一点要吐字咬字清晰、晶莹剔透,要让观众听懂,还要好听,所以说要想完美的表现歌唱语言呢就必须做到三点,即:准确性、歌唱性、生动性,将三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艺术化的语言。
(一)吐字行腔的准确性
吐字行腔的准确性是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吐字咬字一定要正确,否则,听众听不懂歌唱者唱的是什么意思,所以说听众对此也就失去了兴趣,不想再听下去了。要想达到吐字行腔的准确性就要做到两点:①声母发音准确。②韵母发音准确。在歌唱的咬字吐字过程中凡遇到带鼻韵母的字时,不管怎样最后都必须要归韵,但是,在归韵时不要归的太早,如果归韵归的太早的话给人感觉太突然了不舒服,而且这个字绝对咬得不清楚,所以要归的短促而自然。例如:《渔光曲》中“云儿飘在海空”中的“空”(k-o-ng).
(二)吐字行腔的歌唱性
吐字行腔的歌唱性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演唱者在这一点上必须要做到三方面的能力:①美化与变化语言母音音色的能力。②随意变化语音音调高低的能力。③调节变化各种母音声音力度的能力。所说的音色、高低、力度等均由演唱者本人能力来控制并且都是有意识的去控制的,这些歌唱发声咬字吐字的科学方法对于演唱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都很适用。
(三)吐字行腔的生动性
一首完美的作品在歌唱者演唱的同时,他的语言表达不可能是僵硬的没有起伏的,这样的表达也不会吸引听众更谈不上是一首好的作品了。所以说要用语言表达感情时要使感情变得丰富而多彩就必须做到:语气变化、音量变化、音色变化。
例如:语气变化:人在心情好的状态下,对人或事感到满意时说话的语气就会平和而且亲切,反之就会很冷淡、安静。音量变化: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免不了发生矛盾,所以说两个人在发生矛盾时,那么音量随着谁也不认输的情况下会越来越大。再比如说,当一个人遇到伤心事时她的心此时比较脆弱,她说话的音色总是暗涩而又粗糙的,这就是音色的变化。所以说将生活中人类这种情感表达的自然方式,经过艺术的某种加工创造和适当的夸张,恰如其分的运用到歌唱艺术的语言表现当中去,使每个字都似“珠落玉盘”般圆润好听,这样就能使歌声产生情感的艺术魅力了。声音是演唱的基础,不管歌唱的多么美妙动听,它总是建立在其他条件基础上的。
参考文献:
[1]王福增.声乐教学笔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2]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4]周小燕.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5]兰皮尔蒂等.嗓音遗训[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6]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上一篇:关于安陶文化传承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