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逻辑学 > 逻辑学应用改革思考研究本科论文(共6篇)

逻辑学应用改革思考研究本科论文(共6篇)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逻辑学


  

第1篇:逻辑学通识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思维方法和论证的科学,逻辑学通识课是指适用于所有专业能使受教育者得到逻辑思维训练的课程,有别于逻辑学专业课。开设逻辑学通识课的意义非常重要,若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对逻辑学通识课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


  一、逻辑学通识课教学改革的目标


  简言之,逻辑学通识课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全面改革教学诸要素,培养创新型人才。所谓全面改革教学诸要素,就是探索实用的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探索先进的教学手段、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探索科学的考核方式。所谓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逻辑学通识课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要素。


  目前,国内高校逻辑学通识课往往只教学逻辑基本原理,几乎不涉及批判性思维。我们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除了教学逻辑基本原理之外,还大胆地引入批判性思维内容。


  关于逻辑基本原理,我们不满足于传统的普通逻辑,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深化与扩充。深化的内容主要有:改进了文恩图解,新造了若干图式;对单称直言命题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不再把单称直言命题简单地并入全称直言命题中;修改了关系命题的定义,增补了关系命题的结构成分;重建了假言推理系统,依据一定标准对假言推理层层分类;丰富了复合命题重言式特别是重言等值式的类型;增加了一种探求因果联系法;修订了划分的规则和论证的规则等。通过深化,可使学生更加全面而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扩充的内容主要有:演绎推理的综合运用和非演绎推理的特别运用。前者主要涉及演绎推理的解题技法,如常规推理法、辨识真假法、有无制表法、强弱列式法、直观图示法、数学推理法、排除错误法、结果代入法等;后者主要涉及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中的必考内容,包括针对词语关系的类比推理[1]和图形推理[2]。通过扩充,可使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较大的提升。


  关于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如果用通俗而简单的话来表达,我们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对论证的评估、构建或破斥。所谓评估就是指出某论证是否成立或者是有成立的可能性还是有不成立的可能性,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结构或方法;所谓构建就是构思并建立一个完善的或者比较完善的论证,可以是根据论据得出论题,也可以是根据论题补充论据;所谓破斥就是推翻一个论证或者指出一个论证存在缺陷。我们把批判性思维内容分解为八个方面的问题:推断、假设、支持、削弱、评价、解释、比较、判定。批判性思维是专业硕士入学考试及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必考内容,也是评价大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材,我们使用的逻辑学教材是自编的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逻辑学》(第三版)。[3]中国人民大学陈慕泽先生在书序中指出该教材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扎扎实实地覆盖传统逻辑的知识内容,并结合日常思维实际更新与深化其中的一些分析与阐述。第二,在同类教材中,首次大板块地引入非形式论证即批判性思维的内容。燕山大学张忠义先生认为,该书具有多方面的特色与创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南京大学张建军先生认为:“这是一部在作者多年探索积累的基础上所贡献的具有创新性的优秀逻辑通识课程教材。其中将逻辑基本原理和批判性思维上下编分立阐述的特色结构,有利于学生清楚地把握逻辑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区别及其相互关联,有利于呈现批判性思维的基本逻辑机制。”[3]


  (二)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威尔()提出的,它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和大量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教学模式的选择与确定,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我们在逻輯学课程教学中运用独创的探究型教学模式[4],创建探究型教学模式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研究作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创新教育思想、主体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该教学模式由四个基本环节有机组合而成,它们是:(1)“设境·指要”;(2)“自学·研讨”;(3)“精讲·答疑”;(4)“练习·总结”。“设境·指要”即创设教学情境,指出学习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习的环节。“自学·研讨”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环节。“精讲·答疑”是深化学习的环节。“练习·总结”是巩固、梳理知识的环节。上述四大教学环节,相对独立、互为依存、分别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层层深入,环环紧扣。


  探究型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氛围的民主性、课堂交流的多向性、学习主体的创造性、教学关系的统一性等特点。该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以“假言命题”为例,分析一下逻辑学通识课是如何运用探究型教学模式的。限于篇幅并考虑简洁问题,我们只谈谈“设境”与“练习”两个步骤。


  在“设境”这一步骤中,我们出示下面一个思考题。


  小张约小李第二天去商场,小李说:“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去爬山。”第二天,天下起了毛毛细雨,小张以为小李不会去爬山了,就去小李的宿舍找他,谁知小李仍然去爬山了。待两人又见面时,小张责怪小李食言,既然天下雨了,为什么还去爬山;小李却说,他并没有食言,是小张的推论不合逻辑。


  对于两人的争论,以下哪项论断是合适的?


  A.小张和小李的这个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B.小张的推论不合逻辑。


  C.两个人对毛毛细雨的理解不同。


  D.由于小李食言,引起了这场争论。


  实践教学中,学生发表了多种观点。正确答案应为B。当许多学生疑惑不解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学习课程并指出学习要点。当“自学·研讨”“精讲·答疑”这些环节完成之后,教师布置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比如下面的练习。


  柏拉图学园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这天,来了一群人,他们都是懂几何的人。


  如果牌子上的话得到准确的理解和严格的执行,那么以下诸断定中,只有一项是真的。这一真的断定是哪一页?


  A.他们可能不会被允许进入。


  B.他们一定不会被允许进入。


  C.他们一定会被允许进入。


  D.他们不可能被允许进入。


  当且仅当人与人之间是和谐的,则社会是稳定的。


  如果上述说法成立,那么以下除了哪项都是真的?


  A.如果社会是稳定的,那么人与人之间是和谐的。


  B.只有人与人之间和谐,社会才会稳定。


  C.即使人与人之间不和谐,社会也能稳定。


  D.如果人与人之间和谐,那么社会是稳定的。


  练习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本课的知识要点作出适当的总结。


  就“假言命题”这一教学内容而言,运用探究型教学模式,明显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假言命题的含义和结构、假言命题的种类及其逻辑性质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三)改革考核方式


  逻辑学通识课的考核包括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两者各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一般情况分别为30%和70%)。


  平时考查是端正学习态度的重要手段。考查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听课情况、答问情况和作业情况。其中对答问情况的考查作了较大的改革。具体做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凡是主动回答问题的,如果成绩优秀,则如实记录;如果成绩一般,则征求学生意见是否记录;如果成绩不佳,则不作记录。假如没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則指定学生回答,然后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如实记录成绩。这项措施大大激发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同时,也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有关教学内容。此外,对作业情况的考查也作了大胆的改革。具体做法是适量布置作业,布置的作业不必上交,而是在下次上课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答案,由学生自批自改自评。这项措施,减少了教师负担,缩短了反馈周期,锻炼了学生能力,提高了学习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核算平时成绩时,应该适当控制作业成绩的比重。


  期末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改革考试方式对于正确引导学生复习、准确判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采用了一种既不同于完全开卷,又不同于闭卷的半开卷考核方式,精心选择考核内容,科学设计考核题型,注重能力考核,力求测出真实水平。具体要求是允许学生在两张A4纸上事先书写自己认为较重要的知识,供考核时参考,但是只能手写,不许打印、不许复印。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亲自整理知识,区分出知识的重要度,从而真正掌握知识,并形成一定能力。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既受学生欢迎,又有特殊功效。学生在复习阶段,必然要通览全书,归纳出重点与难点。写到纸上的内容,其实已经基本记牢,考试时几乎不必再去翻阅。而且考试题多为教材之外的应用性试题,不太可能也不便于整理到有限的纸面上。所以,我们也大可不必担心这种考核方式会有什么水分,相反,它却能够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来。


  经过努力,我们已经建成了庞大的试题库,可以生成大量的搭配合理的试卷。做到每组试卷(含10套试卷)内部每套与每套之间重复率为零,跨组试卷每套与每套之间重复率不超过10%。考试题型、考核内容、分值分配等情况见下表1。


  备选题型有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解释概念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一般情况下,这些题型不予使用。第一,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与单项选择题没有实质的区别,在题量已经很大的情况下,不必使用。第二,逻辑学作为通识课及工具课,在其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能力培养,在考核要求上注重的是能力测试,不鼓励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实用价值不大的理论,所以尽可能回避解释概念题、简答题、论述题。


  由试题库生成的试卷,试题难度大体适中,有少量的较易题和较难题。试题有一定深度,除了考查记忆力之外,还考查了观察力与思维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有广度,覆盖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主要内容,涉及了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思维方法、论证、逻辑谬误和批判性思维等。题型丰富多样,题量较大,分值分配合理。


  除了上述几方面的教学改革之外,还进行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主要是: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学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等。教学手段的改革措施主要是: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内适当使用多媒体,课外充分利用网络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力求教学效果最大化。


  三、结语


  实践证明,我们对逻辑学通识课进行的教学改革是成功的,教师乐教,学生爱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项教学改革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举措合理,具有可推广的价值,不仅相同课程可以仿用,而且相近课程也可以借鉴。


  作者:程树铭等

  第2篇:语文课应该学点逻辑学知识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规律的科学,其基本内容是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而这些内容对语文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由于概念不清、判断不当、推理不严而造成的错误比比皆是,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适当地引导学生学点逻辑知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在教材中学习


  逻辑学抛开思维的内容只研究思维形式,而且还抽取思维形式的结构进行研究,这就使逻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学的难度主要就在于这种抽象性。然而,任何抽象都是具体的抽象,抽象从具体中来,也可以到具体中去。在学习抽象的理论时,如果结合目前语文教材中具体的文本,以课本中的内容作为例子,使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那么就可以把不好把握的东西变得可以感知,容易理解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以使用总合、分离等具体的学习方法。所谓总合,就是把所学的各种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的定义、逻辑性质、表达公式以及每部分的基本概念、原理等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找出它们的相互联系,以及各自在逻辑理论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便从整体上把握逻辑的理论体系。所谓分离,就是学完一部分内容后,对它的内容进行分解,把复杂的整体分解为单一的要素,从中找出基本的要素。比如,逻辑学中有大量的新概念,要一下子掌握这么多概念是困难的,那就可以先弄清其中的基本概念。抓住基本概念,就可以把握逻辑原理,由基本概念所派生的概念也就迎刃而解了。要弄清基本概念,首先就要明确它的内涵与外延,即概念的定义及其包含的种类,这恰恰需要运用所学的概念的基本知识。这样由分到合,由合到分,边学边用,融会贯通,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当然,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具体的学习方法可以各随其便,但把握理论体系,抓住学习要领则是基本原则,是成功的经验总结,每个刚刚开始学习逻辑的人都应给予重视。


  二、在交流中练习


  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必须不断地练习才能熟练和掌握,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等交流活动中多加练习。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一个理论体系,作为逻辑学的理论体系,有着很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逻辑学研究的对象是思维形式和逻辑规律,思维形式主要是概念、判断、推理。推理是逻辑学研究的中心,有人就把逻辑学定义为研究推理有效性的科学,可见推理在逻辑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任何推理都是由判断构成并以判断的逻辑性质为推理根据;判断则是由概念构成,是概念的展开;概念是思维的最小单位,是以浓缩的形式出现的。逻辑规律就是正确使用这些思维形式的规律。学习逻辑必须从概念开始,然后到判断,再到推理,由前到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前边的知识不掌握,就很难向后边的知识进展。逻辑学研究思维形式,主要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有人称之为纯形式,现在一般叫作逻辑形式。这是逻辑学的主线,逻辑学的理论体系就是由思维的邏辑形式这根主线贯穿始终的,因此,这也是学习逻辑学的要领。抓住这个要领学习逻辑学就能纲举目张,逐步融会贯通,否则,就只能在逻辑的门前徘徊,既不能登堂,更不能入室。逻辑学在研究思维形式时,学生畏难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是可以理解的。只有不断地练习,而不是回避它,才能逐步熟悉它、掌握它。


  三、在写作中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逻辑学的知识关键是应用,在写作中注意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严密,就会慢慢提高。逻辑学是工具性学科,既然是工具,就离不开实践。逻辑学就是人类思维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概括,它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被掌握、被应用。逻辑只有在写作文的具体运用中注意句子、段落、篇章之间的逻辑性,才能逐步理解。逻辑差的学生在作文中必然杂乱无章,这对我们是一个深刻的启迪,不管是学还是教,都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的环节。语文教材有大量可以作讲解逻辑知识的材料,分析这些就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例如,说明类文本中常常涉及“下定义”的方法,这就是关于逻辑中概念的知识,教师指导中不应该只告诉学生一个标准的句子,而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写这样的句子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通过少数典型文句的练习学会解决类似逻辑问题,不仅要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逻辑思维的能力。实践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实际思维材料进行逻辑分析。实际思维材料包括自己的,也包括别人的。无论对什么层次的学生,都要引导他们把逻辑知识应用到写作中去,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析写作中的逻辑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对逻辑的学习,也有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逻辑对于刚开始研究逻辑以及一般刚开始研究各门科学的人来说是一回事,而对于研究了各种科学又回过来研究逻辑的人来说则是另一回事。逻辑学和语文学科的关系非常紧密,语文学科的知识越丰富,知识面越广,学习逻辑就越容易。


  “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逻辑学所研究的正是理论思维的形式和规律,中学生要提高理论思维的水平,就不能没有逻辑知识。当然,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怎样学习、教师怎样指导才能提高学习效果,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作者:李世岐

  第3篇:心理咨询工作要加强逻辑学应用


  心理咨询工作者要学会运用基本逻辑学方法降低学习、工作误差,提高学习、工作准确程度与效率。要增强逻辑学学习与应用意识,并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逻辑学知识,做好素材的搜集、整理,明确逻辑学应用工具服务的方向,再结合自己具备的专业与逻辑知识,进行匹配应用,最后严谨态度践行逻辑分析的思维成果,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心理咨询逻辑学


  心理咨询工作者,紧跟国家内涵建设步伐,不断学习,服务社会。但许多工作者,疲于学习不同流派的内容,学习与工作过程缺乏逻辑,造成效率不够高,甚至出现偏差。心理咨询工作者要学会运用基本逻辑学方法降低学习、工作误差,提高学习、工作准确程度与效率。


  一、切实增强逻辑学应用意识,为心理咨询工作工作保驾护航


  (一)增强逻辑学学习与应用意识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推理的学问,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共同基础。要想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工作,最好在学习阶段就要有意识地运用逻辑学应用做好知识积累。工作过程中各环节更需要运用逻辑学应用方法提高工作的严密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否则作为心理咨询工作工作者很可能面临工作中严重逻辑失误,督导工作者可能误人子弟,甚至会导致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学习与工作是否需要进行“流程再造”的尴尬境地。


  不论心理咨询工作或督导工作的过程还是结果的评估,可以通过标准化评定量表等工作增强某种方法的科学性,但是这种取样的方法测评内容众多环节,甚至理论前提仍可能具有诸多归纳推理的烙印,不能幸免于休馍难题的诘难。思维的对象在本质、范围、时空等因素上产生质的变化,将不再为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所“掌控”。所以要本着谦虚谨慎,与时俱进的态度开展学习与工作。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变,这就要求社会科学不断提高其客观性、精确性和系统性。除了合理地更多地引入自然科学手段之外,必须做到推理论证遵循严密的逻辑法则。


  (二)要重视逻辑学应用素材范围


  还有一种现象值得引起足够重视。为什么许多心理咨询工作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会运用掌握的诸如移情、晕轮效应、语义分析、自动化思维、极端思维等知识对他人的情况进行分析,但自己可能由于所具有的多重社会角色或所具有的丰富工作经验导致更多的用或然性代替了必然性。这里可能不仅是因为不易将自己纳入分析对象,还可能存在观察范围惯性思维问题。


  二、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逻辑学知识


  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逻辑学知识,并注意在實际心理咨询工作学习、工作中对专业知识进行逻辑学角度分析,甚至进行创新性的规律总结,做好基础积累工作


  作为心理督导工作者要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自觉地进行分析、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准确性和效率,增强论证的建构和评估能力;为心理咨询工作工作提供必要的逻辑分析工具。


  要求能够识别和记忆逻辑学的基本内容,如概念、定义、术语、形式、规则、规律、方法、原理等,能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并能够较全面的领悟和理解逻辑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和分析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在掌握逻辑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在心理咨询工作学习、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夯实心理咨询工作相关概念、定义、术语、规律、方法、原理等知识识记领会基础,能够对其区分与联系,从而对相关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与说明。


  能够在心理咨询工作工作中分析有关思维和论证中的问题,得出正确的判断或结论,并能正确地把分析、推理过程表达出来。


  三、做好逻辑学应用素材的搜集、整理


  传统逻辑研究的内容包括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等,现代逻辑通常研究推理的有效性问题。心理咨询工作工作中的运用基本逻辑学方法可以降低工作误差,提高工作准确程度与效率。而这些工作的前提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提前做好逻辑学应用素材的搜集、整理。


  各种治疗方法对对象信息的采集有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侧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各流派都应是以为对象更好地服务为最终目标的。


  有些信息是必要了解的,有些是不必了解的。它们的范围如何确定的呢?自古以来就有“杞人忧天”的笑谈,但天文学家或航天专家们在特定的时间就很有必要考虑,甚至普通人也要考虑,以应对庞贝之祸、陨石之灾。近来,超级细菌按道理可能威胁到每一个普通人,为什么许多人并不十分担心。这些不仅值得思考,而且就所干预的对象而言,很多问题也出在这个环节。所以在做好逻辑学应用素材的搜集、整理问题上采取的态度同样要比拟对待社会科学中的规律的态度,严谨而开放。


  四、明确逻辑学应用工具服务的方向


  这个方向应在搜集素材之前就应确定,甚至更早,这里指的是更加具体的方向的确定。我们通过专业知识、逻辑学知识、相关素材信息等的积累,便可以更加明晰工作的方向,从而使逻辑分析具备了灵魂。


  这个目标其实可以是通过已有的经验(自己思考过、经历过,或他人经验)来确定的,或者自己通过理性分析来确定。


  五、将心理咨询工作工作中搜集的素材结合自己具备的专业与逻辑知识,进行匹配应用


  通过综合式、分析式、综合分析式并用逻辑分析基本方法,将现实形成的各个环节或链条,形成完整系统。可以形成多种方案,然后方案选优。


  这一过程,有时已具备优选方案或方案枝可供参考。若不具备,但有同类案例的结果可以参照,那么可以通过综合式、分析式、综合分析式并用逻辑分析基本方法进行思考,但常用逆向推演,因为思路比较聚合。若同类案例的结果信息也无从得到,可以拟定高中低目标进行推演思考,找到可行目标与可行方案枝,并选优。多数问题的解决的条件不是充要条件,所以有必要进行选优。


  这里可能涉及不同流派的工作思路,不应存在流派预设,都应高度统一于服务对象的目标之中。还要考虑到自己与团队专长特点,需要转介的转介。


  六、要以逻辑分析的严谨态度践行逻辑分析的思维成果,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当我们有了优选的方案,一方面要严谨的践行,另一方面,考虑到社会科学的特点,可能原有系统考虑的因素不全面,或因果关系的不确定,甚至这两方面都有新的变化等,我们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及时搜集信息,学习知识,调整目标,改进方案。


  上述几个方面对于心理咨询工作者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加强逻辑学应用,需要系统严谨的研究应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韩栋等

  第4篇:心理工作中逻辑学应用的相关思考


  作为心理工作者,我们应该认识到,心理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员,自身本质同自然科学又具有一致性。研究与工作要尽可能的“自然科学化”,同时,还要合理利用人类现有社会科学认知成果解决问题。这些都要涉及逻辑学应用。


  一、心理学本质上与自然科学具有一致性


  心理工作者應该尽可能合理地运用自然科学取得的进展为心理工作服务。心理工作中的规律可能在更高的逻辑层次上来体现自然规律的客观内容,其不是与自然规律并列,更不是否定,恰恰相反,是对自然规律在更高层次上的论证,其总体趋势是用更加客观化、精确化和系统化代替主观性、模糊性和不精确性,在本质上就是“自然科学化”。生物反馈法等心理治疗技术与现代科技结合方法大量的应用就是具体表现。


  二、心理工作不能走自然科学化极端


  目前,或是因为自然科学还未发展到足够高的阶段(一些问题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仍然是变量太多、过于复杂),或是因为自然科学对心理工作的应用还不那么的便捷与经济等等,许多问题不能简单的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心理工作完全以自然科学的基本公理为假设前提,所有推理论证与运算严格遵循规定的逻辑程序,所得结论经得起严格的实践或实验的检验,还只是个梦想。所以还要着眼现实,以现在的认识进行运筹,运用逻辑学充分合理利用现有的社会科学认知成果解决问题。


  三、心理工作要充分发挥逻辑学的应用


  不论心理工作自然科学化进度如何,逻辑学都能适用。心理工作者,紧跟国家内涵建设步伐,不断学习,服务社会。但许多工作者,疲于学习不同流派的内容,学习与工作过程缺乏逻辑,造成效率不够高,甚至出现偏差。心理工作者要学会运用基本逻辑学方法降低学习、工作误差,提高学习、工作准确程度与效率。


  1)逻辑学应用可以洞察心理规律中的一些内在联系,使我们在学习方面融会贯通、应用方面得心应手。比如晕轮效应、过度概括、极端思维、移情、投射等等,都可能具有共同的逻辑特点。认识到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与识记,甚至无师自通,减轻学习负担,在应用上就更加得心应手。再比如情绪ABC理论就涉及到逻辑前提的问题,要求逻辑分析素材搜集范围要全面。高水平心理工作者的学习与工作不再受不同流派的概念、方法所累,正是从逻辑学应用上形成了融会贯通。所以,心理工作者应注意在学习工作中做好逻辑学应用积累。心理工作者在学习阶段就应勤于应用逻辑学分析,对相关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更加从本质层面准确把握,为工作打好基础,工作中注意严谨地应用。


  另外,要注意,有些知识可以通过人类逻辑自身规律快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诸如需要考虑的因素范围及其现状信息和作为社会科学层面的心理规律等知识的掌握,则多是无类似捷径可寻,需要再学习了。当然,我们还可以尝试通过已知信息与因果关系进行推理或通过已知等价命题等已有知识帮助学习、工作。


  2)心理工作者应特别注意避免主观臆断,以偏概全。业内不乏具备多年工作经验的工作者,“下车伊始”,不做调查,就想当然出方案。不论是什么流派,不论是什么风格,不论是不是权威,不论具备什么其它社会角色,都不能主观臆断,以偏概全。


  这并非易事,有些心理工作者角色混淆,具有过多的移情、投射,这些都可能是以偏概全的表现。有时这种现象在一些有较多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表现得更为突出。某种程度上,其以偏概全的基础更加丰富。还有一些错误是推理与逻辑分析素材范围的综合错误,更加复杂。这种倾向非常顽固,比如,一些心理工作者运用语义分析等技术,由于没有做细致的调查,就去认定工作对象以偏概全逻辑错误时,自己却可能犯着同性质的错误。


  3)逻辑本身也是逻辑学应用的素材。逻辑本身也应该是逻辑学应用的对象,比如关于来访者语言分析中的逻辑学应用,其语言逻辑的特殊性可能成为信息搜集的重要来源,其逻辑前提具有主观虚拟性,描述的绝对化等等都可能是打开服务对象心扉的突破口。就心理咨询工作而言,逻辑学应用对象,应该括自己、来访者、被督导对象的逻辑。


  4)注意逻辑学应用的纯洁性、创新性。在学习工作中对一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对一些方法进行概括分类等,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工作对象,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打破流派界限,各取所长,灵活运用。善于通过"执果索因"等逻辑基本方法,注意综合,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比如大胆探索互联网+,虚拟现实(VR),专家系统等技术手段,更好地提供心理服务产品。再比如,为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进行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的开发。逻辑学的应用可以提高我们工作的严密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与数学基础、知识表示不确定性理论、搜索策略、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等内容结合促进人工智能的开发,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有些企业与大学也纷纷开发相关系统,比如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家系统等等,对心理工作起到了有益的辅助与补充。


  但由于社会科学的复杂性、变量多变性以及工作对象的个性化等等因素,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很难代替心理工作者。比如心理咨询师、督导师也不在当今科学家预言将要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之列。


  5)逻辑学应用不要过度。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刻板的对待心理工作与逻辑学应用的关系,认识清楚心理工作中的内容内在逻辑关系是必要的,将小到概念大到流派回归社会统一通俗语言并进行合并简化也是有益的,系统化的运用逻辑树方法去归纳心理工作内容也是明智的,但由逻辑学知识结构对应心理工作各种内容的归纳这个反向系统工程用处不大。我们掌握逻辑学基本知识,实时注意识其本质并进行系统化即可。


  心理工作中逻辑学应用,范围需要恰到好处,过程需要严谨缜密,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系统、规范、准确、高效的进行。


  作者:韩栋等

  第5篇:高职视角下逻辑学教学的必要性浅析


  1引言


  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高职院校究竟有没有必要开设逻辑学这门课?这个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议,有一种观点是逻辑学在现在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已经失去了它的位置。因为逻辑学特别是现代逻辑比较抽象,高职院校的学生毕竟基础较差,学习逻辑学有一定的困难;而且,逻辑学的教学内容相对于职业技能课程来讲,好像离日常思维和实际生活有偏离,应用性不强。


  实际上,逻辑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英国的大百科全书中,把知识分为五大分科,按顺序为:逻辑学、数学、科学、历史和人文学和哲学,逻辑学排名第一。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在北大的演讲中,讲到上大学的意义有三点,第一,学习推理,可以解决各种问题;第二,如果解决做错的事情;第三,改变你的思维方式。这三点实际都和逻辑学关系非常紧密。


  2逻辑学教育的必要性


  2.1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端正学生的世界观


  如果不系统学习逻辑学的知识,并不是说就没有逻辑思维。每一个有正常思维的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在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在逐步的认识世界,慢慢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大学阶段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成熟的阶段,虽然学生不学逻辑也会使用逻辑。但是没有系统地学习,在认识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并不能知道自己是否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掌握了逻辑学,规范自己的思维,才能够在思想的道路上不走歧路,正确的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2.2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


  随便现在社会逐步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国力的竞争逐步演变为创新知识能力的比拼。我国要在新世纪的国际社会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方,就必须要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决定一个人的智力水平高低有很多种因素,其中的核心要素就是逻辑思维能力。思维的特点在于敏捷性、独立性、灵活性。系统掌握逻辑学知识,可以指导人们在思维时候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律,以免我们在思维时误入歧途。创新思维实际上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虽然有非逻辑思维,但是非逻辑思维也有逻辑学基本规律,它是不可能脱离逻辑思维而存在的。因此,我们的结论,必须以逻辑学为基础,创新思维才能更有效地培养。逻辑学具有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功能。


  2.3提高大学生辨析诡辩的能力


  诡辩和狡辩不一样,诡辩是似是而非的推理,狡辩是比较容易被发现,被纠正的,而诡辩往往由于它的推理很比较强的迷惑性,所以很难觉察。


  比如亚里斯多德的在《物理学》中讲说到:“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我们看到这一理论,不仅符合生活常识的传统认知,而且又是权威之言,自当深信不疑。当伽利略运用了逻辑的武器,进行了分析:假如亚里斯多德的这个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如果把鸡毛和石头一起绑着,相当于将一个重物和一个轻物绑在一起,那么它们的下落速度和原来相比会怎么样呢?从一方面讲,鸡毛被石头拉着,根据亚氏的理论,鸡毛要比原来的速度快了,同样的道理,石头的下落速度应该比原来的速度要慢了;而从另外一方面来分析的话,鸡毛加上石头之后,总重量应该比石头要大一些,那么应该这个组合起来的新物体的下落速度比原来的石头要更快一些。这就是说,从一个论据(或者说命题)出发,得出了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这就是说这个论据本身就是虚假命题,因为出现了逻辑错误。得出亚里斯多德“物体下落速度与重量成比例。”这个论点的错误,我们就是运用了逻辑的武器,来辨析了诡辩。


  由此,辨析诡辩,应该从诡辩根源加以分析,熟练掌握逻辑学的基本规律,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加以驳斥。


  2.4提高大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哲学要解决本体、思维、语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语言究竟怎么样才能准确表达出思维,究竟怎么样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表达思想,有效交际的途径主要有两种:说和写。或者我们说是语言,语言要素最重要的就是准确,或者说:清楚,明白。只有严密、准确的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才能够进行最有效的交际。在当代社会,大学生能力的展示,交际的成功,主张的宣传等等,与人际间有效的沟通息息相关。没有逻辑学中的系统理论的掌握,没有正确的逻辑思维,大学生很难将自己的语言说明白清楚,也就谈不上有效人际沟通。逻辑学中要求大学生明确运用概念、恰当做出判断和有效进行推理,所强调的就是思维验证、论证严密,逻辑学的系统学习可以使大学生的理论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哲学素养,规范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组织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在有效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


  2.5培养大学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恩格斯说:“逻辑是探寻新结果的方法,由已知到未知的方法。”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获取知识,什么是知识,所谓知识,是对社会现象原因的认知、规律的把握。如何认知、把握,显然,仅仅靠感觉和信念是无法达成的,必须靠严密的逻辑推理。


  逻辑对于新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通过类比、归纳和演绎这三种推理方式来实现。据说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鲁班,有一次被野草割伤,由野草的形状类比发明了锯子。人类历史中很多发明创造和一些重要的科学理论都是用类比推理获得的,如计算机技术、蒸汽机、克隆技术等等发明,又如自然选择理论、大陆漂移说、血液循环理论、原子模型理论等等科学理论这些都是类比推理的直接成果,然后通过科学实验去验证。大学生通过运用类比推理的理论,由个体到个体的认识方法,触类旁通,从而获取新知识。


  逻辑学的教学与大学生的素质教学是息息相关的。经过系统学习,大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够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在短时间内将整个问题进行逻辑联系和逻辑推理,从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逻辑学的系统学习,可以使大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发现解决问题关键点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3结语


  综上所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需要大量各类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的知识,而逻辑学作为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各种学科的必要学科,将越来越承担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逻辑教学,不断提高学科的教学水平,有效和大学生其他素质教育学科紧密结合,为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服务。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各类学科的融合已经成为社会的趋势,努力实现逻辑学的系统教学,以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高职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奋斗目标。


  作者:董栋

  第6篇:试论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


  前言


  对于逻辑学的发展来说,中国是逻辑学发展的三大源地之一,但是由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逻辑学发展较为落后。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越加中逻辑学的发展,并且开始不断对西方逻辑学的发展进行研究,从而来找寻一条适合我国逻辑学发展的路程。在新时期,逻辑学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机遇以及挑战,并且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加的重要。逻辑学能够与多学科相互融合,从而来促进各个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同时能够与多个学科结合形成新的学科研究领域。所以,在新时期为了能够促进逻辑学的发展与进步,那么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激发学科的进步与发展,从而来不断促进我国逻辑学的进步。


  一、逻辑学的发展阶段以及我国逻辑学发展的差距


  对于西方逻辑学的发展来说,主要是有三大阶段:首先来看第一阶段就是所谓的传统逻辑发展阶段,在该阶段主要是包含了亚里士多德逻辑、中世纪逻辑以及近代逻辑。在这个阶段产生的逻辑观点,运用现代的观点去看也具有很大的有优势。传统逻辑使用的属于自然语言,而不是人工语言,这样将会导致其中与后来的逻辑学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是传统逻辑对西方逻辑的影响很大,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其次对于西方逻辑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则是属于现代逻辑阶段,其中主要是含有对数学基础问题进行解决的数理逻辑,并且在数理逻辑上进行完善以及扩充的模态逻辑以及多值逻辑。对于该阶段来说,逻辑学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逻辑中的自然语言完全被弃之不用,而现代逻辑使用的则是形式语言,也就是所谓的具有精确语法的人工语言。并且在该阶段数理逻辑、模态逻辑以及多值逻辑是整个现代逻辑的基础所在,因此,它们被合并成为基础逻辑或者是基本逻辑。


  最后就是第三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当代逻辑。但是这仅仅是处于当代逻辑的发展阶段,其中主要是包含了现代逻辑应用于哲学而产生的哲学逻辑,现代逻辑应用于自然语言而产生的语言逻辑,现代逻辑应用于的计算机科学而产生的人工智能逻辑等。并且哲学逻辑主要是研究经典逻辑自身的问题、逻辑的基本概念以及前面所提到的经典逻辑扩充与变异产生的结果。


  对于语言逻辑来说主要是孕育与语言哲学中逐渐成长的新兴学科,利用这种孕育关系可以发现,语言哲学研究对象的语形学、语义学以及语用学都是语言逻辑的研究对象。语言哲学主要是侧重于在哲学方面记性研究。而语言逻辑则是侧重于逻辑方面进行研究。现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与人工只能逻辑是单带逻辑中最具有活动的新兴领域,主要是由计算与人工智能以及发展的多个逻辑系统相互构成。人工智能以及人类只能种应用的逻辑学逐渐构成了一个新兴的领域,也就是所谓的智能逻辑。


  以上则是西方逻辑发展的三个阶段,然而对于我国来说,逻辑的发展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传统逻辑的发展阶段,该阶段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并且在改革开放之后,该阶段才结束。在80年代之后,我国的逻辑学逐渐进入了数理逻辑的发展阶段,这也就是所谓的第二阶段,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逻辑学发展逐渐加快,并且也出现了较多的成果。但是实际来看,我国与西方逻辑学的发展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样导致我国逻辑学的发展仍是处于追赶西方国家的脚步。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逻辑学逐渐进入了第三阶段,也就是所谓的数理逻辑以后的发展阶段,在该阶段我国的学者逐渐跟踪西方逻辑学文献,逐渐研究,在模态逻辑、多值逻辑等领域方面提出自身的观点。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在哲学逻辑、语言逻辑、认知逻辑以及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逻辑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更多的观点。现今我国逻辑学逐渐发展,并且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些差距,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缩短差距。


  二、我国逻辑学学科建设


  对于我国逻辑学的发展来说,主要是受到两个方面的限制,分别是科学的以及学科的。站在科学的角度上进行分析,我国逻辑学在中世纪以后衰落。因此现今在逻辑学的研究中,必须要向西方进行学习,尤其是关于哲学逻辑、语言逻辑以及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逻辑等领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逐渐形成属于我国特色的逻辑学,从而来不断带动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实现更高的目标。另外,我国逻辑学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的按照国际通行的学科体制组织逻辑学的教材建设。根据相关的教材分析可以发现,在建国初期到新时期前,一些高校的逻辑课程都属于传统逻辑,然而对于西方国家一些著名的逻辑原理则是没有涉及。但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这种状况逐渐得到了改变,相关学者逐渐对西方逻辑学进行研究,挖掘其特点,并且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制出符合我国实际的逻辑学著作以及教材。其中涉及到基本逻辑、语言逻辑、哲学逻辑以及计算机人工智能逻辑等,以此来让学生对逻辑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国逻辑学教材的建设必须要与学科建设同步进行,以此来不断促进我国逻辑学建设的发展与进步。


  结语


  以上主要是对我国西方逻辑学的发展以及我国逻辑学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且分析了相关的差距。同时针对我国逻辑学发展的趋势以及逻辑学学科建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此来促进我国逻辑学的进步与发展。


  作者:金启林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ojixue/2467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