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逻辑学
张志公先生曾说:“中学生应该学点逻辑。”(1)其实不止中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开设的各类课程——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与逻辑思维密切相关。尤其是语文教学,更与逻辑训练有着不解之缘。因为思维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语文教师不论教什么都离不开逻辑思维。著名语言学家王力说:“我们在中学里教学生写作,要抓的是逻辑思维的问题,而不是语法问题。逻辑的重要性是说不完的……,大的在学术研究方面需要逻辑,小的在语文学习,在写作教学方面也需要逻辑,能够把逻辑教好了,写作也就教好了。”(2)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决定了人们必须掌握逻辑知识。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尤其应当加强逻辑教学。
一、加强逻辑教学是搞好语文教学、深化语文改革的需要
中学语文的基本内容与逻辑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作为基本内容,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词语、句子、句群、段落、篇章本身就是概念、判断、推理。它们之间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语法是遣词造句的规则,修辞是把语言表述得好的手段,而逻辑则是各种语法规则和修辞手法得以成立的内在依据。逻辑的东西,只有用逻辑的方法去学习,才能快速理解、掌握,并形成能力。各种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各种语文能力的训练和形成,都离不开逻辑。我们在语文课上进行语文知识教学,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实际上都是在教逻辑知识。比如,教现代汉语的词汇知识,教学同义词、反义词,修辞中词语的选用,实际上是在教逻辑上的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在逻辑思维中,每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词的意义和词的适用范围。两个概念的内涵不同,而外延完全相同,这两个概念就成为同一关系的概念,在语言表达上就表现为同义词中的等义词;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一部分交叉,这两个概念就成为交叉关系,在语言表达上就表现为同义词中的近义词。如果两个概念的内涵相反,外延是对立的或者是矛盾的,这两个概念就成为逻辑上的对立关系或者矛盾关系,在语言表达上就成为相对反义词或绝对反义词。当然,有些句子不通,纯属逻辑矛盾。如一个句子前后矛盾,这就违反了逻辑思维的矛盾律了。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同样离不开逻辑思维训练。如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一篇文章的结构、层次以及叙述事物的步骤,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等等,必须对文章中的词、句所表达的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正确的理解,才能正确地概括、归纳。在写作教学中,教学生写说明文、议论文或说明某种事理,或议论一个问题,论证或反驳某种观点,都离不开推理、论证等逻辑方法。教学生写记叙文,训练学生按时间、空间顺序,或时间、空间顺序组织文章体现了逻辑思维的条理性和思维的规律。
二、加强逻辑教学是深化中学各科教改的需要
列宁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3)人类数千年科学文明史表明,逻辑是求知、认识真理、论证原理的有效工具之一,逻辑思维能力是人们认识自然、掌握客观规律、获取知识的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进行逻辑教育无可置疑的是培养和提高人们这方面素质的重要措施,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政治经济、道德法律、历史地理、外国语言,都不能离开普通逻辑和辩证逻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不能离开普通逻辑和数理逻辑,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这些学科或者是基本内容本身就是一些逻辑常识,或者其框架结构靠逻辑常识和逻辑方法来构建,或者它们与逻辑学有着其它形式的这样或那样的紧密联系。
在中学多科教学中运用逻辑常识和逻辑方法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学科教学本身,还会对其它知识的学习乃至各种领域的活动发生影响,形成连锁效应,养成逻辑思维的习惯,以后再遇到比较困难的问题,就能突破不良思维习惯的束缚,比较自觉地运用逻辑常识和逻辑方法进行逻辑思维,形成科学的思维定势。
三、加强逻辑教学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成长是由两种因素决定的。一是“勤奋”,也就是在学海、题海中实践过程中努力摸索出重要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学生成长的第二因素是“善思”。也就是善于正确思考,是理性思维、抽象思维的换名。“善思”这一素质不是一个学生能从实践中快速地摸索出来的。因为善于科学思考,本身是一门学科,其精密、严谨是我们从实践中不容易总结出来的,而逻辑学是解决善思的比较切实可行的一门思维科学;所以,逻辑学对努力争取上进、立志成才的学生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四、加强中学逻辑教学的思索
(一)按教育规律和人的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统筹规划从小学到大学各阶段教育目标。人的思维发展是有阶段性的,由直观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的形式逻辑思维,最后才发展到辩证思维,不能超越,更不能颠倒。教育必须符合这一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抽象形式逻辑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尊重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就应抓好这一时期逻辑教育。列宁在谈到辩证法与形式逻辑关系时指出:“在学校里只讲形式逻辑,在学校低年级里也只应讲形式逻辑”。在思维素质方面,小学阶段应突出培养、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与创新思维相关的想象力等;中学阶段突出培养学生抽象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大学阶段在巩固和提高抽象形式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从小学到大学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创新能力。
(二)结合实际,综合施教,培养思维习惯。中学应形成良好的氛围,进行多元化立体型逻辑教学。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也要大力开辟第二课堂。教学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不能脱离实际,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规则的理解。把逻辑思维训练渗透到各科教学的每一个章节,化解到各种教学的每一项活动中去。还要引导学生在平时自学、工作及生活中自觉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养成逻辑思维的好习惯,使逻辑思维水平逐步上升。
注释:
①《语文战线》1981年7期
②唐作藩,李行健,吕桂申:《王力论语文教育》,255页,河南教育出版社,1996
③列宁《哲学笔记》2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05月23日第二版)
[2]蒋以璞《论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8)。
[3]俞瑾《逻辑与语言论稿》中的《逻辑与语文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东方教育 2016年4期 作者 宋顺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ojixue/24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