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逻辑学
电影诞生之初就决定了电影最终的功能。电影的逻辑在于接受主体的逻辑习惯,在之前所述的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提及的一般现实逻辑是假定性的设立的,只为了作为一个说明事情的手段,但是在生活中,观众观影会抱有一种期待,也有一种未知性,并不会在之前刻意为电影而准备一套专门的逻辑体系。
现在世界上存在有七大艺术门类: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美术、建筑、电影。区分七大艺术门类的关键就是每个门类独有的表现媒介。例如:文学艺术的表现媒介是文字和语言;戏剧艺术的表现媒介是语言和外部形体动作;电影艺术的表现媒介是运动的声画影像。由于电影媒介运动的声画影像决定了电影的主要功能就是叙事,电影不能直接表达哲理涵义,但是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达到电影表现哲理的目的,而一般现实逻辑就是其中主要的一个手段。
在进一步分析之前,要先明确“一般现实逻辑的概念”,所谓“一般现实逻辑”是指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中,一定的民族或社会阶层中所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相对稳定的审美价值判断标准。”一般现实逻辑是否可以辅助性、间接性地以电影中向观众表达一定哲理或是帮助电影有更深的含义?需要用一个行为心理学实验来证明——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出一般现实逻辑能够帮助电影工作者在电影创作过程中一般现实逻辑所占用的影响份额的分析。
实验方法设想:
选取一群实验对象,分析两个群体,在其中一个群体中人为的建立出一种“一般现实逻辑”,之后选取一段电影片段给两个群体的对象欣赏,之后询问两个群体人从这个片段中得出的信息,观察其中得出的结论是否有差异,差异在什么方面,分析差异是否受到之前建立的一般现实逻辑的影响,从而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实验准备:
1.实验对象:
对象选择标准:要遵循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的教育程度,两组对象人群情况要基本相似的原则。
实验测试影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以花为前景的各个段落。
实验过程:
1.对实验对象B建立一般现实逻辑,具体实施,先把测试影片中所有出现的花罗列出来(并先说明会出现在影片中),对对象B具体讲解每一种花所蕴含的意义,即花语。如百合花代表纯洁无瑕,红玫瑰代表炙热的爱等等。使实验对象整体牢记这些含义,形成这个实验群体中的一种一般现实逻辑,当然,这样的逻辑还是认为建构出来的。
2.放映实验片段给对象A、B观看。
3.观看完毕之后,请参加试验的对象写出所观赏片段表现的含义。
实验结果:对象A观影完毕后,有的实验对象认为整个片段中出现的花只是为了画面好看,为了画面整体造型考虑的;还有一部分实验对象注重的是情节本身,他们所说的含义重点是故事情节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象B观影完毕后,几乎都认为作为前景的花是每次出现都是有用意的,他们认为以花为前景的画面都是有表达含义的。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对象A在观影过程中比较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本身,即是注重直观的、生动的部分,这样的表现是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的,是在没有与影片相应的一般现实逻辑审美标准下的正常反应。实验对象B由于在实验前建立了统一的一般现实逻辑,因而在观影过程中表现了一致性,不仅仅关注影片情节的本身,同样关注了导演用辅助性手段表现出的思想含义。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结果看来,两组实验对象所反映的观影感受不尽相同,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实验准备过程对于一般现实逻辑的建构,也就是是说,是否具备相应的一般现实逻辑对观影时对导演意图的理解与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也就是说一般现实逻辑能够帮助导演在影片中进行思想哲理的表达。
实验结论其实响应了“在影视艺术的接受过程中,接受主体总是从自身所具备的一般现实逻辑出发,对一部电影或一部电视剧的叙事机制(故事)、环境造型机制的或真实、或神话的审美判断”这一理论。一般现实逻辑是电影对于一部电影是否认同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认同个性的同时不能忽略一般现实逻辑的统一性。
社会历史阶段的进步很大一部分也包含社会审美价值的进步,即是一般现实逻辑的进步。观众在电影的发展史里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一个旁观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升促进了观众对于电影要求的提高,进而促进了电影艺术在创作表现风格上的不断进步。
作者:杨珂冰 来源:戏剧之家 2016年4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ojixue/24697.html上一篇: 大学教学管理:回归文化的逻辑
下一篇:思维教学促进学生逻辑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