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逻辑学
逻辑学是一门思维科学,是从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角度来研究思维。列宁说过“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当将逻辑应用于医疗领域、教育领域,找出其规律性来,就分别形成医疗逻辑、教育逻辑。笔者在药理学教学中,对一些问题采用了逻辑思维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收到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明确概念
按照逻辑学原理,思想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是最基础的,任何判断都是由概念组成,而任何推理都是由判断组成,没有概念就没有判断,也就没有推理,所以,概念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的细胞。由概念而判断而推理,是思维形式合乎逻辑的发展。各门科学都是一系列特定概念的体系〔2〕,而概念往往是由一些词或词组表达的。在药理学教学中,特别是总论部分,涉及的概念特别多,而这些内容又是为后面各论打基础的,故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一定要明确其含义,解释时要准确。例如,对于“副作用”这一概念,解释是这样的: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与防治作用同时产生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作用。在这个解释中,我们找出“治疗剂量”、“同时”“无关”等关键词,抓住这些关键词,有利于学生区别诸如“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等概念。在明确含义的同时,还应指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在明确含义的同时,还应指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便于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象“不良反应”这个概念与“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等概念属于种属关系,在逻辑学中,具有种属关系的概念往往不能并列出现在一个句子里。因此,如果说:药物在发生治疗作用时,通常会同时产生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和后遗效应,那我们就可以非常肯定地说,这个判断是错误的。
2.学生实际,教师可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化学科技活动,将有助于学会比较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较法,有时是有意识专门进行,也有时是授课中随机进行的。运用的形式也不定。例如,在讲授“头孢菌素类药”时,根据药物产生年代的先后,划分了第一、二、三代,故可将药物抗菌谱、耐酶性、主要毒性等进行一个“前后变化的比较”而在讲授同一类药中的多个药物时,又常常采用“大同小异的比较”在介绍药物的某一作用时,往往又会联想到具有相似作用的另一些药物;在介绍胃复安的镇吐作用时,与氯丙嗪、苯海拉明等一些不同类但都具有镇吐作用的药物进行一种“大异小同的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分清了药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并能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将药物进行归类,突出了重点,方便了记忆。
3.归纳和演绎
归纳和演绎是认识过程中的两种推理形式,也是两种基本的思维方法归纳推理是从个别事物推出一般的原理、原则;而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的原理、原则,推出关于个别事物和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采用这样的思维方法,令学生学得更活,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药物的临床作用和不良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有着多种作用的药物,它的任何一个作用都有可能应用于临床,但也有可能成为副作用,所以可以归纳推理为:药物的治疗目的不同时,治疗作用和副作用可以互相转化。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得知一些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乃至禁忌症,例如,在传出神经系统药中,使用这样的思维方法教学效果就很好。因为从生理的研究得知:胆碱M受体兴奋时可产生心脏抑制、血管扩张、瞳孔缩小、腺体分泌、平滑肌收缩等。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凡能使M受体兴奋的物质都能产生这样的效应;而阻断M受体时,效应上介绍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时比较复杂,学生反映难记。笔者运用推理方法将其浓缩如下:
这种推理思维,把书本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将药物各种作用的来龙去脉显示得一清二楚。推而广之,该思维方法可适用于本章的所有药物,无论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学生也可自己进行推理。这样做,使学生大大提高了自学的兴趣和复习的收效。
除上述外,通常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抽象和概括的方法”也都属于逻辑学的思维方法,篇幅所限,不再详述。总之,只有根据药物的具体特点,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思维方法,使思路清晰,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ojixue/24793.html上一篇:公务员考试与高校逻辑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