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逻辑学 > 谈美国主流文化对《喜福会》中华裔男性形象描

谈美国主流文化对《喜福会》中华裔男性形象描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逻辑学


摘 要: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喜福会》中描写了若干个懦弱、自私及令人生厌的男性形象,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义、英勇及高大男性形象大相径庭。本文主要从美国主流文化对华裔作家影响的角度来分析在《喜福会》中华裔男性被丑化的原因。

关键词:喜福会; 男性形象; 丑化; 美国主流文化

一 引言
  华裔美国文学作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和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华裔美国文学目前通常指的是在美国本土用英文创作、描写在美国出生、成长、受教育并居住、工作、生活的华裔美国人的生活经历的作品。”[1]在华裔美国文学的创作中,女作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的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并且受到了批评界和文学界的欢迎。
  谭恩美是最成功的,最受读者喜欢的华裔女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喜福会》不仅是读者的最爱,还是文学评论家的宠儿。在《喜福会》中,作者也描写一些华裔男性形象,但是他们刻板、冷漠、甚至愚蠢猥琐,缺乏正义勇敢和男子汉气概。本文主要分析美国主流文化对谭恩美刻画华裔男性形象的影响。

二,《喜福会》中的男性形象
  在这部小说中,女性的形象是立体的,有层次的。而男性的形象退居到了次要地位。在四个母亲所论述的故乡回忆中,男性是使她们遭遇不幸和痛苦的根源。而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到了这些男性。素云的第一任丈夫虽然身为国民党军官,但却不能保护妻子和女儿,导致重病中的素云不得不遗弃女儿。安梅的父亲短命早逝,其母亲被迫成为吴清的姨太太,而吴清是一个自私,冷酷甚至残忍家伙。琳达的第一任“丈夫”洪天余是不成熟、性无能的男性的代表,而映映的第一个丈夫是个彻头彻尾的花花公子、无耻之徒。
  在描写美国生活的部分中,这些丈夫或男友也可以说是一个个形色各异的怪人。丽娜的第一任丈夫哈罗德自私狡猾。他只是打着“平等”的旗号利用丽娜。看似公平的AA制,其实丽娜在忍受着不公平的待遇。精美的父亲终日躲在报纸的后面,很少露面。薇弗莱的父亲很少就子女的教育问题发表意见。无论何事,薇弗莱很在意母亲的意见,父亲的看法在此倒似乎显得无关紧要。
  总之,在《喜福会》中,谭恩美描绘的华裔男性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邪恶型的,像安梅的继父吴清、映映的第一个丈夫和丽娜的第一任丈夫哈罗德等,他们是自私自利、阴险邪恶的无耻之徒。他们身为男人,却任意的利用、侮辱和欺负自己的妻子。第二类是无能型的,像第一任“丈夫”洪天余、素云的第一任丈夫和安梅的父亲等,他们是胆小懦弱,体弱多病的无能之辈。他们身为男人却不能使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这些华裔男性是丑恶的、令人讨厌的;是无知的、无能的和无耻的。
  
三,华裔男性想象被丑化的原因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许多多英雄式的男性形象,为什么在《喜福会》的男性形象如此让人生厌呢?其中的原因要追溯到华人在美国的移民和奋斗历史。美国社会虽然自诩是一个包容性和接纳很强的社会,每个人不论出身,地位,种族,学历等的高低,只要努力都可以取得事业的成功,地位的提升,但是这主要是对白种人的。从最初的北美殖民地时期,白人一方面为自己的自由和权力而战,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不停地压制和剥夺少数族裔的权利。在美国的华人经历了被歧视,被丑化,被剥削的艰难历程。
  
(一)美国主流文化对华人的丑化。
  在十九世纪中期,美国进行西部大开发,需要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而当时中国国内自然灾害严重,民不聊生。于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很多人在传教士的鼓动下,漂洋过海到大洋彼岸谋生。华裔男性为美国西部大开发和铁路修建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还要忍受严重的种族歧视和种族迫害。虽然华人对美国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但是美国社会却没有感谢和接纳他们。
  美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移民法案来禁止中国劳工的妻子来美。如果美国妇女和华人男性结婚,就会失去自己的美国公民权利。这些以美国主流社会利益为出发点的法律法规妨碍了华裔社会的正常发展,最终使华裔社会成为畸形的单身汉的社会,华裔男性被无性化。为了不使其与白人男性在劳动力市场了形成竞争,美国政府只允许华裔男性从事传统上属于女性的一些行业,也就是,餐饮、洗衣,理发等又脏、又累、利润又薄、白人甚至黑人都不愿意干的行业。
  华裔移民被排斥在美国主流社会之外,且大多没受到良好的教育不懂英文,不能和美国人很好的交流,不能展示古老的中华文明和悠久历史。由于对神秘古老的中华文明充满了好奇的猜测,又加上对华裔中国人的误解,西方人开始对中国人进行了片面、夸张和歪曲的描述从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起,西方出现两种极端的华人男性形象。
  萨克斯·罗默是二十世纪初期西方著名的通俗小说家,他塑造的傅满洲是一个精通科学但阴险邪恶中国人。而美国作家厄尔·德尔·比格斯笔下的陈查理身材肥胖,思维敏捷是一位出色的探员,但是同时他缺乏男子汉气概,是“无性化”、被“阉割”的华人男子。不管是“黄祸”傅满洲还是“模范公民”陈查理,其实都是对华裔男性的歪曲的描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傅满洲和陈查理又被多次搬上银幕,在美国的影响力很大,美国的白人形成了对华裔男性的刻板固定的印象。——阴柔、无能、低劣和女性化。

(二)华裔男性在美国主流社会中权威性被剥夺的恶果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男性是社会和家庭的顶梁柱和领导者,而在美国社会,华裔男性却成了女人化的无能之辈。华裔男性在工作中的沉默寡言和忍气吞声,受尽欺辱却不敢反抗,也使他们在家庭的权威遭到质疑和挑战。
 “白人对华裔男性的歧视的欺压最终会由华裔女性来承受,给她们的心灵造成巨大的痛苦和伤害。父性力量的缺失和对女性造成的伤害使华裔女性自然而然地疏远了本族男性。”[5]谭恩美自身的经历更是如此,她的父亲和哥哥们都是英年早逝。或许觉得华裔男性阳刚之气不足、阴柔之气有余,现实生活中,几位重要的华裔女作家如谭恩美、汤亭亭都选择了白人男性做她们的丈夫。
  由于美国政府的排华政策,大多数华裔男性终生未婚,没有后代。有妻儿的男性却把教育子女,传承中华文化的任务交给了妻子。所以美国华裔作家心目中的中国历史文化,多半是自幼从母亲那里听来的,与真实的中国历史文化必然有差距。传统的中国古典文学,如《三 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中英雄的故事被支离破碎或东拼西凑地由母亲讲给儿女。而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不能完整的呈现给子女。
  所以,这些在美国出生并长大的华裔女性作家对中国文化中的男性准则是不确定的,是模糊地。“由于美国社会的华人传统教育衰落的缘故,大多数华裔女性对中国的文学经典几乎没有什么认识,对其中隐含的男权中心也就不能感受到了。”[2]

(三)美国主流文化对女性意识觉醒的影响
  在华裔男性的社会和家庭的主导权被大大削弱的同时,华裔女性的自我中心意识却逐步发展和稳固地树立起来了。华裔男性在西方主流文化中的被阉割、女性化及刻板呆滞的形象,使得华裔女性作家在创作时自然把女性自身作为中心角色。
  另外,虽然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和重男轻女的思想在美国的华裔家庭中也存在,但毕竟这些华人生活在男女地位相对较平等的美国,加上华裔社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国主流社会思想的影响,所以在华裔家庭中父母也重视对女孩的教育。“当在美国的华人家庭发现让女孩子受教育的好处时,华人女生的入学率马上超过了华人男生以及白人女生。从某个方面,这似乎白表明妇女在华人家庭中的决策权力挺高了。”[2]
  西方社会没有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存在的严重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西方人提倡自由民主、男女平等,又加之二十世纪的轰轰烈烈的女权主义运动提倡妇女的自由、平等和独立。而这些女性的独立意识会深深的影响华裔女作家的创作,而又加上本族男性在美国主流社会中的窝囊和无能,女作家自然想打破男性权威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她们会把笔触转向女性,而华裔男性在她们的笔下自然也不会是什么光辉高大的形象了。

四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各种因素,美国的华裔男性形象在和很长的时期一直被误解,被蔑视,被丑化和被歪曲。而众多的华裔女性作家由于对本民族的中华文化不是十分的理解和熟悉,她们在创作时可能会考虑到读者,尤其白人读者的喜好和接受程度。所以,在她们的笔下,女性是主角,是显性的,男性是配角,是隐性的。当然她们对华裔男性的描写是有失公允的,而且实际上她们对华裔男性的这些丑化的描写也在客观上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当然,我们希望以后的美国华裔文学中能多描绘出体现中华民族智慧的,充满阳刚之气的,富有勇敢精神的,深受读者喜爱的男性形象
  
参考文献:
[1] 陆薇 走向文化研究的华裔美国文学 [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 陈晓晖 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 [3] 魏青 谭恩美作品对女性的关注 [J] 文学研究,2010(3)
[4] 谭恩美(著)程乃珊等(译) 喜福会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5] 刘心莲 性别、种族、文化 [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04.
[6] 朱一箐 凤飞美国 [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6.
[7] 蒋道超 从文化沉默到文化融合—美国华裔作家小说主题探[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ojixue/2516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