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逻辑学
摘 要:本文试图运用礼貌原则理论,以《玫瑰花园里的影子》中一对夫妇的对话对于合作原则的遵循与违反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可以对这来自不同阶级的夫妇的关系和故事悲剧的根源有更为全面和准确的理解,从而为语用学理论在文学文本分析中的运用提供一个实例的参照。
关键词:《玫瑰花园里的影子》;面子;礼貌;Leech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简介
面子是一个人的公众自我形象。它指每个人都有也期望被认可的情感和社会自我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积极的和消极的。一个人的积极面子是被接受,被喜欢,被视为同一个群体一员的需要。一个人的消极面子是独立,行动自由不受别人强迫的需要。简单说来,积极面子是和其他人连接的需要,而消极面子是独立的需要(Yule, 2010)。
在交往过程中礼貌可以定义为能体现顾及别人面子的方式。如果一个人说了对别人自我形象造成威胁的话,这就是面子威胁行为。如果考虑到说的话可能威胁到别人面子,说话者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可能的威胁。这叫做拯救面子行为。礼貌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如果在交谈中想要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想要对话进行下去,双方都要严格遵守礼貌原则。Leech 把礼貌原则分为六类(引自何自然&冉永平,2006):
(1) 得体准则: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让别人得益。
(2) 慷慨准则:尽量少让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3) 赞誉准则:尽量少贬损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
(4) 谦逊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损自己。
(5) 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6) 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本文作者翻译)
本文试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出发,以《玫瑰花园里的影子》里的对话为例,以人物对话对于礼貌原则的遵循与违反为切入点,运用礼貌原则来分析故事中这对来自不同社会阶级的夫妻的关系即两性的关系,及分析故事悲剧的根源。
用礼貌原则分析《玫瑰花园里的影子》
《玫瑰花园里的影子》这小说探索的是一对夫妻之间的关系。这对夫妻,丈夫来自下层阶级,是个矿工;而妻子是来自上层社会,受过良好教育。他们来到一个海滨村庄度蜜月。多年前妻子在这个村庄邂逅了她心爱的人。后来他去参加了战争,消息传来他已战死沙场,女主人公才出嫁了。妻子又来到他们曾经约会的一个玫瑰花园。在这个花园里她意外地遇到心爱的人,却发现他疯了,认不出她来,这一切让她伤心欲绝。回到旅馆,她把自己关在房间,丈夫问她发生什么事,她不说,最后丈夫紧紧逼迫她说了,最终两个人关系破裂。在这短篇小说中,人物对话生动地展示了人物的冲突。用礼貌原则分析小说中人物对话,我们可以获知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的根源。
遵守礼貌原则是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关系的一个重要保证。夫妻关系亲密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考虑对方的面子,不需要遵守礼貌原则。夫妻之间应该相敬如宾。从下面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故事中夫妻之间存在的问题。
“I’ve been waiting long enough,” he said.
“For me or for the breakfast?” she said lightly. “You know we said nine o’clock. I should have thought you could have slept after the journey.”
“You know I’m always up at five, and I couldn’t stop in bed after six. You might as well be in pit as in bed, on a morning like this.”
“I shouldn’t have thought the pit would occur to you, here.”(昭锦娣&白劲鹏,2008:199-200)
这段对话发生在这对夫妻到达村庄的第一个早上。妻子起床后站在窗口向远方眺望许久,并没有在意丈夫在楼下等她。丈夫在楼下生气地等着她,当她走下楼时,丈夫便开始向她抱怨他已经等了很久了。这对新婚夫妇,前天一路奔波到达度蜜月的地方,第二天起来,这个丈夫没有关心妻子昨夜睡得好不好,会不会感觉累,而是一见到她起床就抱怨他等了很久。从中可以看出这个丈夫并不是个绅士,不体贴。他知道抱怨是个面子威胁行为,所以同时他通过遵守慷慨准则和赞誉准则来减轻面子威胁,即尽量多让自己吃亏及尽量少贬损别人。他最大化他吃的“亏”:“I’ve been waiting long enough,”。同时他并没有直接责骂妻子,他还有意省略句中的宾语即他的妻子。他想表现得不那么粗鲁。接下来通过使 用积极面子策略,强调“You know”,希望赢得他妻子的理解。妻子明明知道她丈夫等了很久,然而她还漫不经心地问到是等她还是等早餐,这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妻子的傲慢,这对其丈夫来说也是一个面子威胁行为。她至少应该说对不起,然后向他解释原因。从这可以看出妻子觉得比丈夫优越,虽然她并没有有意冒犯。接着她两次运用句子结构 “I should (not) have thought”。这句子结构属于正式语体,属于上层社会的说话方式,表达本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她尽量把责任推到自己身上,遵守谦逊准则。表面上她也想保持礼貌,但读者同时也可以感觉她话语中透露出傲慢的语气。丈夫继续争论。他运用积极面子策略希望赢得妻子的理解。然后当他辩解的时候,冒出了一个来自下层社会的一个不雅的俚语“pit”,这对于他来自上层社会的妻子来说是一个冒犯。他打破了同情准则,引起妻子的反感。
这对夫妇的对话暴露了他们之间的关系。首先在人际关系中,夫妻的关系应该是很亲密的。作为一对夫妇,尤其是新婚夫妇,在对话中会自然而然会使用亲昵的称呼语,比如 “honey”, “darling”, “sweet”, 但是这对夫妻没有。夫妻关系应该是很随和很亲昵,应该是相敬如宾的,然而这对夫妻对话很拘谨,而且一出口就打破礼貌原则,然后又尽力保持礼貌。丈夫保持礼貌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粗俗,而妻子保持礼貌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优越感和对丈夫的冷淡。从中可以看出这对夫妻的关系并不是很亲密的,也可以看出两个人之间的冲突是不能消除的。他们两个人的冲突代表着两个阶级的冲突。丈夫是一个矿井电工,来自下层阶级,说话粗鲁,然而女的是来自上层阶级,说话比较文雅,同时对来自下层阶级的丈夫有优越感。他们的对话充满了冲突。这暗示着悲剧的结局。
She sat very silent and then, delicately, put out a feeler.
“Why?” she said. “Do you think I shan’t enjoy myself?”
He laughed comfortably, putting the marmalade thick on his bread.
“I hope so,” he said
.
She again took no notice of him.
“But don’t say who I am, or what I used to live here. There is nobody I want to meet,particularly, and we should never feel free if they knew me again.”
“Why did you come, then?”
“Why?’Can’t you understand why?”
“I came to see the place, not the people.”
He did not say any more.
“Women,” she said, “are different from men. I don’t know why I wanted to come-but I did.”
She helped him to another to another cup of coffee, solicitously.
…(昭锦娣&白劲鹏, 2008:201)
在这对话中,一开始妻子遵守一致准则,即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在“Do you think I shan’t enjoy myself?”这句话中,她问丈夫是不是认为她玩得不愉快,表明她理解丈夫心思。她收敛她的傲慢,表现得礼貌,这是因为她要试探丈夫是否知道她的秘密,当她得知他不知道时,她又不把他放在眼里了。接着妻子用否定祈使句命令丈夫不要把她的名字告诉其他人,这是一个很大的面子威胁行为,违反了得体原则。这体现了她对于丈夫的优越感。命令完之后她又觉得这样做不合适,怕惹怒丈夫,所以又通过积极面子策略来减轻这面子威胁行为。她后来又说到 “we should never feel free if they knew me again”来强调她并不是这样做的唯一受益者,告诉别人她的名字后,他也可能会玩得不愉快。丈夫问她为什么来时,恼怒了她,她直接不耐烦地反问他,这严重威胁他的面子。他保持沉默。这时她又尝试用积极面子策略减轻面子威胁。她还热心为他倒了一杯咖啡。这是间接礼貌策略, 表示对她刚说的话感到歉意。之后她的奉承更加明显。当她丈夫说他猜她有很多的故事的时候,她温柔地用反义疑问句问他会不会不要她,最终暴露了她害怕他的原因。她害怕他知道她的过去后就不要她了,虽然她并不喜欢他,但是在经济上她还要依靠他。从这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在内心深处妻子并不尊重丈夫,她自视高于丈夫一等,说的话经常违反礼貌原则,但是说完她又用各种策略缓和面子威胁行为,使话语变得礼貌,甚至奉承取悦她丈夫。她也频繁运用积极面子方式想赢得她丈夫的理解。丈夫也渴望被她尊重,每次她有礼相待的时候他就很开心,但是他不明白她行为背后的动机。夫妻感情的基础是相互尊重,建立在这种表面上的“尊重”的感情已经是岌岌可危了。
“What’s the matter?” he asked a tinge of impatience in his voice. “Aren’t you feeling well?”
This was torture to her.
“Quite,”she replied.
His brown eyes became puzzled and angry.
“What is the matter?” he said.
“Nothing.” (昭锦娣&白劲鹏,2008:207)
妻子从花园回来之后,和前男友的相遇让她痛苦不堪,丈夫看到关心地问她发生什么事,她是不是感觉不舒服,这符合礼貌原则里的同情准则,即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然而妻子却极不耐烦,用命令的语气回道“Quiet”,叫他安静,这违反一致准则即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以及同情准则即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丈夫关切地问她,她反而叫他安静,引起丈夫的反感。丈夫的面子受到严重威胁,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又问道“What is the matter?”,然而这也违反了一致原则,他违背妻子的意愿,妻子想自己安静一会,但他还固执地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同时也违反了同情准则,他语气强硬,并没有考虑到妻子的感受。妻子越来越不耐烦,对丈夫的面子造成的威胁也越来越来大,丈夫面子受到威胁,想竭力维护自己的面子和尊严,不顾妻子感受不停地问她。这时妻子需要的是安静,丈夫还一直问她问题,威胁妻子的消极面子,这体现了他是一个不体贴,固执的人。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丈夫让妻子很烦躁,为了避免他的打扰,吃完午餐妻子就早早回到房间并把房门锁上了,但是丈夫还是上来了,又问道发生什么事。最后妻子爆发了,问道“Why should you know?” (昭锦娣&白劲鹏,2008:208)她清楚地表示她不想让他知道发生什么事,她想独处一阵,但他穷追不舍。再一次遇到她心爱的人之前妻子还拥有美好的回忆,对爱情还充满憧憬,她生活在记忆的影子里。但她心爱的人的再一次出现,将她的回忆和对爱情的憧憬都打碎了。而如今对丈夫毫无爱慕之情,两个人之间存在着鸿沟,婚姻生活并不幸福美满,这一切如巨大的阴影将她笼罩,让她感到绝望。这种深深的绝望使她不顾一切,把发生的事告诉了他,丈夫听到后感到万分羞辱,他也不顾一切根本不顾及礼貌原则。他违反一致准则,同情准则和赞誉准则,他根本不顾妻子的感受,不断地审问妻子一些私人问题,咄咄逼人,不断地威胁妻子的面子。他说的话很粗鲁还带有脏话,比如“He chucked you?”, “That was before you took on with me?”, “How long were you carrying on with him?” and “And how far did it go between you?” (昭锦娣&白劲鹏,2008:210)这些话深深地伤害妻子的面子和尊严,也促使她把一切都说出来报复他。夫妻之间互相伤害,最终两败俱伤,导致关系的破裂。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运用礼貌原则分析这篇小说,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人之间的巨大的代沟,他们悲剧的根源,他们如何违反礼貌原则并如何导致冲突的爆发和悲剧的发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来自于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说话习惯和方式。丈夫来自下层阶级,说话比较粗鲁,不自觉地就违反了礼貌原则,然后用礼貌策略减轻对妻子面子的威胁; 妻子来自上层社会,也频频违反礼貌原则,体现了其的优越感,而说完之后又用各种礼貌策略挽救对丈夫面子的伤害,体现了她害怕惹恼丈夫,因为她还需要依赖他。夫妻双方的面子时不时受到来自对方的伤害,而夫妻双方又在伤害了对方的面子后进行挽救,但这并不能解决矛盾的根源,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最后冲突爆发,两个人互相伤害,最后导致关系破裂。
运用礼貌原则分析这篇小说,我们可以看出这对夫妻之间的矛盾,代表着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不可协调的,给他们的婚姻生活笼罩了一层影子;同时为语用学理论在文学文本分析中的运用提供一个实例的参照,也验证了礼貌原则应用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欣赏在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在实际运用中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Yule, George. Pragmatic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Press, 2010.
[2] 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6.
[3] 昭锦娣,白劲鹏.《文学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下一篇:不再等待(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