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逻辑学
摘 要:《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作,其中文章思想深邃,说理精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文学价值。随着近年“国学热”的兴起,《韩非子》在当代的传播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有人说:“阳儒阴法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陈奇猷、张觉《韩非子导读》),一方面法家文化得到了认可,另一方面它是在暗地里被实行。《韩非子》作为法家集大成者之作,是千百年来后人“阴法”的主要参考书,也被“阴奉而阳为之”。《韩非子》中存在着某些极端思想,传播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被重视或被错误理解等状况,其始终无法以中华文化的显学文化书籍面世,而被“阴为”是历史的选择,是主客观造成的结果。
关键词:《韩非子》; 文化; 趋势; 阻碍
在当代,《韩非子》在国内传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著作有陶鸿庆《读韩非子札记》(1912),张之纯《详注韩非子精华录》(1927),陈启天《韩非子校释》(1940),高振铎、刘乾先《韩非子选译》(1991),阎笑非《韩非子研究丛稿》(1991),谷方《韩非子与中国文化》(1996),张觉《韩非子译注》(2006),赵沛《韩非子》(2008),陈奇猷《韩非子集释》(1958),《韩非子导读》(1990),《韩非子校疏》(2010)等50多部。截至2012年6月20日,中国知网共有1766篇研究《韩非子》的论文,包括对文学成就的研究、法律思想的研究、语言文字的研究、思想渊源的研究以及政治思想等多个方面。电视、媒体传播有都市新淮剧《千古韩非》(2005),新编越剧《韩非子》(2008),蔡志忠先生漫画改编动画《韩非子》,百家讲坛王立群教授《我读经典六——解析<韩非子>》 ,易中天教授《我读经典一——<我读先秦诸子>》等等。以上关于《韩非子》著作、论文、改编戏剧、动画、电视讲座为国内韩非子文化的普及做出了贡献,但是始终未改变《韩非子》明为隐性文化,实为显性文化的地位。
一、《韩非子》哲学理论在当代传播中的趋势与阻碍
韩非身处百家争鸣的时代,受到诸家学派的影响,《韩非子》中不仅仅体现了法家的价值观,也吸收融入了道家、儒家、墨家等学派的思想。哲学上,受到黄老学派思想与《管子》影响较大。《韩非子.解老》中说:“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无不能成者,大能成天子之势尊,而小易得卿相将军之赏禄。夫弃道理而妄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天下有猗顿、陶朱、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1]66-72认为,只有按照道理办事才能取得成功,否则就会失去财物和地位。韩非吸收道家思想,将道家“道”实质化为世俗的规矩,要求人们遵循这种“道”。他又告诉人们,不要轻举妄动,背弃了规矩就会变得落魄。《韩非子》所讲的“道”,是一种客观规律,一种应该为所有人所服从遵守的规则。韩非去玄而求实的吸收黄老思想,形成了《韩非子》独特的“道”理念,体现了其唯物主义理念。韩非的“道”,一方面因其将“道”实质化摆脱了黄老玄学,而利于人们求实求真;另一方面因其刻板的态度,对于规矩的过分推崇使其显得极端,以致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韩非“惨躈少恩”。
《韩非子.五蠹》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1]194-199,认为社会变化了,那么做事情的方法也要跟着改变。发展变化的思想观念是《韩非子》中极具价值的思想,韩非将人类社会历史分为五个阶段即上古、中古、近古、和当今。认为社会的事物在不断发展,今胜于昔,人们不应像宋人那样守株待兔,应“适时而变,适世而变”。“变”的思想越来越当今学者所推崇,百家讲坛孙立群教授《解析<韩非子>》中说:“我甚至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国社会,对中国历史,对中国文化贡献最大的就是法家。为什么?他是彻头彻尾的要求变”。发展变化的思想已成为哲学理论中基础观点,不论是在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中改变,提高竞争力,以适应发展的需要。《韩非子》“变”的思想及“备变”的观点,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利于人们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但是,韩非提出的“变”过于绝对化,从“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得出“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也”[1],这一推理明显偏颇,这种将一切置于“变”之中的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与文革时期成为对儒家文化进行批判的武器,如朱恩彬在《评韩非的文艺思想》中认为“在战国末期,儒家的思想早已陈腐不堪。他们为了掩盖其思想的反动实质,就在言辞上、形式上下工夫。他们的祖师爷孔老二就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2]43-47以法批儒不仅导致中国传统的儒文化受到严重打击,更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理念被打破。
《韩非子》中两处提到“矛盾”的观点,在《难一》中,韩非认为“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1]152-156将贤舜与圣尧看作一对矛盾。在《难势》中,韩非认为“夫贤之为势不可禁,而势之为道也无不禁,以不可禁之贤与无不禁之势,此矛盾之说也。夫贤势之不相容亦明矣。”将贤德与权势看作一对矛盾。韩非在此两篇,明确提出“矛盾之说”:“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时而立”[3]154-156。韩非的“矛盾之说”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件举例子,揭示了“矛”与“盾”互相排斥的特征。
二、《韩非子》文学在当代传播中的趋势与阻碍
《韩非子》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字,汇集了大量的历史传说和寓言故事,包容了先秦时期的许多文化成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韩非子》作为法家思想的载体,更多的是被作为思想著作来看待,其文学方面的研究要比其他方面的研究薄弱,且大部分研究者是从其《说林》上下篇及《内外储说》中所包含的成语、寓言故事着手。
《韩非子》一书共有成语77个,其中首创成语占28.6%,如象箸玉杯、信赏必罚、眉睫之祸、如出一口、事以密成、以文乱法等;其余的为后人加工提炼出的成语,如自相矛盾、郢书燕说、滥竽充数、守株待兔、唯唯诺诺、堤溃蚁穴、中饱私囊、兵不厌诈、万全之策、吹毛求疵、萧墙之危、老马识途等。《韩非子》中成语表意丰富,结构完善,在流传的过程中成为人们用语中不可或缺的词语。《韩非子》中成语,一方面为我们所用,在生活中常常听到;另一方面不
为我们了解,在用时往往牵强附会,不知其是什么意思,甚至根本不知道成语是出自哪里,胡乱引用。这种状况对《韩非子》中成语的传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其正确应用与长久发展。根据蔡志忠先生漫画改变动画《韩非子》,选取了55个成语故事,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其成语寓意,观动画《韩非子》中成语故事的编排,并与都市新淮剧《千年韩非》、新编越剧《韩非子》等一起来看《韩非子》传播,可见其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趣味化、情感化、细节化、人性化的趋势
《韩非子》中共有340则不同的寓言故事,分布在《说林上》、《说林下》、《内储说上》、《内储说下》、《外储说上》、《外储说下》、《外储说左上》、《外储说左下》、《外储说右上>、《外储说右下》等篇目中,“中国古代早期所说的小说,其雏形是《韩非子》的《说林》、《内外储说》、刘向的《说苑》,都是以历史传说为题材。”[5]193-242,《韩非子》“说体”的运用为叙事小说、历史传说改变类小说的发展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其寓言故事风格为后世所模仿,如两汉劝诫寓言《说苑》、《东坡志林.三老语》,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记人间事者已甚古,列御寇、韩非皆有录载,惟其所以录载者,列在用以喻道,韩在储以论政。若为赏心而作,则实萌芽于魏而盛大于晋。虽不免追随俗尚,或供揣摩,然要为远实用而近娱乐矣。”指出了《韩非子》中寓言对魏晋小说影响。寓言主要取材来源有引用和加工神话、民间故事;加工和改造历史故事;直接创作三个方面。韩非塑造出了一批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形象。主要有“愚人形象”、“孤愤之士”、“当涂之人”[6]16-19。白本松先生说:“在韩非子全部寓言作品中,大多数是短篇小品,文字简洁明快,词锋直指要害,风格冷峻陡峭;而其逻辑之严密,说理之深透,又往往能出人意表,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7] 273-284,《韩非子》寓言如此的特点,既是其文章说理性强,语言缜密的要求,也是韩非“重质轻文”的结果,这一特点利于简洁明了的阐述思想,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文学性,因此读《韩非子》时常常会让人感觉到理论性强或讽刺性、劝诫意味浓厚。
从客观上来看,《韩非子》的传播,一面在“国学热”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哲学、文学等很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面又因其千百年来被“阴奉而阳违之”而很难成为真正的“显学”。从主观上来看,《韩非子》的传播,一面因其自身的理论价值、文学价值等被后人所推崇;一面又因其自身存在的极端性而为后人诟病。
参考文献:
[1] 俞志慧,《韩非子直解》,[M]: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
[2] 朱恩斌,评韩非的文艺思想,[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75,(2).
[3] 周 晨,《韩非子选译》,[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4] 谷 方,《韩非与中国文化》,[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5] 沈 鸿,《韩非子》中历史传说的编排和运用,[J]:学习与探索,2011,(2).
[6] 任艳峰,《韩非子》文学特色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7] 白本松,《先秦寓言史》,[M],洛阳: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