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逻辑学
自从绘画发展之初,就伴随着绘画创作的思考。早期先人在生活的洞窟里,在使用的器皿上进行最原始的绘画创作,这些创作可能仅仅是先人对生活的记录,对某种不可理解的自然力的表达。那时语言尚未形成,人们常以结绳来记事,这个时期的绘画更像具有具象意义的史书。纵观整个先民时期的创作构图形式,往往围绕某个生活场景展开,造型上更加符号化,抽象化,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的洞窟画极为典型。其典型代表作就是《受伤的野牛》,用线遒劲,色彩古朴。
到了中世纪,绘画服务于宗教机构和教会宣传,宗教故事占据了绝大多数。圣经故事中的人物成了很多壁画、油画的主角。这些创作除了彰显教廷、贵族的阶级地位意识外,也是底层人民在受压迫,生活极端困苦的状态追求解脱的写照。卡拉瓦乔真正把明暗法带进了绘画,摆脱了早期绘画符号化,概括化的形式特点,追求画面的空间感、体量感使绘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构图形式、造型安排,透视角度成了绘画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时代发展至文艺复兴,伴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文化的繁荣,人们从黑暗的中世纪走出的愿望异常强烈,艺术平民化的思想开始萌芽。所谓文艺复兴,复兴的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但实际上文艺创作艺术的苏醒。这个时候出现很多优秀的大师,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特别是达·芬奇发明和完善了透视法,空气透视的学说就是他建立的,近实远虚的空间手法让画面的空间感更强,其对于画面形式感的追求更臻于一个新的高度,就有传言达·芬奇在创作著名的《蒙娜丽莎》的时候为了能让模特微笑,就请来乐队演奏制造气氛。所以追求画面的构成感和形式感成了绘画发展的大的趋势。
十九世纪末是画画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可谓流派众多,百花齐放。印象派的出现是个分水岭,如一股清新之风吹遍整个画坛,打破了宗教画的酱油调,和古板的造型,对现实生活真实状态的关照,甚至简至一个日出,一个草堆都可以成为画家表现的对象。也就是说画面从再现走向表现,去表现画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后期的野兽派各种表现主义就是一个个典范,蒙克的《呐喊》那份无奈、那份狰狞可能就是画家真实情感状态的写照。
以上是笔者对绘画的发展的一个概述,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绘画的发展遵循了一条由抽象到具象再到抽象再到表现的主线,对于绘画发展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绘画本身这种纯正的形式的东西,而不必赋予它太多政治性、说教性、文学性、历史性在其中。当然绘画不能脱离当时历史形态而单独存在。一定的绘画形式可能会受到当时主流思想的影响,从绘画艺术发展的这条主线来看早期的绘画是十分贴近生活状态本身的,它的构图、造型都是先人对生活的一种最原始的提炼和思考,有十分强烈的雅拙感,也是最让人感动的,而后来的绘画形式可能更多地把玩形式,脱离了人本身的生活体会,只是点、线和面造型的,肌理的、空间的一种堆砌。因此,笔者一直思考,如何找到分析绘画创作方法的原点的方式和切入点,从绘画艺术发展的脉络去把握可能更加准确一点。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首先得到一点,不管绘画的创作形式如何,必须立足于对生活的体会,画家自身必须找到生活瞬间的那个感动点,它或者是一个生活的场景,或者是某个媒体信息,抑或是梦里的场景。人们常说梦是人白天意识在大脑中的继续加工,弗洛伊德也曾说过梦对人性的影响是很深的。如果没有那份希冀和感动,没有画家自身的澎湃情绪的积淀,画家创作的绘画作品如何拿来感动观众。
但是光有那份情绪的感动是否就能落实到作品本身呢,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画家必须还要梳理情绪感动点和响应内心之中有效意识的能力,也就是说不是任何情绪的感动就能触发创作的动机,这跟自身的经验、意识和辨析能力都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还要结合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不难看出在绘画史上的众多作品或多或少看到所处时代的烙印,写实作品的震撼和荡气回肠、浪漫主义的遐思和凄美,无不透露时代的信息。因此,人们会觉得个人意识和社会群体意识之间是有鸿沟的,是矛盾的,是不可融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告诉我们凡事都是矛盾的是两个方面,不能截然偏颇一方。画家意识形态的形成不能完全脱离时代的背景而存在,但是如果因循守旧,食古不化,却又是对绘画艺术的亵渎,就如中国明清绘画就曾出现每一笔都要找古画之出处,这种思维形式严重阻碍了绘画艺术的创新,让绘画艺术的创作停滞不前。
因此不管是什么流派,不管是学院的还是草根的,绘画创作的源头就是要有对生活的各种体验,没有感受的生活是死气沉沉的,是没有新意的,它有对周边生活细节的体味,有对社会生活,上层建筑的关照和思考。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这个道理,这个造化不仅是指的自然,也是指的社会的;不仅是实物的,也是意识形态的;不仅是现代的,同时也是历史的;不仅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因此完全闭门造车的创作是拘谨的、局限的、乏味的。
可以这么说,如果想创作一幅有价值的绘画,画家必须要去捕捉生活的感动瞬间,要去研究当下政治、历史和社会,要以一种谨慎态度对待科学,而把这些观察、意识、经验和研究加以综合才能迸发出创作的火花,这样的创作才能具有一定深度和内涵。集大成者总会成大器。文艺复兴期间的大师达·芬奇就是个集大成者,他懂得绘画、数学、军事、历史、文学、建筑等等。他所创作的众多绘画作品流传千古。因此,绘画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不仅仅是技法的堆砌,虽说技法固然重要,但是那只是表达情感和理智的工具,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前面总结了,绘画的创作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对画家的技法外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么是不是仅仅综合了时代的讯息,个人的情感表达,就能完整地创作出一幅伟大的作品呢,当然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画家只是一味顺应时尚,顺应潮流,没有对创作的前瞻性进行思考,那么画家创作出来的作品充其量是入俗的,而不具备特别的意义。
因此,画家必须要有一颗敏锐的,大器的心,比方说上个世纪波普艺术、装置艺术等,都相继融入绘画之中,而当时很多画家还在学院派的牛角尖中出不来,绘画不仅是表现二维、三维空间,它更有时间维度,顺应这种变化的画家才能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来。
上一篇:历史时空中的诗意追寻的发展策略
下一篇:《奥瑟罗》的文学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