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逻辑学 > 中为洋用:以刘勰理论析莎剧《铸情》的内容为

中为洋用:以刘勰理论析莎剧《铸情》的内容为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逻辑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101(2012)-04-0082-11
  一、引言:西方的马首和东方的龙头
  本文题目中的“刘勰理论”指刘勰《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莎剧”指莎士比亚的戏剧;《铸情》指Romeo and Juliet,一百年前林纾把此剧剧名中译为《铸情》,后来一般译为《罗密欧与朱丽叶》。
  《铸情》历来极受重视与欢迎。仅以改编搬上银幕的次数而言,近百年来有数十次,仅次于《哈姆雷特》。就如莎翁其它名剧一样,《铸情》的方方面面,如故事来源、版本异同、情节安排、主题思想、悲剧性喜剧性、修辞等等,都有学者研究,发为宏论;当代学者从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流行理论去考察本剧的,其论著可编成长长的书目。用中国1500年前的《文心雕龙》理论来析论西方的文学作品,既异国又不同时,这理论合用吗?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能否用于西方作品?笔者认为只要中国古代文论有其恒久性、普遍性,则“中为洋用”应无问题。数十年来很多中华学者,在学术上惯于“洋为中用”。体大虑周的《文心雕龙》是文论的经典,我们可以它为基础,建构一个中西合璧的文论体系,用于当世,甚至“中为洋用”。笔者曾为文说明这个中西合璧的文论体系的价值,并据此从事实际批评。本文这里先介绍其中的“六观”说。
  《文心雕龙·知音》提倡“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的批评态度,为此,它提出批评时要注意如下六个方面:“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刘勰认为用这六观法去析评作品,就能看出作品的特色,并判别其高下。为方便讨论,且看起来更为合理,笔者大胆地把“六观”的先后次序,加以调整,形成以下六观说:
  第一观位体,就是观作品的主题、体裁、形式、结构、整体风格;第二观事义,就是观作品的题材、所写的人事物等种种内容,包括用事用典等;第三观置辞,就是观作品的修辞;第四观宫商,就是观作品的音乐性,如声调、押韵、节奏等;第五观奇正,就是通过与其它作品的比较,以观该作品的整体风貌,是正统的,还是新奇的;第六观通变,就是通过与其它作品的比较,以观该作品的整体表现,如何继承传统与个人创新。
  二、用《文心雕龙》“六观”法析评《铸情》
  这里就用“六观”法来析论《铸情》。这出莎剧的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详。为论述的方便,仍先说其梗概。数百年前意大利维洛那城的蒙氏和卡氏两大家族为世仇。蒙家青年罗密欧在卡家舞会中邂逅卡家少女朱丽叶,二人一见钟情,狂恋起来,于相识后翌日,就在名为劳伦斯的修道士主持下,秘密举行婚礼。两家青年人常冲突打斗。卡家一青年杀死罗挚友墨枯修,罗悲愤而杀之,被维城公爵放逐异乡。离别前夕,罗与朱一夜缠绵。卡父有命,要把朱嫁给一贵胄青年,朱抗婚,求助于修道士。修道士嘱其假装允婚,并服药假死,“死”后移尸卡家墓地,罗来墓地与朱会合,再成连理。朱遵嘱而行。可惜罗得到错误消息,以为朱真死;他从异乡奔赴维城,见朱已殒,痛不欲生,自杀。朱药力过后醒来,见罗已死,也自杀殉情。蒙卡二家睹此惨状,悔之莫及,乃言归于好,并允为两个青年铸造金像,立于市。
  第一观位体,即观《铸情》的体裁、主题、结构、风格,这些自然是析论此剧最基本的项目。我们说它在体裁上是一出五幕的悲剧,其主题是称颂爱情的伟大、慨叹其代价之高昂与人生之痛苦;其情节起伏曲折;其风格(由剧中人物行为、言说等决定)亦雅亦俗。用“位体”这一观,可观察出此剧的整体风貌。
  第二观事义。舞会邂逅、楼台相会、秘密结婚、打斗死亡、新婚燕尔、离城放逐、父亲逼婚、女儿诈死以至最后二人自杀殉情、两家和解,也就是上面介绍过的剧情,这些即为本剧的事件及其产生的意义。蒙家的墨枯修,及卡家的乳母,行动惹笑,言谈俚俗,常涉及性爱,相当“不文”。这等言行,正是《文心雕龙·谐隐》说的“辞浅会俗”,即言辞浅俗,适合普通观众的口味。不过,朱的乳母虽然不通文墨,却常能言之成理。例如她向朱谈及她印象中的罗,“你的爱人,像是一位诚实的君子,一位有礼貌的,挺和气的,漂亮的,而且我敢说是很有德性的”(梁译;Ⅱ,v);这样的一个意大利君子,或者说英国君子,其品德与中国的儒家君子相同:仁义礼智信都具备了。《文心雕龙》以儒家思想为主导,认为文学作品应该“炳耀仁孝”,自然对这样的品德加以肯定。其实这些都是普世公认的美德。
  剧中劳修士与罗谈话时,多次对女性加以贬抑(见于Ⅲ,iii);朱的父亲逼婚,对女儿大声辱骂。《文心雕龙》自然不涉及20世纪的女性主义思潮。不过,刘勰如果生于今天,他评论本剧时,一定会援用女性主义的理论,析评剧中高涨的男权父权;他并且会说,作品的“事义“本来就包括人生社会的种种义理。
  《铸情》最为人诟病的一个情节,为全剧关键的,乃是朱在得知罗遭放逐后,为什么不和他私奔,逃到异地双宿双栖?二人私奔,就没有下面的一连串事件,殉情的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文心雕龙·指瑕》认为“古来文才,异世争驱,或逸才以爽迅,或精思以纤密,而虑动难圆,鲜无瑕病”;莎翁这位大才子的作品,也“鲜无瑕病”。不私奔这样的剧情处理,不只是瑕疵而已,简直是大败笔。朱、罗如果私奔,故事就此结束,再也没有本剧下半部的各种矛盾冲突。观众喜欢看的悲情大戏被腰斩,莎翁及其团队的生意怎能兴隆?剧情延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冲突,且是莎翁驰骋其辞采才华的机会,他怎肯放弃?
第三观置辞,就是观察本剧的修辞艺术。置辞与事义、位体关系密切。笼统来说,大凡在交代事件和人物的核心元素之外,作者在文字上所花费的功夫,可纳入“置辞”的范围;如果用《文心雕龙·附会》的比喻,则“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辞采即修辞。文学作品的修辞,是作者对字词、句子、段落、篇章的安排。论者公认《铸情》是莎剧中辞采极茂盛的一出,甚至是辞采最茂盛的。它的修辞艺术,特别是“丽辞”,正是本文关注 的重心,下面将详述。
  第五观奇正,第六观通变。奇正的准确含义似乎不易说明。《定势》篇说:“旧练之才,则执正以御奇;新学之锐,则逐奇而失正;势流不反,则文体遂弊。”如果说“正”是正统、正宗,则“奇”应该是新奇、新潮、标奇立异。不过,奇与正大概是相对的,时代递嬗,这一代之奇可能变为下一代之正。《铸情》这出莎剧,其故事有渊源;从意大利文到法文、英文,有其“先驱”。莎翁如何“执正以御奇”或“逐奇而失正”,他又怎样利用“传统”,并施展其个人的创作“才华”(有名文题为《传统与个人才华》“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也就是《文心雕龙·通变》说的“资于故实”、“酌于新声”,而后写成这个剧本,历来的莎学专家论之详矣。这部《铸情》在37部莎剧中特色如何、地位如何,在莎翁所属的伊丽莎白时代戏剧中特色如何、地位如何,在英国的戏剧史以至在世界的戏剧史上,特色如何、地位如何,则博学的莎学学者、英国文学学者、世界文学学者,在“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知音》篇语)的前提下,可尝试论断。笔者非博学的莎学者,这里不论。
  三、《铸情》修辞的五个亮点
  《铸情》以修辞胜,六观中的观置辞、观宫商,正与修辞相涉。比喻与夸饰,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到《文心雕龙》的《比兴》、《夸饰》,以及中外其它各种修辞理论,无不重视。罗邂逅朱,惊其艳,状其貌,一出口就是比喻与夸饰:“啊!她比满堂的火炬还要亮。/她好像是挂在黑夜的颊上,/有如黑人戴的宝石耳墜;/平时不宜戴,在尘世也嫌太宝贵!/那位小姐在她的伴侣中间,/像乌鸦队中的白鸽那么鲜艳。(梁译;Ⅰ,v)
  这正是《夸饰》说的“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铸情》中几乎人人都是擅用比喻、夸饰的演说家,相关的例子举不完。
  本剧第一和第二幕之前各有序诗,二者都是十四行诗。I,v有一段罗、朱对话(从“If I profane with my unworthiest hand”到“Then move not,while my prayers’effect I take”)形式上也是十四行诗。十四行诗对诗行、音节、押韵等都有规定,这些就是《文心雕龙·声律》说的声律。刘勰在篇中说:“古之佩玉,左宫右征,以节其步,声不失序,音以律文,其可忘哉?”十四行诗的声律,正基于这样的原理。莎翁在本剧3首十四行诗中,固然“声不失序,音以律文”,在其它多个地方,如Ⅱ,ii罗又一次赞美朱时,“How silver-sweet sound lovers’tongues by night”中的silver-sweet sound之双声以至“三声”;Ⅲ,iii写罗与修士告别时“a grief so brief t0 part withthee”之行内迭韵,例子不胜枚举,都是要让人享受“听之则丝簧”(《总术》篇语)的声律美感。
  1996年出版的《莎士比亚概览》(Shakespeare Survey)“《铸情》专辑”中,黎文逊(Jill L。Levenson)有论文,列举此剧粲然可观的各种修辞格,包括enthymeme,anamnesis,anadiplosis,epistrophe,polyptoton,diacope,syllepsis,apostrophe,asyndeton,antimetabole,oxymoron,pleonasmus,ep-analepsis,onedismus,synecdoche,antithesis,……并指出莎氏那个时代,修辞学大盛,其先贤及同辈,极重视辞采。黎文逊主要述评《铸情》的4种修辞:(1)Ⅱ,iii劳修士“柳条篮子”(osier cage)的一段话;(2)Ⅲ,iii劳修士训责罗的一段话;(3)Ⅰ,iv墨枯修“仙姑”(Queen Mab)的一段话;(4)全剧到处可见的双关语、俏皮话(word-play、quibble、pun)。
  关于双关语,黎文逊引用过马琥德(M,M,Mahood)1968年出版《莎士比亚的双关语、俏皮话》(Shakespeare’s Wordplay)一书的说法。Ⅰ,v中,罗初遇朱,说她“for earth too dear'’;马氏指出,dear一词可解作亲爱(cher,ished),也可解作昂贵(costly),这是一例。Ⅱ,vi劳修士为罗、朱二人主持婚礼,说出一番爱情的道理,他用consume一词,此词可解作“达到极致”(consummation),也可解作烧掉(to bum away)、毁掉(destroyed),这是另一例。马氏指出:根据保守的估计,《铸情》一剧的双关语、俏皮话有175处之多。她认为这些双关语、俏皮话是有用的,“剧中人物伤痛累累,双关语、俏皮话是一种疗伤之药”,“也使得这出剧的戏剧性反讽更为明确”。
  劳在修道院黎明即起,拿着柳条篮子,寻觅“毒草奇花”,装在篮子里,研制成草药(后来朱就是吃了劳的草药而昏睡假死)。他寻寻觅觅时自言自语,一说就是无韵体(blank verse)40行。易文思在其专著《柳条篮子:(铸情)的修辞》(The Osier Cage:Rhetorical Devices in Romeo andJuliet)中,认为这番话“既议论滔滔,也辞藻缤纷,非常精采”。Ⅲ,iii劳修士训责罗,要他数算自己的幸福快乐,而不要怨天怨地;言论也洋洋洋洒洒,用了51个无韵体诗行,比喻、夸饰辞格都有,排比(parallelism)句式甚多。Ⅰ,iv“仙姑”那一段长41行,有很多排比句;易文思说“仙姑这段说词是斗智(game of wits)的一种针锋相对,它的精采辞格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喜”。矛盾语(oxymoron)也是易文思关注的重点,他指出,主角罗是个“机智大师”(master of wit),出场不久,就来一大段矛盾语:“……啊沉重的轻浮!严肃的虚妄!匀称的体型之歪曲的混乱!铅铁铸成的羽毛,亮的烟,冷的火,病的健康!永远醒着的睡眠,实全然不符!我觉得我在爱,却得不到满足。”(梁译;Ⅰ,i)易氏认为剧中常见的矛盾语有其作用:显示“爱情与战争(或者说暴力)这歧异的思维”,是“爱神维纳斯和战神马尔斯的对决”;“显示本剧的主题和结构”;“是本剧最重要的修辞格”。
  综合马琥德 、易文斯、黎文逊诸家的论述,我们可以说,经常出现的矛盾语、无处不在的双关语、修道士的“柳条篮子”独白、修道士对罗的训责辞、墨枯修的“仙姑”说,构成了《铸情》修辞的五大亮点。笔者在这里郑重补充,加上第六个亮点。这位阿六,长久蒙尘,幽光不发,我们要把它抹拭擦亮。这第六个亮点是《文心雕龙-丽辞》说的对偶。当然,比喻在《铸情》中经常出现,也是本剧的一大特色。不过,比喻的重要性,古今中外的诗学都承认;而莎剧中无剧无奇比妙喻,批评家见奇不奇、见巧不巧,也就不容易眼前一亮了。
  四、本剧第六个亮点:丽辞(对偶)
  丽、偶都是成双成对之意。字数相等、语法相同、语意相关、平仄相对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双成对并排在一起,叫做“对偶”。如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准确地说,这样的对偶是“严对”,即“严格的对偶”。如果不规定“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的平仄相对,而且字数、语法两项不必严格要求完全相同,即较为宽松一点的,是谓“宽对”。对偶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骈文、律诗、对联都用对偶,这里不赘述。中国20世纪作家如钱锺书,行文时也善用对偶——基本上属于这里说的宽对。钱氏在其《宋诗选注》中写道:“敌人的撤退既然‘悠悠’无日,流亡者的回乡也就遥遥无期。”两句中“敌人”对“流亡者”、“撤退”对“回乡”、“无日”对“无期”,都不够工整,而只能称作宽对。
  西方文学中有平行(parallelism)的修辞格,它与上述的宽对相类而不相同。西方文学中有同于宽对的语句,但据笔者所知,并无对偶(不管是严对或宽对)的修辞格。西方文学中的parallelism指两个或以上语法相同的词组或句子,例如丘吉尔(Churchill)的名句:
  The inherent vice of capitalism is the unequal sharing of blessing;
  the inherent virtue of socialism is the equal sharing of miseries。和凯撒(Julius Caesar)的“Veni,vidi,vici(I came,I saw,I conquered)”都被当作平行语句。我们加以比较,就知道二者不同:前者有两个句子,后者有三个。前者只得两句,是对偶,属于上述说的宽对;后者有三句,并非“成双成对”的对偶语句。英国文学中有两行成一单元的诗句,押韵,用抑扬五步格,称为heroic couplet,一般译作英雄偶句。莎士比亚的剧本中就不时出现,例如,《铸情》中,罗在其友墨枯修怂恿下,决定前赴卡家的舞会看一看,说话时就用这种英雄偶句:“I'll go along,no such sight to beshown,/But to rejoice in splendour of mine own”(Ⅰ,iii)梁译为:“我同你去,不是要你指点每人给我看,/是去欣赏我自己爱人的美艳。”这两行的语式相差很大,当然不是对偶。莎剧中有没有对偶呢?这里先要说明:本文指的是宽对式的对偶;因为中英两种语言的特性不同,中国严对式的对偶,在英国文学中大概不存在。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可以说莎剧有对偶,而在《铸情》中似乎特别多。
  《文心雕龙·丽辞》开宗明义就说,用丽辞即对偶是自然而然的事:“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刘勰为丽辞分类,说明其难易优劣:“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跟着解释各类不同的对偶:“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跟着举例,并说明为什么有难易优劣的论断:“凡偶辞胸臆,言对所以为易也;征人资学,事对所以为难也。幽显同志,反对所以为优也;并贵共心,正对所以为劣也。”刘勰对丽辞的论述,影响深远;对偶这个修辞格在中国文学中十分重要。
  西方修辞学有平行辞格,也有对比辞格,却不见有对偶辞格。平行是parallelism,已如上述;对比是antithesis。对偶如要英译,不能用parallel-ism,也不能用couplet一词。因为couplet是双句,却不必对偶;而且cou-plet是两个诗句(或诗行),而对偶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组。一句中语词(词组)的对偶可称“句中对偶”,如《丽辞》篇“丽句与深采并流”中的“丽句”与“深采”对偶,“偶意共逸韵俱发”的“偶意”与“逸韵”对偶。两个句子的对偶可称“双句对偶”,如这里引的“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就是。也许对偶可译为pair。刘勰说的“正对”可英译为semantical-1y similar pair(语意相似的对偶),“反对”则为semantically antithetical pair(语意相反的对偶)。用对比(antithesis)的两个语句,如果二者的语式不太参差,则可说它们相当于“反对”。
  五、本剧的丽辞(对偶)析论
  本剧的丽辞(对偶)数量极多,“正对”、“反对”、“句中对偶”、“双句对偶’’都有;只计算罗的对偶语句,就起码有20多处。限于时间,未能把本剧各种对偶语句加以统计、罗列出来。以下是举例说明而已。
  本剧的开场白《序诗》第三行就有对偶:“From ancient grudge break tonew mutiny”,意谓“旧仇恨爆出新敌对”,指蒙卡两个家族旧恨未了,新仇又来。这里“ancient grudge”与“new mutiny”是句中对偶。Ⅰ,i维洛那城的公爵一出场,在斥责械斗中的两家族青年时,说白的第四第五行就有对偶:“That quench the fire of your pernicious rage/with purple fountains issuingfrom your veins”;意谓“血脉的紫红泉”(fountains issuing from your veins)浇灭不了“刻毒的愤怒火”(fire of your pernicious rage)。公爵斥骂众青年,出口成 章成“对”;罗的父亲登场,也开口成“对”,其子亦然。情困的罗,矛盾语和对偶语“脱口”而“秀”出,真是脱口秀(talk show)。I,i这段话兹不抄录,仅剖析如下:(1)“Much to do with hate,but more with love”中译可作“(矛盾)固因恨,(冲突)更为情”。(2)“Brawling love”(吵闹的爱)与“loving hate”(亲爱的仇)二者本身固然是矛盾语;并列于句中,则是对偶了。(3)“Heavy li曲mess”(沉重的轻浮)与“serious vanity”(严肃的虚妄),其理同上。(4)“Mis-shapen chaos”(歪曲的混乱)和“well-seemingforms”(匀称的体型),是对偶。(5)“Bri曲t smoke”(亮的烟)和“cold fire”(冷的火),其理同(2)。不过,这对偶之前之后都有语法相近的矛盾语“feather of lead”、“sick health”等,所以其对偶性较不明显。
 序诗、公爵、罗父、罗都用对偶语句;朱、墨、修道士也都用。墨的“仙姑”(Queen Mab)说辞,易文思认为十分精彩,为修辞的一大亮点,且因涉及性爱、暴力而与本剧的主题相关。这段话有易文思所说的平行语句,我们细加观察,乃发觉对偶语句自其中涌现。相关语句甚多(在I,iv),不能备举。II,iii中,修道士一开口第一行就是句中对偶:“The grey-ey’dmorn smiles on the frowing night”,即梁实秋所译的“灰色的黎明”和“皱眉的残夜”。隔了几行,则有baleful weeds和precious-juiced flower,梁实秋干脆译为四字成语一般的“毒草奇花”。修道士寻找的毒草奇花真厉害,跟着有:“For this,being smelt,with that part cheers each part;/Being tas-ted,stays all senses with the heart'’。或可把这“双句对偶”翻译为:“嗅一嗅,香气一身通透;尝一尝,味道五官全留。”连朱的乳母也用对偶,在向朱称赞罗时,她说“He is not the flower of courtesy,but I’ll warrant him,asgentle as a lamb”(II,v),意谓罗虽非“温文如花(flower of courtesy)”,却是“驯良似羊(as gentle as a lamb)”。但语式不工整,只能说是宽对中的宽对。
  朱与罗举行过婚礼不久,听到罗杀死其表哥提拔特的消息,不知其详,只觉惊骇,乃骂起罗来,矛盾语与对偶语连排而出,还有多个比喻(见Ⅲ,ii),简直像要呼应上面罗的那一段。把这一段的相关部分稍加调整,我们可得下面颇为工整的对偶语句:(1)毒蛇的心,娇花的脸(serpent heart,flowering face);(2)美丽的暴君,圣洁的魔鬼(beautiful tyrant,fiend angel-ical);(3)披戴羽毛如鸽的乌鸦,饕餮食物如狼的羔羊(dove-feather’d m-yen,wolvish-ravening lamb);(4)神圣外貌的卑劣实质(divinest show,de-spised substance);(5)被咒诅的圣者,可尊敬的小人(a damned saint,an honourable villain)。
  刘勰认为对偶语句有“正对”、“反对”之别:“正对者,事异义同”,“反对者,理殊趣合”;“正对为劣”,“反对为优”。在刚才所引《铸情》的各个对偶例子中,“正对”和“反对”都有。“正对”如“温文如花”、“驯良似羊”那一双,数目较少;“反对”如“毒蛇的心”、“娇花的脸”,数目较多。“反对”意含对比(antithesis),刘勰认为“反对为优”,其观念和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Rhetoric)所强调的对比予人鲜明感觉,可互相印证。本剧中最精采的“反对”大概是下面这一双:“Love goes toward love,as schoolboysfrom their books;/But love from love,toward school with heavy looks,”(Ⅱ,ii)梁实秋的中译如下:“赴情人约会,像学童抛开书本一样;和情人分别,像学童板着脸上学堂。”
  刘勰指出,“言对为易,事对为难。”言对是言辞的对偶,事对则是古代人物故事的对偶。善对恶、美对丑、桃红对柳绿、山明对水秀,只要有相当的词汇和常识,就可写出这类言对;不知道毛嫱与西施、钟仪与庄舄这些人物及其生平故事,且把这些人事联想在一起,就写不出《丽辞》篇说的那类事对。也就是说,事对除了是言辞之功,还是用典用事之劳,这非学问不可。《铸情》的对偶,基本上都是言对,事对似乎一个也没有。罗与朱生于富贵人家,应有书香,毕竟只是十多岁的少年,腹笥有限,出口虽然成章,吐辞难以用事。罗之友墨知识颇丰,时常议论滔滔,Ⅱ,iv中他又一次对罗大放厥词,历数古代Laura、Dido、Cleopatra、Helen等著名女人的不是;然而,他只是概括地论人而已,并不涉及具体的生平事迹,加上这段话并非用对偶形式,所以这里并没有“事对”。中国历代的文学,有个文雅的传统:文人雅士下笔,重视用典用事。西方文学中严格的对偶本来就绝少(甚至没有),西方古代作家又可能没有中国传统的文人那样十分重视用典用事,我们在莎剧等西方作品中寻找“事对”,大概就难有收获了。
  六、结语:用爱情铸造的一对金像佳偶
  莎学专家研究莎翁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指出当时修辞学大盛;莎剧的观众,据易文思所说,有相当一部分“应已懂得欣赏辞采之美”。用《谐隐》篇所说“辞浅会俗”的“会俗”来看,剧中人物出口成章、辞采华茂,固然因为莎翁文采出众,也可说是要迎合某些观众的口味。莎剧演出时,布景简单,没有什么特别舞台设计,更没有什么特技;吸引观众的,除了故事情节之外,就靠演技、服饰、对白这些。《铸情》演出时,金童玉女及其富贵家人的服饰一定华美,加上声情并茂地朗吟对白,而对白亦雅亦俗,又以辞采富丽取胜,则观众的声色之娱是 享受到了。易文思说本剧无处无辞采,如用《文心雕龙·体性》的评语,则“繁缛”庶几近之。
  丽辞的丽字可圈可点。中国的骈文是美文,成双成对的四六工整语句,予人富丽之感;相比之下,“形单影只”的语句,我们会感到寒怆。上面引过《文心雕龙·丽辞》的“造化赋形,支体必双”、“高下相须,自然成对”等语,可见对偶之“丽”,是自然的现象。东西方的文艺、建筑都重视对称之美,对偶也是一种对称,二者都是“自然成对”。王骥德的《曲律》说:“凡曲遇有对偶处,得对方见整齐,方见富丽。”本剧的对偶语句极多,莫非莎翁与王骥德心有灵犀?比喻也是构成美文的一个重要元素。对偶之外,《铸情》的比喻甚多(上面略提过),增添了文藻之美。平行语句多,也为本剧加强气势、排场,这也是一种富丽。无韵体、十四行诗、英雄偶句的运用,则造成其声韵之美。中国元代以来的戏曲,从杂剧《西厢记》到传奇《牡丹亭》、《桃花扇》,其文辞的精美华丽,同样离不开对偶、比喻、排比、声律。
  易文思论《铸情》的矛盾语,谓其经常出现,与本剧生死爱恨的矛盾、冲突等题旨有关,也与本剧的情节结构吻合。本剧的对偶语句,有很多是“反对”(语意相反的对偶);在发挥题旨方面,其作用与矛盾语相近。莎翁创作剧本时,其意图为何,有没有用矛盾语、用“反对”来暗示或宣示其矛盾、冲突的主题,我们不得而知。作为读者,我们则大可认为矛盾语、“反对”的大量出现,有助于加强本剧故事情节上矛盾、冲突的气氛。至于本剧中双双对对的众多“正对”(语意相似的对偶),我们也可解读为:可反映罗、朱二人求偶、配对、成双的心情。我们可用《文心雕龙》的六观法来分析、评价《铸情》的方方面面,从《丽辞》篇理论观察本剧,更可看到西方学者所没有注意的一面:即这里所说修辞的第六个亮点。易文思认为矛盾语是“本剧最重要的修辞格”。在我们看来,矛盾语既可并入本文所说对偶中的“反对”,然则对偶这修辞格在本剧的地位,就更在矛盾语之上了。罗与朱因为两家之仇恨,导致最后殉情;再因此而两家和解,并决定为他们二人用纯金铸造塑像,立于维城。本剧文风的华丽,转化为金像的华丽。双双自杀的金童玉女,其爱情铸造为一对并立的佳偶,《铸情》中正有很多对偶丽辞。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ojixue/2558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