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逻辑学 > 《尔雅》的编纂旨趣\分类思想与训释逻辑

《尔雅》的编纂旨趣\分类思想与训释逻辑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逻辑学


《尔雅》的编纂旨趣\分类思想与训释逻辑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也是我国最早的训诂之书。纵观两千年来《尔雅》研究,注释疏证、校勘辑佚是其主流。清胡元玉著《雅学考》,广集前代雅学著作,列《注》十二家、《序篇》一家、《音》十五家、《图赞》二家,《义疏》二家;今人朱祖延编《尔雅诂林》,所录则更为繁富。借此二书可领略历代雅学研究之盛况。此外,《尔雅》研究形成了一些专题,特别是近代以来,有关《尔雅》之名、《尔雅》编者、成书年代、体例篇数、性质(解经说、百科说、辞书说、教材说),等等,都是研究热点。但从编纂学的角度,系统揭示《尔雅》编纂思想的研究成果,几不可见。
  《尔雅》的编者和成书时间,历来众说不一。或言“(周公)著《尔雅》一篇”,或言“仲尼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或言“沛郡梁文所著”。其实,这些不过是解说者的依托之辞,不可详考,班固编《汉志》时已不明作者。东晋郭璞潜心研究《尔雅》29年,他认为《尔雅》“盖兴于中古,隆于汉氏”。古称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周公乃文王之子,亦可称“中古”。“兴于中古”是说《尔雅》的编纂起始于周公,“隆于汉氏”则是说《尔雅》成熟、定型于汉世。这一说法较为中允,亦有包容性,故多为后世学者采纳。循此可知,《尔雅》非成于一时,也非出于一人,从开编到定型经过了一个漫长的“递相增益”、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一说法符合辞书编纂的一般规律。关于《尔雅》的篇数,《汉书·艺文志》载,《尔雅》凡三卷二十篇。今本仍为三卷,不过只有19篇,盖有一篇《序篇》亡佚,或说《尔雅》首篇《释诂》原本分上下篇,今已合为一篇。从这两种说法来看,《尔雅》的保存基本完好,今本《尔雅》接近成书时的原始式样,这就为探讨《尔雅》的编纂思想提供了一个可靠前提。《尔雅》上卷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等4篇;中卷包括《释官》、《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等8篇;下卷包括《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等7篇。《尔雅》共收词条2219例,编排井然有序,代表同期辞书编纂的最高水平。《尔雅》蕴含着编者的独特匠心,特别是其“类聚群分,比物连类”的编纂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影响着辞书的编纂工作,值得深度挖掘。
  一、“齐一殊言,归于统绪”的编纂宗旨
  周秦之书,多不题书名,是为通例。《尔雅》一书则不然,似在编纂之初即有书名。何为“尔雅”?《大戴礼记·小辨篇》载有一段孔子回答哀公的话,其中就有一句“循弦以观于乐,足以辨风也;尔雅以观于古,足以辨言矣”。这是所能见到的“尔雅”一词的最初出处。“尔雅”作为确切书名,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云:“《尔雅》三卷二十篇”;又云:“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东汉刘熙《释名》对“尔雅”一词做过这样的训释:“尔雅,尔,昵也,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亦云:“尔,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这里,《释名》、《经典释文》都说“尔雅”之义为“近正”,即近于“正言”。
  那么,何谓近于“正言”呢?清阮元云:“《尔雅》者,近正也。正者,虞、夏、商、周建都之地之正言也。近正者,各国近于王都之正言也。”又云:“《尔雅》一书,皆引古今天下之异言以近于正言。夫日近者,明乎其有异也。正言者,犹今官话也。近正者,各省土音近于官话者也。”这里把“正言”解释为“官话”,“尔雅”之义似乎就是用“官话”(标准语)来解释“土音”(方言)。但从《尔雅》的编纂内容来看,《尔雅》除了用“官话”来解释“土音”之外,还以“今语”来训释“古语”。黄侃《尔雅略说》云:“五方水土,未可强同,先古遗言,不能强废;综而集之,释以正义,比物连类,使相附近;此谓尔雅。”黄侃认为《尔雅》是用“正义”来训释五方之音和先古遗言的。他还进一步指出:“雅之训正,谊属后起,其实即夏之借字。《荀子·荣辱篇》:‘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儒效篇》则云:‘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二文大同,独雅、夏错见,明雅即夏之假借也。明乎此者,一可知《尔雅》为诸夏之公言,二可知《尔雅》皆经典之常语,三可知《尔雅》为训诂之正义。”这里黄侃认为“正义”即“诸夏之公言”,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通用语、共同语。今人周祖谟也认为,《尔雅》是用“雅言”来解释古语和方言的,其《重印<雅学考>跋》云:“古今音异,方国语殊,释以雅言,义归乎正,故名《尔雅》,言‘近正’也。”上述黄、周两位的说法,可以说代表着目前学界的主流意见。据此,《尔雅》一书就是以“雅言”(正言、公言)训释“方言”、以“今语”训释“古语”,其编纂旨趣、编纂动机正如黄侃先生所言的“齐一殊言,归于统绪”。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尔雅》的编纂以“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为两大任务。
  “释古今之异言”是为了解决语词因时问流逝而产生的词义变异问题。《尔雅》首篇《释诂》主要就是用当时的雅正之言去训释古语。如首条“初、哉、首、基、肇、祖、元、胎、傲、落、权舆,始也”。其中,“初”为“裁衣之始”;“哉”为“草木之初”;“首”为“头也,首之始也”;“基”为“墙始筑也”;“肇”为“始开也”;“祖,,为“宗庙之始”;“元”为“善之长也”;“胎”为“人成形之始”;“俶”为“动作之始”;“落”为“木叶陨坠之始”;“权舆”为“天地之始”。这些都是造字时的本意,这里以“始”这一今语训释之。《释诂》既然是训释古语的,自然也就包括古语中的方言。如词条“如、适、

之、嫁、徂、逝,往也”。其中“适、嫁、徂、逝”即为方言,“适”为宋鲁方言,“徂”为齐国方言,而“逝”为秦晋方言,这里以“往”这一今语通释之。
  “通方俗之殊语”是为了解决语词因空间阻隔、不相往来而导致的词义差异问题。《尔雅》之《释言》主要就是用“正言”来解释“方言”的。比如,“斯、誃,离也。”该词条中“斯”为齐、陈方言,其义为“析”(分离)。《陈风·墓门》云:“斧以斯之。”“遏、遾,逮也。”该词条中“遏”、“遾”二字均为方言,其义为“逮”(相及),郭注云:“东齐日遏,北燕曰遾,皆相及逮。”“抚、敉,抚也。”此词条中的被训释词“抚”为方言,其义为“爱”,邢疏云:“宋卫邠陶之间谓爱曰抚”。等等。当然,《尔雅》在训释方言时,自然也会涉及方言古语,只因时代距今已远,已不易分辨罢了。
  二、“类聚群分,比物连类”的分类思想
  《尔雅》内容丰赡,编次谨严,内部层次清晰,反映出“类聚群分,比物连类”的编纂思想。《尔雅》每篇均以“释×”的格式命名,19篇实际上代表着19个类。进一步分析这19篇,可以清晰地看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尔雅》前3篇,即《释诂》、《释言》、《释训》,训释的是普通词语,即前人所说的“语词”;《尔雅》后16篇,即《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训释的是百科词汇。由此可见,《尔雅》在宏观上是把词语分成“普通词语”和“百科词语”两类来进行训释的。因为“普通词语”的使用频率要高于“百科词汇”,故《尔雅》先释“普通词汇”,后释“百科词汇”。
  《尔雅》后16篇可细分为两类,前4篇训释的是社会生活词汇,后12篇训释的是自然万物名词。前四篇中的《释亲》训释的是亲属关系词汇,《释宫》、《释器》、《释乐》训释的是日常生活词汇。后12篇中前5篇训释的是天文地理方面的词汇,后7篇训释的是动植物词汇。至于《尔雅》前3篇,情况要复杂一些,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历代学者意见不一,但谁都没有怀疑过分类标准的存在。这里不做细究和评判,只援引邢昺的观点,来大体了解《释诂》、《释言》、《释训》三者之间的区别。根据邢昺的《尔雅疏》,《释诂》是以今语来训释古语,“释,解也。诂,古也。古今异言,解之使人知也”。《释言》是以通用语来训释方言俗语的,邢疏云:“俗语不失其方,而后人不知,故为之作释也,是曰《释言》。”而《释训》则是训释“物之貌”,邢疏《尔雅序》云:“‘训’,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释训》邢疏云:“此篇以物之事、义、形、貌告道人也,故日《释训》。”《尔雅》篇章结构及分类情况,如下图1:
  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
  在篇内结构上,《尔雅》明显体现出“类聚群分,比物连类”的分类思想。《尔雅》之《释亲》、《释天》、《释地》、《释丘》、《释水》、《释兽》、《释畜》等7篇,编纂者都做了明确的分类标示。《释亲》分为“宗族”、“母党”、“妻党”、“婚姻”4类;《释天》分为“四时”、“祥”、“灾”、“岁阳”、“岁名”、“月阴”、“月名”、“风雨”、“星名”、“祭名”、“讲武”、“旌旂”12类;《释地》分为“九州”、“十薮”、“八陵”、“九府”、“五方”、“野”、“四极”7类;《释丘》分为“丘”、“压岸”两类;《释水》分为“水泉”、“水中”、“河曲”、“九河”4类;《释兽》分“寓属”(寄居山野的兽类)、“鼠属”、“齸属”(反刍类动物)、“须属”4类;《释畜》分“马属”、“牛属”、“羊属”、“狗属”、“鸡属”、“六畜”6类。这些分类充分体现了编纂者“类聚群分,比物连类”的思想。即便是那些没有明确标示类别的篇目,如进行细究,也可看出这种分类思想,只是有些事物本身就难以分类或分类界限不够明显罢了。
  在训释方式上,《尔雅》同样体现出“类聚群分,比物连类”的思想。《尔雅》中有众多的“以一释多”的词条,尤以《释诂》最为典型。所谓的“以一释多”,就是将众多的词义相近或相同的词归结到一处,用一个最为常用的词加以训释。《释诂》一个词条中被训释的词语少则二三个,多则三四十个。如词条“初、哉、首、基、祖、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这里将“初”、“哉”等12个同义词、近义词放在一起,用一个“始”字来集中训释。再如词条“弘、廓、宏、溥、介、纯、夏、怃、魇、坟、嘏、丕、弈、洪、诞、戎、骏、假、京、硕、濯、讦、宇、穹、壬、路、淫、甫、景、废、壮、冢、简、箌、昄、晊、将、业、席,大也”。这里用一个“大”字来训释“弘”、“廓”等38个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这种“以一释多”的训释方式,颇具匠心,可以极大地节省辞书的篇幅。
  无论是从《尔雅》的宏观结构,还是从微观结构来看,《尔雅》“类聚群分,比物连类”的编纂思想都是非常明显的。这种思想,显然受到了先秦“名实”之辨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思想的影响。这种编纂思想使得《尔雅》特别适合于正常阅读,便于读者在阅读中辨别同类事物不同种类之间的区别。比如:羒、牂、羭、羖、觤、羳、羜、奋、羬,都是“羊”之名,但所指有所不同,“羒”为白色公羊,“牂”为白色母羊,“羭”为黑色母羊,“羖”是黑色公羊,“觤”为羊角不齐之羊,“羟”为腹部黄毛之羊,“羜”为未成年羊羔,“奋”为强壮有力之羊,“羬”为身高六尺之大羊。将这10种“羊”放在一起进行训释,有助于读者系统了解不同的“羊”之名与不同的“羊”之实之间的对应关系,这就是“比物连类”的优势所在。值得注意的是,《尔雅》在《释兽》、《释畜》两篇之中,还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属”概念,这反映出分类思想发展到《尔雅》时代已相当成熟。
  三、“由此及彼,递相引申”的训释逻辑
  如果说“类聚群分,比物连类”的分类思想使得《尔雅》成为一部按义类编排的辞书,那么,又是什么样的思想使《尔雅》的编排紧密有序,环环相扣?《尔雅》的编排和训释次序是有规律可循的,或由人及物,或由近及远,或由少及多,或由始及终,或由实及虚。这里,通过解读《尔雅》篇与篇之间、条与条之间、同一词条内部不同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可看出《尔雅》“由此及彼,递相引申”的编纂思想。
  从宏观看,《尔雅》先释普通语词,后释百科词汇;先释社会生活用语,后释自然万物词汇;先释天地山川,后释草木虫鱼。在训释社会生活词汇时,由近及远,先释亲属关系词汇,后释社会关系词汇;在释天文地理时,先释天文,后释地理;在训释动植物名词时,先释草木,后释虫鱼。《尔雅》的整体篇章之间逻辑性强,似散不散,符合时人认识客观世界的一般规律。可以说,一部《尔雅》就是一幅较为完整的知识谱系。
  从中观看,《尔雅》在篇内顺序安排上也颇具匠心,大体上有这么几种情形:一是由始及终。如《释诂》篇以释“始”开始,以释“终”而终。篇首词条为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而篇末两个词条为“卒、猷、假、辍,已也”;“求、酋、在、卒、就,终也”。再如《释言》篇,以释“中”起,同样以“弥”而终。这些都体现了编纂者较为朴素的生命意识。它对后世字书、辞书如许慎《说文解字》等都产生过深刻影响。二是由近及远。如《释宫》篇,先释建筑,后释道路、桥梁,古人认为道路、桥梁是宫室的延伸,皆“出于宫”,即可看做是“宫”的延伸;释建筑,则先释户内,再释户外。《释地》则先释“九州”、“十薮”,再释“五方”、“四极”。《释亲》先释父系(宗族),再释母党、妻党,最后释由婚姻关系结成的各种亲属称谓。这种对训释顺序的关注,使得《尔雅》篇内结构秩序井然,渐次衍生。
  从微观看,《尔雅》的词条内部也有逻辑性。如《释亲》的词条“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王母”。以“父”为起始,逆溯而上,依次训释“王父”、“王母”,“曾祖王父”、“曾祖王母”、“高祖王父”、“高祖王母”的称谓。词条“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从“子”开始,顺衍而下,以此训释“孙”、“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的称谓。再如《释地》词条“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垌”。以“邑”为中心,由近及远,以此训释郊、牧、野、林的名称。《尔雅》中像这样的词条,比比皆是,不妨再举一例,《释宫》词条“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这里以岔路多少为序,由少及多,以此训释了“歧旁”、“剧旁”、“衢”、“康”、“庄”、“剧骖”、“崇期”、“逵”等道路之名称。可见,《尔雅》训释词语的方式是非常巧妙的,往往先解释一个“中心词”、“核心词”,然后依某种逻辑顺序,层层展开,递相引申。这种将关系密切的词放在一个词条中进行训释的编纂方法,不仅便于查检、辨别和习得,也使得同一词条的内部结构紧凑有序,浑然一体。
  以上论述了《尔雅》蕴藏的三个编纂思想。“齐一殊言,归于统绪”是《尔雅》编纂思想的核心。在这一思想的导引下,《尔雅》确定了两组训释对象,一组是“古今之异言”,一类是“五方之殊语”,这两类训释对象包罗万象。“类聚群分,比物连类”的思想则是在核心思想基础上生成的,要达到“齐一殊言,归于统绪”的编纂目的,最好方法莫如分类,这种思想的形成同时也受到了先秦“名实之辨”和《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思想的影响。《尔雅》中的被训释词被分成19类进行训释,此外,《尔雅》还创造出“众词一释”、“一词数释”、“递释”、“互释”、“反释”等多种训释方法。而“由此及彼,递相引申”思想则是编纂旨趣和分类思想共同作用下的产物,这一思想使得《尔雅》的篇与篇之间、类与类之间、词条与词条之间,以及同一词条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最终成就了《尔雅》严谨细密、秩序井然的编纂结构。《尔雅》中所体现的这三个编纂思想,主次分明,递相引申,可以说,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编纂思想体系。
  《尔雅》卓越的编纂思想奠定了其在中国训诂史、辞书史上的重要地位。由于《尔雅》汇集、训释了众多先秦典籍(特别是经书)中的词语,遂成为后世儒生诵读经书的重要工具书。郭璞《尔雅注序》云“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陆德明《经典释文》云“实九流之通路,百氏之指南”,邢昺《尔雅疏叙》云“诚传注之滥觞,为经籍之枢要”,说的都是这个意思。从训诂学的角度来看,《尔雅》创造了一系列的训释方法,诸如同训、互训、反训、声训、义界,这些都成为后世训诂学的重要方法。从辞书编纂的角度来看,《尔雅》的编纂思想,特别是其“类聚群分,比物连类”的思想,为后世辞书编纂树立了典范,影响极为深远。《尔雅》成书后,注者如云,晋代郭璞注时见到的注本就有十多种,而后世模仿《尔雅》体例编纂了一系列以“雅”为书名的“雅”书,如《小尔雅》、《广雅》、《埤雅》、《骈雅》、《通雅》、《别雅》等,以至于形成了一门专门学问——“雅学”。汉文帝设博士时,“《尔雅》博士”居其一。《尔雅》在唐代升格为“经”,比《孟子》升格要早,这些都反映了《尔雅》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突出地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ojixue/2585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