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美学
摘 要:目前,网络上和图书市场上火爆的穿越文学琳琅满目,尤其是随着电视剧《宫》、《神话》等穿越题材的电视剧的热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于穿越文学的浓厚的兴趣。穿越文学的浪潮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束缚的思想松绑,也让写手们一展身手,穿越文学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但是,穿越文学的时兴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弊端,穿越文学要想有个长足的发展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关键词:穿越文学;心理需求;解放思想
一、穿越文学发展的渊源
穿越文学,顾名思义,重点在于这个“穿越”,并且人们对于穿越文学的喜爱也源于这个“穿越”,此“穿越”是不同时代之间人物的穿越,这种穿越是古代人穿越到现代或者现代人穿越到古代的一种现象,那么穿越文学是如何得到发展的呢?
(一) 时代的推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女作家李碧华撰写了一名为《秦俑情》的小说,此作品在较为开放的香港出版发行的时候收到了香港读者的好评,但是对于文化控制较为保守的中国内地,此文学作品在内地的影响力平平。同样,由此作品改编的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在香港影响较好,但是与原著的影响力一样,影片在内地并未受到观众的关注。时隔多年后,当《古今大战秦俑情》在内地上映的时候,打破来原来影响平平的历史,该电视剧的上映受到了内地观众的追捧,同时像《宫》、《穿越时空的爱恋》这样的电视剧的上映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热爱。
对此现象的分析无疑是探析穿越文学在中国大陆接受情况的最好的切入点。同样的作品在不同的年代受到的待遇判若云泥,其根本原因在与时代环境不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陆的文化控制虽然出现了松动,但以政治思想形态为核心的观念依然保持着惯性前行,各文化相关部门对于文学作品的审核仍然相当严格,广大文学接受者的思想也相对保守,对于新鲜的文学样式和作品比较陌生,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李碧华的《秦俑情》最初在在大陆的被冷落。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陆文化倡导自由发展,经济文化环境前所未有的宽松,随着两岸三地以及国内外文化的交融。穿越不仅不再是难以被理解接受的对象,反倒成了一种新鲜的创作模式。李碧华在2011年接受《南方都市报》的访问时就她的小说《秦俑情》问世20多年后成为热点,李碧华这样谈道:“《秦俑情》是20年前作品,当时是被禁的,因为国策不能碰轮回、鬼神。‘三生三世’的爱情感动了读者,但今天‘穿越’才火起来?是这小说比内地潮流走前了20年吧。……在香港没有审批,一字不改。我对自由创作环境感恩。”由此可见,同一部作品在20年前后的遭遇如此悬殊,其原因首先在于政治、文化政策的宽松与否。
(二) 心理需求的满足
对于读者而言,一部好的作品要得到他们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能都让他们在阅读的同时得到娱乐和休憩。例如从目前网络或者媒体传播来看,电视剧《宫》的热播就给了观众一个通过对“穿越”的观看,了解了他人,也审视了自我。观众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自己喜欢的剧中角色身上,根据剧情的变化,自己的内心会出现或喜或悲的情感波动,通过这种心理历程,满足自己的心里需求。同时,这种满足,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可以缓解人们生活的压力,使得人们的负面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释放和缓解。穿越文学使得人们通过一种娱乐等方式逃避了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负担,实现了情绪上的解放,穿越文学对人们的心情和情绪起到了一种“心绪转化”的作用。
首先,穿越文学大多有很强的喜剧因素,这些喜剧因素可以让读者在为之捧腹或莞尔一笑的过程中得到休憩。在穿越文学中,“关公战秦琼”已不再是荒谬的代名词,而成了一种喜剧的催化剂,成了一种让人们放松的文学娱乐。比如在《寻秦记》中,项少龙刚穿越到战国时期的时候,被一群人围攻,他便拿出手枪发出警告,但围攻的人也只是吓了一跳而已,加上当时项少龙的心理描写,读者往往会莞尔一笑,读者的心灵就在这一笑间得到了放松,像类似的描写在各类穿越文学文本中比比皆是。
其次,穿越文学给那些在现实中无法轻易满足和实现自我的人提供了在想象中改变自己生存状态的契机。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一部“穿越”性质的作品,不论人物是男是女,不论主人公回到哪一个时代,这些作品的主题不外乎两种:带有英雄主义式的冒险和至情至性的爱情。通过时空的置换,回到古代的现代人总可以凭借着自然科学知识,军事、文化知识或社会历史知识的积累在古代逢凶化吉、左右逢源,男性可以在古代纵横捭阖帮助历史中某些人物成就一番霸业的同时获得无数女性的欢心,女性则可以在古代众多女性中脱颖而出,在获得传奇的爱情的同时改变周围的人文价值观。
(三) 审美疲劳下的产物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千篇一律的文学作品早已产生了审美疲劳,要想让人们对于文学作品重新产生兴趣,那么“变革不可避免”。文学的变革,必须要从一种是的人们审美感觉“陌生化”的角度进行探索,从一种全新陌生的角度让人们重新对文学作品产生兴趣,扭转人们对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作品的疲劳和反感,使得人们能有耳目一新的感受,从而实现文学的价值。
穿越文学无疑是陌生化理论最好的实践者,其陌生化具体体现在叙事时间中:首先是叙事时间的可逆性。传统的线性时间观念认为时间如同是一条河流在不断的流动,具有不可逆性。传统的叙事即使利用插叙、倒叙、复调等手法,但其事件发生的时间符合线性时间逻辑。而在穿越文学中,时间是可逆的。
其次穿越文学中的时间具有重叠性。在穿越文学中时间是多重平行的,时间是多条河流同时在流淌,人所存在的时空只是你所在的一条河流,在你存在并感知的同时还有无数的河流同时在流淌,只要找到联通其他河流的渠道,人类就可以超越时空到任一个时空中,这种时空交错无疑可以给读者带来了新奇和刺激。
通过叙事的陌生化,穿越文学的创作者的写作空间扩大,阅读者的阅读兴趣得到提升,审美的时间得以延长,读者的在想象中的参与感得到提升,无疑也提高了阅读效果。穿越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虚幻的神话世界中行走,陌生的环境与际遇,超越现实的优越感,使得阅读者的审美愉悦感更加强烈。
(四)文学娱乐价值的体现
因为穿越,文学剧情无论多么离奇都不足为怪;因为
穿越,那些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的对白有多现代化或不符合历史情景都不会再受到历史专家或语言学专家的批判,但对广大穿越爱好者而言,他们更看重的是穿越所带给他们的娱乐。
可以说所有的狂欢形式都是为了引起人们情感上或者生理上的一种快感与满足,欧洲的狂欢节所引发的一种快感就是狂欢式的笑。而在穿越文学中引发的审美情感是自我认同感的提升,穿越文学在大事件上尊重并依托历史,而在历史的缝隙中充分发挥想象,结果就产生了极大的趣味性与娱乐性,在穿越文学中,读者体验到的是对自我命运的主宰与对历史的操控的优越感和快感。
二、穿越文学发展的积极作用与发展中的阻碍
穿越文学是古代智慧和现代智慧的磨擦和碰撞,是古代思想和现代思想的结合与对立,穿越文学的独具匠心和陌生感让让穿越文学发展更为宽广,但是同样,穿越文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影响了其发展。
首先,穿越文学有利于作者自有发挥。
穿越文学给予人们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怀,无论作品讲述的是什么样的故事情节,一旦将故事情节在架空或者古代环境中展现,这种情节和情愫都会彰显的淋漓尽致。因为穿越文学的“穿越”使得作者不必受现实中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这种文学可以将各种束缚从现实生活中剥离开,真正在一种陌生的并且更加能体现故事情节的环境下将要讲述的故事和表达的情感更好地描述出来,激发作者的创作灵感,刺激读者的视觉和心灵,满足读者最朴素的期待和审美欲望。
其次,穿越文学有利于提高青年学生读者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和古典文化的积极性。
在众多的穿越文学中,大多数作品都是现代人穿越回了古代,似乎只有这样,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实现其价值。在现代人在历史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因素中,历史文化知识与现代军事、自然科学知识的积累是其实现其“出将入相”的历史价值的有利武器,这在无形中有利于提高读者学习历史文化知识与现代军事、自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而文学修养尤其是古典诗词则是主人公实现自己“完美爱情”的有利武器。那些穿越回古代的文学作品中不出现诗词歌赋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很多穿越文学中,无数原本只属于历史年代的古典诗词随着穿越被主人公带到了不同的年代,这些古典诗词往往能在一些关键时刻对主人公的命运起到重要作用而被读者重视。这些诗词随着小说的流行,也渐渐被喜欢的人接受和传诵,对于众多的青年学生读者而言,这无疑增强了他们学习古典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另外,穿越文学还有利于读者想象力的培养。
首先在穿越手段方面,不同的穿越文学要找到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穿越手段,这对在穿越文学兴盛起来之后的众多穿越文学写手的想象力提出了挑战,而作者的想象力,无疑会通过阅读向读者传递。
除了在穿越方式方面,大多数穿越文学写手要在今古碰撞方面进行历史或文化的想象力描写,那些优秀的穿越文学作品无疑能在无形中提高读者的想象力,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想象力。
穿越文学受到人们的追捧很大程度上反应了穿越文学迎合了人们的审美和心理需求,但是穿越文学的发展也受到了一些因素的阻碍。例如,目前网络上流传了一些胡乱和盲目穿越的作品,甚至于在借用古代环境穿越的时候将某一年代的人物穿越到了另一年代的环境中,随意编造各种子虚乌有的故事情节,不尊重历史事实,表现手法稀奇怪异,人物天马行空,根本就未达到让人们耳目一新和反思的效果,还扭曲了历史。所以盲目的穿越时对穿越文学发展的一种阻碍,是不利于穿越文学发展的绊脚石。
目前穿越文学越来越热,并且穿越文学已经从小说挂到了影视剧中,虽然穿越文学对人们的思想起到了解放的作用,也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起到了娱乐读者的效果,但是目前的穿越文学依然是良莠不齐的,穿越文学要想取得一个较好的发展,还需要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周卫:《从市场经济学角度谈电视剧制作》,《新闻前哨》,2005(11)。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仲呈祥:《电视剧〈婚姻保卫战〉三题》,《中国艺术报》,2010年。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1770.html
上一篇:试论抗战时期重庆城市的发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