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美学
摘 要:作为北美翻译学界对翻译研究进行过最深入思考的著名学者,韦努蒂教授主张在翻译作品中呈现异质文化元素以体现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提倡在翻译中使用抵抗式“异化”翻译策略。他的翻译思想是对传统的以英美主流语言文化为主导的“归化”思想的挑战。
关键词:韦努蒂;翻译;归化;异化;抵抗式
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1953—)是美籍意大利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1980年他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取博士学位后便一直任教于坦普大学英文系。作为北美翻译学界最具影响力的翻译学者,韦努蒂出版过多部重要译学论著,最具代表性的有《翻译研究选读》(2000)、《翻译丑闻:差异伦理探索》(1998)、《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1995)、《翻译再思考:话语、主观性、意识形态》(1992)。
韦努蒂认为在美国翻译倾向于是隐身的。他用invisible一词,指出翻译家在他们的翻译作品中隐身不见了,就是说翻译家在支持原著作者或是迎合接受文化所盛行的风格方面是不允许发出自己的声音的,这种翻译策略在美国很是盛行。一部翻译作品只有在阅读起来是“流畅”的且给读者的印象仿佛不是一部译作时才被认为是成功。美国翻译界、出版界、评论界、读者界有一种信念,认为最优秀的译者是能够进入到普遍意义层面,并能够在其译作中“透明”地展现原著的精髓。韦努蒂认为,这一信念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边缘化了译者,让译者屈从于原著作者并将其翻译视为次要实践,地位远远低于创意写作和深度文学分析;其二是抹消掉原文本语言与文化的差异以应和译入语语言文化。根据译入语文化盛行的风格对原文本进行改写,使原文本的意象和比喻适合译入语文化所偏爱的信仰体系。这样译者在翻译时受到了很大局限,不得不按译入语文化的形式和理念来翻译原文本。译者更多偏向于用“归化”的翻译方法,就是要让异国文本为美国普通读者的审美所接受。在翻译中把异国文化归化为可接受的本国文化的翻译策略,韦努蒂认为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
韦努蒂对翻译进行了再思考,揭示了潜藏于大多数美国文学翻译中的 “不可言表的潜规则”,提出了“异化”的翻译主张。韦努蒂认为翻译的每个行为都是创造性的转变,很少可以透明地、不变地对原文本进行阐释。翻译涉及多种互文隐含意的复杂文本,包括多种话语和语言材料,这让译者有各种不同的选择来支持或抵抗占有统治地位的文学和意识形态观。韦努蒂反对英美传统的“归化”翻译策略,主张“异化”翻译,认为异化翻译可以抵制民族中心主义对原文的篡改,在当今英语语言文化占强势地位的世界中,这种异化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起到抵制英语国家文化霸权的作用。韦努蒂反对文化交流间的不平等现象,认为异化翻译在英语里可以成为抵御民族中心主义和种族主义,反对文化上自我欣赏和反对帝国主义的一种形式,可以维护民主的地缘政治关系。韦努蒂的异化翻译主张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抵御以目的语言文化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以凸显外国文本在强势英语语言文化上的差异。韦努蒂把这种“异化”翻译策略也称为“抵抗式”翻译策略,这一翻译策略就是要避免译文通顺,而对目的语言文化提出挑战。在韦努蒂看来,通顺的翻译是以目的语文化的种族中心主义对异外文本进行的篡改。“抵抗”,即抵制目的语言文化的种族中心主义。同时,韦努蒂也指出“抵抗式翻译”不适合于以交际为主要目的科技翻译。当然,韦努蒂也并不认为每一种外国文化都有价值,他只是想强调,在异化的翻译中,外国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这在翻译中就必须打破译入语语言文化的规范。
韦努蒂对英美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透明”、“通顺”的“归化”翻译策略提出了批评,主张“抵抗式”的“异化”翻译策略。韦努蒂认为“归化”的实质就是以英美文化的规范、价值观和美学观为标准来归化外国语言文化,这是英美民族中心主义的表现。我们不可否认“归化”有助于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在中西翻译史上都有成功的例子。例如,印度文豪泰戈尔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使用的是孟加拉语,但他在把他自己的诗歌翻译成英文时遵循的是英语文化的诗学规范,他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使其作品在英语世界中得以广为流传,甚至最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所以,印度有学者认为泰戈尔在文学创作上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但他的英译诗表明了他是一个殖民主义者。中国翻译大家严复用当时在士大夫阶层中广为接受的桐城派古文体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取得了巨大成功。严复所使用的古文体正迎合了当时社会的诗学形态,在翻译中体现的仍是一种“归化”的译法。由此可见,在历史上“透明”、“通顺”、“流畅”的“归化”翻译在传播异质语言文化上起到的不可替代作用。但是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和各国文化间交往的频繁,主流文化(英美文化)也会对异质文化产生兴趣,也会渴望看到不同于他们的异质语言文化元素,这就会对异质文化采取越来越宽容的态度,“异化”翻译也会逐渐为西方世界所接受。韦努蒂坚信在未来的翻译中异质语言文化元素会更多地保留在译文本中,“归化”和“异化”的翻译在目的语文化中各自取着不可互相替代的作用,完成各自的使命,这两种翻译策略将永远并存和互为补充。
韦努蒂“抵抗式”翻译要求翻译家在文学翻译时要主动有“异化”的翻译思想,让异质语言文化的元素在译入语文化中得以展现,以追求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韦努蒂认为译者在翻译中永远不应该把差异性抹掉,译本应该是不同文化出现的场所,是读者了解异国文化的场所。韦努蒂指出“抵抗式”翻译策略是建立在一系列不连贯性(inconsistency)的美学基础之上的,不连贯性最能在翻译文本中保住差异,保住陌生性。韦努蒂进而指出“抵抗式”翻译可以把异质文本用来为本国的文化政治利益服务,就其反抗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而言,它起到了质疑、改造,甚至打破本国文化规范的作用,这种挑战对英美主流文化的演进具有进步和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根茨勒.当代翻译理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 芒迪.翻译研究入门:理论与应用[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3] 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4] 谢天振 主编.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下一篇:成人绘本在中国图书市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