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美学
摘 要:堪舆之术俗称风水,堪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堪舆之术来源于生活,所以其不完全是迷信,有着一定的科学性,所以堪舆一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至今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堪舆,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追求天人合一、阴阳和谐。天人合一思想的终极指向,是实现人与自然界得和谐相处,堪舆理论在选址方法上讲究龙、穴、砂、水的配合,也正是对住宅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追求。徽州古村落的选址格局则充分体现了这种天人合一思想,本文将以西递、宏村的堪舆布局来分析这种天人和谐的风水理念。
关键词:徽州;古村落;堪舆
一、前言
“堪舆”俗称“风水”,但什么是“风水”?晋朝郭璞在《葬经》中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当然,风水理论不仅适宜阴宅,也适宜于生者阳宅选址。风水视自然为有机生命,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理想的聚居地应该能“藏风”、“聚气”,表现在环境景观上就是山水环抱有情,林木茂盛优美。徽州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的也是有2000多年历史的周易风水理论,例如,《周易•说卦传》曰: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这是说万物是由水火山泽通气而产生的。
阴阳和谐是周易最主要的思想,周易多次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比如,《周易•系辞传》曰:
“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阴阳转易,以成化生。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徽州古村落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和谐的理想境界是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和精神是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
二、徽州古村落:西递
徽州古村落是指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皖南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
徽州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
徽州古村落与其他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徽州古村落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而是保留和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西递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多。
这里保留有数百幢明清古民居,建筑和路面都用大理石铺砌,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使游客如置身迷宫。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三、徽州古村落的风水格局
徽州古村落的选址一般要求具备这几个功能:生活方便功能、安居乐业功能、容纳人口功能、美化环境功能。而其选址的方式主要的依据就是风水理论。
古代风水有两大流派,即理气派和形势派,理气派源于汉代的图宅术,后来引入阴阳八卦、河图洛书、天象、干支生肖等一系列分析工具,使其不断复杂化;而形势派更加崇尚自然,着眼于对山水形势的观察,山川形胜和建筑外部的自然环境的选择,其理论主要与土地、山脉、河流的走向、形状、数量等自然环境有关,该派术士以“寻龙、察砂、观水、点穴”为主要内容,而徽州古村落的选址主要也采用该派的方法。
以西递为例来分析其风水布局。
1.寻龙( 理清山脉) : 龙是指大山脉,我国的始祖龙脉为昆仑山,黄河以北为北龙,长江、黄河之间为中龙,长江以南为南龙,三大干龙均以昆仑山为起点。徽州地处江南丘陵,其为南龙一部分。风水术对于寻龙的各种小地形也冠有名称,如太祖山、少祖山、父母山之类,江南丘陵可谓徽州龙脉的太祖山,皖南丘陵可谓其少祖山,缩小到某个县域的范围,比如黄山则为父母山,黄山周围某个村镇的小山则为具体的山了,他不是寻龙的范围了,而属于察砂了。
2.察砂: “砂”是“沙”的俗字,指细碎的石头。徐善继《地理人子须知•砂法》曰:“夫砂者,穴之前后左右山也。”砂的作用主要是抵御自然界的气象灾害,所以,“察砂”也指观察气候变化, 防止风、沙、雨雪、冰雹等自然灾害, 选择适当的位置加以抵御。察西递周围之砂,其具体化为: 村后枕山为石狮山、村前的案山为天马山, 左为青龙砂阳尖山, 右为白虎砂罗峰山。
3.点穴( 朝向) : 风水术要求“向要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东方生风、南方生热、西方生砂、北方生寒、中央生湿。”认谓:“东南方阳也;西北方阴也”, 这也是风水术解释朝向不同而气候也异的自然现象。徽州村落朝向多以朝南座北而定基, 即使地域不能面南、也以“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而定吉向。如古村西递,依川河而建, 四面皆山,中有三水,而穴就点在群山之中,山峦叠嶂、林荫茂密、泉水叮口当,村前皆田畈毗连、山青水秀, 仁智之乐。
4.观水: 风水家还注重水川、要求“水要抱”,即村前有溪流环
绕形如“腰带水”。还注重选好水源、水质两要素。因错选水源可造成水灾、错选水质要患疾病。徽州村落选址故有“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的说法。使近水可利水运交通, 方便生活、灌溉用水。古村落故多位于溪流附近,谓之“居无绝溪”。
西递村傍依黄山尾遗,金溪、西溪、后边溪三条溪水环村西流,另一条叫前边溪,则潺潺汨汨从村的中心静静地淌过。风水术中要求河流在流出时一定要弯曲、狭窄,最好“九曲回肠”以聚其气,而西递的水口选择则非常符合条件,选择两山夹峙相对狭窄的区域,且河流正处于拐弯处。
总之,徽州古村落的自然和山水有着很强的依赖关系,其无论是亭台楼阁、书院祠堂、村落民居,都力求与山色水光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阴阳和谐的思想。
四、徽州古村落现状以及发展模式
悠悠中华五千年,散落在各地的古村落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结晶,是镌刻着人类智慧光芒的活化石。而随着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演进,许多历史街区、古镇、古村落不是正在被人们渐渐遗忘,就是主动的被拆除而向现代城镇发展。
目前,包括皖南古村落,中国几乎所有城镇一味追求GDP的快速增长,而舍弃了文化遗产的保护,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是应该值得深刻反思的。一个城镇的消失有两种方式:一是自然因素,火山喷发或者是沙漠侵蚀;二是人为因素的破坏,拆迁和所谓的现代化进程。近些年,古镇保护非常热,其内在的动因是开发旅游,追求经济价值。但是遗憾的是,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度的问题,而导致实际上对古镇带来了很多的破坏。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追求GDP和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探索出古城镇发展的新路径。
保存我们的历史文化遗存,就像保存人类的遗产一样。文化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文化的发展是人类演进和发展的缩影。变异使文化具有了新的更强的生命力,但不能突变,突变会使文化走向歧途,最终走向灭亡。传统文化只有不断改进,不断吸收现代文明的精髓,不断创新,才能够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金景芳、吕绍刚:《周易全解》[M],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
2李承志、贾慧如:《中国古代堪舆》[M],九州出版社,2008年.
作者简介:宋磊(1987.08--),男,汉族,安徽六安人,安徽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地理学。
上一篇:从“三美”角度探中诗英译
下一篇:解构主义翻译观下的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