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美学
摘 要:俳句是日本古典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韵文学形式,也是世界上最短的格律诗之一。季语是表示季节的词,与定型和切字构成俳句的三项基本规则。季语是俳句的核心,正确把握季语是理解诗歌内容的关键。本文拟从季语的修辞表现方面入手,通过对季语构词的分析,展现其丰富内涵和象征意义,从而在一定意义上解读浓缩在季语中的日本文化和审美观。
关键词:俳句;季语;修辞;隐喻;民族性
何为季语
俳句是日本古典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韵文学形式,也是世界上最短的格律诗之一。其最初是连歌的首句,后分离出来,即称俳句。
季语是表示季节的词,与定型和切字构成俳句的三项基本规则。一般来说,传统上的俳句,其中一定要有表示季节性的季语,季语是俳句的核心,正确把握季语是理解诗歌内容的关键。可以说,季语是整个俳句的灵魂和精华所在。
季语的作用
在俳句中,季语鲜活的表现了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春夏秋冬的四季风情,山川草木的自然风姿,花鸟鱼虫的万千姿态,以及大自然带给人们的丰富的心理变化。季语使得十七个音节的简短小诗,充满了生动的自然趣味和丰富的情感。同时,季语“所具有的最大功能就是将读者一下子带入抒情、咏叹的领域——更正确的说,是把读者引向一个审美境界:用欣赏的目光深切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内容,并从中体会到深刻的人生意义。”①所以,季语在俳句的创作中,不仅仅是内容丰富的需要,更是联系读者与作者的纽带。
研究意义
文化语言学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氤氲化育而成的民族心理结构。而语言“由于始终根植于与之同生同长的民族大众中,就同该民族产生了血肉相依的关系”②本文拟从季语的修辞表现方面入手,通过对季语构词的分析,展现其丰富内涵和象征意义,从而在一定意义上解读浓缩在季语中的日本文化和审美观。
季语构词的修辞手法分析
在此笔者挑选有关春天的季语,简要分为三大类来说明季语构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1. 隐喻手法的运用
Lakoff & Johnson(1980)在“隐喻认知观”中指出,隐喻具有普遍性、系统性、和概念性。Lakoff运用源域与目标域的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解释隐喻。他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去体验另一种事物。④季语表现中隐喻用例较为多见,试看以下几种表达。
⑴春浅し
⑵斑雪
⑶花の雲 花屑 花吹雪 花筏
⑴中的表现,原本浅い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深浅程度的词,但用在这里是用具体化的深浅来表达初春的一派朦胧生机的样子。把初春的柔美的模样不动声色的表现出来。
⑵把初春遗留未化的残雪,用“斑”一词比喻。像是给大地添上的斑纹,仿佛瞬间有了生命,形象而引人联想。
⑶中的三词都是以花为原型的隐喻。第一个是意指满开的樱花树,排列成行,远处望去,层层叠叠,仿佛漫天云海一般。 是指樱花渐渐落败,飘零的花瓣比作“屑”可见其生动形象。 南来的季风,吹拂着凋零的樱花花瓣,在空中盘旋起舞再优雅落地,像极了冬日风吹雪的景象,如此的比喻其形象化可见一斑。最后,是指零落的花瓣,落入水中,便把她比作小筏,这种构词中的诗情画意,是可比拟冰心笔下的“小纸船”了。
2. 提喻的手法
提喻是隐喻同样常用的比喻修辞格,提喻是“表达一般语义的词汇来表达较为特殊的语义的词汇,或者于此正相反,用表达特殊语义的词汇来表达一般语义的词汇”⑤它指的是类与种的关系。以下试看一些提喻表现.
⑴木の芽流し
⑵花の雨
例一的意思是早春树木发嫩芽时的长雨。春季长雨季节的包含事物有很多,但是人们只是从中选择了早春嫩芽的状态,把早春的形象描绘的生动鲜明,仿佛细雨点洒在嫩芽前的景色就在眼前。例二是讲樱花开放时下的春雨,以及樱花开放时的阴云天气。初春时节的阴雨天持续,但给它定性很难,那么日本人就用具有代表性的开放的樱花来表现气候特征,特点突出,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大大增加了表现的情趣。
3. 拟人手法
拟人修辞法就是把人类以外的事物,也就是动物、物品、抽象概念等拟作人的表现手法。⑥以下试看两组拟人表现。
⑴山笑い 山眠い
⑵夏隣
一是形容春天草木开始萌发,春山明媚的状态。把春意盎然的春山比作低眉浅笑中那一回眸的娇羞,朗润春色如现眼前;与此同时,后面一词,把冬季萧瑟的寒山比作在静静的安眠中,那种冬日的静谧和萧条也浮现脑海,可见创作者对大自然的一网深情,及其纤细的心灵。二是表现晚春,夏季即将来到的词语。“邻”字本是表明有形物体在旁边的意思。但夏季是没有形状的虚词。在这里运用了“邻”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把夏季当成了生命体,可以靠近可以远离。
结语:
正如德国语言学家洪宝特所言“语言的特性是民族精神特性对语言不断施予影响的自然结果。一个民族的人民总是以同样的独特方式理解词的一般含义,把同样的附带意义和情感色彩添加到词上,朝同一个方向联结观念、组织思想,并且在民族智力独创性与理解力湘协调的范围内同样自由地构造语言……所以,每一种语言都可以推知与它相关联的民族性。”⑦
笔者虽仅是从描写春的季语中概括分析,便有许多修辞表现,日本文化对喜欢形象描述的特点可见一斑。比喻修辞格的运用,体现了其特有的社会文化和思维方式,日本岛国自然环境中的植物、动物经常成为比喻的对象。可见日本民族思想意识中的独特的自然观和文化审美理念。
参考文献:
[1] 川本皓嗣 日本诗歌的传统——七与五的诗学 王小平,等,译[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2] 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 [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3] 森澄雄 俳句游想[M] 东京:讲谈社,1987.
[4] 张继文 日语通感隐喻以及在诗歌中的表现 外语研究[J],2008.
[5] 李旖旎 日语身体部位词“手”的语义扩展的认知性研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J] 2011
[6] 平山崇 日语修辞法 [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 洪堡特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姚小平,译[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2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