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美学 > 摄影家李少白的艺术特征分析

摄影家李少白的艺术特征分析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美学


  李少白:我拍得比较多的是长城和故宫,基本上应该算是风光的大范围之内。但如果要说得更准确些,还是在摄影家前面不加风光二字更好些,而且我的摄影起步和风光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蔡焕松:我看过你早期拍的美女作品,你是从拍美女开始你的摄影历程对吗?
    李少白:我是拍美女开始的,“文革”大串联的时候拿着家里的相机在大街上拍美女。197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失去自由,1979年平反,那时候都快四十了,做其他工作起步晚了,我不甘一般,老想拔尖,觉得摄影和艺术沾点儿边,跟年龄没什么关系,只要你有天赋,起步晚也没关系,所以我干脆搞摄影,而且方向是美女摄影。到了80年代末的时候,我在这个行当中就比较有名了,那个时候的一些有名的美女都知道我,许多挂历也都是我拍的,我挺得意。
    蔡焕松:后来因何事、何因改拍别的题材了?
    李少白:是因为有人打击我了,说我离开了女人的大腿就不知道怎么按快门。我一听就怒发冲冠,心想,那么轻蔑我,不就是因为这个题材吗,好像这个题材多么低俗。为了让他们闭嘴,得找一个所谓有内涵的东西来拍一拍。我想了一下,在我拍美女的选景过程中,感触比较深的是故宫,故宫不仅宏伟壮丽,而且还有很深厚的文化内涵,故宫离我当时住的地方也比较近,门票也不贵,就开始拍故宫了,那是1992年。就这样拍了半年故宫。1992年11月3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当时就职的《中国桥》杂志社与华北油田合作,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把我拍的故宫拿出去展览了。评价挺好,出了不大不小的名,也出了一口气,但是这口气出得不彻底。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北京比较有名的摄影家,都是因拍长城而出的名,所以我觉得最后的决战还是在长城上。其实我对长城并没有兴趣,但是为了让某些人彻底闭嘴,在1992年底,我开始拍长城了。我虽然是带有功利目的去拍长城和故宫,但最后还真的爱上长城和故宫了。如果现在谁要问我,中国最大的美女是谁?第一是长城,第二是故宫。我认为,在中国,这是两个无与伦比的美女。
    唐东平:说你是风光摄影师,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你的风光跟别人的风光不一样,在你的风光作品里人的感受是占主要因素的。我曾看过你一张拍长城的图片,拍的不是长城,拍的是山桃花,落了满地的山桃花,一个高角度的拍摄,表现的是落英缤纷的地面。我觉得这个角度好,就是说,你很轻松,俯拾皆可为美,你往上看,往下看,表现得很自如,很多人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尝试,但眼里头总还是有一个先入之见,有了长城我就去拍长城,功利性特别强。
    李少白:我功利性也很强。
    唐东平:你刚才说你是抱着功利目的去拍长城,但你对于美的那一种理解还是与众不同的,有一点儿像日本东山魁夷的绘画,满地落英缤纷那种,那个感觉很女人味,很优雅。那时候我对你的东西还不是特别了解,后来你又出了《看不见的故宫》和《看不见的长城》,我才对你有一个比较深的印象。你刚才说你走向摄影的历程,要比那些奔着摄影目的想要成家的人,所谓对艺术感兴趣的人走上摄影道路要更朴实,更纯粹,更真实。为什么呢?因为你当时是被感动的,你被摄影感动的是什么?是摄影本来的或原初的意义,这个了不得,就是一种原始的动力,你的原始动力来自于什么?来自于摄影的最本质、最原始和最纯粹的那种功能,而那种功能则带来了意义,就是要记录那种生命的意义,记录存在的意义,记录我们走过的足迹。我觉得你后来走上人文摄影道路,不是偶然性的,应该说故宫和长城都是咱们人文摄影里面的一些典型范本。
    
    黄昏、湖水、少女
    
    母与子
    
    故宫幻影
    
    养心殿之夜
    
    角楼与柳枝
    蔡焕松:从摄影传进中国以后,我们的摄影前辈,包括郎静山,再到后来的陈复礼,许多人都在探寻着怎么把中国传统文化糅在摄影作品中。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许多摄影理念传入我国,很多人唯西方理念马首是瞻。我看少白老师的作品很少受时髦理念所影响,骨子里还是中国文化的,依据你自己的创作实践,对当下摄影界的状况,你持什么看法?
    李少白:上海有一个非摄影类刊物采访过我,让我评价中国的摄影界,我说中国的摄影界有两种人让我比较反感,一种人叫“土八路”,另一种人叫“假洋鬼子”。“土八路”大家都知道,是那种比较保守的,比较封闭的,动不动就强调什么旋律,什么宣传功能的。而“假洋鬼子”,不是说本雅明就是说桑塔格什么之类的。哲学上说极端相合,“假洋鬼子”好像是极右,实际上是极左,老在教导别人,应该这样做,应该那么做。动不动就站在一个道德的高度上来批判别人,比如说批判风光。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说要把风光摄影从摄影圈驱逐出去,驱逐出去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它没有社会责任感,不关注现实。我对这个社会责任感的提法就极其反感。任何一个人,只要是一个真正的人,社会责任感是自然而然就会有的,不违法,不伤害别人,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我觉得,作为一个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这是很重要的。人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喜欢大自然,喜欢摄影,喜欢风光摄影有什么不对,值得你义愤填膺,没完没了的批判?不同的兴趣,不同的价值观,你何必去干涉人家呢?社会责任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不一定非体现在摄影上。摄影可以是关注社会、批判社会、改造社会的一种手段,也可以是纯粹的爱好,甚至是造梦的工具。
    我认为20世纪是各种主义登台较量最激烈的世纪,较量的结果是发现还要讲自由、讲民主、讲和谐、讲共处。我觉得摄影界也一样,让它自由发展呗,你愿意纪实你就纪实。拍“四五运动”,自有它的历史价值,但是有的人拍风光、仙鹤或者什么,他也有他的价值。
    
    石缝中的小花
    
    屋顶
    蔡焕松:你刚才讲到社会责任感的问题,我认为这是摄影界应该思考的问题。咱们回到你说的原题上,就是你说最恨的两种,“土八路”跟“假洋鬼子”这两种现象,那你认为什么才是正确的?
    李少白:我认为还是少一些教师爷为好,少一些自以为是的圣旨为好,少一些故作惊人的暴力语言为好,少一些新概念、新定义为好。拿风光摄影来说,风光摄影已经约定俗成了,就是以大自然为对象、以审美为标准的这么一种摄影。有些以大自然为对象,但不以审美为标准,就不叫风光摄影。复制科研标本的,比如说地质 勘探,那不叫风光摄影,或者记录一个社会问题的,比如拍摄垃圾场,那个也不叫风光摄影。风光摄影又分两类,一类是记录性的,就是被讥为美丽的垃圾的那一种照片,比如“黄山云海”,“坝上秋色”等,这个无可厚非。但风光摄影和其他摄影一样,也会诞生一批艺术家,不止风光摄影可以诞生,纪实摄影也能诞生,我觉得纪实摄影里面的布列松、杜瓦诺、王福春等就已经上升到艺术层面了,他们不光是记录历史、记录社会、记录生活,也在发现美、表现美。风光摄影也一样,风光摄影里有一部分人,很少的一部分人,把大自然作为抒发自己情感的对象,他不是复制大自然的美,而是去发现大自然隐藏的美,并使它主观化。我觉得这是属于艺术层面的。我个人认为风光摄影不管是艺术类型的,还是那种复制类型的,都是人类精神领域非常重要的一块,因为不论是复制大自然的美,还是从大自然中去发现美,都能让人类获得并享受大自然的美。我觉得人类之所以愿意活着,大自然之美肯定是非常重要的诱因。美的东西当然也存在于社会中,但更多的是存在大自然里面,所以我觉得,将来随着社会的进步,风光摄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它就会跟户外散步,出来做健身操差不多。
    
    宫墙
    唐东平:以前厦门大学有一个关于读书的论坛,陈丹青谈了一点读书的体会,说读书对于他来说至少可以让自己达到自以为非的程度,当然他的意思是说不要过分地迷信书本,书本可以带来知识,读书多了有好处,但读书其实是中性的,很多没有读过许多书的人,照样具有惊人的智慧。陈老师的这个“自以为非”,可以用到李老师身上了,你也是看了很多事情,想了很多事情,其实你不是在做“自以为是”,你是在进行反思,进行否认,在做“自以为非”的理解。刚才你所反对咱们摄影界里面的“土八路”与“假洋鬼子”概括得很绝。
    李少白:摄影界各种人都有,我接触的比较少,但是我觉得摄影界跟任何界都一样,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这个是不足为怪的。
    蔡焕松:现在世界的文化发展潮流是多元嘛。面对这种情况你是各取所需、各自发展的包容心态,还是用别的方法对待……
    李少白:我不取包容的心态。
    蔡焕松:一定要反击吗?
    李少白:伏尔泰说,愿意以生命的代价来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也持同样的观点,哪怕你骂我,但是并不能说,你说的话我就爱听,你说的话我就同意,同样我也有权利来反击你,所以说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存在是合理的,是社会发展到这一步,就可能有这个出来,有那个出来。
    蔡焕松:生态多样化。
    李少白:但是同样,我的存在也是合理的,而且我们之间肯定有对错,现在有人老说没有对与错,不对,有对错,对错肯定是有的,不然这个社会怎么前进。比如说一个车子前进它一定是有一个前进的动力,也有一个阻力,光有动力,没有阻力,车也前进不了。
    
    宫墙树影
    蔡焕松:你是不是也想对那些权威人士进行反击的同时,争取站立在一个制高点上啊?
    李少白:这不是站什么制高点,但要有一个立场,有一个落脚点,每个人都要一个落脚点。我为什么对他们比较讨厌呢?因为他们动不动就强调“思想”、强调“观念”,批判风光其中有一条就是说风光没有思想。现在观念摄影大行其道,用“思想”来指导摄影,或者说用摄影来表达“观念”,我就反对这个。
    唐东平:这个跟我的观点很相似,我一直主张,形象是大于思想的,思想要大于技巧。
    李少白:我比你彻底,我觉得这个摄影啊,根本就要驱逐“思想”。我觉得音乐、美术、摄影,只要是在艺术层面上,主要是感觉,而不是“思想”,因为“思想”是有逻辑性的东西。艺术最大的功能是利用外在美将人的内在美触醒,外面有多美里面就有多美,但里面的美,相当部分是藏着的,包括你自己都不知道。那么怎么开发出来呢?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艺术来触动你,听音乐就能哭,为什么?被触动了、被感动了呗。什么思想能让人哭?没有。所以我个人觉得“思想”在艺术上不值钱,是人就会思想。何况摄影界有哪一个够得上哲学家的水平呢?再说中国在20世纪就没有出什么哲学家,也没有什么值钱的思想,你那个思想、观念本身就没有什么,还用了一个缺乏逻辑能力的摄影手段来表现。我说摄影如果在艺术层面上主要是靠感觉,并不是说摄影人没有思想,有思想的人恰恰不会费了半天劲,去用光影,去用色彩来表现他的思想。
    李少白:我跟一位著名风光摄影家有一次对话,人家问我们俩,现在中国喜欢风光的人特别多,中国风光又碰到瓶颈,遭到清算,你们俩对这些风光爱好者有什么建言。那位摄影家说第一要有创新,第二要有个性。他说的这个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可是我认为他说这些不太对,为什么呢?首先我觉得中国的风光摄影现在的状况很好,应该让它自然发展。没有必要强调什么创新,什么个性,现在伪个性太多,一拍照,一画画就想着创新,想着个性,为创新而创新,为个性而个性。我不反对创新,艺术当然要创新,艺术家的成熟标准就是有个性,但是不宜强调,应该强调真实,只要真实,自然而然就会有个性,所以这个真实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说你喜欢小桥流水,你就好好地去表现小桥流水,你就别想高原,别人家说高原容易出片子,你就往那儿跑;你喜欢高原不喜欢周庄,你就别去周庄,哪怕周庄多走俏也别去。就是说你是兔子说兔子的话,别认为狼好,受欢迎,你就学狼叫,你成不了狼,狼就是狼,羊就是羊,羊里也有优秀的。
    
    山西偏关老营长城
    蔡焕松:你说过一句很典型的话,就是在风花雪月中寻找诗意。
    李少白:对啊。
    蔡焕松: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
    李少白:风花雪月从字面看是指大自然的现象,实际上是指美好的、浪漫的、诗意的生活。诗意,是美好的情景与美好的心灵相互呼应,生出的一段美好。
    蔡焕松:我很赞成你找诗意这么一个观点,事实上摄影用诗的语言来表现是很对的,但是从摄影本体来讲,诗意是创作主体摄影家的一种主观审美体验,而影像是摄影家依赖大自然这个客体的观看结果,如何把主体这个诗意在拍摄客体的过程中融进去,你是怎么在观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李少白:这个说来,还是 陆游那句话,功夫在诗外,不是说你临拍的时候,想怎么让它有诗意,你如果不是一个有诗意的人,教你一百种方法你也没诗意,你是一个有诗意的人,你不拍照也会有诗意。
    蔡焕松:你不是艺术家的料你就当不了艺术家?
    李少白:诗意更多的是要在平素来培养,怎么培养,那当然还是一个功夫在诗外的问题。我从前就喜欢文学,自认为有文学天赋,因此很发奋,小时候就读了很多的诗,而且能背下很多诗,后来我摄影能比较快的上手,跟我背过很多诗是有关系的,它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所以我就能比有些人更敏感,更容易感动。功夫在诗外,就是说那些平平仄仄什么,当然你要掌握,掌握了以后不见得能成诗人,更多的是在平时修养,修养就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书本的。陈丹青的话我不完全同意,陈丹青也是好做惊人之语的人,最重要的还是来源于书本,因为书本是一个浓缩的知识,读书要比通过社会实践获得的更大。读书,古今中外各种思想很快就能接触到,要靠实践,到哪儿去接触这么多人,我这一辈子也碰不上萨特啊,是不是,但是光有书本知识也不行。我觉得书本知识是第一位的,要不干吗说破万卷书,行万里路呢,破万卷书是第一位的。
    
    
    怀柔大榛峪长城
    
    怀柔箭扣长城
    蔡焕松:那也是说你先在脑袋里面积淀了很多诗,然后用诗的视角去观看这个客观世界。
    李少白:没有这么刻意,自然而然的。我个人啊,是比较倾向于诗意摄影的,但是有人他没有诗意,能不能摄影?他也能摄影,诗意只是摄影中的一种追求。很多人没有诗意,但是有社会责任感,拍的东西也是很感人、很有价值的。同是纪实摄影家,法国杜瓦诺的照片就非常有诗意,但是有的纪实摄影就不是,像美国的克莱因,他又是一种。我对自己的定位是拿着相机的诗人,这只是百花齐放中的一种,别人没有必要贬低这个诗意摄影,我也没有必要去抬高。所以我觉得还是像你说的百花齐放,多元的存在,多元的存在是很重要的。
    蔡焕松:你曾撰文提出了影像应该“画里有话”,这个观点和你反对在作品中表达某种“思想”的理念二者有矛盾吗?
    李少白:不是我强调画里有话,画里肯定有话。关于这点,我在“画里有话”的自序中是这样写的:“每次看到令我欣赏的摄影佳作,除了看,还常常想知道有关这幅作品的更多的东西:作者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拍?为什么偏偏要这样拍,而不是那样拍?他通过作品想要告诉我们些什么?这一切的一切知道得越多越好,因为我相信一幅好的作品的背后一定裹藏着创作的秘密,甚至是通向真善美的密码。”我不希望照片拍出来要表达某种思想,或者要通过这张照片传递给别人什么思想,我是反对这个,因为我觉得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只要是一张照片,看着它必然有反应,但是这个反应是什么,那就因人而异了。
    蔡焕松:反应不同。
    李少白:反应不一样,作为一个摄影家,他尽可能地让自己的读者,反应更强烈一点儿,更多元化一点,那么就要研究那些技巧问题、表达方式问题等等。
    
    胡马度阴山
    蔡焕松:你刚才说不主张强调创新和个性,又坦率道出你老想战胜别人的想法。想拍得比别人更好,你的那个“更好”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你认为是在语言或者手法方面吗?
    李少白:我认为摄影跟其他艺术一样,只要是一沾艺术边,就跑不了创新,必须有创新,不创新不叫艺术,但是摄影的工具是照相机,照相机最大的本事是复制,怎么复制还能创新呢,这是很矛盾的事儿。我悟出来了,摄影家跟画家有很大的不同,画家可以单打独斗,即使你把他关起来,笔也没收了,纸也没收了,画家还有办法拿手指头,没手他用脚,没脚他用鼻子,他总能把这个图案画出来,拿沙子、墙什么蹭出来。摄影家的照相机被没收,你就没戏了,因为你用手指头那不叫摄影,摄影必须用照相机这个工具,还有一个摄影必须有现场。现场是什么?就是上帝。上帝必须存在,上帝不存在也不行,所以摄影家是三者的结合,人、工具、上帝。那么人和工具的关系是什么呢?没这个工具,人无能为力,不能留住那个影像,人又要控制这个工具,征服这个工具,让这个工具听话,既然上帝就是客观存在,就是现场,就要敬畏他,你没他不行,但是你又要去揣度他,因为上帝造了人,让人能活下去,其中有一点儿就是让人觉得世界是很美好的,因此你能看到自然和社会中很多美好的东西,但是上帝同样不那么慷慨,好多好东西还藏着,让那些不是目空一切的人、不愚蠢的人、勤奋的人去发现,西方圣诞节的时候父母都要给自己的孩子礼物,一般都藏在袜子里,鞋子里,枕头底下什么,反正让小孩第二天早上起来找,和直接给他不一样。同样一个道理啊,我认为摄影家所谓的创作、创新,主要在发现,发现什么呢?发现上帝的秘密。
    唐东平: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头有“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那么摄影家拍照片,也是一种语言的运用,过去的人是著书立说,我们现在呢是用影像来作表达,也是一种立言,也是一种不朽。但是儒家也好,道家也好,包括佛教也好,都谈过语言和意义的问题。佛教的《楞伽经》说意义是不生不灭的,无古无今的,而语言则是有生有灭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人会说不同的话,但是意义是不灭的,它不因为你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为你的消失而消失,意义将一直存在。所以,你用你的一套摄影语言,如何去表达另一种我们看不到的永恒意义,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可以跟我们影友分享呢?
    李少白:请看《中国摄影家》杂志,我的专栏正在刊登,已经第三期了,就讲这个问题。首先讲就是决定性的看。因为能不能当摄影家,首要的天赋就在于眼睛好使不好使,你的眼睛不好使,你构图能力再强,你用的光再巧妙,没用。为什么呢?如果你眼睛和常人眼睛是一样的,总是把看见的东西拍下来,那谁都做得到。现在什么曝光准确,什么聚焦,什么东西都已经自动化了,现在重要的是你看见什么了,看见上帝的秘密。包括人间社会都一样,上帝是藏着很多秘密的,你得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寻找,看见了下一步就好办了,所以你刚才说的那个,我觉得作为一个摄影家来说,不管是面对大自然还是面对社会,他都要揭示那些一般人忽视掉的,或者根本就没能力看到的,但是一旦揭示出来以后,就 会感动他人。是不是真正的摄影家,拿这个标准去衡量,现在有好多摄影家不是摄影家。
    蔡焕松:所以你提倡一种表达自我的影像?
    李少白:不是表达自我,我就不爱用这个词。还是要强调发现,发现后才能表现、表达,而“自我”在这个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的,不必刻意去表达什么自我。
    蔡焕松:你在你的影像中是追求唯美的,你自己也说过唯美本身是一种境界。
    李少白:对。
    蔡焕松:是艺术的境界。
    李少白:我个人认为,我之所以愿意活,就是因为有美的存在,并不像有些人一说美就是一种浅薄,我还想写一本书呢,叫《唯浅薄而可爱》。世界上有可爱,可恨,可憎,可亲,可敬,这里边最能使人活得好的就是可爱,而可爱跟浅薄往往是伴生的。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快乐也是一种追求》。然后有人就写文章来批我,说什么浅薄。有一次我跟一个诗人聊天,说了一句:因浅薄而可爱。她说太好了。
    蔡焕松:所以不要故作深沉。
    李少白:不故作深沉,就是,你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蔡焕松:你有一个观点就是目的性太强的话反而出不了好片子,好片子是在偶然性之中。
    李少白:作家冯骥才品论画家时曾说过:必然性是工艺的,偶然性是艺术的。如果想成为艺术创造型的摄影家,还是多想一想冯先生那句话吧。
    
    浓雾、电线、鸟
    蔡焕松:作为摄影家来讲很讲究积淀,你没有积淀很难有再大的成就,但是这些积淀多了,你到现场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对你造成很多有形和无形的制约,这应该是一种矛盾对吗?你是怎么理解和处理这么一种矛盾的?
    李少白:我曾经讲过,到现场以后,要拍东西时会有一个反应,这个反应,来自于你过去的经验,来自于你过去的学习,或者是来自于其他人的经验,往往是正确的,你依它去拍,没错,但是拍完以后要千方百计否定掉这个,十有八九会失败,你否定不了,但是你还是要否定刚才那个东西。千方百计去否定,这很重要。因为只有否定了原先正确的,才能获得新的正确的。
    蔡焕松:就是你把原来已经获得的否定了,寻找另外一种方式的获得。
    李少白:当然这个十有八九是失败。
    蔡焕松:那假如这个能成功,这是一个高度。在否定中前进嘛,使自己的境界再往高走。
    李少白:对。但是摄影是在现场,现场有很多制约,由不得你乱否定,否定是否能成功,还来自于你平时的积累,如果是空的,你也想不出什么。
    蔡焕松:就每次都挖空心思。
    李少白:不是挖空心思,我这个人天生有一种叛逆性格,上课时老师讲东,我第一个反应就是西怎么样,也算成了一种模式。
    蔡焕松:你刚才讲到那个勤奋,勤奋这一条在摄影来讲很重要吗?
    李少白:勤奋很重要。
    蔡焕松:我细细研究了你的作品,总觉得也许是勤奋的原因,所以在不同的光线下你都能出东西。
    李少白:不是都能出东西,是争取有可能出东西。
    
    柳枝与柳结
    蔡焕松:日本把摄影定义为光的画,按照以前的传统,摄影很讲究光影效果,很多人把光线运用提到很高的一种位置,你是各种光线下都能产生好作品,那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不要放过一切光线,你这个提法,在你具体的作品里面,你是怎么体现的?
    李少白:摄影当然离不开光线,光线是灵魂,光线是魔术师,因此摄影就受到很大局限,老天爷对你不是那么慷慨,他有时候就不给你光线怎么办。这样的话你就得想办法,最后我通过实践得到一个启示,光线当然有好有坏之分,有的光线就比较容易出作品,有的光线就比较难,但是这不是绝对的,就看你怎么运用了。比如说你到了坝上,它偏偏是阴天,那怎么办呢?那就要找适合这种光线拍的东西呗。只要认真的找,还是能找到的。不放过一切光线,就是要学会识别各种光线,把它应用在最适合它应用的地方。
    
    寒雪
    蔡焕松:很多影友那么热爱摄影,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些人的兴趣却像走火入魔一样,就是刚才你说的急近于功名利禄,但是有些人就已经是太偏执,太执著了,你是如何看待摄影的成功与否?
    李少白:我个人认为,人在世界上追求幸福感是活着的重要动力。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构成幸福感,幸福感中有一种叫成就感,对我来说,成就感即使不是最大的幸福,也是最大的幸福之一。所谓成就感,就是得到社会的承认,得到别人的承认,活得有价值,就是说社会上要少了你,会觉得缺一点儿什么,因为有你的存在,就会觉得这个社会添点儿什么。成就感的获得当然要通过一种途径,这个途径要选择得当。有些影友,也是把摄影当作一种追求成就感的手段,因为摄影容易上手,而且摄影的机会也比较多,摄影中也的确存在着很多人一步登天,因为它有偶然性。摄影跟别的不一样,比如说那个英国伦敦地铁爆炸,有人就在现场,顺手拍了一张,100万美金就来了,有偶然性。然而通过摄影能获得那个成就感的,毕竟是很少。摄影对于我来说,假如我现在江郎才尽,或者,又让我活一遍,把摄影天赋减半,我还会喜欢摄影。为什么呢?摄影,第一它容易学会,照相机也不是很贵。第二摄影不管是纪实也罢风光也罢,反正它是跟有意思的东西打交道,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社会老在那儿变化。说风景,不要说到全国各地,北京市就够你拍一阵子了。摄影是无聊的天敌,喜欢摄影是防治无聊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通过摄影还可以丰富旅游的内容,摄影还有很多实用功能啊,比如说小伙子想认识姑娘,这是很好的手段啊。
    蔡焕松:你是实践得出来的经验啊。
    李少白:摄影啊,它有时候就像买彩票一样,老投稿老投稿,没准儿哪天就收获。所以这个诱使了很多人,在那儿有幻想,没什么坏处啊。比如说等他到四十岁五十岁,他也没成名,但是四十岁五十岁之前他非常愉快啊,就是到了四五十岁,他梦想还可能不会破灭,所以千万不要打击这些人的积极性。只要摄影能使他人快乐,就不要说三道四,哪怕他有些偏执,有些走火入魔。快乐就是一种追求,而且是一种很高的追求,他快乐就得了呗。
    蔡焕松:快乐人生。
    李少白:喜欢摄影的人很多,因为现在,方方面面都可以摄影,比如好多女孩吃饭,菜一上来就拍那些菜。
    蔡焕松:上微博。
    李少白:挺好的嘛,为什么要把某些理论拿来,扼杀这些人的快乐。我觉得摄影发明的最大功劳,就是使人多了一种廉价的快乐,没有摄影人们就少了很多乐趣。
    蔡焕松:你觉得摄影最迷人的地方在哪里?
    李少白:摄影的魅力是偶然性,摄影家实际上是一 个发现家,或者是一个翻译家,他跟绘画不一样,绘画是带有原创性的。
    蔡焕松:是不是摄影也有个误区,你认为摄影界里头最大的误区是什么,就是我们的一些影友陷入的最大的误区在哪里?
    李少白:就是夸大摄影的作用呗,摄影你如果夸大作用的话你就会失望,你认为摄影可以改造社会,它做不到改造社会啊。
    唐东平:这让我想到了尤金·史密斯拍摄那个匹兹堡工厂,他认为他的这组纪实照片,能够改变整个世界,最后没有哪家媒体,哪一本杂志愿意登他的那一组照片,为什么?这就是说摄影师的期许和我们大众的那种认可,有可能是不对称的,但是我们很多摄影家都对自己的作品寄予过多的期许,那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来看待这种期许,应该说我们拍照片都是有所期许的。
    
    水面上的白桦树干
    李少白:对。
    蔡焕松:那你是如何来看待这种期许的呢?
    李少白:我觉得有期许是很自然而然的,期许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现实有不现实,我觉得这个都没什么,只不过,不要把它放得太大,而且把它变成一种道德要求,这样的话就会使有些人惶惑。比如说清算风光的论调出来以后,很多人就不敢拍风光了,明明他喜欢风光,尤其那些年轻人,学摄影专业的,他觉得此路不通,就说我拍到陈长芬那种水平也要逐出了,要被清算了,他不敢拍了。他说我赶紧拍纪实,结果跟什么外国专家一交流,外国人又说,你们这个纪实已经过时了,我们30年代40年代就有了。于是又赶紧改拍观念了……不要对摄影太夸大其词。对摄影的指导,还是怎么构图,怎么用光,怎么观察,讲那些更实际些。我真不认为那些理论有什么用,说得似是而非。
    
    雪山
    
    贡嘎雪山
    
    世博会掠影
    蔡焕松:那你觉得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对摄影最有用的是什么?
    李少白:我觉得中国文化讲感悟、讲空灵,没有什么激烈的东西,讲究含蓄、留白之类的,这些对我影响是比较大的,我的作品深深烙了一个中国人的烙印,比较含蓄,比较抒情,比较平和。
    唐东平:你说说《看不见的长城》和《看不见的故宫》。
    李少白:那些作品中是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也不全是。
    唐东平:你要想把这些东西传递给别人看,传递给别人去感受,应该说你首先是感受到的,而且你感受到的很强烈,然后享受这种快感、幸福感、愉悦感,或者是这种抒情的感觉,通过你的画面来传递出去,宣扬出去,让别人也能够跟你发生共鸣。你觉得有多少人看你的作品,能够达到跟你的那种内心契合?
    李少白:那不知道了,但肯定有。
    唐东平:就是说你觉得,你表达的东西,如果说有十分,你是达到了三分还是七分,就是看不见的那个成分。
    李少白:这个啊,第一不知道,第二我也不可能去知道。因为这个东西,它属于什么呢,它属于没有测量器可测的。
    蔡焕松:凭感觉?
    李少白:凭感觉。比如说我本来是说东,很可能他感觉到西了,那完全有可能。《神秘的紫禁城》影展中有一张照片,是太和殿丹陛石缝中的一朵小花,题目就叫《石缝中的小花》,但是有一个观众留言,建议我改题叫《宫女之梦》。我拍的时候,根本就没想到什么宫女的问题,我只是看到形式感,生命和无生命的对比,坚硬和柔软的对比,色彩的对比什么,点线面的构成等。但是他居然能想到,五百年前那些被摧残的宫女的青春,仍然不死心,还顽强表现出她的那个什么来,这个就是一个例证了。所以我觉得好的摄影作品一定是多义性的,就是不同的人能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尽量避免用导向性明显的题目。
    蔡焕松:把思维空间留给读者?
    李少白:对,留给读者。
    唐东平:那你这是不是受到了老子“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影响?
    李少白:我倒没有觉得受到太多老子的影响,我只觉得在艺术层面上的摄影,它更多的不是传递思想,而是感觉。
    蔡焕松:感觉以外的?
    李少白:感觉的东西无法命名,你说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比较容易,交流感觉就不太容易了,比如说打我一下,我说疼,我只能说一个疼啊,再多说点,微疼,或者说哎哟,真疼,你还感觉不了。
    蔡焕松:还表达不了这种东西。
    李少白:表达不了,所以我觉得感觉这个东西,最好不要说得太实,你命题命得太实,或者你寄予的这个太高了。比如说你就拍一朵花很漂亮,但你要相信,你这朵花如果在形式上、在色彩设计上把握得很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
    唐东平:还是回到刚才的那个问题,你认为,你的故宫的照片或长城的照片,跟他人比,从自我感觉上来说,你觉得已经是胜出了,那么你觉得,你胜出的是哪一部分?就是说与你的同代人相比,同样拍长城,拍故宫,你感觉到你比他们高明在哪一个部分?
    李少白:我觉得这个从故宫上来讲,多数人拍故宫,主要还是在摄影语言上,比如构成、光影、色彩,主要是想表现故宫视觉中的宏伟、壮丽,外观方面多一些。我拍故宫,尽管也是用的这个手段,光影什么,但是更多的是要表现我对故宫的一些感受。比如说我有一张,五分之四的全是一面宫墙,而且是没有层次那种宫墙,然后是一条斜线,是那个琉璃瓦,然后在这个犄角上有一朵小云,就是说,我体验当年的太监和宫女他们在高墙下,他们的心境肯定是压抑啊,当他们看到蓝天的时候,尤其是蓝天有云飘过的时候有什么感受,想到这个,我才那样拍。我认为故宫是非常宏伟非常壮丽的一个宫殿,但我又觉得故宫是一个大监狱。不仅是对太监、宫女、嫔妃是一个监狱,对皇帝本身也是一个监狱,他行动也不自由,多数的皇帝,终身都没有出过宫殿,他也受到种种的制约。所以我觉得这个故宫是一个很矛盾的东西,我更多的从这上面去体会,另外我更多从故宫中去寻找诗意,去寻找美。长城呢,他们基本是拍长城在各种气候下,各种光线下那种漂亮的姿容,用我的话说就是找长城最上相的那一段,也就是长城最美的那些。如果把长城比成女人,就是找那最漂亮的女人,还不算完,还要打扮起来盛装,云海啊,野花啊,一束红光撒在上面啊,是吧?
    蔡焕松:给它浓妆艳抹。
    李少白:我拍长城也不是说回避这些东西,但更多的是拍长城的长。我认为长城最让人惊叹的是长!这个长有两个,一个是空间的长,绵延万里;一个是时间的长,最短的长城也有五六百年了。而这两个长是交织的,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长,所以它壮观,它有历史沉淀,它能让你联想,而且由于时间的长, 它遭到了破坏,不管是人为还是自然破坏,那种残破美是触目惊心,最能震撼人的,所以我有一句话,感谢对长城的破坏。长城要不破坏,没那么美,就像那个维纳斯一样,那个胳膊不断,她没那么出名。雕像多了,怎么就那个出了名呢。所以这时候,我说长城要特别着重去表现这个长。具体到拍摄上,我要选择那些历史痕迹比较重的,与人有关系的长城。实际上我认为,有三条长城,一般人就拍一条长城,那个长城叫风景长城。还有一条长城是什么呢?是历史的长城。还有一条长城叫人文的长城。因为长城是人修的,然后它一直在和人发生关系,当年是士兵和长城发生着关系,在上面打仗、守卫,还有商人通过长城交易,后来这个长城越来越复杂了,现在变成什么了——旅游。我去拍长城,特别注意,它的三条长城,而且这三条长城往往合成一条长城。拍三条长城和只拍一条长城是会不一样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255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