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美学 > 吴菊萍效应的当下社会审美的发展路径

吴菊萍效应的当下社会审美的发展路径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美学


从2011年7月2日起,吴菊萍,这位31岁的年轻共产党员,着实让中国人感动了,她以行动诠释奉献,用勇敢解救生命。她先是令人信服地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又被广大选民和推选委员会评为2011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吴菊萍义举所产生的效应不仅表现出当下中国社会审美意识的进步,也愈加丰富地折射出人们对社会美观念的积极变化。吴菊萍效应对当下中国社会审美及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我国社会美的发展已经汇聚成了美的主流,这种新趋势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美好事物的涌现为显著标志
  学术界普遍认为,美的事物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从满足广大人群众的审美需求来看,自然美对于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就社会心理而言,缺乏审美震撼力和心理影响力。我国鲜活的、形象逼真的、富有震撼力的社会美好事物正在大量涌现,这种美具有恢宏的气概,是我国经济发展到更高水平的必然结果,也是美的主流。吴菊萍等全国道德模范的涌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推出以及全国各地的社会美好事物的叠加式涌现,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掀起了美的波澜。
  美的价值在于影响主体精神进而影响社会和自然,要在认识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规律的同时,科学地认识我国社会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着眼其规律和发展。
  第一,要注意社会美已经成了广大人民群众审美的主要对象这种大众审美发展新趋势。笔者认为,吴菊萍在审美实践中所感受和记忆的内容及其日常生活的逻辑当是其见危勇助的更为丰富和更具说服力的缘由,我们应从她自身的生活和审美实践中寻找其创造美好事物的更深层次原因,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论观察和人们的现实审美特点,将吴菊萍的义举理解为:“具有特色而具体的生活际遇的人创造的社会美好事物”。“审美和美是形式性与内容性的统一”,勤劳、勇敢、助人是吴菊萍事迹产生社会审美震撼力的生活源泉,也体现了她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我们要利用社会媒介和学术力量对社会美好事物进行弘扬,净化社会风气,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第二,社会美是广大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实践方式。第三,要善于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充分发掘社会美的深厚资源。“感觉在自己的实践中直接成为理论家”,中央电视台2012年2月3日推选出的吴菊萍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用鲜活的、形象直观的、富有震撼力的社会美好事物震撼人们的心灵,关注的立足点和中心点是当下中国的社会或现实社会中的人,这不仅从一个侧面为我国社会美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依据,而且还使社会活动中的榜样力量与微观个体因素之间的互动具有了实证意义,因而对我国社会美的弘扬起了极佳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要把鲜活的、富有震撼力的美好事物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要使之成为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日,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愈益密切,恐怕已经很少有人质疑社会审美要求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一种重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素质和手段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大众审美新时代的到来,呈现出两大鲜明的特点,一是广大人民群众向善向美的愿望空前高涨,二是现实的、富有震撼力的美好事物大量涌现。当前我们要针对这些特点积极地开展工作。第一,要注意在更加普遍的意义上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社会美好事物的最新信息。吴菊萍效应启示我们,社会美在当下中国具有强烈的影响力,这与媒体同仁的执着努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对社会美好事物的弘扬需要美学美育工作者的积极广泛的参与。吴菊萍的义举发生后,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国内三十多家新闻媒体对吴菊萍和被救女童妞妞进行了跟踪报道。遗憾的是,这种富有震撼力的社会美事例却没有引来中国美学美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美学美育工作者必须敏感地意识到这种相关性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要着眼于社会美特点和规律的当下发展,对社会美好事物进行跟踪和理论探究,既能使群众客观准确地了解事物的全貌,获得形象逼真的印象,又能对事物的来龙去脉获得比较富有深度的理性体认。美学美育学者与新闻工作者互相配合,既能发挥新闻传媒报道速度快的优势,又能发挥美学美育形象逼真和理论梳理分析强的优势,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当下中国社会涌现的美好事物进行客观、细腻、深刻的理解,在心灵深处打下更为强烈、逼真和久远的印记,使之成为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的重要手段。
  三、要加强中国文化产业内容先进性建设,就要密切关注社会美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创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审美新期待的文化产品
  吴菊萍的义举还启示我们,社会美好事物对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强烈的精神激励作用。吴菊萍的义举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她的义举在全国引起的轰动效应可以看出,广大人民群众在当前向善向美的要求异常强烈,加强文化产业内容先进性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社会美对广大人民群众产生强烈的影响力为基本价值尺度。第一,要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内容先进性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现实要求,把社会美看做文化产品内容创新的重要源泉。第二,描述历史题材的文化产品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还要特别注意符合当下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第三,描述现当代题材的文化产品,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倡导的精神,要歌颂广大人民群众火热的斗争生活,为人民群众精神家园的建设服务。吴菊萍的义举承载着她独特的对生命价值的深切体认,也激发了人们对崇高可贵精神的敬佩之情。第四,加强文化产业内容先进性建设,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体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使文化创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新期待。人民之所以能够为吴菊萍义举激动不已,是因为她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向善向美的要求。文艺工作者在自己文化产品的创造过程中,要经常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火热的建设实践中,善于在田野里展开审美调查工作,坚定不移地秉持社会美所承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使自己创造的文化产品的内容富有审美情趣,具有审美震撼力。
四、社会审美心理的积极变化已经成为 推动人的精神家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维度,要使之成为促进现实中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
  “一定时代的人们,在这个时代特定的社会生活和独特的社会思潮的作用下,在美的创造中会打下鲜明的时代烙印”,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从普遍意义上使群众摆脱了贫穷,我国社会进入大众审美新时代。社会美好事物大量涌现,人们向善向美愿望不断地增强,是人自身的审美化和心灵的审美化相互建构的过程,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社会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一,要不断地发掘我国社会美的丰厚资源并以多种形式展现给广大人民群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吴菊萍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使人民群众体现到了他们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的精神境界和思想高度。这说明,我们社会中的普通的建设者,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希冀,他们同样以以高尚的情怀,坚强的意志为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种美好事物在社会各行各业正在大量涌现,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对他们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义举进行大力弘扬,这样会进一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第二,要注意对社会美好事物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科学理论和崭新视角做形象逼真的展示和透彻的学理分析,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建设。像吴菊萍这样的社会美好事物的大量涌现,使爱国、敬业、奉献、爱心、诚信、勇敢、责任,这些美好的品质离人民群众更近了。“感动中国”发现了他们,也使人民群众深深地感受到爱可以传递,美可以传递,希望可以传递。在我们的社会里,人性中最朴素的温情,每一天都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的社会中,它需要我们的新闻媒介和美学工作者去发现、去珍视、去体认。对于社会美好事物的大量涌现,中国美学美育工作者要勇于站在时代的潮头,让主观情感合理地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既要把形象逼真的、富有震撼力的社会美好事物展现给群众,又要帮助他们进行深入的剖析,加深了解和印象。第三,要注意用审美教育的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美的信息,使社会美好事物切实转化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公共资源。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他们寻找感动、讲述感动、传播感动,这是中国传媒界、也应该成为中国美学美育界服务社会、奉献人民的一种重要方式,这样就能够给人信心更给人向上的力量。第四,要从物质和精神家园建设的双重维度保护好社会美好事物的创造者。吴菊萍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他们不愧为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他们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书写了人间的善与美。当“最美妈妈”吴菊萍为救下一个鲜活生命,奋不顾身而受到重伤的时候,无数真诚的问候会让她美好的心灵得到慰藉,人们以这样的方式对待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就会在日后的岁月里看到和感受到更多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这种对待时代英模的方式诠释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真情和挚爱,集中反映了当下广大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
  简言之,在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大喜日子里,透过对吴菊萍等的感人事迹的宣传及其在群众中的广泛传播可以看到,对社会美好事物的弘扬,在于它既强化了人们的科学判断,又具有重要的情感激励作用,能够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推动形成崇德尚义、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能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思想,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追求,转化为社会普遍遵循、具体可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我们的社会在现代化建设征程中一定能够把目前已经昭显出来的社会美推向更高的境界,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家园建设会取得更为骄人的业绩,中国人民迈向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将更加坚定自信。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管理系政治工作教研室】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262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