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美学
黄自(1904~1938),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重要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的主要作品有音乐会序曲《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艺术歌曲《玫瑰三愿》、《思乡》、《春思曲》、《点绛唇》等。黄自艺术歌曲对创作技术的处理,和声旋律的设计,以及钢琴伴奏的编配等方面,都具备了极高的音乐造诣,代表了我国三十年代艺术歌曲的最高成就。
黄自的艺术歌曲集多种美于一身:意味、意蕴、意境的歌诗美;根植于民间、民族音乐沃土的旋律美;贴近社会现实生活的社会美;注重音乐的技术含量的技术美;声乐表演的个性美;雅俗共赏的接受美等方面的阐释,都是艺术歌曲审美特征的体现。他的创作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特征,并充满诗化意境的美学特征。然而在现在的各高校音乐院系中,有的学生对黄自歌曲的美学特征和美学意境上不求甚解的现象也经常出现,对歌曲的创作处理上也存在很多问题。
基于这样的情况,笔者觉得对黄自本人及其美学思想、作品风格及其体现的时代性、民族性美学审美特征等做一个更为具体的论述,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调式与和声分析
《思乡》创作于1932年,韦瀚章先生作词。单二部曲式,整首作品带有前奏、间奏、小结尾,是一首结构完整的艺术歌曲。以降E大调为全曲的基调。间奏中依然用核心音调的变化发展,似模仿杜鹃的叫声,为整个作品增添了无限的惆怅、思念之情。第二段在调性上由降E大调转入g小调。其中“问落花”处编排的是民族五声调式,和声编配上是主和旋,接二级和六级的和旋外音。钢琴左手伴奏声部的音在降E五声调式的音阶中都有出现。
《玫瑰三愿》亦是一首单二部曲式作品,采用大小调体系。全曲都是弱起开始,大量运用模进手法。前奏第一小节用Ⅳ和弦与Ⅰ和弦的叠置(及Ⅳ7和弦),和声的处理以及七度音程的运用使音乐一开始便有了纠结、渴望的情绪。黄自先生在对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的处理中运用了动机模进这一作曲手法。第一乐段旋律有变化的发展;而第二乐段却运用连续大跳的手法,使旋律比第一乐段更加宽广。当第一段结束在主音上时,和声的织体也发生了变化:由第一段的细腻多变转为第二段的明朗鲜活。进入全曲的结束句时,主调E大调进行了调性上的回归。最后,全曲结束在弱奏的主和弦上。
《春思曲》全曲为三段体结构。第一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句以小字二组音构成的小三度音程开始,形象地烘托出主人公所处在绵绵春雨夜环境时的心情,情景交融;第二小节旋律逐渐下行,和声进行中不断作细腻的色彩性变化;第三句与第一句同头换尾,只把最后一个音由小字一组a改为降a,调性也随之而发生变化。
二、演唱分析
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大致分为两类:即以我国古诗词创作的独唱曲和为音乐会演唱所写的独唱曲。后者的代表性作品主要是:《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1933年,黄自将这三首作品以《春思曲》为名,作为他的第一本歌集,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思乡》是一首用现代诗风格的长短诗句所谱写成的艺术歌曲,其诗句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意味悠长,感人肺腑。第一段意在写景,在短短的三个小节前奏后,歌曲采用抑扬格,弱强弱的摇曳织体与连续下行的模进。要求歌者在演唱时应先把握好思乡的基调,将声音的力度、感情和色彩与乡愁结合,并加以控制和变化。开始第一个音是小字一组的升F,用平静的心情和叙述的语气将歌词中诗意娓娓道来。第二段抒写的是乡愁。情绪应当激动起来,伴奏音型改为柱式和弦时节奏变得紧凑,力度递增,调式进行了多次转换。此时声音的力度要有控制的加强,腹部横膈膜用例扩张,气息也应当饱满而充满张力,富于强烈的感情色彩,唱出游子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心中最深的呐喊。“愿与他同去”一句是反应整首作品内涵的主题句,演唱时一定要尽力倾注自己全部的音乐情感。在声音音量的把握上应保持由强渐弱,有渐渐远去之意,在演唱时需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力。
《春思曲》是由三连音伴奏的分解和弦开始的钢琴前奏,缓慢优美,透出静谧之感,不由得把听者带进了淅淅沥沥的春夜雨景的主题中。全曲开始的第一个“潇 ”字在小字二组的F音,演唱时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使声音富有极强的控制力。此时,音色不宜太亮 ,应用柔和略暗而集中的音色。乐曲中的大跳音程及旋律要唱得平稳、圆滑和连贯自如 。整个曲子演唱时要掌握好层次段落,准确地把握感情,恰当地运用音色,合理地安排节奏。在统一的基调下把人物的性格细致而准确地揭示出来。使这首歌曲完美的艺术价值得以充分地体现。
《玫瑰三愿》要求演唱者极富情绪的用心演唱,配合伴奏,把握住歌曲的整体情绪。演唱开始部分的弱起音(“玫瑰花,玫瑰花……”)唱得要弱,此后几句的弱起音都要在这个感觉上唱出来。“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这句出现两次,运用模进的作曲手法预备曲推向高潮。因此在演唱的时候应注意情绪上的差别。其中第二遍的“烂开在碧栏杆下 ”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由于出现了极具韵味的变化音升五音,拍子也增加了三拍,并且旋律线条开始下行,“栏”字略有起伏。所以笔者认为在唱这一句时要在低喉位有支持,保持软腭高抬的状态,要尽量用叹气的方法演唱。
演唱者二度创作的情感表现对整首歌曲的表达是极其重要的,努力挖掘词意内涵,便成为演唱者表情的主要任务之意。因此在演唱第二部分的三个“我愿那”时,要注意诉说情感时,音乐语气的差别。第一个“愿”应唱得比较激动,音色上略微明亮些;第二个“愿”可唱得比较柔美,音色上略微暗淡些;第三个“愿”要最富于激情,音色要最明亮,以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渴望。在强弱变化上,就是f—p—ff(强—弱—很强)。当演唱到“红颜常好不凋谢”处,音乐延长在以减七和弦构成的阻碍终止上,因此在唱时要使歌声流露出无限的感慨。
三、审美价值
黄自先生作为近代音乐创作的先驱,其艺术歌曲大多格调高雅、风格清新,在传承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借鉴西方作曲技巧等发面为后人树立了典
范,在近代中国音乐的法杖中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黄自艺术歌曲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虽然黄自先生的一生很短暂,但是其音乐作品却非常丰富,特别是在艺术歌曲方面,黄自艺术歌曲的审美艺术性堪称我国艺术歌曲宝库的顶级瑰宝。长期以来他的各类艺术歌曲都被作为声乐学习者必唱的曲目,尤其是他的三首抒情艺术歌曲——《春思曲》、《思乡》和《玫瑰三愿》,一直都是众多歌唱家所喜爱的音乐会保留曲目。黄自的艺术歌曲集多种美于一身:意味、意蕴、意境的歌诗美;根植于民间、民族音乐沃土的旋律美;贴近社会现实生活的社会美;注重音乐的技术含量的技术美;声乐表演的个性美;雅俗共赏的接受美等方面的阐释,都是艺术歌曲审美特征的体现。他的创作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特征,并充满诗化意境的美学特征。然而在现在的各高校音乐院系中,有的学生对黄自歌曲的美学特征和美学意境上不求甚解的现象也经常出现,对歌曲的创作处理上也存在很多问题。基于这样的情况,笔者觉得对黄自本人及其美学思想、作品风格及其体现的时代性、民族性美学审美特征等做一个更为具体的论述,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结语
艺术歌曲是黄自音乐创作中影响较大的一个方面,有些歌曲最初是提供中学生习唱的作品,后来,大多成为了演唱家的曲目广泛流传。这些作品大多篇幅不长,但结构严谨简练、塑造了形象鲜明的音乐形象,体现出极高的意境和感情。其歌曲是具有很高艺术性、抒情性的浪漫式风格的歌曲,他在创作中塑造了鲜明的音乐形象,曲调流畅、优美;讲歌词与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黄自先生将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传统专业音乐技法相结合,中西合璧,努力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为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后世音乐家的同类创作积累了宝贵经验。黄自先生在艺术歌曲所取得的成就,为我国音乐界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参考文献】
[1]郭铁清,黄自与《玫瑰三愿》,[J].音乐天地,2004
[2]张俊,黄自《玫瑰三愿》和声分析[J].艺海,2007
[3]钱仁康《黄自的生活或与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4]朱敬修,音乐作品分析[M]. 河南大学出版社,开封,2006
[5]钱亦平,钱仁康音乐文选[M].上海音乐出版市社,1997
[6]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第1版
[7]张前主,《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1版
[8]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上一篇:论美术创作的继承与创新的发展关系
下一篇:色粉画肌理语言的探索的方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