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美学
泥玩偶以泥土为材料,按照人或动物等的造型,经过徒手捏制或模印而成,再加以彩绘,也有不做色彩装饰单纯的素胎。泥土是一种具有可塑性的材料,也是人赖以生存的根基。泥玩偶充分体现了民间玩偶的质朴。
据不完全统计,泥玩偶的主要产区有下列地区:
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的苍山、临沂、济南、高密等;河北的新城、泊镇、玉田、保定;江苏的无锡惠山、徐州;安徽的阜阳、蚌埠;河南的淮阳、浚县、沈丘、灵宝;陕西的凤翔、西安;甘肃的泰昌;四川的南充;浙江的嵊县;辽宁的沈阳等地。
笔者将对主要产地的泥偶形式及特色做简要分析。
一、惠山泥玩偶大约诞生于明代晚期,明代文学家张岱(公元1597-1689年)所著《陶庵梦忆》一书中提到:“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铭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凤炉、盆盎、泥人等货。”锡山在今惠山东侧,文中描述了当时人形泥偶已经是“精雅”店铺内的商品了。
惠山泥偶的主要代表作品是“大阿福”,最显著的造型特征就是圆润丰满。成对的阿福叫做“对阿福”。往往是一男一女,各怀抱一个金毛狮子,面带微笑,形象憨厚可爱。关于阿福的起源,当地有一个广为流传的“阿福降狮”的故事。据说惠山上曾经有一只妖狮,生性暴戾,专门吞噬小孩为食。后来,上天派下两个小神仙,法力无边,他们降服了妖狮,解救了儿童和百姓。人们感激他们所带来的幸福安宁的生活,于是就塑造了他们的形象,纪念他们的功德,至今广为流传的阿福泥偶也传递了人们祈求太平幸福的愿望。
阿福的造型中有“和合”的形式,一对胖娃娃各持荷花和宝盒,谐音寓意为“和合”,体现了“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这种饱满圆润的造型形式以及思想寓意,笔者认为与明代成化皇帝朱见深所画“一团和气”图存在一定的关系,一团和气图中所画有三个人物,从正面看是一个笑颜和悦手拿佛珠的僧人,而又可以看做是一个儒士和一个道人侧面相对的形象。整体轮廓近乎于圆形,构思极为巧妙,体现了作者希望儒、释、道三家和合相处的思想,这也是中国思想的精髓所在。惠山阿福在泥玩偶中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充分体现中国思想精神的作品,因此,大阿福不仅在中国,且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基本上成为中国泥玩偶的代表。
二、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民间工艺美术极为发达。其作为泥玩偶的产区之一,最出名的应属凤翔泥玩。凤翔泥玩偶品种非常丰富,包括各种动物和人物,以及具有浮雕效果的挂饰。其中挂虎是一种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的形式。
挂虎的造型是一个正面的虎头形象,分为彩色和黑白两种,彩色挂虎是在泥坯上施以白粉底,然后以黑线勾勒,再分染色块,最后罩上一层清漆;黑白挂虎则只勾勒线条不上色。纹饰主要使用牡丹花、桃花、石榴、佛手、荷花等民间常用的吉祥花草。线条运用流畅自如,有一些卷草纹和变体的花草纹穿插其中,构图丰满,元素安排疏密得当。色彩响亮明快,充满热烈喜庆色彩。据研究调查,挂虎的形成可能来源于陕西的社火、地戏等民俗活动,在有些地戏面具中已经发现有类似的面具。民间认为挂虎可以镇宅辟邪,所以挂虎和凤翔的其他以虎为题的泥玩形象一样深受人们喜爱。
泥牛也是凤翔泥玩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多采用圆雕的形式表现一头健壮的黄牛,色彩装饰绚烂。牛在古代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民的朋友,历来受到朝廷和民间的重视,造土牛的习俗也广为流传。早在汉代,就有“立春日造土牛”规定,以表示时令,从而达到催促鼓励农耕的效果。古代制作土牛时,要根据当年立春的干支配合五行来决定土牛的颜色,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很久。凤翔泥牛便是这种古俗的传承,它充分体现了中原的农耕文化习俗。
三、河南淮阳县,古代称为陈州,历来被认为是古代传说人物伏羲氏和神农氏的故乡,被当地人称为“人祖爷”的伏羲氏就安葬在“太昊陵”。当地出产泥玩偶,俗称“泥咕咕”,因为在陵前庙会上出售,所以也叫做“陵狗”。
较之于其他产区的泥玩,泥咕咕的最大特色是其底色一律为黑色,然后再做彩色装饰,装饰方法以粗犷的线条为主,显得格外神秘悠远。泥咕咕的表现内容非常丰富,有人祖猴、人面猴、抱桃猴等等,以及双头怪、独角兽等各种不可名状的怪物形象。泥咕咕这些奇特造型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植根在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中。比如最为常见的造型“人祖猴”,头顶做圆锥形,类似于桃子。两眼圆睁,前胸中央以红色竖线绘枣核型,周围环以多层弧形竖线,周遭有放射状的白色短线。这种纹饰还经常出现在其他造型身上。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纹饰象征着女性的生殖器官,是原始生殖崇拜的遗留。
泥咕咕在当地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每年的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二整整一个月的人族庙会,都会迎来很多乞子的妇女。她们在拜祭人祖爷之后,都会从庙会上请回一个泥咕咕,作为从神仙那里求得的子嗣供养起来,并且希望这个神仙赐予的“大阿哥”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孩子。泥咕咕反映出浓厚的原始图腾崇拜精神,它的形成和发展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研究。
四、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曾经有五个封建王朝在这里的定都。封建社会末期,清政府为了满足朝中贵族的享乐需要,从全国征集能工巧匠进宫献艺,其中,天津“泥人张”的创始人张玉亭就是其中一员。这些应诏入宫的民间艺人们按照统治者的审美意趣制作各种材料的玩偶、玩具,逐渐形成了华贵、精巧、细腻的宫廷风格,后来这种风格逐渐影响到民间,使北京的泥玩偶呈现出浓重的宫廷色彩。
民间玩偶是民间历史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承载着先民们的精神信仰。民间玩偶不是某个能工巧匠的灵感闪现,它是整个民族文化的浓缩,是千百年来民众的共同创造,更是对创造力的一脉相承。研究和整理民间玩偶的产地及形式、特色,对于继承和发展民间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单位: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
【参考文献】
[1]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王海霞.民间工艺美术.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上一篇:色粉画肌理语言的探索的方向分析
下一篇:皇甫公窟的美学的思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