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美学
一、 李唐简介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李唐,生卒不详,字古晞,河阳三成人(今河南孟县人),宋徽宗时画院待诏。公元1127年,汴京沦陷,金人将徽、钦二帝掳走的同时也掳走了画院包括李唐在内的大部分画家。李唐从此逃亡,经历千辛万苦才南渡来到了临安。李唐初到南方时,其山水画未得时人所重,一度生活穷困,曾写诗自嘲到:“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李唐曾与萧照一起到长安,于绍兴中复入画院,此时虽年事已高,但他仍有着创作山水画的激情,其山水画风格独树一帜,创作了大量新颖的绘画佳作。他精湛的艺术技艺及对当时山水绘画领域的深远影响奠定了他在南宋画院的宗师和首领地位。
二、 李唐山水的艺术特征
李唐山水有清绿和水墨两种风格。李唐初法李思训,故能做青绿,他的《长夏江寺图》,笔法厚重坚劲,以极浓的石青石绿染之。高宗赵构曾在卷上题著“李唐可比李思训”。但是,他在南宋画院产生极大影响的,并非青绿画风。李唐山水,更多取法荆浩,也受范宽影响,画风古朴苍劲,山石作斧劈皴,画树石喜用焦墨,固有“点漆”之喻。尤善布局,写峰峦径路、林乔野层,都能蓊郁苍茫,得沿洄起伏近远的气势。
(一) 南渡前,“尚古”——代表《万壑松风图》
《万壑松风图》,李唐南渡前的杰出代表作。它明显代表了北宋绘画严谨写实的特点,且整幅画面仍旧保留了北宋“全景式山水”的某些特征,又展示了技法上衍变的趋向,是向南宋画风转变的中介体。画面高山大壑,峰峦盘郁,群松苍翠,主峰峭壁宏伟与近景苍松贴的很紧,似分而合浑然一体,很好地表现了苍劲厚重的风貌。就李唐个人而言,《万壑松风图》无疑是他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但从影响力和对画史的贡献来说,他南渡后的作品更为有意义。
(二) 南渡后,“独创”《清溪渔隐图》
李唐前期的绘画虽然已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但未能使宋代绘画有新的面貌。最能代表他开宗立派的作品当属他南渡之后的《清溪渔隐图》和《采薇图》等作品,画风由繁密趋向简练,浓厚趋向清淡。
《清溪渔隐图》横幅平远,相对《万壑松风图》来讲,布局有了突破性的变格,突出主体,景物简化,层次单纯。多写逼近的注目景物,虚中见实,显示了经营位置向“空灵化”方向的衍变,黑白判然有“以少胜多之妙”,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夏雨初收的意境。
三、 李唐新风的形成及对院体画的影响
李唐的山水画十分重视设色,且喜用极浓的石青石绿入画,在笔法上给人以厚重有力、层次感极强的画面效果。《长夏江寺图》是其师承李思训绘画风格的代表作之一。但令李唐在南宋画院以及对后世造成深远影响的并不是他的设色山水画风格以及青绿山水画风格。因为李唐又师法荆浩、范宽的北派风格,其早期的作品大多是借全景的构图方式来表现出北方山河的风貌,表现对象鲜明突出,十分雄伟壮阔。南渡前,李唐并没有特别创新的风格,主要以习古、崇古为主要创作风格。从他晚期的作品可看出,李唐逐渐对自然风景进行了精心的剪裁和取舍,创作意图逐渐清晰明朗。
李唐南渡以后,审美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此其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亲历了战争的残酷,故国的丧失,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李唐的内心常含悲愤之情,《采薇图》是其内心的真实写照。小景山水初现于北宋末年,南宋时期得到迅速发展,直至“边角山水”的出现。边角山水始于李唐,这与当时的时代特色是密不可分的,并且它与全景山水相呼应。李唐山水画中的斧劈皴带着披麻皴与众不同,南渡以来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深刻影响着南宋的画坛。在他身上体现着两宋山水画风格的演变:首先在构图形式上,北宋时期多以全景式构图来表现气势雄伟的风格,而在南宋时期多从边角布局来展现简约风格。笔墨技法上,北宋时期的山水画笔法苍劲,以皴擦为主,较少渲染。在南宋时期,则多以笔墨晕染画面来达到效果。意境上,北宋时期山水作品雄伟壮阔,而南宋时期的山水作品一改北宋的壮美给人以清新含蓄之美,从气势宏大的全景山水转向刚劲有力、外柔内刚的边角式山水,极大地丰富了南宋山水画的内容。
李唐南渡,成为其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与此同时,他也成为当时的一代绘画宗师,开创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流派,画史上把他尊为“南宋四家”之首。李唐在继承北宋的雄浑壮阔之风的同时,又与南方的诗情画意相融合,开启了马夏之后的山水画繁荣景象,使南宋院体画走向了一座新高峰。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11.
[2]全开诚主编.古代山水画[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3.
[3]王彬.中国山水画通鉴·水墨苍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1.
[4]聂瑞辰.中国绘画赏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5.
作者简介:
原秋妮,女,陕西西安人,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2012级艺术硕士),研究方向:山水画。
上一篇:浅论戏曲艺术的危机及改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