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美学
关键词:“大资料室”;信息收集网络;功能拓展;教研信息服务系统
北宋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胡瑗曾言,“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寥寥数语便言及教育之于国家勃兴、社会发展的意义。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教育界与社会公众对于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前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资料室,作为高校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专业性强、受众群体明确等特征在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当下强调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高等教育背景下,专业资料室该如何配合专业教研工作,如何实现由资料存储系统向信息服务平台的转型,如何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不仅是专业资料室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资料室摆脱其学科发展与院系建设中的边缘地位的必要之举。本文将以跨媒体艺术学院的专业资料室建设为切入点,聚焦于艺术类系科的专业资料室建设,针对艺术类系科的专业特征和艺术人才培养的需求,探讨“大资料室”理念下的专业资料室的功能拓展和角色转型的可行性方案。
1 完善文献资料收集网络、拓宽专业资料的收集渠道
院系专业资料室对于学术教研的服务功能,主要建立在其专业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上。[1]因此,立足艺术专业的学术特征,充分调动资料室在信息收集方面的主动性,构建完善的信息资料收集网络,是资料室提升信息服务能力、扩展信息渠道来源的重要举措。
跨媒体艺术学院资料室在资料收集方面,充分发挥资料搜集的主动性,由分散信息的收集者转变为信息网络的营造者。通过与国内重要图书出版机构、艺术期刊发行单位以及上海布科、北京图书进出口公司等专业图书经营机构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及时获取最新专业资料和学术出版的最新信息,进而建立一条稳定持续的资料来源渠道,营造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收集网络。同时,跨媒体学院资料室紧密结合日常教研和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针对性地订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图册、作品光盘以及各类国际重大展事的年鉴资料等,从而为师生的专业学术工作提供针对性强、时效性高的参考范本。另外,资料室以专业内涵提升和专业底蕴积累为目标,尤其注重收集整理在学院自身发展中产生的资料,包括本学院教师的作品资料、历届优秀的学生作品、教师的优秀教案、研究生论文、各类专业讲座、专业研讨会的录音、学院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的画册、文稿等各种学校图书馆及其他信息平台无法提供的一手资料。
依托一线教学部门,跨媒体学院资料室通过与专业教师的交流互动,大力提升资料员的艺术修养与专业素质,同时借助专业教师学术交流的机会,在国内外各大艺术院校和艺术机构的范围内,收集与本学科专业相适应的学术会议论文集、科研成果、展览画册,不断积累专业针对性强、学术价值显著的文献资料。此外,资料室还通过吸纳专业教师参与到日常资料采购,提高资料收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特定的艺术资料库。通过对各种信息获取渠道和多重资料收集网络的营造,跨媒体学院资料室逐渐打造起一个专业针对性强、专业特色显著的信息服务平台,不仅为本学院的学生培养工作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而且成为教研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为教学现场提供生动的视觉信息和其他各种感性认知方式,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 优化文献信息管理,打造特色数据库
自艺术学升级为学科门类之后,其专业方向和学科类别的划分日趋细化。然而,艺术类专业文献资料在类别划分、分类管理上仍然缺乏明晰细致、针对性强的专业信息资料归类标准,传统的《中图法》分类方式尽管被普遍采用,但已难以满足艺术类学科专业细分的要求。这均对艺术类专业资料室的分类整理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媒体学院资料室通过对教师和研究生的资料利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在充分了解本专业各阶段课程设置情况和使用者查阅习惯的基础上,对已有的文献资料重新进行分类并自主设计分类标准和收藏排列方式,从而摆脱传统的文献分类方式和类别界定的掣肘,建立起布局合理、摆放科学的藏书结构。[2]在保证专业资料有序整理的基础上,跨媒体学院资料室对专业信息资源进行了多元组合和综合开发,努力拓展资料室的信息服务功能,强化资料室在学术科研与专业教学上的支撑作用,化解专业资料室“边缘化”的尴尬境遇,推动资料室的角色转型。
跨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兴艺术形态,与当代科技尤其是媒体技术的发展关系密切,很多作品都不是仅仅用纸质的媒介能完整呈现的,而专业资料室所藏的资料也多为影音、视频资料,比如各艺术家的作品光盘、各类讲座、研讨会的录音、艺术家访谈的录像,工作坊的录像等。考虑到频繁大量的借阅可能导致电子介质资料的破坏损耗,跨媒体学院资料室将所有的电子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在院系局域网内共享。由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直接调用相关链接,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随时借鉴相关资料,这不仅符合艺术类教学注重视觉启发的特点和“现场化教学”的培养方式;[3]而且降低了原始资料的损耗程度,提高了专业资料的利用率。此外,根据本学院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学科专业发展的规划,跨媒体艺术学院资料室建立了多个特色数据库,比如动画资料数据库、纪录片资料数据库、摄影图片数据库、本学院学位论文数据库、毕业作品数据库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当代戏剧艺术资料库等。艺术类专业学习的特殊方式和学科特征,使得学生在资料使用上,多关注具象的图片资料并从中获取创作灵感,[4]这些数字资源正好为他们的专业科研活动提供更有力更长远的信息支撑。
3 以“大资料室”的理念促进资料室角色转型
院系专业资料要在科学研究和专业教学中发挥更积极主动的作用,单靠完善资料收集、加强文献整理和提供信息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就资料室的长远发展而言,如何在完善其基本功能建设的基础上实现角色转型,由资料存储与查询部门转变为多向度、综合性、多层次的教研信息系统势在必行。跨媒体艺术学院资料室以专业资料室角色转型为目标,将逐步打造针对本专业的信息服务平台。跨媒体学院资料室以“大资料室”的建设理念,努力打通资料室与
实验室之间的功能区隔,将文献资料与实验信息进行统筹整合,将实验教学、科研创作、学术交流等重要教研工作纳入信息服务系统。
(1)以跨媒体艺术专业信息服务平台为组织基础,深度介入专业教学工作,探索以“大资料室”为依托的实验教学模式。跨媒体艺术学院资料室,面向专业课程教学进度和课程内容安排,积极探索专业教师、实验师、资料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一方面,专业资料室根据教学计划,由资料员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信息检索和文献整理指导,参照不同课程的现实需求和不同学生的信息短板,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和专业发展“量身定制”课程的参考书单,以及“个性化”的信息收集方案。另一方面,专业资料室面向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根据专业特征,协同工作室、实验室邀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学者、工程师与本校教师组成跨文化跨专业的国际化教研团队,共同讲授专业课程,合作开展专业教学和专业辅导,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研平台公用。
(2)以跨媒体艺术专业信息服务平台为载体,在常规教学活动之外辅以推动“主题式”教学方法,探索资料室与专业教学深度结合的现实路径。跨媒体艺术学院资料室,联动多个工作室、实验室和研究所,积极推动“主题式”教学模式。以研究课题或公共项目为切入点,联动多个工作室、实验室和研究所,围绕项目实施推行“主题式”教学,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文献资源的获取能力与课题研究能力。借由“主题式”教学,将本、硕、博三个层次和不同年级的专业教学融为一体,鼓励学生自发组成互助互促的学习小组,实现本、硕、博三个层次的对接,以及硕博士生指导本科生、高年级带动低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机制。
(3)以跨媒体艺术专业信息服务平台为依托,建立资源共享、联动共生、目标共建的管理体制,努力打造“点、线、面”一体的专业资料共享系统,建立“开放、多元、协作”的信息服务模式。跨媒体艺术学院资料室一方面致力于联合其他相关专业的资料室,打造多学科交叉、跨专业融合的信息服务系统,另一方面,以开源互动的建设理念和“开放、多元、协作”的管理方式,鼓励学生个体往数据库中上传、共享专业学习资料,并以“线上”组群、在线论坛等形式为学生的专业信息交流和资料互通提供保障,促进专业信息的双向传播和即时更新。
4 结语
艺术类系科专业资料室的建设需改变“重藏轻用”观念,在提高文献资料利用效率的同时,优化资料室的信息检索与信息服务功能,努力从文献资料的存储中心转变为综合性、多向度的信息平台,并以“大资料室”的理念打造起一个可以直接参与专业教学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教研信息服务系统。
以跨媒体艺术学院的资料室建设为例。一方面,强化资料室的信息服务功能,围绕本专业的学术特征与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建立起完善且具有较高专业针对性的学术资料收集网络,另一方面,努力推动资料室向综合性的教研信息服务系统的角色转型,以更为积极的姿态直接参与到院系的专业教研工作中来,努力构建起一个多向度、综合性、多层次的教研信息服务系统。
参考文献:
[1] 闫普耀.关于高校社科资料室的管理与利用问题的探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11).
[2] 李春花.高校院系资料室的教学科研服务功能挖掘探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
上一篇:中国画城市山水题材的前身发展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