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美学
在《王坪往事》这部小说中,作者特意淡出了战事事件,他将战争幻化成一个巨大投影,投射至王坪医院,投射至王坪医院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促使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在一个实实在在的世界中行走,其中王坪的风土人情是作者精心构思之处。作者撇开那些激动人心的文艺噱头,挑选一群平凡的手工艺人当作小说主体,他们质朴、坦诚地面对现实生活,自主选择生活出路,并各自学成了一门谋生的手艺,经过烈火战争的洗礼以后,战争的残酷让他们直面死亡,更锤炼了他们生而为人的意志。
一、“红色叙事”——《王坪往事》
《王坪往事》这部小说将王坪医院作为时代背景,紧紧围绕着万小坎、张乐生及谢模理等几位少年展开故事情节,以医院中的一群小红军为写作视角,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历史上那段战火纷飞的苦难岁月,同时也淋漓尽致地道出了大巴山人民对红军战士的深情厚谊。如果红军没有到达大巴山,那么小说的主人公万小坎也许和他。
万小坎和他的小伙伴们不是思想成熟的革命斗士,他们身上还散发着孩童天然的爱哭闹、好奇、贪玩的性格特点,偶尔他们也会犯一些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错误。但是红军的首长却看到了他们身上的优点,比如:卓越的手艺,勇敢、善良、正直的品质,细心、体贴的灵巧等,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拥有坚定、顽强的革命意志。在红军大家庭的关心爱护下,他们经历了革命的磨练、考验,最终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斗士。作者对于天真童趣的生动描写,让那个战火弥漫的红色年代生出一丝鲜亮的童真色彩[2]。
这部小说最吸引读者的地方在于对人性的深刻挖掘,对于正直、朴实、善良的思想品质,以及对高贵人格的密切关注。作者描写的固然不是炮火滚滚的正面战场,但却是距离死亡最近,最扣人心弦的地方。通过对点点滴滴王坪旧事的描写,逐渐凸显了那一个个掩盖在尘土中,消逝在浓浓硝烟中的模糊身影,让读者看到了那些在残酷、悲伤、窒息,最恶劣的生存状态下存在的纯真、坚强、勇敢与善良。
二、《王坪往事》以儿童的视角关注人性
《王坪往事》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万小坎原本是四川大巴山一个小乡镇上的少年剃头匠,在1932年红军挺进四川境地后,他与师傅凭借着一手娴熟的剃头功夫加入红军队伍,随后被派往王坪医院工作,走上了一条革命报国之路。在王坪医院里,万小坎认识了一群性格迥异的小红军,他们一起在红军大家庭中经历革命的洗礼。这些小红军们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且他们加入红军的原因也不同,有些是不知双亲是谁的流浪儿,有些是父母被反动派无情杀害的革命遗孤,有些是流落民间被红军收留的残疾智障儿……他们在红军首长及战士的呵护下,一天天成长成熟[3]。
当面临最险恶的生存处境时,是红酒呢给予他们无私的细心照顾。比如:为了给残疾的小伙伴谢模理做手术,三名可爱的红军战士在输送药品的路中不幸遭到土匪的攻击而牺牲了宝贵的生命,首长在得知这一不幸消息以后,强忍着悲痛提醒战士们不要让谢模理知道。又如:为了让先天性智障儿童烂袄能够深切体会到温暖,红军医院特意要求大家在看烂袄时面带微笑;为了让这群少年们在伤员、病员痛苦、呻吟的生存环境中依旧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红军首长专门为孩子们组建了儿童剧团等等,无数的爱心小事无不散发出艰难环境下迷人的人性光芒。可以说《王坪往事》这部小事是以儿童的视角关注人性,作者通过人性诗篇的细微书写,较为完整地展现了小红军们的成长历程。
如果从纯粹的文学角度看《王坪往事》这部小说,没有比人性的揭示更能打动人心了。在小说中有一位为了照顾红军而感染死亡的老人,在走向生命的终点时这位老人希望可以拥有一个传统的风光大葬,红军们果断同意了老人的遗愿,遵照当地的民俗,为老人举办了一个在现代人开来颇有迷信色彩的葬礼,但就是在这样一个葬礼上小红军战士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精神的震撼。和以往文学作品描写红军的角度有所不同,这才是对人性的真实写照。在中国历史上红军一直和民众打成一片,亲如家人,并率领民众走上革命的道路,民众自身。
《王坪往事》可以说是一部十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果非要给这部作品贴上“成长主题”的标签,则难免有些空泛,这部小说关于成长方面的故事是能够真切感知的,实际上与其说是年龄、经验促使小红军心智成熟,倒不如说是人性的启蒙、发现及完成促使小红军性格的成长。以万小坎为代表的小红军们,置身于革命烽火狼烟,其成长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他们不得不直面死亡带给他们心灵的考验[5]。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充满人情味的环境氛围中,小红军们才没有感到恐惧,陷入意志消沉的失落情绪中,在一次又一次送别战友的悲痛中,他们鉴定地选择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残酷的现实。这种坚韧的精神,使他们在面对死亡时可以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对于现代的儿童读者群体而言仍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三、史诗性与儿童性的结合
“史诗性”是现代很多创作长篇小说作家们的不懈追求,同时也是文学评论家评价一长篇小说是否达到一定思想艺术高度的标尺。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儿童文学家们一致认为只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才有资格得此殊荣,因为读者们的感受验证了这一事实:“在它强烈、统一的氛围中,在它对战争全面、有
重点的细腻描写过程中,鲜明集中而又生动地展示出了革命战争的整体面貌,特别是其中蕴含的伟大精神”。但是张品成的小说则让我们明白:史诗还可以有另一种独特的写法。
在张品成的《王坪往事》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的不是革命历史的恢弘史事,而是通过一个个小场景叙事,展示平凡小人物活动,达到一种微言大义的良好效果。故事通常是小说的灵魂,但是张品成好像刻意回避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表现出对小场景叙事的偏好[6]。按照传统的理解,红军之所以能够穿过人烟稀少的雪山、草地,完成一项项人类壮举,是因为他们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不渝,但是读张品成的红色小说不单单能够感受到这些,还能领悟到支撑红军坚定、乐观地克服一个有一个困难,勇敢地走下去的主要原因还是他们自身对于生命的敬重。张品成可以深刻挖掘出革命中的小故事凸显红军精神,这一点明显优于宏大叙事性作品。
比如《王坪往事》中这群小红军们,由于年龄小,心智不成熟,以至于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小闹剧,甚至他们时不时地犯一些严重的错误。针对这种情形,红军首长并非片面地、粗暴地责备他们,相反而是让他们意识到错误的同时,还尽最大限度避免伤及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由此引发了很多幽默的故事情节。
但是张品成在创作儿童文学作品时,几乎很少提及革命的血雨腥风,没有神一般完美无瑕的英雄,有的只是那些童心未泯的可爱孩子们。他在广泛查阅历史资料与调查、研究、考证的基础上,对于人物细节活动进行大胆补阙,进而有利于故事情节的自然发展,及主题的深化。张品成追求宏大小说背景和历史之间的巧妙衔接,他很好地把握住了虚实相生的写作原则,拓展了历史补阙的空间,进而让《王坪往事》这部儿童小说沾染了史诗性的特点。
四、结束语
天真无邪的少年们是《王坪往事》这部小说的主体,但作者也将作为衬托的成年人们刻画的形神兼备。在生活的重重磨难面前,这些普通成年人的善良深深地影响着少年们的一举一动,孩子们彼此相互传递这人世间最美好的精神品质。虽然《王坪往事》是一部战争题材作品,但是却巧妙融合了乡土文化、人物故事及地域特色,可以说作者用他那支诗意、清新的笔,为读者生动了勾勒了一副纯美的乡土风物画。
参考文献:
[1]吴海,曾子鲁主编.江西文学史[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5.
[2]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苏区文学研究室编著.江西苏区文学史[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
[3]曾庆江.史诗性与儿童性的结合——张品成小说论[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1):146-151.
[4]郑慧琳.王坪的红色往事[N].中华读书报,2014.
[5]王艳文.理想化的典范——“十七年”现实题材儿童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J].理论月刊,2009,6(03):113-115.
[6]高黎娜,刘黎.1949—1979年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浅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1):34-35.
[7]翟应增,李敏.冰心儿童文学研究的趋向[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6(04):225-226.
基金项目: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青年项目(SLQ2010C-15)。
作者简介:唐澜(1981—),女,四川广安人,硕士,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西方文学思潮与文论,写作学。
下一篇:莫言《红高粱》的意象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