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美学
前言:由于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原因,唐代诗僧寒山的诗作在中日两国的境遇是大相径庭的,在中国文学史上对于寒山诗作是冷遇的,而在日本,特别是明治维新后,他对日本近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很多日本私小说作者在创作上借鉴寒山的思想和写作手法进行构思,寒山诗一直是他们艺术创作的不竭艺术源泉。
一、唐代诗僧寒山及其诗作
寒山是唐代著名的侍僧,他被神话为文殊菩萨的化身,一生可称其为“变相怪才”前后有过诸多身份,儒生、侠客,又由道入僧隐居山林。事实上,寒山并不是真正的僧人,而是没有受戒的佛家弟子,与众僧参禅论佛。
寒山的一生可谓是坎坷流变,从积极入世到怀才不遇、从失意入道又到后来的寂灭遁入佛门,修行参禅。因此他的诗作是承载佛儒道多重文化内涵的传奇之作。
从现存的诗集版本上看,寒山的作品是以“侍僧”主体形态流传开来的。从作品本身境界中体现出来的这种主体形态,例如,其诗云: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此文开卷便将寒山骨子里的“诗僧”特质彰显无疑,同时也体现了他自己对于“诗人”与“僧人”双重身份的认同[1]。然而,由于我国古代尊崇儒教文化的缘故以及诗作表达的思想立意与近现代意识形态相悖,寒山诗在中国一直没有受到关注,直至当代方兴起对它的考究。
然而,自北宋年间寒山诗传入日本后,他在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明治维新后的近现代文学,他的作品一直是日本私小说创作的源泉。
二、日本私小说的内涵及类型
明治维新时期,一部取材于作者自身又有别于自传的小说《棉被》,因其对自我的赤裸纰漏和大量心境描写引起了日本文学界的轰动。此小说的作者田山花袋被称为是日本私小说的鼻祖,《棉被》则成为了日本私小说的代表之作。此作的问世与传播,对日本私小说的发展方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私小说实际上是作者在作品中的自我意识化。它的着力点不在于作品本身的内容,而是更加注重它是谁创作的。它在内容上不强调对人物、事物的描写,而在于对作者心境的刻画。这种写作方式是作者将自己最直接地暴露在外,以表达自我的内心世界。
私小说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类型:一是作者通过一定的自我感受将现实生活作品化。另一种是具有一定的意识思想性,在作品中将克服和解决危机的思想意识与现实保持一定的平衡,最终达到和谐。总之,日本私小说的实质就是一种心境的描绘,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文学化形式[2]。
三、寒山对日本私小说创作的影响
(一)日本私小说思想意识层面的创作灵泉
日本私小说的作者强调的是对“自我”的创作,是自我心境与自我意识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思想与信仰性,而日本文化对禅宗是非常崇拜和向往的。而寒山诗作中的禅诗的权重是极高的,里面大量的禅宗佛理受到日本作家的爱戴与推崇。
在寒山诗作中,佛教的无常观、“我心即佛”等思想观念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寒山在其诗作中具有明显的佛家禅宗特点,它在文章中引用大量的禅宗佛意。而且,集人生哲学与佛教本体论认识论为一身的中国南宗蹲无法门思想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而日本文化受南禅宗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日本近代小说家坪内逍遥曾以《小说精髓》著称于世,而在小说中出现“主人公”一词,他自己解释这种称呼实际上是:紧紧地接近“我”还由彷徨行走的“另我”的存在[3]。禅境自出,而且他也曾以寒山拾得为题创作了舞剧脚本。另外,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先驱森欧外,也曾在1916年创作了短片小说“寒山拾得”,受到日本文学界的推崇。可以说,唐代诗僧寒山在意识思想层面上为日本私小说提供不竭的创作灵泉。
(二)乐观基调颠覆日本文学“哀思”情结
日本的民族情绪基调以及其在文学创作的基调上是“哀婉”的。这主要是由于“稻作文化”的影响,日本人对于时节更替有着特别的敏感,这就使得日本人易动、易感的情绪。民族心理总是带着那么一抹哀愁,而最早传入日本的寒山画像是笑面豁达的,而且他的诗作的基调是乐观的。寒山的笑与乐观,无疑给日本的千年悲情投入了一泓清澈,是他们在其中发现异族文化带来的解脱。
结语:唐代诗僧寒山的诗作通过其独特的表现手法,玄妙幽深的禅宗境界以及回归本我的自然意识,对日本私小说的创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文学没有国界更没有思想渊源的羁绊,我国文学发展应借鉴日本私小说的创作历程,融合众家之所长,将经典传承,再创创奇。
参考文献:
[1]谢海林.“禅僧”与“诗人”:寒山的自我镜像和他者印象[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64-71.
[2]甘正芳.寒山在日本的经典化及其影响[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4:14-17.
[3]孙秀云.浅析日本近代私小说的形成及发展原因[J].科技信息,2011,06:146.
[4]周砚舒.日本私小说概念的形成与变迁[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02:144-148.
下一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