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美学 > 《博物馆之旅》:文化局外人的时空迷宫的文学

《博物馆之旅》:文化局外人的时空迷宫的文学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美学


 文坛巨匠纳博科夫 (1899-1977) 流亡法国期间创作的《博物馆之旅》 (1938)[1]是一篇不起眼的佳作。主人公“我”受朋友之托,去法国一座博物馆赎回朋友祖父肖像。“我”原本并不热心,因为大雨竟来到博物馆找到了肖像。在保管员指引下,“我”见到了馆长,馆长却矢口否认有这幅画。二人决定一探究竟,随后馆长消失,“我”发现自己回到了记忆中的俄国。为避免苏联人员怀疑,“我”扔掉一切物品,历尽艰险逃出苏联流亡国外。
   《博物馆之旅》俨然一座时空迷宫,主人公穿越时空回到了俄国。纳博科夫迷乱的语言背后透露了他的模棱两可,读者无法对作品中的奇异现象作出解释,始终在犹豫摸索。那这则“带有典雅谜底的谜语”[2]有何深意呢?笔者认为纳博科夫流亡法国时创作的这篇小说,展示了他独特的时空观、深刻的流亡意识和文化局外人心态。
  1.独特的时空观
  纳博科夫的时间观深受柏格森影响,在他的小说中传统的线性叙述方式被共时性的空间叙述结构所代替,线性的时间幻化成空间化的图画。纳博科夫认识到时间的非机械性:“对于时间中的任何一点来说,未来是不可预知的无数可能中的一种,实际上它并不存在,只是笃信未来的人心中的一个‘乌托邦’。”[3]纳博科夫“不相信时间”,而“时间”的这种无序与不确定使“我”可以错乱时空回到俄国。小说中馆长的消失也相当离奇,文中写道:“拾阶而上,我们从楼上的展览馆看到了一群人,满头灰发,打着伞,端详着一个巨大的宇宙实物模型。”[1]这里的“我们”明显指高达先生和“我”。隔了两句话,“他已经消失了”。而“我继续前行,一种喜悦真切的现实感顿时取代了一切……”[1]来到了魂牵梦萦的俄国。纳博科夫深信:时间如同牢狱,将人禁锢在现在,使他们不能回归过去,也不能拥有未来。主人公回到俄国也遭囚禁,其实他不也是被囚禁在“当下之狱”吗?
   除了时间穿越手法外,小说还体现了作者的空间观。巴赫金把时空的关系归结为“艺术时空体”:“在文学中的艺术时空体里,空间和时间标志融合在一个被认识了的具体的整体中……时间的标志要展现在空间里,而空间则要通过时间来理解和衡量。这种不同系列的交叉和不同标志的融合,正是艺术时空体的特征所在。”[4]纳博科夫完美演绎了这一理论,将小说空间叙事完美地呈现给读者。《博物馆之旅》的空间叙述表现在篇章结构上即故事场景的不断转换:法国小城——博物馆——馆长办公室——展厅——俄国——国外。这使得叙述成为空间上无限大的迷宫,充满隐喻的文本让读者不明就里。第一次进馆前,“我”还在法国街头漫步,因为下雨竟来到博物馆门口。后来“我”又去了“装得下巨鲸骨架”的大厅,在纪念蒸汽机车历史的屋前停了下来。后来“所有的东西都改变了,在我面前延伸出了一条长廊,一个急转弯后,我发现置身于数千种乐器之中……”接着房间接二连三出现,“我”的内心有了“一种诡异的恐怖感觉……”[1]故事情节不断变换,文本有了无限张力,小说内容也被拉伸、膨胀、丰富。纳博科夫把小说的艺术魅力用空间叙事展现出来,使读者一步步陷入这个空间迷宫。
   2.深刻的流亡意识
   “流亡”可谓是纳博科夫一生的写照。长期的流亡生涯使他割断了与俄罗斯文化的直接联系。他曾在信中提到思乡之痛:“……难道我真的再不能回去了吗?那一切真的都结束了,灰飞烟灭了吗? ……我们一定要回去,一定要!那一切不可能都已消失,化为尘埃……”[5]旧俄国已经回不去了,纳博科夫说过:“我永远也不会回去了,理由很简单,我需要的俄国的一切我都带着了:文学、语言和我自己在俄国度过的童年。我永远也不再返乡。我永远也不投降。不过无论如何,那个国家的荒诞影子大概这辈子也难从脑子里抹去。”[2]
   纳博科夫的流亡情结自然也流露在小说中。“我”和流亡的作者一样,是一位侨居法国的俄罗斯人。小说后半部分中“我”在一间房间停了下来,推开门是一片雪景,熟悉的房屋和街道。联系纳博科夫生平,这些建筑可以说是维拉庄园与圣彼得堡的记忆缩影。还有一个细节发人深省。“我”还发现了一家店铺招牌上单词的拼写与记忆中不大一样。纳博科夫是俄英法三语作家,作品中经常夹杂外语和文字游戏,通篇英语文本突现的俄语招牌也流露了他对俄语的喜爱与自豪。他说过从俄语写作转向英语写作“是非常难的一种转变……我不得不放弃我的自然语言,我的自然习惯用语,我那丰富、无限丰富而顺手的俄语,而去操二流的英语。”[2]最后作者借“我”之眼回到故国,却惊觉“这不是我记忆中的俄国,而是今天现实存在的俄罗斯,这个令人绝望的奴役国度,这个永远不是我故土的国度。”字里行间浸透了作者对这个“警察国家”的不满与厌恶,但一切终究是他编织的梦,现实的苏俄政权使他不能重返故土,只能通过书写祖国文化来化解这浓浓乡愁。
   3.文化局外人
   《博物馆之旅》创作于作者侨法期间。小说中除了有对苏俄社会的批判,还透露出作者对当时主流文化的思考。“我”是个孤独离群的人,脾性古怪。故事伊始“我”对朋友的嘱托并不热心,甚至想借故推脱,入馆后也是百般挑剔:“馆内的一切都毫无新意——灰不溜秋的色调,死气沉沉的展品,一切都生气全无。”[1]小说前半部分花大量笔墨对展品铺陈,可谓眼花缭乱。“我”对于保管员的敬而远之很欣赏,认为这是相当“礼貌”的。描述高达先生时,作者说他的“脸酷似俄国猎犬,”而且“舔骨头的动作也和狗一样”[1],颇有调侃意味。
   独特视角背后体现的正是作者对当时法国庸俗社会文化的嘲弄 (1938年旅游业盛行,观光旅游可谓中产阶级的消遣)。小说描写的显然是法国博物馆,展品体现却不是高雅艺术,而是死寂与诡异。作者写道:“令人尊敬的矿物躺在露天的纸型坟墓里”。“我”看到一张长着黑色怪瘤的“绅士”照片,觉得很像“冻结的蛀虫排泄物”。字里行间透露的是对空洞的中产阶级文化的嘲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观光这个想法,无论是参观博物馆还是古建筑,我都很厌恶。”[1]
  普里西拉·迈耶在《纳博科夫的短篇小说》中注意到了“俄耳甫斯”的意象。迈耶认为“在《博物馆之旅》中,主人公回到俄国其实是回到了地狱之国;故事结尾,他逃出了这个苏俄地狱,却无法带回任何在俄国珍爱的人和物。”[6]这个细节完全符合全文诡异灰暗的基调。原文描写博物馆,用了“灰暗”、“令人厌恶”、“迷雾重重的深渊”以及“石棺”、“头骨”、“圣经”、“渎圣者”等宗教色彩词汇。馆长要求我用红笔签订协议,而在西方文化中,只有和魔鬼签订协议才用红笔。这些细节都在构建一座地狱般的博物馆,而“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与记忆的迷宫中重返故乡。因此博物馆是历史的象征,也是当时主流中产阶级文化的象征。1937年纳博科夫流亡法国,国际联盟给俄国流亡者配备了“南森”护照,包括纳博科夫在内的流亡者常常“处于物质的贫困和思想的奢华之中,在小人物、幽灵般的德国人和法国人之间,我们,流亡者们,碰巧居住在他们多少有点梦幻似的城市里。这些原住民在我们心里和用玻璃纸剪出来的人形一样单调透明……”[7]这一时期的纳博科夫只能被这席卷而来的主流文化和记忆裹挟,沦为一个孤独迷茫、格格不入的文化局外人。
   4.结语
   纳博科他身处庸俗世界,认为这并非本真的世界,他在创作中对这个世界冷眼旁观,内心升腾的却是化不开的乡愁和文化局外人的窘境。
   注 释
   [1]Vladimir,ries of Vladimir Nabokov,Vintage International,1997.
   [2]潘小松.固执己见.纳博科夫访谈录[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
   [3]王卫东.论纳博科夫的时间观[J].国外文学,2001,(1).
   [4]钱文忠.巴赫金全集(第3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5]博伊德.纳博科夫传[M]. 刘佳林,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Meyer,Priscilla.“Nabokov’s Short Fiction”.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Nabokov,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7]纳博科夫.说吧,记忆[M].王家湘,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作者介绍:卜杭宾,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文学)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304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