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饰绘画——变形的论文_美术论文_中国论文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美学
【摘要】中国绘画是一种装饰的艺术。变形又是装饰绘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艺术中,装饰变形是创作形式美的有效手段。本文阐述了装饰变形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形式。
【关键词】装饰变形 装饰绘画 基本类型 基本形式中国有着悠久的装饰艺术史,从原始时代的彩陶到秦汉的青铜艺术,壁画艺术,再到明清时代的文人绘画,直至当今艺术界,艺术作品都不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再现,而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既来自客观生活,又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和文字素养培植出的一种再创造。有人说;西方绘画是坐着看世界,中国绘画则是转着看世界。此语未免过于自大,但却客观地体现出中国绘画中的一种主观意味。因而可以说中国绘画是一种装饰的艺术。变形又是装饰绘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艺术中,装饰变形是创作形式美的有效手段,如;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艺术;夏商周战国时期的青铜艺术;秦汉时期的大型兵马俑和墓碑石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唐代的壁画泥塑;宋代的山水人物,无一不闪烁着装饰变形的奇异光彩。
一、装饰变形的基本类型
1.依物变形。通过写生,观察或者记忆默写所搞得变形,即依物象为根据的装饰变形,它是装饰变形的第一种形式。这种变形一般变化的幅度比较小,结构和动态受自然形态的约束而较拘谨,但是,作为学习的过程,它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
2.依情变形。这种方法随意性比较强。俗话说:“得意忘形”,“情动形移”,讲的都是依情而变。这种变形一般幅度都比较大,可谓随心所欲,甚至无法无天。但它仍然是具象的,具有与物象本质基本一致的形体和结构,这可以说是装饰变形的第二阶段,比依物变形又高了一个层次,这种变形的难度比较大,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练习和艺术修养,否则,就会破坏物象本质性联系,成为无目的无内涵的“乱变”。
3.主观意象变形。它不是依物或者依情变形,而是依据主观意象的发挥,它并不注重物象的形态和结构,
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对物象加以歪曲改变,这种变形多用于寓意和象征的艺术处理,艺术家所表现的主要不是物象的外貌形态,而是画家自我情感的表白和发泄。
4.抽象变形。抽象变形分局部和全面抽象两种,这种抽象变形,大多都是由物象的引发而出现的,因此,抽象并不一定完全与物象无缘。艺术家采用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意念和情感,有时把客观物象用非具象的写意手法来表达。这种抽象变形的手法,在现代美术设计中采用的非常普遍,而且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二、装饰变形的几种形式
1.平面变形。首先把物象从三度空间移到二度空间里,这是个创造性地魔变的过程,很多装饰变形首先从这里开始,平面化本身就意味着变形,一般采用把物象展开,压平,用线在平面上展示出物象的平面结构和景象效果。
2.立体变形。立体变形虽然自西方立体派绘画产生之后才明确提出来的,但在中国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中早已出现过。这在民间剪纸、民间玩具、木版年画、皮影的造型中都可以找到。立体变形是透过几何学的基本形态来分析分解对象,并把获得要素构成新的空间,通过缩短及透视,将表现的物象变形,
3.夸张变形。夸张变形是装饰艺术的造型基础之一,是创造形式美的一种手段,夸张变形要有艺术独创,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的敏感,古人说:“情动形移”,变形是主观情绪的热烈抒发,是情绪影响视觉的结果,想象力与变形关系十分密切,变形就是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认识的结果。缺乏想象力的变形是空洞的变形,因此,夸张变形既要有情又要有理。
夸张变形必须要有根据,根据就是画家对物象的结构、特征、动态、习性等认识,凡是生动有感染力的夸张变形,都基于这个根据。夸张变形不是无目的的乱变,而是有意识的艺术夸张,如形体夸张、动态夸张、力量夸张、神态性格的夸张等。
艺术形象不是自然形象的翻版,装饰变形也渗透着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把物象理想化,把现实理想化,是装饰艺术的普遍特征之一,在装饰变形中,物象不受客观、时间、空间以及透视结构等的限制,浪漫主义的、理想化的、寓意的、象征的艺术手段是艺术家所应熟悉的。理想生活的典型美,是装饰艺术创作的原则。要把物象理想化,需要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艺术想象力是画家最杰出的本领,艺术家靠想象力创造美,而读者靠想象力欣赏美。因此,装饰变形完全是艺术想象力的创造活动,丰富的设想和联想是艺术想象力的基础。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meixue/83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