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世界哲学 > 从世界历史发展看人类学时代与人类学哲学

从世界历史发展看人类学时代与人类学哲学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世界哲学


  我们处在怎样的时代?世界历史潮流在怎样发展?当代的时代精神是什么?在我们进行当代世界的哲学思考时,这些问题是不能不考虑的。

  

  一、人类历史的优化发展:走向人类学时代

  

  (一)人类历史从世界历史时代向人类学时代发展

  

  在地质史上最短的全新世的1万多年里,是人类从动物史转向人类史,即创造自己的文化和文明的时期。这种人类史的生成发展表明,地球进入了人类时代。而自工业革命开始的“人类世”则是人类由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转而主宰地球生态系统的开始。人类时代应当从人类的产生,即精细地制造工具时算起,因为精细人造工具的出现,如细石器的出现,是人的经验、智慧与自然物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地球史上明显的新事物,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生物进化的新的发展方式:即优化发展方式。进化是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单纯的自然过程,并且主要通过基因突变在代与代之间体现出来。而优化则是人在生存实践中,智慧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可以出现在当下的工具改进中。它使人能够超越自然进化的纯物质的慢节奏和自然必然性,跨入由人的智慧推动和控制的优化时代。优化是心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相互结合而产生的宇宙中的最高级、最快捷的发展方式。人类本身的现代发展,或许不能说没有进化的踪影,但主要是优化这种心一物协同发展方式的产物。可以说,支配无机自然界即宇宙世界的发展方式是演化,其支配力量是引力与斥力,其时间尺度是亿年;支配有机自然界即生物世界的发展方式是进化,其支配力量是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时间尺度是万年;支配人类世界的发展方式则是优化,其支配力量是工具与智力,时间尺度是年。①地球的人类时代就是人类开辟这种优化发展方式的时代,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只是它的铺垫。优化以自然为基础,以工具为前提,但却以人的需要和智慧这种心力为动力,而以工具技巧和文化的形式体现出来,形成为人的社会进步。

  

  理解人类的这种优化发展方式,对理解人类学时代的来临是非常重要的。优化发展方式的内在驱动力,迫使人类时代不断进步。人类时代在脱离开原始群之后,一是氏族和部落时代的形成,即最初的原始文明。紧接着是封建国家时代,它像明珠那样在中世纪点缀在世界各地。其相互联系也只是局部的,个别的。只有到了以工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时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商品大炮在世界各地鸣锣开道,全世界才联系起来,地方历史的汇聚,成就了世界历史时代。

  

  “世界历史”与编年性、史实性的世界史不同,它是由黑格尔发展起来的哲学概念,实际指的是人在历史中的发展和人的自由的实现。它的现实世界的起点,应当从蒸汽机这种超自然力量的发明算起。依据马克思的定义,它一是指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基础上的商品交往,它突破了国家之间的孤立的存在,把整个世界联系起来。二是与这种普遍交往相联系的人的关系和能力的发展,这就是人们的类群关系由‘‘人的依赖关系”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发展,①这也就是人的自由的不断实现。三是与此相联系的人的伦理精神的发展。在氏族部落时代,最高伦理精神是部落生存精神,个人可以为了部落或氏族的繁衍生息而作为牺牲品贡献自己的身体。在封建国家乃至资本主义国家的时代,国家主义是最高的价值精神。而随着世界历史性的交往,国际主义、世界主义精神也开始升起。所谓世界历史时代,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们摆脱种种民族的地域的狭隘眼界,而日渐为世界历史的眼光所代替,人在伦理精神上也日渐为国际主义、世界主义、人类主义所代替,人成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但这在目前还只是少数人达到的境界,就人类的大多数来说,还不可能达到这一高度。因而,我们认为,仅仅依赖世界性的经济交往而实现的世界历史发展,就其主流而言,还不能突破国家的大限。


     因为这种世界历史是建立在物质交往即物质利益的基础上的,而国家则是他的最高物质利益保障。因而,他不能突破国家主义的局限而上升到世界主义的高度上来。其突出表现是:当今的跨国公司,依然不能不以它的祖国为依托。这些现象表明,世界历史的发展还是有局限的,或者至少在现代来说,它还是有局限的。并且,这种建立在物质交往之上的世界历史,无论怎样发展也不能超越人们的物欲、权欲、制胜欲、统治欲的局限。所以,它不仅随着财富的增长把世界变成了空前的两极分化的动物世界,而且在它发展的顶点暴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原子武器的统治,以及今天的人类世界呈现为紧张的动物般的对立。因而,所谓由世界历史的发展通向自由,指望它实现人的全面的人类学关系,看来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它不仅解决不了人类的问题,而且任其发展还有可能走到反面,导致人类在“全新世”“人类世”所创造的文明的终结。因而,它还有待于向新的历史阶段发展转变。我们认为,当代的时代精神,就是由世界历史时代向人类学时代发展转变,因而人类学精神日渐发扬的时代。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由‘‘物的依赖性”向人的‘‘自由个性”发展的开始。


     只有向人类学时代迈进,才能进一步让地球的人类时代延续下去,才能改善‘‘人类世”这一转变是有希望的,因为人不仅仅只是控制外物的欲望的存在物,他还是知道‘‘控制自己的控制”和欲望的理性的存在物,这种理性只有当传统的非理性的发展方式让人们陷入生存危机的时候,才会升腾起来,成为支配人类行为的主流。_旦历史达到了自觉理性这一步,人类学时代就会到来。在目前的世界历史时代,还只是少数人才能达到的人类学伦理精神的境界,在进入人类学时代后,就会成为人类大多数的思想境界。

  

  (二)人类学时代的曙光正在到来

  

  那么,何为人类学时代?提出人类学时代有什么根据?这里所谓人类学或人类学时代,既是个历史发展范畴,也是个哲学价值范畴,它指的是人类力争按其良好本性的自我实现和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其实,人类学时代早就存在于人们的理想中,东方自古幻想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②西方对自由王国的千年梦想,马克思的人类学共产主义,就是它的梦想体现。人类学时代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基本生存关系,由盲目的必然性的统治,转化为由人类理性的自觉而合理的调控,从而为人类的合理生存奠定基础的时代。这_问题我们后面再讨论。这里要强调的是,人类学时代的优化发展特征,已若隐若现地浮现在今天的历史中:

  

  其人类进入依赖智能技术和智力圈而生存于自然界的智能生存时代。在地质学家看来,工业技术是“人类世”的开始。人类在今天除了深海和太空还有待深入开发之外,智力性的技术已经深入各个方面,以至于可以说,人类是作为_种智能技术存在体生存于自然界。不仅如此,人类技术已经进入对自身智力的调控时代,并创造出了一个调控它自身的环绕地球的信息圈、智力圈,使本来存在于人类头脑中的智力,借重于技术而成为客观化(电脑)、系统化(网络)和世界化(形成地球的智力圈)的新的地球存在,它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物。正是这一智力圈层,使人类技术进入了人类学时代,因为人类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智力对行为的调控。同时,人类的智力技术也深深改变了人本身的处境,任何一个偏僻地方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和全世界联系起来,与他们的情感和要求,痛苦和希望,对真理的追求和对正义的坚持等等,在精神上联系起来,世界同时变成了精神存在体。所谓“地球村”同时是一个精神联系村。而精神固然有欲望,但它也更有理性,一种权衡人类关系的轻重安危的生存理性在不断成长。而进步就发生在理性对于欲望和野心的调节和改变之中。这也就是说,正是这种智能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可以通过技术而超越民族和国家的局限,以及通过精神文化和思想追求而联结为休戚与共的整体,这是使人类作为一个生存共同体、智力共同体而进入人类学时代的标志之一。

  

  其二,知识经济使人类进入依赖知识和创新而生存发展的人类学时代。人类今天一切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经济活动,都成了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活动,无论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

  

  三、第四产业,以及第五产业,都以知识和创新而不是以资本或政治为前提(它们已降为物质基础和管理方式)。而任何真正的知识都像技术那样是人类性的,以知识为本、创新为本的经济,不能不使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生存方式进入优化的全人类通则的人类学时代。

  

  其三,全球化运动是人类走向人类学时代的实际运动。经济全球化使人类日益在经济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手段、思想文化规范等等进入全人类一体化的方向,由此产生的全球性问题、全球性思维、全球一体化、全球治理、全球政治、全球政府,或爱因斯坦提出和追求而当前又热起来的“世界政府”以及马克思所说的人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世界公民等等,都迫使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上升到世界主义、人类主义,即全人类一体主义,因而它实际上是全人类进入人类学时代的历史优化运动的主体部分。

  

  其四,生态危机促进了人的生态觉醒,生态觉醒又促进了人的人类学精神的觉醒。全人类在生态问题上的共同感受和共同要求,促进了人与自然界作为同一个生态整体的人类学时代的提前到来。环境伦理、生态伦理成了突破民族伦理、国家伦理、主义伦理、宗教伦理而走向人类伦理、世界伦理的脚步,有力地开辟着人类学时代。

  

  其五,全人类问题及其人类学价值的解决方式,促进人类走向人类学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全人类已经形成为一种休戚与共的生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一系列研究全人类问题的科学、思想、伦理、文化、哲学的学术思想的出现,人类学价值、人类伦理以及人类共存理性精神的张扬,全人类对于地球生态的关切和公共精神、协商精神、共臝精神和共存理性的出现,表明全人类作为一个精神整体、作为命运共同体走向了人类学时代。

  

  其六,政治上的和平、发展、环境与合作的时代,推动政治走向人类学时代。人们公认,当代世界在利益的对立、竞争、冲突之中出现了和平、发展、环境、合作的世界性呼声和行动,而任何世界性的和平、发展、环境、合作都是人类学问题。各国需要团结起来解决气候变暖而防止地球生态崩溃、防止核灾难、‘核冬天”的共同要求,人类共同的和平生存、健康发展的要求,不能不促使人类学精神的张扬。在这种世界趋势的背后,不能不是人类学价值精神的支撑和进一步的发扬。联会国是这一精神和这一努力的集中体现。呼声日渐高涨的联合国世界政府,将有可能从制度上推进这一方向。这些无不表明了人类学精神的增长,世界主义、人类主义思想日渐兴盛,等等。

  

  其七,各种实证的人类学分支学科的深入发展,也促进了人类学精神的张扬。在马克思时代,实证的人类学刚刚出现。20世纪初,人类学也主要是传统的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宗教人类学、哲学人类学等。而世纪之交和21世纪以来,由于广泛的直面人类问题的需要,人类学的分支学科深入发展,也有一些传统上与人类学无关的学问,也上升到人类学高度看问题。如生态人类学、环境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社会人类学、都市人类学、体育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美学人类学、文学人类学、艺术人类学、政治人类学、法律人类学、发展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等等,都表明了人们在思想和思维方式上向人类学方向的深入,有的学者已经提出了当代思想史的人类学转向问题,以人类学反思当代文明的发展问题。人类学成了推进人类走向人类学时代的学科。从实践上看,以促进自然与人类之间以及人类社会内部相互之间的协调为目标的‘‘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2009年7月在昆明召开),到会有4000多位代表,足见人类学问题研究之盛。

  

  其八,哲学早就开始了向广义的人类学方向的开拓。从哲学上来看,人类学思想产生得更早。且不说康德的‘‘实用人类学”已经是一种哲学的人类学方向,即就有联系的发展言,叔本华就已开始了哲学的人类学转向,即根据人的形象来解释世界。而青年黑格尔学派的重要成员,也在对黑格尔自我意识的研究基础上,向人类学方向发展,出现了像费尔巴哈、鲍威尔、施蒂纳等一批研究人类学问题的、有人类学价值倾向的哲学家。这种对人的研究和对哲学的人类学方向的深入开拓,在马克思那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他一些哲学家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可以说,现代哲学出现了一种奔向人类学的主流。海德格尔就曾指出过这一点。而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其所探索的问题也属于人类学哲学的范畴。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当代世界的历史发展,促使人类开始进入人类学时代。当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人们生存方式的世界化发展,迫使人类已从民族生存、国家竞争生存发展到人类一体生存、世界协同生存、人与自然共同生存的时代。当代世界科技的发展,已把人们从民族整体、国家整体升华成了人类整体、世界整体;当代世界历史发展出现的问题和任务,已从民族的问题和任务、国家的问题和任务上升成为人类的问题和任务;人的发展也从民族公民、国家公民的职责发展到世界公民、人类公民的职责。与此相联系,人的伦理观念也从家族伦理、氏族部落伦理、民族伦理、国家伦理,向世界伦理、人类伦理、自然伦理(生态伦理)发展,从而让20世纪还当红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也成为明曰黄花,世界主义、人类主义、自然主义有可能成为时代旗帜,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更加伟大的人格理性的提升和世界历史性进步。一切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重要哲学家科学家,都抱着一种世界主义、人类主义理想。歌德、康德、卢梭、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雅斯贝尔斯、爱因斯坦、罗素等等都是世界主义、人类主义哲学家,他们都希望人类走出狭隘观念的局限,让国家成为相对的存在(马克思甚至强调‘‘国家的消亡”),从而为全世界每个人与一切人的自由解放而奋斗。联合国在世界事务中日益重要的地位,以及爱因斯坦“世界政府”的再次提出,表明了这一方向。

  

  二、人类学时代的哲学:人类学哲学

  

  人类是有许多问题、许多限制的存在物,因为任何人都不能不处在人与自然界的、人与人的关系之中生存。而关系既开拓着人的自由度,也限制着人的自由度。其中比较重要的关系,是人的类群关系,它的发展直接决定着人的自由的实现程度,因而,它最受哲学家关注。这里,我们主要从这一关系,考察人的自由发展这种人类学梦想。

  

  (一)从卢梭、马克思的人类学梦想说起

  

  康德和卢梭都是想对人类的这种类群关系找到一种理想状态的人。卢梭在他的《社会契约论》第1卷第6章中谈到,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

  

  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①

  

  这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梦想,人作为社会存在物,是不可能不以群体结合的形式存在和运行的。但是,要么是群体压抑了参与者个体,要么有个体的自由而少了群体的整体追求,其结果还是每一个个体受损。所以,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就在于想找到这样一种个人与集体都能自由发展的社会结合形式,它既有利于“全部共同的力量”的提升,而共同力量的提升又在于保障个体的自由,使个体服从群体也就是服从自己本人的自由意志。这当然只能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关系境界,也是一种对人的人类学关系的梦想。

  

  卢梭的这一梦想也吸引了马克思。马克思不止一次提到这种人的群体结合梦想。1848年,他终于以更为精粹的语言表达了这一梦想: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种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这一提法的科学性在于,这样一种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梦想,是建立在不再有阶级对立的,即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合理化前提之上的,这在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当然难以实现,因为它还存在着‘‘资本”这一非人性因素的统治,存在着人们在经济分配关系上的两极分化。而在既有的社会主义社会离这一方向也还很远。重要的是,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伟大的人类学价值原则,即在生产关系合理化基础上的‘‘每个人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价值原则。“每个人”表明这一原则是建立在个体人的基础上的,因而不可能以集体压倒个人;“一切人”它可以指称有限的集体,也可以指称全人类。由于马克思的哲学大都是针对全人类说话的,因而,马克思的这一梦想,是关于每个人以及全人类都能自由发展的梦想。全人类的自由发展,是建立在每个国家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基础上。这是马克思提出的伟大的人类学价值原则,是当代世界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或其他任何社会都应当趋向的价值方向。因而,这样一种梦想,也就是人类学哲学的梦想。

  

  (二)人类学哲学的提出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哲学。如果说,还在世界历史刚刚发展的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人类学梦想的话,那么,在人类学时代行将到来的今天,首先也就需要一种立足于人类、为了人类而推动人类走向人类学时代的新哲学,这种新哲学应当名之为人类学哲学。它建立在人的人类学原则——不是动物学的、不是生物学的、不是宇宙学的——作为人类的人类学价值原则的基础上。一般认为,人类学是关于人类的科学,是关于人类的一般本性和它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的科学。如果这是正确的,那么,人类学哲学则是在这种科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根本关系,研究人类如何能够合理生存、健康发展并不断走向自由解放的哲学。为此它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和人与人的不合理关系,研究人类世界的不合理、非法性问题的存在、根源以及如何改变,它也因此成为一种深入研究当代人类问题及其合理化改变的哲学,因而是根据人类世界的当代问题而推动人类以优化的方式向未来理想世界发展的哲学。

  

  这样一种人类学哲学,与马克思的哲学开创直接相关,因为马克思开创了这一哲学的‘‘每个人与一切人”的人类学价值原则。西方有一种看法,认为马克思是一位阶级斗争专家,马克思主义就是阶级斗争学说,而阶级斗争已经不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了,因而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等等。这种看法的错误在于,没有全面理解马克思。其实,这只是一种片面的狭义理解。马克思还有更为广阔的广义的一面,这就是人类学的一面。即在阶级性的马克思之外,还有个视野更为广阔的坚持“全人类解放”的人类学价值原则的马克思。从哲学上看,马克思是最早从人类学走上了人类学哲学的哲学家。他的学说是建立在对费尔巴哈、鲍威尔、施蒂纳等构建的唯心主义、非历史、反社会、不科学的关于人的哲学学说深入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构建了他的开辟了在社会性和历史性基础上的、唯物主义的、科学的人类学哲学方向——即他所说的作为‘‘世界公民”的哲学。我们今天能够提出人类学哲学,主要是根据马克思的思想提出来的,马克思对‘‘世界公民”的哲学探索,就是对人类学哲学的开创。

  

  三、人类学哲学的价值追求:人类世界的人类学发展

  

  人类学时代是一种有强烈价值倾向的时代,人类学哲学也是一种有强烈价值追求的哲学。或者更正确地说,它就是一种追求全人类生存发展的价值哲学,是关涉全人类命运的人类学价值哲学。因而,它不是空洞的,它体现为一系列的对生存合理性的追求:一是追求人类生存关系的合理化,二是追求人的社会生活的合理化,三是追求人类精神世界的主导精神的合理化,四是追求人类生存环境的合理化,具体说来就是:

  

  其一,追求人的基本生存关系的合理化,人类学化。人的基本生存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言,这在今天就是走向生态生存、生态文明的方向。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们赖以生成的血缘族系关系,决定着人的种系生存和种系存在,它在今天就是向民族的、国家的平等与友好方向发展;二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关系,这是人们取得物质生存资料的基本关系,决定着人们在物质方面的社会地位和利益所得,它在今天就是向社会所有制和消除两极分化的均衡经济学方向发展;三是人们赖以共存的类群关系,这是支配着人的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的基本关系,一个社会的统治一从属关系就属于它的范畴,它关乎人的自由的实现,其方向是向自由人的联合体方向发展。这三大关系加上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是支配人类生存的基本关系,它在今天的上述最优发展方向,就是人类学哲学应当追求的价值方向。只有这些基本生存关系的合理化,人类的生存发展才能向合理化方向发展,才能为人类的共同生存奠定合理性基础。

  

  其二,在上述四种基本生存关系的合理化、人类学化基础上,追求每个与一切人的生存合理性的实现。这可以从马克思的思想推断出来。马克思的人类梦,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但是,自由的实现是有前提的。从人类学角度来说,人的直接目的绝不可能一下就上升到对自由的追求,他作为生命有机体,首先是要生存,是合理的健康的生存;而它作为社会人,是在生存的基础上发展,是合理的健康的发展,因为人是有追求的存在物,没有发展的生命延续不是人的理想。而这种发展的方向,才是不断在现有条件下而实现的自由解放。没有生存,没有发展,谈不上任何自由。所以,马克思强调的不是自由而是‘‘自由发展”这种自由发展当然以合理生存为前提。如果以上考虑是对的,那么,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共识,这就是人类作为人类的人人都会同意的价值原则:即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基本生存关系合理化基础上,实现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合理生存、健康发展与不断走向自由解放。这是人类学哲学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人类学时代的人类学价值原则。

  

  其三,人类学时代的最高价值追求,是自由、真理、正义成为时代的主导精神。这是建立在以上两大价值追求之上的最高价值追求。

  

  人的人类学特性不是简单的,它是丰富的,它从人的互相承认、互相尊重的本性发展到人的人格理念,其直接要求就是人类学价值原则的实现,而其最高理性或者说哲学理性,就是对人类世界的自由、真理、正义精神以及世界和平的价值理想的追求=“自由”是基于人的良善本性的发展意志的实现,是人类——它的每个人与一切人一一“自身的,’人性的、精神的、人格的自主发展,没有自由便没有人性的充分发展实现,人就不可能成为一种具有高尚人格理性和创造精神的人“真理”表面上是就人的认识与对象的契合关系而言,这在自然科学方面当然是这样,但是“真理”更是一个人类学概念,它在实质上特别就它作为社会真理而言,它是人与人之间超越自身利益的狭隘眼界而对客观准则的坚持。


    只有能够坚持这样的超越自我的真理原则的人,才能进一步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坚持正义。‘‘正义”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坚持的价值公平,以及对不公平的扶正精神,它对每个人和一切人都是最高的人类学价值精神,是任何共同体、任何社会体内部和相互之间的合理生存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自古以来“正义”就以各种具体的社会要求表现出来。没有真理和“正义”即一个时代的公理,就是没有合理性支撑的社会,而没有合理性支撑的社会,就不能不是一个走向腐败、动荡和有待改变的社会。

  

  其四,在弘扬人类共存理性精神的基础上,追求全人类和平友好的人类学关系的建立。这是由于,自由、真理、正义的存在和通行,有一个前提:这就是社会的安定和世界的和平,人类的不同政治共同体之间没有敌意、没有战争的和平。在敌意和战争状态下,一切都会扭曲,一切都会改变。因为战争是生杀予夺的人间大事,任何自由都不可能有碍于战争的要求,任何真理和正义的性质,也都会因战争而改变性质或不得不被搁置。而任何战争——这里主要是指原发动的侵略性的战争,不仅是对相关人们的生命和自由的剥夺,不仅没有真理和正义可言,而且以牺牲自由、真理和正义为代价。所以,从来造成灾难的都是战争,从来的战争都是对人的人类学价值要求——合理生存、健康发展与自由解放的剥夺。原发的、侵略性的战争就是罪恶。至于被动应战,自我保卫,那是为自由而战,为真理和正义而战!所以,在人类学时代,首要就是克服战争的原发萌动,实现世界的永久和平。在和平的基础上,才能让自由、真理、正义精神成为时代的最高的支配精神。

  

  这些价值追求,就它还没有实现而是要通过奋斗才能实现来说,它依然是一种梦想,并且是由卢梭、马克思等所开辟出来的人类学梦想的具体化。特别是马克思,他直接指出了人类生存的基本价值关系,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人的民族关系、生产关系和类群关系的合理化发展等问题。例如他强调:要“从社会自由这一必要前提出发,创造人类存在的一切条件”这种“人类存在的一切条件”当然包括自然条件、物质条件、制度条件、精神条件等人类生存发展的价值基础。他还强调:“任何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何谓“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可以认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四大关系的合理化,就是人类学化了的‘‘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根据马克思的这些价值要求,结合当代世界的现实历史发展问题,可以认为,当代的人类学哲学的最基本的价值原则,就是通过生存关系的合理化而力图实现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合理生存与自由解放有的价值原则。人类学哲学,就是追求这种价值原则不断实现的哲学,这无论对于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以及其他什么主义来说,都是应当的,合理的。认识不到这一层,或不愿意这样做,那就可能脱离人类学时代的文明发展大道,成为一种落后的孤立的存在,那当然是不可能长久的。

  

  四、人类学价值理想的实现:以全人类友好交往与世界和平为前提

  

  (一)人类学价值理想的实现途径

  

  所谓人类学时代,就是人的人类学特性得以丰富发展的时代。人的人类学特性,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承认、互相尊重的人性,它既是“让自己生存也让别人生存”的西方人性,又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东方人性,总之,人类应当超越那种把自己的生存架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动物学原则,而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人类学原则。这样的人类学原则是不需要战争的,是与战争相对立的,正像一个国家内部不需要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那样。或许有人会说,人类已经太拥挤,因而必然会相互排斥。或者会说,生态危机和资源匮乏使人类不能不为自己的生存而相争相斗等等。这虽然也是一种现实存在,但是应当看到,所有这一切,都是可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思想意识形态的进步及其对社会关系的调节而加以解决的。世界科学技术和思想进步史表明了这一切。地球今天的70亿人时代的战争并不比在7亿、10亿、20亿人时代的战争更多,而且普遍比那时生活得更好就是明证。人类的一切问题都是可以通过科学技术和思想道德的发展提高加以解决的。人类学时代尤其是这样。在此基础上,要大力发展人与人、族与族、国与国的世界性的和平友好交往关系,这种交往不再仅仅是打开“世界历史时代,’的商品交往,而更主要的是人的交往,如文化交往,科技交往、学术交往、思想交往、教育交往、青年交往、公权交往、官员交往、私人交往、旅游考察交往、生活体验交往等等人性的、人情的互相认同的交往。通过这些互相交往,应当达致这样的新型的人类学关系的形成:即‘‘人一境关系”生态化、生产关系合作化、经济关系均衡化;家族关系人际化,族内关系族际化、国内关系国际化;类群关系自由化,世界关系人性化,等等。通过种种关系的人类学化,达到人与人的‘‘道不同而相尊重,人不同而相理解,教不同而相信赖,墅不同而相交往”①并把这些人际关系推广为文化与文化、宗教与宗教、主义与主义、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实现孔子的伟大的人与人的人类学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它在今天的推广: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人所不欲,勿施于境!这也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不仅是东方的人类学梦想,在今天也应当是全人类的人类学梦想。

  

  (二)通过世界和平实现全人类共同生存

  

  因此,人类今天的最大问题,人类走向人类学时代的最大问题,人类学哲学的最大问题,在当代,就是如何实现和平、确保和平的问题。人类今天的发展状态是复杂的,它有200多个国家,2000多个政党,20000多种宗教,这些都是把人类分割开来的刀子,挑起人们争端的鞭子,任何既掌握权力又有疯狂野心的人,都可以挑起不义战争,而今天人们制造的核武器,又是可把人类毁灭50次的宇宙的原子结构力量。所以,不消灭这些核武器,没有一个能够统驭人类各种权力机构的强大的世界政府,要想和平,只能是枕上空想。然而从另一方面看,两万多种宗教可以归向世界三大宗教,两千多个政党其实主要是立足个体自由的民主政党和立足于整体发展的集权政党。而两百来个国家中则出现了欧洲联盟、非洲联盟、东南亚联盟、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体系,以及更多的国际组织等。这些距成立世界政府也只有一步之遥了。那种破坏这一切的、志在毁灭他人的战争意志和置人于死地的武器追求,在一个真正的世界政府的干预下自然也就无处藏身。在今天,要使地球的“人类时代”和“人类世”得以延续并向良性发展,要实现人类学价值理想和推进每个人与一切人的生存合理性的实现,那就首先要实现由世界政府主导的永久和平。在此基础上,才能高举自由、真理、正义的大旗,开辟伟大的地球文明的新时代。因为,世界历史发展,迫使人类已从民族生存、国家竞存、走向全人类一体生存、世界协同生存、人与自然共同生存的时代。如果还不成立能够主导这一趋势的世界政府,一切都可能成为空话,人类也就摆脱不了由自己的动物本性所酿造的灾难。人类学哲学的世界性任务,就是通过追求世界和平而开辟人类学时代的哲学。

  

  总之,人类学哲学也就是一种世界哲学,而这种世界哲学——它的主要价值追求,又是可以而且应当通过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和问题的特殊性而返回自身,成为民族的国家的各有其特殊性的哲学追求,以及返回为每个人与一切人的个人哲学追求,因为它本来就是追求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合理生存与自由解放的哲学。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shijiezhexue/2780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