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喜剧表演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拥有着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蕴,如平遥古城、云冈石窟、孟县藏山等有众多的历史上有名的文物古迹在这里遍布。山西同样也是民歌之乡,山西有许多的民歌都堪称流传于世的经典,例如《绣荷包》、《想亲亲》、《看秧歌》等。这些经久不衰的名曲的演绎,自然少不了歌唱家对于山西民歌演唱技术的精心探究,其中独具特色的山西民歌润腔技术,对于整个山西民歌独特的演绎方式来讲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十里不同音,各有各的腔”以及“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些谚语,都十分有力地说明了由于政治文化因素或地理环境的不同而造成的民间音乐的差异。
一、润腔类型的基本介绍及其艺术特色
1、基本润腔。对于山西民歌的演绎是以音乐的速度、力度以及节奏节拍等方面的变化来表现即属于基本润腔。一首民歌的节奏节拍和速度会与这首歌的风格特色有着很大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在对欢快、愉悦的心情或气氛进行描述时,歌曲的速度应该是以中快或者较快为主,比如在《亲疙蛋下河洗衣裳》一曲中,其整首歌的速度是根据故事情节的安排而由稍快到中速的这样一个发展的模式。刚开头的四句以轻快的方式向我们展现着的是一个青春洋溢、活泼可爱的情景,一位小姑娘在深山的小溪旁边洗衣服,她双膝盖直接跪在水旁边的石头上,水面倒映着少女的曼妙身姿,此情此景不得不使得情哥哥为之动容,因此,才有了后续故事的发生。
相对而言,在对悲伤、沉痛的心情进行表达时,节奏通常是比较舒缓的。例如《左权将军》是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在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壮烈牺牲的左权将军而创作的一首民歌,整首歌无论是从歌词到曲调以及其所创作的节奏节拍来讲,无不在表达着以后总怀念而又沉重的心情。
中速这样不快不慢的速度适合于对坚定、雄伟以及豪放情绪的表达,例如在《建立民兵》这首歌曲中,即是运用简洁的语言十分形象地展现出了军民齐心抗战消灭鬼子的慷慨激昂的心情。富有气势的曲调以及匀称的节奏赋予了整首歌威武与雄健的色彩,而其音乐中更为值得赞叹的是一种勇往直前的豪迈气势。
力度指的是在进行歌曲演唱时对声音强弱的处理。对歌曲的正确处理能够更加有利于表现歌曲的风格与特色,能够正确处理歌曲中力度的强弱也成为了润腔中的一部分。《二婶婶》中描写了被青年拦在回家路上的姑娘紧张与害怕的心情,当其唱到:“他要拦俺俺不敢吭”时,应当将声音的力度尽量控制的微弱一些,如此才能表现出姑娘对于青年黑夜拦路的焦虑心情。又如《建立民兵》中表现鬼子被消灭后的心情时,声音应该是充满着激情与力度的。
重音移位即是改变重音的位置,旨在为了突出表达某些词而采用的一种加强语气的润腔形式,演唱者在重音移位上的恰当处理,能够打破歌曲之间传统的强弱规律而产生一种活泼幽默之感。例如杨仲青演唱的歌曲《那是谁》其中的歌词“妹”本来应当是在弱拍上出现的,但是在实际演唱中,将其处理成了重音,因而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强调作用。
2、色彩润腔。在音质、音色上的变化即属于色彩润腔。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即是通过对装饰音的运用,使得所唱歌曲的旋律更加婉转动听,以达到在艺术上的表现更为充分与完善,其中主要包括滑音、颤音、揉音、波音、伊音等润腔技巧。
滑音是在民族音乐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装饰音,它可以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以及前滑音和后滑音。例如《旦哥相亲》中,“来”、“家”两个发音之后加上滑音,使得旋律更加的迂回曲折,更能够表现出未见到其情妹妹的失落之感,如果不采用滑音进行装饰,则会因为感情表达的不够充分而显得过于平淡。
颤音又叫“嗽音”或“嗖音”,在众多的装饰音中,属于比较难以掌握的一种装饰音。它的音响效果是主要是通过声带、喉咙以及下巴的颤动而形成的。如在《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中的“石头”二字中的“头”字就运用了这种技法,通过颤音的运用,表达出姑娘对小伙子的喜爱之情。
在小提琴、二胡、以及古筝等丝弦乐器中运用手指计法所展现的揉音,在声乐中提及的并不多,而在民歌中,揉音是由气息对声带和喉腔的极为特殊的冲突而形成与其它歌词有明显反差的、对于某些字音比较特殊的处理。如在《一铺滩滩杨柳树》中,通过对“甜”和“津”运用揉音技巧后,给人柔美,婉转的感觉。
波音是在两个音的或其上方或其下方之间加入短暂的辅助音而形成的,波音的分类比较多有单波音、复波音、逆波音和顺波音。在《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就运用了波音,以此表现情哥情妹对美好爱情的无限向外。
在音乐中最为常见的装饰音就是倚音。倚音根据时值的划分可以分为单倚音和复倚音。前后倚音的分类是根据位置而划分的。相对而言,单倚音会在一些抒情歌曲中用的比较多,如《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中的二四句最后都出现了前单倚音,以此表现出小伙子渴望见到心中美丽姑娘的激动心情。
3、山西民歌润腔技巧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山西民歌中演唱者使用润腔技巧,就特别像是在写作文学作品时运用修辞手法一样。如果在写作中,你有华丽的辞藻,丰富的语言,却不懂得如何来使用修辞手法对文章进行润色使其更为精彩,那么掌握的辞藻再多也是无异于写作的。山西民歌的演唱也是如此。山西民歌的艺术家在演唱时都十分注意对演唱技巧的掌握与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山西独特的音乐风格通过音乐的形式充分表现出来。
⑴、山西民歌声音造型的艺术魅力。在山西民歌的演唱中,声音的造型技巧也独具魅力,在对歌曲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时会利用这样的艺术造型表现技法。首先是抽声,在进行吸气动作之前应该先将声门屏住,阻住气流通过,让空气能够在声门的位置形成压力,运用这样的压力向里进行抽气,这样的声音多用于表现悲痛欲绝的唱段。而泣声是指在发声中带有很明显的倒吸力量并与顿弹音的气息进行结合而形成的,顾名思义,它经常被用在一些泣不成声的唱段中。哭声是音位偏低且声音宽而重的嗽音所形成的哭腔。如《逃难》描述的是人们背井离乡的逃难辛酸史;《左权将军》体现出对左权将军牺牲的悲痛与缅怀。
俏音也称为甜音和欢音,是在对欢
乐情绪进行表达时运用高音位的清亮的嗽音而表现出的俏音,还有笑声,是利用连续向外推气形成的嗽音与跳音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也类似于生活中的大笑的声音。如《会哥哥》就通过节奏的跳跃来表现姑娘与情人相会时的欢愉心情。
⑵、山西民歌中节奏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形成风格的重要环节之一便是节奏,节奏的特点及其自身变化对风格的形成可谓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在如今许多山西民歌的演唱家没有对节奏有更多的重视。
⑶、断音技巧的艺术魅力。断音是指在唱歌时气息“停气”时而运用的一种独特润腔技巧。在歌唱圆滑连贯地进行演唱时,会采用挫、截、领的润腔方法,能够使得唱腔产生一种柔中带刚且方中有圆的艺术效果。气口断腔中,运用补气、吸气、偷气等吸气方法能够使使得声音临时被打断。而截气断腔也被称为截音,是指在歌唱时故意地将咽、喉以及声门关闭,是气息截住之后再马上复原。刘改鱼在演唱《苦相思》中运用一种“倒吸气”的演唱技巧,这样的演唱技巧在听觉上感觉是气息不够,而这正是运用了左权地区人民的常用的一种说话的习惯方式。这样倒吸气的演唱技巧能够真切而恰如其分的表达出甜蜜中参杂着些许痛苦的意味,十分值得后人去学习与钻研。嗽气断腔在歌唱进行中通过收缩咽部肌肉与来自腹部收缩产生的气流进行一种更为巧妙的对抗,是声音能够在这样的作用下产生一种有规格的破裂,其实就像是在原有的音团中破阻而出,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轻微咳嗽极为相似。哈哈音断腔即是将舌根抬起在靠近软腭的地方阻止气流,加上与能够略似弹跳音的气息进行协调从而发出“哈”的音。弹跳音断腔指的是呼吸时的肌肉群突然收缩并与吸气时的肌肉群进行强烈而快速的对抗,使得挡气的声门被一股猛烈的气流冲击,并迅速将气流弹向上部的共鸣腔焦点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团音。这样的断腔相对于连音断腔而言对抗的程度会更为强烈,并且达到的效果也更加地突出。刘改鱼在演唱《樱桃好吃树难栽》时,“泪滴滴滴在了鞋尖尖上”以及“给哥哥你纳鞋帮”中“了”与“纳”两字在演唱时突然停止,这样的声音处理会与前文唱段形成强烈地对比,在情绪上表现出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浓烈情感。
不可否认,山西民歌中的润腔技巧是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一大特色,它根植于博大精深的民族声乐传统中,在一代代民族歌唱家的继承与发扬中更加完善,绚丽多彩。我们如果能够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更为精心的设计,就能使其在运用时更能恰到好处的表现山西民歌的艺术风格,更能为歌曲的表演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汪俊芳.浅析山西民歌歌唱技巧的艺术魅力.《黄河之声》.2013年16期
彭栓红.原生态民歌在民俗旅游中的功能及应用策略———以山西民歌为例.《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3期
汪俊芳.论山西民歌的地域性风格特征.《艺术评论》.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