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心理学
心理健康一直是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心理健康同生理健康一样也可以通过一些既定的指标来衡量。一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调查
1、调查范围及方法。通过2011年5月份在我院大学生中进行一次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抽样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也就是根据大学生心理阶段性特点,对该校本科学生进行了随机与分层问卷调查;并从“质的研究”角度,对调查的学生进行了互动式的分析探讨,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了解并作了较为详细的记录。本次调查问卷涵盖的学科包括各系各专业学生,学生分布为2008级、2009级,其中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94份,回收率为98%,其中有效问488卷份,有效率为98.8%。
2、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查,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少数大学生人生目标困惑迷茫。不可忽视的是,部分大学生的人生目标选择缺少远大的目标。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2)部分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带有功利性。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相比具有专业性、自主性、多元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必然受到商品经济文化的影响,反映在思想上更趋现实的特点。有的大学生虽然能刻苦读书,但功利性极强,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3)大学生情感不稳定。近年来,大学生恋爱趋向于低龄化、高速度发展、普遍化发展。长期以来,传统教育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智商成为教育首要问题,但却忽视了具有动力作用的情绪;(4)就业心理障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当前,大学生择业心理倾向于:择业的期望值过高、安全心理、求便心理和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困难;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医、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要遵循大学生发展成长的规律,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要确立、承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同时都是主体的模式,即“主-主”模式,突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之间的主体性,打破传统的“主-客”模式,尊重大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调动大学生的能动性。允许学生在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环境中学习。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参观考察活动,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改革开放成就展,利用影视资料、新闻媒体、社会舆论进行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教育。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举办征文大赛、讲演比赛、辩论大赛等方式,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教育、熏陶和引导青年学生。
2、端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相比具有专业性、自主性、多元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必然受到商品经济文化的影响,反映在思想上更趋现实的特点。众所周知,大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如何,直接决定着其学习的效果。大学生是否会学习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未来,甚至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另外,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紧跟科技发展前沿,不断推出科技发明创造。我们的大学并不是职业培训中心,大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思维,而这些都要以本人的文化素质为基础。因此,大学生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必须从根本上认识正确把握读书方向的重要性,必须充分利用大学时间,多读书,读好书,自觉调整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地完善和发展自我。同时,高校更应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3、引导大学生避免情感交往中的盲目性,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最为重要的关键时期之一,是大学生的心理走向成熟、人格趋于完善和稳定、确定自我未来的发展目标和职业目标的重要时期。此时,情感健康教育一定不能缺失,它关乎个体一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取向。长期以来,传统教育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智商成为教育首要问题,但却忽视了具有动力作用的情绪。因此,应该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开展情感健康教育就是通过情感认识、情感体验教育,让受教育者科学地认识健康情感的合理性,引导他们避免情感交往中的盲目性,懂得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达到塑造理想人格、培养社会所需合格人才的目的。
4、校正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这就使部分大学生陷入某种择业心理误区而无法解脱。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我国的高等教育并非缺乏基础性的素质教育,而是没有专业化的就业教育,高校的就业指导还没有细化到形成系统教育的地步。而高校通过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教育要让大学生意识到大学生就业不是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尽早做出职业生涯规划以便有利于个人发展。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性特点,分层次、分步骤地开展工作。在大学一年级,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认清自己的兴趣、能力;大二时,进行职业探索,让学生对今天想从事的职业和就业形势有一个充分、全面的了解,大三大四阶段,要作就业准备,包括积累实习经验,学习求职技巧等。总之,择业过程是对大学生各种心理品质与整体素质的综合检验,只有通过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建立一支完善的就业教育机制,并且形成良性循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三、结论
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成才提出的挑战,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挑战,而且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挑战,尤其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挑战。当前,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心理学家霍尔称这一时期为“疾风暴雨式的动荡期”。在这动荡期的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难以适应环境、人际关系障碍、生活上的挫折和择业上的难题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方法,把心理学中的心理引导,心理相融和心理共振等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张潇 闫明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15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