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心理学 > 积极心理学研究述评

积极心理学研究述评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它与传统心理学主要关注消极和病态心理不同,它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看待正常人性,关注人类美德、力量等积极品质,研究人的积极的情绪体积极的认知过程、积极的人格特征以及创造力和人才培养等,成为心理学的一种思潮。

  

  1.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研究

  

  1.1研究目的

  

  传统主流心理学以病态的人或平常人作为研究对象,人的消极面的词汇充斥心理学书籍。积极心理学把关注的焦点从如何去克服心理问题转到怎样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下的普通人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自己的潜能,建立起高质量的生活。自我实现、聪明、成熟、仁慈、满足、快乐、幸福、神秘体验、独创性、利他主义、无私、勇气、真诚、忠诚、信赖、责任感等内容进入了心理学家的视野。

  

  1.2研究方法

  

  积极心理学吸收了传统主流心理学的绝大多数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如量表法、问卷法、访谈法和实验法等。除此之外,因素分析、多元回归分析、路径分析和理论建模等各种先进的统计方法和实验设计在积极心理学研究中的大量运用,开辟了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动机和幸福感、力量等诸多积极品赓的崭新道路,使心理学面貌焕然一新。

  

  在具体研究方法的应用上,积极心理学以实证的研究方法为主,又不拒绝非实证研究方法,它把传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与人本主义的现象学方法、经验分析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研究人的“积极”地进化及发展时就采用了大量的演绎推理,甚至还用文化解释学方法来论述个体的发展历程。

  

  1.3 研究内容

  

  (1) 积极的主观体验研究。主观层次的积极的主观体验的研究,包括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怏乐和充盈,重点是对人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对于积极情绪,弗瑞德克森提出了拓延-构建理论,认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都有拓延人们瞬间的知行的能力,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而积极情绪并不是完全分离的,众多积极情绪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如一项针对7个被试的多种积极情绪连续98个晚上的持续追踪表明,积极情绪间存在着一致的同步关系:体验到任何一种积极情绪的同时也都体验到其它的积极It绪。在拓展-建构理论的支撑下,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It绪体验的研究主要从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三个方面展开。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现在方面,主要研究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主要研究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当前,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等,都成了心理学研究的新的热点。

  

  (2) 积极人格特质研究。个人层次的积极的个人特质的研究,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洞察力、才能与智慧等。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所以,要培养个体具有这些积极的人格特质,必须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学具体研究了24种积极人格特质,主要包括感受力、宽容、防御机制、自我决定性、乐观、工作能力、毅力、智慧、交往技巧、天赋、爱、勇气、创造力、灵性、美德'关注未来等。但由于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还相对比较短暂、参与的研究者还相对不是很多,另外还有一些研究传统和研究基础方面的原因,在这些人格特质中,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心似乎还仅限于有限的几种,如乐观、希望、工作能力等。

  

  (3)积极组织系统研究。积极心理学把积极的组织系统分为积极的小系统,包括健康的家庭、哭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积极的社会大系统,如建立使公民有责任感、有职业道德的国家法律法规等。还研究造就人类幸福的环境条件及影响天才发展、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的环境因素上。许多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更多的是来自培养而非与生俱来,天才儿童的产生与其父母和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一些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培养方案,如斯滕伯格等人依据仓ij造性投资理论提出的发展创造性潜能的12种策略:鼓励假设性的质问、允许含糊和不明确、容许犯错、鼓励他人对问题进行定义或重定义、对创造性的想法和产品进行奖励等。

  

  2.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2.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诊断性和矫正性,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发掘、研究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品质进行扩展和培养。这使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被动、补救向积极、主动、预防和发展的方向转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创建一种坏境,让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能力、热情、勇气、坚强等品质得以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趋把所有人尽可能的建设到一个他可能达到的理想状态,这种状态依每个人而不同。

  

  孟万金教授提出了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将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列为增进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开发心理潜能、发挥智能优势、改善学习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加沉浸体验、培养创新能力、优化情绪智力、健全和谐关系、学会积极应对、充满乐观希望、树立自尊自信、完善积极人格等14项。

  

积极心理学

  2.2积极人格特质培育

  

  心理学家把重点放在了积极人格特质的培育上,如积极心态的调整、积极习惯的养成、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意志品质的磨练、积极人格的塑造、积极认知方式的形成、积极的思维品质、积极组织与积极关系的建立等。具体来说,包括培养自制力、率真、忠诚、正直、仗义、诚实、真诚、信用、自信心、坦诚、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吸引力、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积极人格特质的开发。

  

  2.3 积极心理治疗与预防

  

  积极心理治疗注重发动来访者身上存在的各种能力和自助潜力,培育人类最好的正向力量,以正向的力量培育与强化来取代个案的缺陷修补,发挥人类正向活积极的潜能,如幸福感、乐观、智慧、快乐、生命意义等。在积极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关注来访者的积极品质,培养其积极反应,增进其幸福感。

  

  在积极心理预防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对于抵御心理疾患起缓冲作用的是人类的力量、勇气、乐观、人际技能、希望、忠诚等。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自身存在着抵御精神疾患的力量,其使命是探究如何在个体身上培养出这些品质。通过挖掘困境中的个体的自身力量,就可以作到有效地预防。心理学的任务在于能够有效测量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弄清它们的形成途径,并通过恰当干预来塑造这些心理品质。

  

  3.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动向

  

  3.1不断拓展和深化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积极情绪体验方面,而且积极情绪体验中又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最多,而爱、快乐、乐观主义、希望、满足、自豪等积极心理体验则研究的较少或还未涉及。即使是幸福感本身,虽然人们已经对幸福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有了相当的了解,但幸福本身仍然存在众多值得研究的地方。积极的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但对积极的人格特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许多方面还鲜有研究。同时,人的棘验、人的积极品质与社会背景是联系在一起的,应把人的素质和行为纳入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中考察。

  

  3.2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不管是人文主义研究方法还是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甚至哲学思辨的方法,积极心理学都可以接受。虽然这使它很快得到了传统主流心理学的认可和接受,但作为一个新的心理学思潮,创立新的研究方法和范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能仅仅借鉴以往的研究方法,必须提出超越传统的方法论,在具体方法上有突破和创新,注重对解释学、现象学、文化学以及演绎推理、哲学思辨等研究方法的采纳。采取更加灵活、更加宽容的态度,建构起富有价值和效率的积极心理学方法体系。

  

  3.3重视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只有在实践和应用中,积极心理学才能达到其目的并成为真正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科学。第一,从日常生活实践出发,关注普通人、普通人的生活,从中获得人类心理、行为活动的意义资源和动力源泉,建立起理解积极心理学和人、家庭、社会良性发展关系的基础。第二,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现实人性的发展进行科学的设计和有效的干预,激发每个人的潜力和积极品质,探索美好生活以及获得美好生活的途径与方法。

  

  3.4推进积极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与应用

  

  一要实现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本土化,二要结合中国民众品质特点,以及与社会文化因素有关的行为特征进行研究,整合出本土积极心理学的完整理论框架,使之形成体系。其中,理论建构是基础,实践应用是目的,修正与设计适合中国民众特有的测量工具和研究方法十分必要。在应用过程中,心理学家要对本土文化和社会环境,乃至民众心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攻克积极心理学本土化的文化瓶颈。

  

  作者简介杨志强(1972-),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1614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