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心理学 > 族群社会心理: 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族群社会心理: 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


  在中国心理学的诸多分支学科中,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虽然起始不晚,但从1919年陈大齐发表《民族心理学的意义》至今80多年过去了,我国民族心理学仍处于初建阶段。从基础理论的探讨来看,目前学者们还在探讨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方法、意义等最基本的问题,从具体的研究来看,多数研究报告为少数民族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这些情况表明,我国民族心理学的理论建构尚不完善,总体研究水平不高。对有志于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工作者来说,虽然我国多民族的共存共发展给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了研究的沃土,但民族心理学理论发展的滞后,难于给他们提供科学的研究方向以避免低水平的研究。因而,对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等基本问题的探讨仍然有必要,而且是其发展的关键。

  

  一、透视我国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1、目前我国研究者对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界定

  

  人们一致认为,民族心理学是一门民族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因而民族学研究者将民族心理学视为民族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学研究者也将其归属于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不同的学科所属使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颇为不同。

  

  民族学研究者对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在过去一段时间中曾将重心放在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上,他们对民族共同心理素质这一概念进行了多种多样的阐释,从各自的角度分析了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构成要素。这一时期对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与民族心理这两个概念的分辩与讨论,也成为热门话题。近年来由于借鉴心理学的理论,民族研究者已将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纳入民族心理的研究范畴,对民族心理是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已无异议,但对民族心理的具体解释却各不相同。比如,李静提出,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从民族学的角度,来诠释作为一个共同体的民族群体的心理的产生、发展及其历程,与民族有关的心理问题及民族心理与民族共同体其它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各个民族心理规律的揭示,对其心理模式各个方面的研究,包括各民族的民族意识、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等的研究,进而研究各民族相同或相异的心理模式及其发展演变…。而徐黎丽认为,民族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民族心理现象的科学,它也包括民族心理过程和民族个性心理特征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民族心理就是特定民族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的结合体。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则是民族心理产生发展的生理基础。

  

  相较民族学界的解释,张世富对民族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解释更具有心理学意味。他认为:“民族心理学就是以发展的观点研究不同文化条件和社会生活条件下各民族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各民族的心理是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民族心理应该包括民族认知、民族情感、民族意志、性格、能力、自我意识和民族的社会心理等基本内容A_。但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仍不足以说明对民族心理能有较为全面而深入的和本质的了解解因而,对民族内部的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也应进行研究4(58)。李尚凯认为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民族心理,而民族心理是由民族心理素质、民族心理状态和民族自我意识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民族心理素质包括民族认知、思维、气质、性格等;民族心理状态包括民族价值观念、情绪、情感、兴趣、爱好等;民族自我意识则包括民族认同、自豪感、自信心等。

  

  上述对研究对象界定的差异,在实际研究中表现为:“在研究课题方面: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学研究工作者的理论问题之一,他们的研究具有宏观性;民族心理研究者则通常以心理现象为单位,具有微观性。”12™。然而,民族学研究者的宏观性研究与心理学研究者的微观性研究并不存在一种的相互补充关系,它们独自为阵,并不能实现民族心理学的完善建构及发展。

  

  2、研究对象的剖析一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研究者们对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定义,可以看到以往研究者对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界定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

  

  其一,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层面。认知、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等等,是个体心理的研究内容。普通心理学以个体心理为主要内容。仅只在各种心理现象前加上“民族”二字,只能表明研究样本具有“民族”这一属性(这一属性在我国还特指“少数民族”。说明民族心理学是对某一或某几个、甚至是所有人们现在能确定的民族的个体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自我意识的研究,即对民族的一般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研究。如前所述,一些研究者就明显把民族心理学划为普通心理学的范畴,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民族认知、民族情感、意志等等。

  

  其二,社会心理层面。将社会心理层面的心理现象作为民族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研究者并不多。张世富在其主编的《民族心理学》一书中,曾明确提出社会心理也是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在2005年他指出,民族心理应该包括民族认知、民族意识、民族情感、民族意志、民族性格、民族品德、民族气质等,这些是民族心理研究的基本内容,但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仍不足以说明对民族心理能有较为全面而深入的和本质的了解。因而,对民族内部的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也应进行研究。我国的学者大多持这一看法,即对民族内部的群体心理进行研究,特别要研究那些直接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产发展、生活提高、智力开发、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安定的民族心理现象,才能充分发挥民族心理学所特有的价值。


   民族内部存在着众多的群体,如根据年龄、性别、血亲、职业、宗教、阶级或阶层、文化等特点构成的群体除了具有本民族的共同心理,还具有该群体所特有的心理现象,因此研究民族内部各个群体的心理现象,是十分必要的王昕亮对1997年到2002年我国少数民族心理研究的计量研究资料表明,我国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人格特质占19.8%,儿童智力占9.9%,学习心理8.0%心理健康30.2%,双语教育18.5%,社会心理8.0%,其它内容(包括心理测量、审美心理、宗教心理、文化心理等等)占5.6%丨7丨<1>10)而在统计的所有研究中学生是被试群体的绝对主体,学生占被试总数的97.2%,其他人群仅占2.8%7丨(13)。所有内容中,仅占8%的社会心理研究,及其97.2%学生被试的数据已明确的说明:当前我国民族心理学在实践中的研究样本单一、内容庞杂,并没有形成该学科的独特的主体研究对象。

  

  上述分析可见,目前我国研究者对民族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的界定并不清晰,未能明确的给研究者们指明主要方向。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民族心理,其主要内容和重点究竟是通过对民族群体的研究而得出的各种民族个体的一般心理现象的研究呢?还是在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社会环境层面上,对各民族群体和个体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研究?还是如前文所述,只要是与心理学有关的,挂有“民族”二字,或研究样本是“少数民族”即可?

  

blob.png

  二、民族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1、民族心理学的概念

  

  我国学界对民族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界定的不清晰,和民族心理学概念的翻译及对概念的定义不明有关。中国的心理学是舶来品,民族心理学也不例外。冯特的《民族心理学》是我国学界认为最重要的民族心理学著作。然而,冯特著作的英译名称是“TheElementofFolkPsychology”,涉及的内容有原始人、图腾制度、英雄与神的时代、人性的发展。冯特将这些内容的分析看作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历史。张世富曾指出:“冯特的《民族心理学》应称作《民俗心理学》,冯特原来称其为Folkpsychology就是民俗心理学,冯特的《民族心理学》这一书名虽译的不够准确,但沿用至今不见有什么异议,该书的内容虽以民俗为主,但研究的是民族的、部族的民俗,所以仍属于民族心理学的范畴,故称之为《民族心理学》也不是没根据的”。由于冯特所做的民俗分析是对民族的、部族的民俗分析,所以被我国研究者接受为民族心理学。这显然是需要纠正的观念,国外对民俗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的解释是有明显差异的。最早使用民俗心理学(Folkpsychology)的心理学家WilhelmWundt在1916年认为民俗心理学的目的是在民族学所提供的事实基础上,针对原始人的思想、信仰及行动从事心理学的解释,而近期的学者认为民俗心理学指一种采取当地民众习用之本土性名词、概念及思想的心理学。从上述我国学者们对民族心理学的解释来看,显然不是指民俗心理学,因而,他们对民族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内容的界定也非民俗心理。既然如此,以冯特的民俗心理研究的体系、理论作为民族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指导理论显然是有偏差的。与民族心理学有诸多相似之处的是文化心理学(Cul¬turalpsychology),但文化心理学所研究的是文化传统与社会实务如何调节、表现及转变人心。中国民族心理学并未在实质上与民俗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等分开,而是混在一起。如果民族心理学要发展,势必要与其他相关学科区分开来,以形成自己特有的研究领域。

  

  2、族群社会心理一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族群心理与民族心理

  

  族群范畴的心理比民族范畴的心理更准确地反映出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庄孔韶在其主编的《人类学通论》中认为:族群(ethnicgroup)是人们在交往和参照对比过程中自认为和被认为具有共同的起源和世系,从而具有某些共同文化特征的人群范畴。在概念上,族群与民族是有一定区别的。与族群不同,民族(nation或nationality)不仅是一种人群范畴,而且还是一种人们共同体。它一般指那些有自治要求,已被政治疆域化或正在追求政治疆界化的族群,而族群的政治疆界化则往往要以一定的共同地域和共同社会经济联系为前提。并不是所有具有共同地域和社会经济联系的族群都会要求政治上的疆界化。而一个散居的、缺乏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的族群,也可能去寻找一块地域,创建共同的经济生活,使自己得到政治疆界化,成为一个民族。“族群”可以概称、囊括“民族’,也可以用它来区分民族内部的不同支系,但很难用民族来囊括族群。比如,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被称为“ethnicChinese”,但不能统称为“Chinesenation”,否则会引起纷争。在我国,对族群与民族的概念并不加以区别,但通过民族识别的56种民族中,汉族就明显没有自治区域的概念,而且我国目前还有很多有待识别民族成分的、明显有别于其它民族的人群体,如西藏的僵人、云南的苦聪人等等。仅以“民族”范畴的心理为研究对象,会使我国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范围限制在已被识别的少数民族上,而忽视许多未被标识民族身份的族群或未获得政治疆界化的族群。以族群心理作为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更为合理,认识这一问题,对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是重要的。

  

  (2)族群社会心理是民族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由于人具有社会性,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是紧密相连的,个体心理也具有社会性。虽然民族心理学的研究不可避免的要沿着个体心理水平与群体心理水平两条路线展开,但应当明确的是,民族心理学研究的不是族群的一般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而是研究在具体的人际互动和社会情境的影响下的族群的个体或群体的心理过程和机制,即社会心理层面的族群心理。

  

  首先,族群的个体一般心理现象和规律并非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如前所述,我国有的学者将民族心理学视为普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认为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民族的一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自我意识等等。一些研究者虽然没有明显将民族心理学划归普通心理学,但他们对民族认知、民族情感、意志、性格等是何种层次的心理现象并未表明,也会给人们带来误解。对民族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这种不正确或不明确的理解,在现实的实践中已经表现为:不论研究的目的是什么,也不管研究对象是否具有代表性,更不谈研究方法和工具的科学性,只要是与心理学有关的,凡研究样本的民族属性是少数民族的研究,均被称为民族心理学的范畴的研究。如此,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在所难免。另外,虽然普通心理学为民族心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意义与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意义是有区别的,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规定为普通心理研究,会使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意义降低到为普通心理学提供支持或否定的证据,而丧失其存在的独特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比如,孤立的研究族群的颜色喜好,可以描述一个或几个族群在颜色认知上的特点,但这种对颜色的喜好特征或差别可能并不来个体心理,更可能来自于社会心理。笔者在对傣族的研究中发现,德宏傣勒每个村寨傣族妇女都属于某个非正式小群体,而每个小群体在缝制传统服装时,会在传统服装规定的范围内选择同样颜色、同样款式、同样花纹的衣裙和腰带。这种层面的发现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傣族妇女自己和当地人都能看到、意识到这种现象,但她们不能解释的是这种现象发生的心理根源,而表现出避异求同特征的、以村寨为核心的社会取向丨nl(P17)是这一现象发生的心理根源,这一根源不是一种抽象的心理规律,而是具有具体性的、情境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无疑要以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但作为一种需要把心理与文化、历史和经济等因素一起研究才具有意义的学科来说,民族心理学的研究重心或者说主体不能是一般心理现象和规律。

  

  其次,以族群的社会心理为研究对象,有利于我国民族心理学主体研究对象的形成。Lutz等人认为民族心理学关心的是不同社会文化中的民众如何认识、检视及讨论他们与别人的心理、行为及关系。Shweder指出民族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不同民族或种族在心理或精神方面的差异,特别强调心智、自我、身体及情绪等本土性观念…1^。对不同文化和本土性观念的强调,表明了民族心理学研究并非一般心理规律和意义的研究,而是具有特殊性和具体性的研究,不是在实验室里能够完成的研究,而要在社会实际场景中,在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中才能完成的研究。社会心理具有内在性和外观性,内在性的心理过程,如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等被称为个体水平上的社会个体心理;表现在外的心理现象,如对人的认知、群体认同、爱国感、宗教感、利己、利他等等,被称为群体水平上的群体心理丨15丨民族心理学研究族群的社会心理,也就具有了两种水平的研究,一是族群个体水平上的社会个体心理,即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动机和社会态度;二是族群群体水平上的群体心理,即族群(民族)认同、社会化与人格、社会取向、人际互动、群体规范、组织模式及心理、宗教感、社会适应方式和行为、利他行为等等。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界定在社会心理层面,才能使研究者真正考虑某一族群的个体或群体的历史、文化及其现实生活条件下的心理,而避免对族群进行“假”研究,才能更准确的把握社会现实中某一族群的心理发展及变化规律,也必有利于民族心理学研究者找准研究方向,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从而推进我国民族心理学的建设与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1623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