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心理学
摘 要:舍勒综合运用现象学和社会学方法对怨恨情感本身的内在结构做了深刻全面的探析,报复感、嫉妒等作为怨恨情感形成的起点,受到无力感的抑制力加速了怨恨的形成,所有怨恨情感都和与他人攀比有关,基于怨恨假象的价值判断是按照实际虚幻地感觉到的价值量度出来的。
关键词:舍勒;怨恨;无力;攀比;价值判断
舍勒综合运用现象学和社会学方法对怨恨情感本身进行研究,区别于一般心理学方法人为设想出来的将思想上内在感知状态分解为心理单位,现象学的方法是将一般心理学方法意义上的心理单位包含、容纳到一次体验行为中,通过体验的一次行为构成体验的现象单位。舍勒用现象学的方法对怨恨进行了实事的特征描述来代替给怨恨下定义:“怨恨是一种有明确的前因后果的心灵自我毒害。这种自我毒害有一种持久的心态,它是因强抑某种情感波动和情绪激动,使其不得发泄而产生的情态……这种自我毒害产生出某种持久的情态,形成确定样式的价值错觉和与此错觉相应的价值判断。”[1]【p401】
一.怨恨情感形成的起点
他首先对作为怨恨的起点的报复冲动、嫉妒等情感波动和情绪激动做了考察。报复冲动是怨恨情感形成的最主要、最适宜的出发点,先于报复冲动的生成必然有一次攻击或伤害使报复者萌发反抗冲动,“这种情感最先建立在对他人情态的先行理解之上,即是回答反应。”[1]【p401】 复仇冲动与反击冲动或防卫冲动有别,“它绝不仅是一个单纯伴有激动情绪的抗反应” [1]【p401】 它带有“隐忍”的特性,主要由于自身的“无能”、“软弱”感将反抗的冲动强抑住推到下次或适宜的场合再“以牙还牙”。所以,报复事态有两个本质特征:一是对回答性反抗冲动的隐忍,有一种“以牙还牙”的意识;二是基于一种无能体验的体验,总是“弱者”所处的情状。舍勒还描述了由报复感极易转化为怨恨的几种情况,报复感与特定的对象联系在一起,针对特定对象的报复成功会使报复感消失,而报复心在针对特定对象的报复上越少得到满足,报复冲动就越容易导致怨恨的形成,而报复感越是较多的转化为报复欲,报复冲动的对象就越是转向不确定的、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对象范围。受害者越长时间隐忍着自己的报复感,越是将自己的经历感受为命运,报复感就越是转化为怨恨,在等级社会和人人真正平等的社会中,社会怨恨的可能极小,而在人人有权利平等而实际上又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中才会积蓄强烈的怨恨,而我们现代社会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法律上人人平等而实际却存在较多社会不平等的现象的充满怨恨的社会。
二.怨恨根源于与他人的价值攀比
“所有的怨恨感受都伴随着把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的行为。的确,比较行为贯穿在所有的怨恨感受当中” [3]【p149】 舍勒就对这种特殊的、与别人进行价值攀比的方式进行了考察,他指出不管“雅人”和“俗人”、“善人”和“恶人”每个人都在攀比,例如给自己选个榜样就属于攀比的范围。他阐述了两种“攀比意识”实现的方式:一是在比较过程或比较呈现之前,相关环节已在知觉的特别活动中被领悟了,因此与比较无关;二是相关环节在比较中呈现,这些环节为先前已被领悟的单一环节的或纯粹的相关现象奠定尚不确定的基础。攀比是一种纯相关体验,“在给予其中一个环节时会一同给予两个相关环节的相互关系” [1]【p410】 ,在此,纯相关体验附带的选择“基础”,相关意识对另一内容的出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一纯相关体验,就衡量自身的价值是否是通过与他人进行价值攀比区分了“雅人”和“俗人”,与西美尔将“高雅者”定义为拒绝任何攀比的人不同,舍勒认为人人都无法避免攀比,拒绝任何比较的人就如歌德诗中描写的是一个“自圣的傻瓜”,舍勒思想中的“雅人”时刻形影不离的伴随着一种“质朴的自我价值感”,这种“质朴的自我价值感”指向自我的本质和存在本身,时刻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对自我价值及其存在有完满的意识,并且是一种极其质朴、未加思索的含混意识。“质朴的自我价值感”不但使雅人从外形到内质都吸收他人的正性价值,而且使他将这些的正性价值自由而大度的“赐予”他人。因此,雅人能够从容的与他人比较,并大度的承认他人的“特性”、“能力”优越于自己,雅人不会产生嫉妒、怨恨情感。“‘俗’从根本上讲在于:自我价值把握与他人价值把握只在对自身价值与他人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领悟这个基础上进行,而且,一般来说,只有自身价值与他人价值之间的那些‘可能’差异才作为价值质被清除的把握到。”“雅人在比较之前体验价值;俗人则只在比较中或通过比较体验价值。”“俗人如果不通过自身价值和他人价值之间的比较,把握不到自身和别人的任何价值,只有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而来的价值差别,他才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并不是所有俗人都会产生怨恨,舍勒依据力量的有无强弱将俗人进一步分出两个次类型:强力的“奋求者”和软弱的“怨恨型”。“奋求者”在可能的与他人的比较中,质化的事实价值被他作为追求目标内容的推动力,促使他消除比较产生的使他感到压抑的“更少存在”感,推动他朝着更多的存在、更大的作用的目标内容前进。“怨恨型”的人在与别人进行价值比较后,自惭形秽于自己无力获取与别人相当的价值,负面的情绪令人窒息,为了缓解这种痛苦万分的紧张状态,怨恨型的人往往借助怨恨的功效伪造和幻化价值通过寻找增值意识或等值意识来消除紧张状态。
参考文献:
[1]舍勒.舍勒选集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2]张志平.情感的本质和意义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曼弗雷德·S·弗林斯.舍勒的心灵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16581.html
上一篇:特殊群体大学生睡眠状况的调查
下一篇:消极情绪的危害及精神压力缓解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