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心理学
合唱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于表现人声的和谐、均衡、严整、统一和蕴藏其中的人类精神之美。它以“最丰富、最深着的艺术感染力通向人们的心灵,给人以温暖、抚慰、激励和震撼,并通过表现群体性的共同生活、思想和情感,最直接地展示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力量”(周荫昌语)。当代中学生合唱艺术所集中凸显出来的是和谐之美和深蕴其中的奉献与协作精神。它将各种各样的人聚集在一起,为创造美而齐心协力、亲密无间,使孩子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使他们高雅文明,健康向上。在当代多元文化并存的环境下,要弄清楚在中学生合唱艺术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要求与方法途径,就必然要从当代中学生合唱艺术的特点分析入手。
一、当代中学生合唱艺术的特点
(一)内容与形式上特有的丰富性
中学生合唱艺术无论是作品内容还是艺术表现形式都有其特有的丰富性。在作品的内容上有符合时代特征和青少年精神风貌的《新世纪的新一代》;有培养和激励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歌唱祖国》;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与和谐自然观的《金色的秋天》;有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牧歌》;有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飞来的花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等,这些都是内容积极健康富于教育意义的优秀作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则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具有:领唱、齐唱、伴唱、重唱、衬腔、小合唱、歌伴舞唱、表演唱等丰富多样的演唱形式。
(二)集中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精神风貌和心理气质
中学生合唱艺术以其自身丰富、深着的艺术感染力通向孩子们的心灵,给他们以温暖、抚慰、激励和震撼。它通过集体演唱来揭示音乐作品内涵,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作品思想感情,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的教育目的。优秀的中学生合唱作品总是既符合中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又具有时代特征的,它集中反映出青少年的精神风貌和心理气质。
(三)相应的文化理性
当前的新课标所提出的“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②的指导思想,更加凸显出当代中学生合唱艺术的文化理性特征。一部优秀的中学生合唱音乐作品,它既是创作者个人思想情感的表达,也理所当然地蕴涵了创作者受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影响所形成的群体文化理念,在流动的音符与和谐的音响中流露出的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生命意识,在起伏的旋律中荡漾着的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心灵渴望,无论是清虚激越还是奋昂忧郁,它都是人性的低咏高唱,也是真善美的分列和文化价值观的取舍。
二、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无论何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都是中学思想教育所关注的重要对象。因为当今学校主要教育对象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时尚的说法将这一群体通称为“90后”。诸多的因素导致这一群体呈现出或为世人赞叹或为世人惊讶的褒贬不一的心理特点。
(一)内心的依赖性与形式上的独立性
当代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一方面内心渴望得到家长、老师的重视和认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努力地表现出在他们自己看来很“独立”很“与众不同”的形象。但是由于生理和心智的不成熟,这种自觉的“独立” 和“与众不同”很容易的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强烈的自我中心感。中学阶段注定是无法真正做到独立面对生活、学习、社会和人生的,这就注定了中学生天生所具有的对家长、老师存在着必然的依赖性。当代中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所反映出来的正是他们行为特征与心理状态之间的联系与矛盾。
(二)表现意识与从众心理的矛盾性
当代中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但往往又因为羞怯和从众心理而将其掩饰起来。中学时代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表现欲望相当强烈的一个阶段。他们希望通过良好的表现来证明自己的优势与存在价值。兴趣爱好是这种表现意识最初的原动力,当今多元的文化环境和发达的信息手段更为这种表现意识提供了优越的基础和条件。通过合适的途径来达到这一目的是无可厚非和值得鼓励的。但是,过多的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或是太过于担心失败而产生的羞怯心理又成为实现自我表现的最大障碍。于是,以观望、等待、中庸为典型特征的从众心理又成为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因素。
(三)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的矛盾性
家庭、学校以选拔为主的应试教育的导向在一定程度上片面强化了竞争精神的影响。现在中学生从接受教育起就面临着诸如评奖评优、各类竞赛、升学考试等等一系列竞争。将来上大学也是好学校好专业就意味着好职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残酷的升学竞争、未来预期的巨大就业竞争压力也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与此同时,以个人奋斗、个人实现、个人价值为主要内容的个人主义思想在部分学生身上表现比较突出。强调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而忽视他人、集体的利益,在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上也容易出现不和谐因素,由此,在竞争意识被强化的同时,合作精神被淡化了,从而导致合作精神不足。
三、在中学生合唱艺术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英国文艺批评家佩特曾作出“一切艺术到精微境界都求逼近音乐,因为艺术能泯灭实质与形式的区别,而达到这种天衣无缝的境界的只有音乐”③的精辟论述。作为独具群体音乐教育优势的中学生合唱艺术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必然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一)合唱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
中学生合唱音乐的音色优美,层次分明。高声区音色纯净如天籁,中声区音色温暖而又柔美,低声区亦能呈现出浑厚深沉、壮丽坚定之美。通过合唱艺术的学习和表演实践,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区分真伪、善恶和美丑,进一步认识当代社会文化的多样化与多元性,自觉地增强对不良文化的免疫力,从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和优雅品质的新时代的青年学生。 “乐圣”贝多芬曾给出了 “音乐具有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的精辟论述。这一论述对当下在中学生合唱艺术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深刻的、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合唱的排练、演出、交流等活动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使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以充分的展示。更重要的是,在音乐情感的升华和艺术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二)合唱艺术实践是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过程
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首要的是和谐的人才。就一个学校而言,和谐校园的建设也同样首先需要的是和谐的师生,而合唱艺术所追求的正是和谐与协调。现实的需要与合唱艺术固有的优势使得合唱在培养和加强中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与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独特的教育作用。在合唱艺术实践当中,通过指挥的控制与协调,各声部依据不同角色、不同性质的演唱任务而彼此倾听、衬托、呼应和交融,但无论是怎样的演唱要求,最终指向的都是表现和传达作品中深蕴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塑造出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从而使歌者和听众获得美的感受,心灵得以慰籍,思想得以净化,灵魂得以升华。合唱的这种共性追求,不仅仅是声音的高度和谐与统一,它更是队员之间心灵和思想的高度统一。这种特性决定了每一个参加合唱的学生在包含发声的位置和演唱的速度、力度、强弱以及呼吸等在内的声音技巧上发挥个性优势的同时还要学会控制。在合唱中,每一个学生都必须以表现群体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塑造共性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真正做到以个人服从整体利益为最高准则。这是合唱艺术至高无上的美学原则所决定的,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有效方法。同时,在这种艺术的再创造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必须调动自己所有思想和感官投入到歌唱当中去,充分调动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彼此协作彼此融合,用真心去体会,用真情去诠释。
(三)合唱艺术实践是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过程
众所周知,现在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快节奏、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很多学生更加重了孤独感和极端的个人主义。集中表现为只关心自己的感受而少顾及他人,看重自身的利益而忽略甚至损害他人或集体的利益,这些心理状态和言行与合唱对人的要求是截然相反的。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合唱艺术实践将有助于消除大学生这种消极的甚至是不健康的心理,是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
通过合唱的排练与演出,同学们一起排练,一起演出,同唱一首歌,穿同样的演出服装,一起聆听并创造美妙的歌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仅要一起分享观众的掌声和成功时候的欢呼雀跃,还要一起体验反复排练时候的枯燥与苦累。但是,正是在这种共同分享、共同体验的艺术群体中,苦恼和喜悦是大家共有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充分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可以清晰地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和心灵的慰籍的同时去关心同伴的状态。这样的艺术实践的经历对于培养中学生的奉献精神,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和爱国主义精神是极其有益和富有成效的。
总之,合唱这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声乐交响”音乐体裁,以其最强烈、最深着的艺术感染力,在通向学生的审美视野之时冲撞着他们的情感世界,将优美、崇高、悲壮、喜悦等各种审美感受带给他们,在他们懵懂的心里留下温暖、抚慰、震撼和激励,同时,也启发他们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的深深的回味和思考。这种独具的艺术美和深蕴其中的教育功能对于当今乃至以后中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的塑造以及创新精神与和谐意识的培养和强化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意义是广泛而又深远的。因此,在中学生合唱艺术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既是音乐工作者寓教于艺、寓教于乐的一项基本任务,更是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培养具有高素质、和谐型建设人才、为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所肩负的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