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心理学
一、把传统的入学教育拓展为涵义更加丰富的适应教育
当军校新生入校以后,学校会安排出相应的新训计划,通常在入校后的三天之内便展开训练。但学校往往忽略了对新生进行必要的适应教育,从而导致许多新生对环境的突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心理适应问题。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建立本校新生心理适应得分常模,通过与地方大学、其他军队院校进行比对,充分分析本校新生当前的整体心理适应水平。然后学校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利用现有资源在每个单位成立心理辅导小组,方便在第一时间对新生进行心理疏导。也可以成立专为新生服务的心理咨询室,辅导老师可以根据本校新生的整体心理适应水平定期对各个单位的新生进行个别咨询或者团体咨询。不同于以往传统、单一、低效的入学教育,方法多样、内容丰富的适应教育可以更有效的提高新生的心理适应水平。
二、把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对军人的职业认同感
本研究表明,军人的职业认同感对新生的心理适应水平是有显著影响的。因此,学校要注意加强对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对军人的职业认同感,明确军人的角色意识,强化新生的责任感与自豪感。
大一新生大多处于18到22岁之间,这个时期在发展心理学中属于“成年早期”阶段(18-35岁),这一时期也是心理从成长期到稳定期变化的重要阶段,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定型,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学校应该利用入伍教育的机会,用先进的思想和理想占领新学员的思想阵地,帮助其克服模糊意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用科?W的方法和手段,增强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其革命精神、战斗精神,并着重培养吃苦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严格按照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规范新学员的言行,坚持做到教养一致,养成良好的军人习惯,强化服从意识,增强对军人职业的理解与认同度[1]。最重要的是,学校要注意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新训阶段,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流于形式。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始终着眼于时代的发展变化,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八股文”式教育,以真正增强新学员对军人职业认同感为目的,将一些新学员喜闻乐见的元素加入教育当中。另一方面要创新教育形式,活用网络等载体,利用点滴时间,开展随机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以重视个体差异推动后进人员成长进步
在总部首长的思想指引下,许多基层部队、武警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对新兵、新生的适应教育。但是,这种适应教育往往动辄几百人甚至几千人,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在院校,经常花大代价请军地专家进行授课,但是这种授课往往对新生心理适应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其原因就是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因为个体之间的差异,决定着我们的适应教育不能一味的吃“大锅饭”。一方面在入校之初,学员连应该对新生的人口学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人员进行分类,对不同人员的心理适应水平进行一个初步评估,对不同新生采用不同的适应教育。并且要对可能发生适应不良的新生(比如单亲家庭)进行重点关注,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另一方面,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抓住后进人员,即对心理适应水平低的新生进行重点关注。可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等量表定期对新生进行普查,将心理适应水平低的新生筛选出来,并对适应水平极低的新生建立心理档案,积极进行心理疏导,采取多种手段进行追踪、控制和帮助。只有抓住后进人员,才能有效避免新生因为适应不良而出现退学等极端行为。
四、以真情带兵增强新学员对单位的归属感
新学员从地方高中、基层部队考入军校,他们对于军队、学校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来自于干部、骨干的言行。一些不符合“文明带兵、真情带兵”要求的言行使新学员对部队产生了诸多不好的印象,使自己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最终导致了新学员一系列心理不适情况的出现。
作为新训干部、骨干,要坚持官兵一致的原则,弘扬管理教育工作优良传统,认真执行《基层密切内部关系规定》,切实端正对新学员的根本态度。坚持依法带兵、以情带兵、科学带兵、文明带兵,尊重新学员的人格,关心新学员的成长进步,解决新学员的困难,维护新学员的权益[2]。尤其是当新学员有实际困难时,作为新训干部、骨干如果能真正做到把它当成自己的困难去解决,那么便会让新学员感到部队的温暖,更会使新学员形成对军队和所在单位的归属感,有利于新生提高在新训期间的心理适应水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4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