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心理学 > 心理疲劳在大学生体育学习发生及应对措施研究

心理疲劳在大学生体育学习发生及应对措施研究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往往会出现自身主观体验的倦态,如此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体育学习的开展。因此,有必要针对大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心理疲劳的内涵、特点、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以逐步优化体育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体育学习中心理疲劳的内涵与特点

  在大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疲劳,主要指的是因体育学习异常紧张,或练习方式枯燥、简单、多次重复所引发的心理焦虑、不安与疲乏之感。心理疲劳并非由大学生的身体能量消耗所引发的,而是由其主观体验所引发的一种心理倦态,不利于体育学习效率的提高,甚至会引发学生出现厌倦、冷漠等不良反应。心理疲劳多表现为如下情况:学生的动作反应及速度减慢,难以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对学习活动积极性不高、心不在焉,下课后恢复精力、生龙活虎,在运动和训练过程中态度勉强,不愿耗费过多体力、精力投入体育学习中,有些学生甚至出现厌学、畏学,一上体育课就头痛,见到体育教师就躲避等情况。

  体育学习中的心理疲劳,主要具有如下特点:1)心理疲劳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的某一项心理机能运转过度所引发的,但所引发的结果并不单纯地局限于这一项机能,还可能会对其他机能产生波及。例如,当大学生出现心理疲劳等情况时,其主观体验为乏力,继而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减退,焦虑、烦躁、易怒,对于原本并不相关的外界刺激也会变得更为敏感,有时甚至由于对某一运动缺乏应有的认识、兴趣,继而产生了消极、厌倦的情绪;2)心理疲劳会导致大学生运动能力迅速降低,使其运动行为意志被削弱,这也是其无意识保护自己的结果,因此,心理疲劳会导致大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及行为消极;3)体育学习产生的心理疲劳在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会进入恢复性的调试阶段,有可能复原。交错进行休息和疲劳有助于学生心理机能的改善,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尤其是耐受力。适度锻炼和适应措施可以有效减缓学生的心理疲劳现象。心理疲劳产生后如果不能经历恢复阶段或者恢复不彻底,容易造成疲劳极限的发生,进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出现负面效应。当学生在技术学习中产生疲劳极限时则有可能出现失误。

  二、大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疲劳的成因分析

  导致大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出现心理疲劳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心理方面的原因、二是生理方面的原因、三是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

  (1)心理原因

  首先,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促进学生外化为行为的驱动力,而体育学习的动机也是大学生保持良好的体育学习热情、兴趣及积极性的根本来源。部分学生缺乏体育学习动机,势必会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不足、态度冷淡,这是导致大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大学生缺乏稳定的情绪。在开展体育运动过程中,很多大学生由情绪主宰自身的机能,不稳定的情绪会对其行为造成干扰,甚至引发行为偏差。若长时间处于情绪不稳的状态,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活动很难有效、连贯的开展。若被迫训练或学习,将会导致其产生严重的心理疲劳,致使其出现行为失误,甚至引发运动伤害等安全事故。最后,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佳也会诱发大学生心理疲劳的产生。体育课程包含师生间的情感、理智、行为等方面内容,是一个体现人际交往的动态过程,而师生关系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在师生间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倘若师生间存在裂缝、隔阂等不良关系,会导致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下降,心理状态长期处在紧张的状况下,最终影响体育课程的学习。

  (2)生理原因

  若大学生身体状态不佳、生病、过度疲劳,他的身体会感觉到不适,如此情况之下,自身的生理机能迅速降低,会出现恐惧、心烦、焦虑,甚至出现间断性的眩晕、气虚、耳鸣、腿软、呼吸短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乏力等不良状况。若此时仍继续进行运动,将会导致其心理调节机能超负荷运行,继而引发心理疲劳问题。不仅如此,视、听、触、压、运动、平衡等感觉器官会不规律反应,加之缺乏应有的锻炼,在对学生的运动感觉器官进行纠正的过程中,极易引发自身的心理疲劳。

  (3)教学原因

  造成心理疲劳的因素很多,例如课程内容过少、信息的刺激过弱、技术能力要求过高、课程缺乏创新性、设计程序过于复杂、动作技术要求过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够等。此外,体育教学的质量、进度、运动量大小、程序化、运动技巧与规律以及操作水平高低都会成为教学原因。

  不仅如此,体育学习的时间、周期长短也可能引发心理疲劳。学生在从事某种单调、高频率的重复技术动作而处于无意识状态时,极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当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时,若不及时调整,会导致技术动作的错误率上升,失去平衡,甚至产生心理疲劳,进而出现偏差的行为。学生在恶劣的环境中学习时,产生压抑心理的概率大大增加,形成思维错乱、情绪低落的学习状态,而这些环境包括噪音、灰尘、强光、潮湿、脏乱等。

  三、大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疲劳的应对措施分析

  为了避免或缓解大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疲劳问题,可从如下方面着手:

  (1)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

  体育学习动机是激发大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动力,是一种动态的推动机制和指导源动力。在体育学习中,学习动机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大学生的思维保持在一个较为活跃的状态,指向性的完成学习任务,注意力的集中能力也能得到提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激励学生,采用多种激励手段,多种激励技巧混用的方法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院校要制定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措施,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课程价值的认同感和重视感,调整其学习心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促进个性化发展,树立良好的体育学习动机。   (2)增强心理诱导

  教师应善于增强学生的心理诱导,尤其是对于情绪焦虑、低落,或人际关系有欠和谐,继而存在较大心理压力的学生,可以采用谈话诱导等方法,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己的信心,使其能够科学地认识、分析、解决各种问题,顺利地调节自我情绪状态,改善自己的心境。在谈话过程中,应结合学生身心特点,采用灵活、有针对性的方式开展,还应注意循循善诱,悉心指导。

  (3)科学安排教案,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

  教案的安排要按照科学化的方式进行,一般是由简到繁、逐步深入,一些高难度技术动作的练习时间不应太长,可结合分解练习方法和适量练习方法。此外,新颖式教学法能有效减少重复动作和练习,减少学习中的乏味和枯燥,使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激发,求知欲望进一步提升,消除心理厌烦和疲劳,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环境的好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易产生心理疲劳和厌烦心理。消除不良干扰因素,改善教学环境能克服上述难题。根据校园的场地情况和学生的基本条件,对教学环境进行合理规划,以安全、整洁、科学和舒适为基础,迎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的需求,促进新陈代谢,缓解心理负担和压力,从源头对心理疲劳进行预防。

  (4)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和学生人格平等,因此,在知识认识、技能掌握及形成过程中,容易出现行为“共振”、心理“共鸣”。要求教师必须善于畅通良好的交往渠道,构建多层次、多指向性的交往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控因素,充分彰显教学过程中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避免学生出现心理疲劳。同时,应注重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应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做到义利统一、竞争协作、开拓创新,顺应时代要求的同时,满足体育教学的要求,是在新时期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师的使命和职责。另一方面,应加快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传统的单一化运动技能传授人员转变为学生综合发展的促进人员,由传统的体育教学管理人员转变为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引导人员,建立起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培养其终生体育意识与能力。此外,还应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其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5)加强教学管理

  在体育教学目标制定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及其可行性,构建短、中、长期目标及不同学生的个人目标,使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心理预期,并从思想、态度方面端正学习目标,保持正面、积极的态度,避免挫折感、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并在达到目标后获得成就感与自信感,促进自己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如此,教师还应结合不同项目、学生个性、体能、心理方面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避免课堂枯燥、乏味、单调,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及个性需求,使其产生主动配合教学工作的意愿,继而提高学习动力。例如,可以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结合学生具体情况,选择迫逐、变速、跑走交替、倒退、接力跑等多种形式,还可带领学生爬山、越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体育学习心理疲劳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教师和从事体育教学的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大学生体育教学的质量,以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基准点,改善教学环境,合理安排教学方案,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预防心理疲劳的产生,制定应对心理疲劳的措施,发挥体育教学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475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