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心理学
(一)环境适应问题
环境适应问题,主要发生在大学新生群体之中。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在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中,受教育环境、家庭因素、成长经历、学习基础等影响很大。而学生一跨入大学的校门,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心理方式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很多学生感觉不适应。由于目前大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普遍较弱,所以在大学生中环境适应问题广泛存在,使得某些大学新生感觉到一种难以消解的苦闷和忧愁。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危机,常常是由于人际关系的不协调而导致。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封闭、羞怯、敏感与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紧张、压抑、孤独与不安全感,这些问题,如果长此以往,心理上的各种危机就会产生。
(三)性与恋爱的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的性生理发育已经成熟,性心理也有了发展,有了性的欲望和冲动,然而由于受到社会道德、法律、理智和纪律的约束,这种欲望和冲动被限制和压抑着。一般情况下,大学生通过学习、工作和文体活动及社会等途径可以使自身的生理能量得到正常的释放,来减弱和抑制性的生理冲动,使之得到某种程度的宣泄、代偿和升华。但也有的学生,由于对性缺乏健康、科学的认识和态度,对自己的性心理缺乏正确的认知和评价,因而对自己的性心理感到困惑、不适,对性欲和性冲动感到不安、羞愧和压抑。大学生在性心理方面的问题还包括在恋爱方面的困扰。如单相思而自困,因热恋影响学习而烦恼,因失恋而精神受挫,因多角恋爱难以自拔而内心焦灼,因看到周围的同伴成双成对而自惭形秽,甚至还有个别同学因恋爱发生越轨行为而懊恼、悔恨,因担心怀孕或已怀孕而不知所措,内心焦虑不安等。
(四)竞争与对所选专业失望带来的压力
多数学生上大学之前,都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在一片赞扬声中和一片羡慕的目光下跨入大学校门的。然后到大学后,人才云集,群英荟萃,强手如林,以前那种优越的地位和感觉都不复存在,这种竞争会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感,情绪低落,遇到学习上的挫折就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感到自卑和失望。另外,一些大学生在高考时填报的志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反映个人的兴趣与爱好,使某些学生所学专业与本人的志向大相径庭,还有的学生刚进校时对自己的专业津津乐道,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所学内容并不理想,与将来的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有很大偏向,从而产生了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情绪低落,常处于矛盾心理状态,最后可能导致学业荒废或成绩落伍,其结果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既要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又要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既要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要开展针对个体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
(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危机
1.明确心理危机与心理问题、压力的区别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方式的指导,就必须让大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危机,如何鉴别心理危机与心理问题、压力的不同。心理问题主要是指个体或群体在心理上出现的不良情绪和消极影响,如紧张焦虑、担心恐惧、人格障碍和心理变态等;心理危机主要是指个体高度紧张、心理失衡的状态。心理问题是各种不良的情绪或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表达的是个体心理不健康的程度,而心理危机是一种紧张、失衡状态,表达的是个体无法应对危机事件情境下心理失衡的程度。一般的心理问题个体可以凭借一些方式进行主我调节,而心理危机个体很难通过自身的调节来克服。心理问题可以是心理危机产生的诱因之一,也可以是心理危机出现后的产物。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是一种体验过程,而心理危机是一种心理上的紧张、失衡状态。个体对压力的体验有轻有重,范围宽泛,而心理危机下的心理状态是高度紧张的,其范围较窄。通过个体自身的努力,压力是可以应对和控制的,而心理危机是个体自身无法控制、难以应对的;个体没能克服压力,后果不一定很严重;但个体没有顺利度过心理危机,后果一般都很严重。压力可以是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也可以伴随心理危机同时出现。 2.改变大学生的认知方式。个体对自身以及周围环境的认识构成了认知。对应激事件的认知和在事件中的主观感受对大学生应对心理危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事件的不同认知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不同的心理反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解决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件事情能否成为一个压力事件,一个问题是否是一个心理问题,压力和心理问题是否会转化为心理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正确、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待压力事件,就有利于抓住事件的本质,寻求合理的应对方式;如果一个人的认知有问题,在面对压力事件,甚至是一般事件时,都会感到绝望、痛苦,出现心理危机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增加。所以,高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认知观念,引导大学生积极乐观的对待生活,用马克主义哲学辩证统一,全面发展的理念教育当代大学生。例如在面对学业压力时,要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思想,明白毕竟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还是少数的,自己只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在面临就业压力时,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面对经济危机过后世界经济的萧条,整个就业市场也是相当的不景气,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不得不要降低自己的就业标准,从“拥有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向“拥有一份工作”转变。在遇到情感问题时,要与对方及时的沟通,明白舍弃与得到旨在一念之间,不要钻牛角尖。对待失败,“酸葡萄”效应和阿Q精神都是很不错的应对之策。
(三)帮助大学生合理选择应对心理危机的方式
1.理论上,传授大学生合理应对心理危机的技巧高校应将心理危机教育引入课堂。可以通过开设必修课的方式,使全体学生都可以了解和学习心理危机系统、全面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的方式,满足有那些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或是有需要同学的需求。在课堂上传授他们心理危机的应对技巧。讲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如弗洛伊德的意识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等,注重讲解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如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森田疗法、萨提亚疗法等。认知疗法主张改变大学生的认知,使大学生正确看待生活、学习中的事件,训练大学生的压力感知倾向,提高应对压力事件的能力,从而减少心理危机的出现频率,帮助大学生寻找正确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行为疗法主张改变不合理的行为,强化合理的行为方式,对大学生中正确的,积极地、合理的心理危机应对方式应给与肯定、鼓励和支持,对不合理的应对方式给与否定、惩罚。森田疗法主张“顺其自然,当其所为”。既然应急事件己经发生了,就不要再追究过去的责任或是原因,应把注意力放在问题的解决上,凡是要向前看,相信明天会更好。萨提亚疗法注重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大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受家庭教育和父母行为方式的影响比较严重,这就为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员倭诵碌耐揪丁?
2.实践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应对心理危机的活动。全社会应极力支持以高校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指导活动”。各高校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多发的地方,因此,应在高校开展一系列的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指导活动。针对不同的大学生应开展不同的心理危机应对指导方式教育,不能千篇一律,根据大学生的性别、年龄,专业进行多样性的指导。如对大一新生以适应教育为主,大四毕业生以就业指导为主。还可以通过举办心理沙龙、心理危机应对方式讲座,使大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心理危机知识;通过编写、印刷、发放心理危机应对知识手册,开展心理危机知识竞赛,让大学生全面了解各种应对方式的利弊,从而选择最佳的应对方式;心理咨询室的全面开放,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危机专业、有效的解决;通过模拟训练、现场实践、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加强对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训练大学生沟通技巧、人际交往能力、决策能力。社会中的心理咨询中心、社会工作服务社也应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指导献力献策,积极吸纳大学生志愿者,在让他们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实现“助人自助”。
3.介入大学生心理危机家庭危机源管理。大学生虽然生活在校园之中,但主要的情感来源还是家人的关爱,受家庭因素的影响比较深远。心理危机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其中一个就是家庭危机源。家庭成员的离世、家庭婚姻关系的破裂、家庭环境的恶化或是重大的家庭突发事件,都是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原因,所以,应介入对家庭危机源的管理。加强家校联系,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离婚率的上升,校园自杀、杀人事件的频繁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形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家庭危机源的预防显得尤为必要。因此,高校应增强与大学生家庭成员的及时沟通,充分利用和发挥家庭资源的作用,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首先要在新生入学时建立家庭档案制度,通过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尽量要学生详细填写过往的家庭状况,和现在的家庭状况,然后认真分析调查表,初步蹄选情况特殊的档案,继而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和复杂背景下成长的学生纳入到预警范围之内。对于新入学的大学生来说学校要举办各专业辅导员与家长的见面会,初步了解家庭和学生的状况;学校的各院系要在每学期末通过多种渠道与家长沟通,汇报学生本学期在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建立网络交流制度,利用现代科技和电子科技通讯工具,手机和电脑加强日常的沟通;再次,要建立及时汇报的制度,学校在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时候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进行深入的沟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积极配合学生的心理治疗,为学生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亲情鼓舞,重拾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信心与勇气。
(四)及时掌握大学生心理危机家庭危机源
要正确引导大学生了解家庭危机源、分析家庭危机源、客观的对待家庭危机源,正是危机源可能带来的结果,而不是夸大即将发生的结果。如在面临父母离婚时,大部分的孩子会认为自己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其实这个时候我们不妨仔细的好好地想想。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一个大学生了,你己经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如果父母为了迁就继续生活在一起,这对他们不公平,即便父母离婚了,但对你的爱不会少,而会更加的多,你们只是不会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了。即使他们再婚,还会增加更多人的宠爱你。学校应举办团体实训活动,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即将离异的家长,另一部分同学扮演孩子,然后互换角色,让大学生亲自感受这个过程和其中的情感变化。也可以组织辩论赛,探讨父母离异对孩子影响的利弊。其次,要训练大学生选择健康、合理的应对方式,将家庭危机看成是一个促进个体成长的过程。家庭危机源中有一些是可控的,有一些是不可控的。对于不可控的事件,高校应给与学生必要的关注与关心,满足他们在家庭中所缺失的温暖,对于可控的事件,高校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从源头上弱化家庭危机源的强度,减少家庭危机源的数量。如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要建立贫困生救助制度,绿色通道入学制度、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顺利完成学业。 (五)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亲情互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家庭关系之中。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难免会遇见这样或是那样的挫折,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心理危机,这时人们会选择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这包括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等等。而亲人的建议与意见,在他们选择应对方式的过程中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和行为方式的选择与他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生活在温馨、和谐、健康的家庭的大学生比生活在贫困、粗暴、复杂环境下的同学,更积极,更乐观,更能够感受到爱的力量。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使孩子有更强的归属感,在遇见挫折时第一时间向家人寻求帮助,有更强的责任感,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很强,心理问题转化为心理危机的概率就会降低。由此可见,加强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互动在大学生应对心理危机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向学生家长传送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家长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摒弃溺爱型和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通过家庭教育讲座的方式,使家长意识到家庭的沟通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父母的关怀是最好的课本,用自己的思想素质与行为举止为孩子树榜样、立标兵;通过个案咨询、小组活动,加强父母与学校与孩子的沟通,通过发放心理危机手册,使家长与学校认识到心理危机的危害性及多发性,在孩子出现心理危机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孩子与父母及时沟通,给与孩子全方位的帮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6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