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心理学
青少年时期是指11左右到15岁左右的这一年龄阶段,是从童年期向青春期发展的过渡阶段,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网球运动属于个人对抗项目,在网球比赛中运动员要超越自我、战胜对手,就必须面对比赛过程中成败条件的变化、环境的复杂性和竞争的残酷性,这些对于运动员的心理调节能力及应付环境的智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青少年业余网球运动员赛中心理状态因素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赛中心理状态的因素主要有生理因素、环境因素、个性因素、动机因素和训练准备因素。本文所讨论的是影响业余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赛中心理状态的二个范围较大的方面:环境因素和动机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运动员对场地、对手的熟悉情况,观众的喝彩,光线的影响、亲人观看及裁判影响等因素;动机因素主要包括:自信心、目标的设定、对成绩的预测、失误的影响、对比分的关心、淡漠比赛的心理和自卑感等因素。
(一)环境因素的影响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所有活动几乎都有注意的参与,感知觉、记忆、思维活动等都离不开注意力的集中,也只有当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素质和技能才能正常或超常发挥出来。网球比赛需要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尽可能地长时间保持稳定性,并在比赛中能够抵抗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生理方面发生突变,新陈代射旺盛,精力充沛,这使青少年的行为方式产生着变化,对自己身体心态的意识产生成人感,在意周围人们对他们的评价与期望,喜欢在比赛中显示自己的力量,但处在11、12岁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注意的稳定性也不高,只能保持25分钟左右,因此,受到外界的干扰时就容易分散注意力,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在比赛中容易导致失误。经验和运动技能相对熟练的青少年专业网球运动员则能更有效地处理高压力任务,并能在比赛中表现出不同的状态焦虑形式。由于个体水平和经验的差异,如年龄、参赛次数、运动等级等影响,所以,业余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心理的适应能力就相对较弱。
(二)比赛动机的影响
比赛动机是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赛中心理状态因素的原因之一。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动机不同,往往会随着比赛过程中自我意识矛盾的转化而影响比赛的效果。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信心、自尊心、自卑感和独立性等,根据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意识是促进动机的重要因素。比赛动机影响着比赛效果,比赛效果也反过来加强或削弱原有的比赛动机,其反作用的大小,视原有动机的性质而定。
青少年时期产生的成人感会促进青少年运动员独立性的发展,但此时其认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仍然相对较低,在工作不得不依赖成人的情况下就会引起他们精神上的混乱和不安。此时期的青少年的自尊心也处在迅速发展的时期,青少年运动员会争强好胜,同时又害怕失败,容易产生自卑感,如有的青少年业余网球运动员在比赛获胜后会忘乎所以,竞赛失败后又会灰心丧气。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也处于“逆反心理”的时期,他们富有理想,心中有自己认同的榜样,但由于现实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限制,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矛盾会尖锐地摆在面前,这使他们不得不屈从他们认定的现实,以求内心平衡,这些矛盾都会导致青少年业余网球运动员不能正确树立目标,产生淡漠比赛或自卑的心理。
青少年正处于学习知识经验的时期,喜欢怀疑追问、争论,对成年人的见解也常常提出不同的看法,但是他们的知识经验有限,考虑问题就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还会因为情绪和情感体验丰富,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产生高兴、振奋,或者动怒、泄气,常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更多地出现时间延缓较长的心境,如:一个平时爱说爱笑的青少年业余网球运动员,一次竞赛失利,会几天闷闷不乐。同时,青少年的友谊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高尚情操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发展起来。
二、 青少年业余网球运动员赛中心理反应类型
(一)比赛惊慌型
青少年业余网球运动员参赛机会少,特别是大赛经验缺乏,遇到对手有良好的表现时就容易产生畏惧,害怕失败,无法树立良好的自信心,造成比赛时技术动作僵硬,判断失误等。
(二)比赛产生逆反心理型
比赛动机方面不足,超负荷的训练而产生淡漠比赛的心理。这类运动员在积极准备参加比赛而进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训练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比赛愿望消失,产生逆反心理,运动使他们感到“厌倦”。
(三)情绪过于紧张型
环境适应能力太差,思想情绪过于紧张和激动,导致短时间内心理状态失调。这类运动员往往在比赛中情绪极度紧张,导致比赛中对比赛形势及对手的变化缺乏判断,甚至曲解教练员的指令,对教练员的忠告漫不经心,比赛中产生过高的消极情绪而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三、建议
(一)对惊慌反应的措施
“竞争对手非真实化”:在赛前训练的一段时间内,在分析对手时,有意识地忽略对手的长处,将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手的薄弱环节处,以消除赛前的紧张状态,然后在比赛的前一天或当天,再对对手作出真实的评价,使运动员有一个了解的过程,从而达到预定目的。取消高标准的要求,鼓励运动员,用鼓励产生积极的反应来消除惊慌与恐惧的心理状态,使运动员相信自己开始比赛就会努力拼搏,克服对对手的恐惧。
(二)对逆反心理反应的措施
要从训练、比赛的正常化开始,根据运动员的心理反应,改变运动量,减少运动负荷,或在短时间内停止训练,使运动员心理恢复后再慢慢使其活跃起来。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在赛前一、二周内增加其他轻负荷项目的练习,如游戏练习等。
(三)对情绪过于紧张的反应措施
主要以心理教育为主,对运动员进行必要的体育道德方面的教育。在平时的训练中注意培养其尊重他人、尊重教练、尊重裁判的品质。同时,对于运动员过于激动紧张的情况,找出原因,进行必要的谈话,使其学会克制自己,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以达到消除过于紧张和过于激动的目的。
(四)形成最佳临场心理状态
(1)赛前准备阶段。对于比赛中各个阶段的行动在赛前都应有一套最适宜的计划和执行顺序,并使之成为习惯化;对自我有正确估计,不能估计过高,也不能因对手的强大而信心不足;培养良好的生活规律;注意培养不怕困难和挫折,顽强拼搏的意志力。(2)赛中调整。比赛中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分心时把注意力转移到与比赛无关的方面,减少比赛压力;运用深呼吸和调准呼吸节奏来放松;运用自我暗示进入角色,把情绪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既不松懈怠慢,又不过分紧张;在比赛中确立顽强拼搏的意志,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6204.html上一篇:商品房销售话语预设中的购房心理
下一篇:试论自主学习中心理学理论的重要性